47 条搜索结果

譬喻经

一卷,后汉安世高译。对於五阴而说沫泡焰蕉幻之五喻。亦出杂阿含经第十卷。

《佛学大辞典》 / 32字 / 6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一味

无始已来,一味相续而转之细意识也。是於经量部為轮迴之主体者。见异部宗轮论。

《佛学大辞典》 / 34字 / 5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假和合而成人之心身譬之家宅。最胜王经四曰:「了五宅悉皆空,求证菩提真实处。」

《佛学大辞典》 / 39字 / 4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四魔之一。旧译曰五眾魔,五阴魔。有情各有色受想行识之五,而受种种之障害者。

《佛学大辞典》 / 34字 / 4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同法藏。诸种之法门积,是曰法。俱舍论一曰:「所化有情有贪瞋等八万行别,為对治彼八万行故,世尊宣说八万法。」

《佛学大辞典》 / 51字 / 4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具名大乘五论。世亲菩萨造,唐玄奘译,一卷。明大乘所说之五,摄有為法九十四法,又明十二处十八界而摄百法。

《佛学大辞典》 / 47字 / 3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有五种相

一、自相,自相者,即色身诸法自相,谓坚是地相,湿是水相,暖是火相,动是风相,各别不同故也。 二、共相,共相者,即色身诸法和合之相也。谓此色身皆从地、水、火、风,和合为相也。 叁、所依能依相,所依能依相者,谓色身。四大种子是所依相,四大造色是能依相也。(四大者...

《三藏法数》 / 218字 / 3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五取

谓有漏之五也。取者取着之义。小乘有部,总為烦恼之异名,大乘唯识,為贪爱之别名。取着於贪爱之烦恼事物,故名為取,五以烦恼為因而生,故云取(第一义),五常从属烦恼,故云取(第二义),五能生烦恼,故云取(第叁义)。俱舍论一曰:「有漏名取。(中略)烦恼...

《佛学大辞典》 / 222字 / 3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之一。人有想像事物善恶邪正种种情想聚之,故名曰想。俱舍论二曰:「想谓能取像為体,即能执取青黄长短男女怨亲苦乐等相。」

《佛学大辞典》 / 58字 / 3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实相

即色、受、想、行、识也。者,积聚之义。谓由积聚色等五法,以成色身也。实相者,真如无妄之理也。即此五,而是实相之理,故名五实相也。 一、色实相,色即质碍之义。谓色是质碍幻色,实是般若真空,即幻色而明真空,是名色实相。(梵语般若,华言智慧。) 二、...

《三藏法数》 / 288字 / 2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穷生死

谓至生死穷极之金刚喻定,相续随转之根本,即六识以上之细意识。摄大乘论本卷上所云:「化地部中,亦以异门密意,说此名穷生死。」是也。小乘中虽唯说六识,而六识时有断绝不起者,故至有别计恒转不断之一种识者。即大眾部之根本识,说假部之有分识,及此穷生死等是也。唯识...

《佛学大辞典》 / 134字 / 2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色、受、想、行、识也。以积聚为义。谓一切众生,皆由此五法积聚而成身也。故佛为瓶沙王说世间诸法,皆非坚实,而以此五种为喻焉。(梵语瓶沙,亦名频婆娑罗,华言模实,谓身模充实也。) 一、色如聚沫喻,色即众生色身,沫即水沫。谓沫因风吹水成聚,虚有相状,体本不...

《三藏法数》 / 365字 / 2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皆空经

一卷,唐义净译。初為五比丘说苦空无常之义。亦出杂阿含经第二卷。

《佛学大辞典》 / 28字 / 2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 《佛说五蕴皆空经》

者,积聚之义。谓众生由此五法积聚成身,复因此身积聚有为烦恼等法,能受无量生死也。亦名五阴者,阴即盖覆之义,谓能盖覆真性也。翻译名义云:积集有为,盖覆真性。是也。 一、色,色即质碍之义。谓眼、耳、鼻、舌、身诸根和合积聚,故名色。 二、受,受即领纳之义。...

《三藏法数》 / 319字 / 2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梵语之塞犍陀Skandha,旧译為阴,又译為眾,新译為。阴者积集之义。眾者眾多和聚之义,亦之义也。是显数多积集之有為法自性。作有為法之用,无纯一之法,或同类,或异类,必多数之小分相集而作其用故,则概谓之阴,或(阴者荫覆之义,旧译之一义也。见[阴]条),大别之五法...

《佛学大辞典》 / 376字 / 1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