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条搜索结果

叁如来藏

如来者,即理性如来也,因中说果,故名如来。藏者,含藏之义。谓含藏一切善恶法也。的指其体,即第八识,名如来藏也。(第八识者,藏识也。) 一、隐覆藏,谓诸众生本有真如法身之理,在第八识中,为无明烦恼之所隐覆,而不能见,故名隐覆藏。 二、含摄藏,谓第八识为染净之所...

《三藏法数》 / 177字 / 4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8日

无没识

第八识十八名之一。唯识了义灯四本曰:「无没识者。无相论云:一切诸种子无所隐没,故无没也。」起信论义记中本曰:「阿梨耶及阿赖耶者,但梵言讹也。梁朝真諦叁藏训名翻為无没识,今时奘法师就义翻為藏识,但藏是摄藏义,无没是不失义,义一名异也。」

《佛学大辞典》 / 107字 / 4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9日

俱有依

同时有依之义。又曰俱有根。成唯识论四曰:「五识俱有所依定有四种:谓五色根六七八识。随闕一种必不转故,同境分别染净根本所依别故。圣教唯说依五根义,以不共故。又必同境近相顺故,第六意识俱有所依,唯有二种,谓七八识,随闕一种必不转故。虽五识俱取境明了,而不定有故非所...

《佛学大辞典》 / 255字 / 4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9日

十五种无明

一根本无明,由无始之际,一念不觉,而长夜昏迷,不了真理,能生一切之诸惑烦恼者名之。二枝末无明,心心所相应而起,有贪瞋慢疑见等之烦恼者名之。叁共无明,一切结使共相造作一切之诸业者名之。四不共无明,第七识别体之相无,妄起染心障蔽无漏之圣法而恒无间断者名之。五相应无...

《佛学大辞典》 / 417字 / 3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9日

藏识

八识中第八阿赖耶识也。阿赖耶,译曰藏。含藏一切种子之识也。依性宗,则為直真妄和合之识也。圆觉经曰:「我相坚固执持潜伏藏识,游履诸根曾不间断。」六波罗蜜多经十曰:「藏识為所依,随缘现眾像。如人目有翳,妄见空中华。」业疏济缘记叁下曰:「梵云阿梨耶,或云阿赖耶,此云...

《佛学大辞典》 / 134字 / 3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9日

天台四释

天台智者释法华经用四释:一因缘释,以四悉檀為因缘,而下四种之释义也。四悉檀者,一世界悉檀,二各各為人悉檀,叁对治悉檀,四第一义悉檀。四悉檀之义,原出智度论,龙树菩萨判释尊教化一代眾生之方法者也。今转用為释义之方规。惹眾生之乐欲為第一悉檀,使生信為第二悉檀,破恶...

《佛学大辞典》 / 721字 / 3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9日

十二随眠

谓欲等烦恼,长时随逐,眠伏藏识之中,故名随眠。(藏即含藏之义。藏识,即第八识也。) 一、欲贪,谓于可意之境,爱染念着,而生悦乐也。 二、嗔恚,谓于不可意之境,无所爱乐,而自生嗔忿也。 叁、色贪,谓于色界,爱乐净法,贪着禅味也。 四、无色贪,谓于无色界,识处等...

《三藏法数》 / 443字 / 3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8日

八识缘境广狭

一、眼识缘唯实唯量境,谓眼见色时,即有识生,能缘青黄赤白实有之色,名为性境。此识对境名为现量,以其但能见色,未起分别,是故所缘之境狭也。(性境者,谓现前所有实见之境也。现量者,谓见现前之色,而能量度也。) 二、耳识缘唯实唯量境,谓耳闻声时,即有识生,能闻言语...

《三藏法数》 / 719字 / 3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8日

藏识四相

起信论之法门也。阿梨耶之心体无生无灭。有无明,迷於自之心体,而违寂静之性,鼓动起念,有生灭四相。即使心体生住异灭由细至麤也。今就此义而明四相,既鼓静使动,便有前后麤细之异。依之以彼先际之最微,名為生相。及最后之最麤,名為灭相,取中间為住相异相。而以之配於叁细六...

《佛学大辞典》 / 246字 / 2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9日

识浪

心体之真如,譬如海,诸识之缘动,譬如波浪。楞伽经一曰:「水流处,藏识转识浪生。」

《佛学大辞典》 / 35字 / 2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9日

论议

问答而分别诸法也。涅槃经叁十六曰:「乐论议者处五净居。」宋楞伽经一曰:「藏识灭者,不异外道断见论议。」

《佛学大辞典》 / 48字 / 1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9日

藏识四相

见[四相]条附录。

《佛学大辞典》 / 9字 / 1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