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5 条搜索结果

俱利伽罗

Kṛkāla,又作俱力罗,俱哩,古力,俱哩剑,律,加梨加。等。龙名。俱力罗,译曰作黑。罗,译曰黑。即黑色之龙。以此龙缠剑之形,為不动明王之叁昧耶形。俱利罗龙王经曰:「时不动明王智火大剑,变成俱利罗大龙有四支。」不动使者秘密法曰:「於壁上,画一剑...

《佛学大辞典》 / 245字 / 26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7日

大元帅明王

梵名,阿吒薄俱,阿吒薄等。或译為旷野鬼。以义而称曰大元帅。慧琳音义十二曰:「阿吒薄旷野鬼神大将名也,或名遏吒薄皆声转也,俗名元帅大将非也。十六药叉将之一将也。」见[阿吒嚩]条。

《佛学大辞典》 / 82字 / 22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7日

四门游观

经云:尔时虚空,有一天子,名曰作瓶。见悉达太子在于宫内,恐其着五欲乐,乃言:我当为彼,作于厌离之想。即以威神感动,令其宫内所作音乐,皆为不顺五欲之事,唯传涅槃微妙之声,欲令厌离世间,心生觉悟。太子闻是声已,遂发出游之心,即向毗罗城四门游观也。(五欲者,色欲...

《三藏法数》 / 756字 / 19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7日

伊师

Īṣīka用以作矢之坚芦也。又為王舍城之高山名。以譬我见我慢之高者。瑜伽略纂叁曰:「伊师者,西方二释:一近王舍城,有高大山,坚硬常住,我等亦尔。或復有草,名伊师,体性坚实,故喻我等。」玄应音义二十叁曰:「伊师山名也,言此山高耸,喻我慢也。」

《佛学大辞典》 / 109字 / 18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7日

毘沙门天

Vaiśravaṇa,又云多闻天。四天王中毘沙门天之王也。在佛教中為护法之天神。兼施福之神性。法华义疏云:此天恒护如来道场而闻法,故名多闻天。於胎藏界曼荼罗在外金刚部院北方之门侧,於金刚界曼荼罗位於西方,夜叉主也。此天与吉祥天,从古神话时代常相关连而為夫妻,於日本台密,...

《佛学大辞典》 / 336字 / 17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7日

尊形

瑜祇经大金刚焰口降伏一切魔怨品曰:「我今更说秘金刚药叉形,六臂持眾器,弓箭剑轮印(印铃也,是此尊之叁昧耶形)及萨埵羯磨。五眼布忿怒,叁首马王髻。」秘藏记末曰:「金刚药叉不空成就佛忿怒,自性轮即牙菩萨,是寂静身。」补陀落海会轨曰:「金刚药叉不空成就佛忿怒,自性轮...

《佛学大辞典》 / 178字 / 17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7日

叁摩

法华经嘱累品说,释如来叁摩诸菩萨之顶而付嘱法华经:「尔时释牟尼佛,从法座起,现大神力,以右手摩无量菩萨摩訶萨顶,而作是言:我於无量百千万亿阿僧祇劫修习是难得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法,今以付嘱汝等,汝等应当一心流布此法,广令增益。如是叁摩诸菩萨摩訶萨顶,而作是言...

《佛学大辞典》 / 168字 / 14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7日

伽毘罗

神名,见[毘罗]条。

《佛学大辞典》 / 10字 / 14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7日

欢喜丸

又曰欢喜团。饼名。梵语曰摩呼荼。涅槃经叁十九曰:「酥面蜜薑胡椒蓽茇蒲萄胡桃石榴桵子,如是和合,名欢喜丸。」大日经疏七曰:「欢喜丸,应以苏煮诸饼,糅以眾味及叁种辛药等,令种种庄严。」智度论十七曰:「佛告诸比丘:此耶输多罗,非但今世以欢喜丸惑我,乃往过云世时,亦...

《佛学大辞典》 / 170字 / 13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7日

僧祇支

Saṁghāṭi,又作僧,僧竭支,祇支,竭支。新称僧却崎,僧脚欹。译曰覆膊衣,掩腋衣。為长方形之衣片,袈裟之下掛也。袈裟直着於身,易着汗垢,故用下掛,又热时在屏处许於裙上但着之。其着法如掛袈裟,自右方之腋下交搭於左肩之上。西域记二曰:「僧却崎唐言掩腋,旧曰僧祇支讹...

《佛学大辞典》 / 820字 / 12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7日

一阐提

Icchāntika,為无成佛之性者。旧称,一阐提。译言不信。是不信佛法之义。涅槃经五曰:「无信之人,名一阐提。一阐提者,名不可治。」同五曰:「一阐提者,断灭一切诸善根本,心不攀缘一切善法。」同十九曰:「一阐提者,不信因果,无有惭愧,不信业报,不见现及未来世,不亲善友,...

《佛学大辞典》 / 313字 / 12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7日

尚闍梨

螺髻仙人之名。智度论十七谓如释牟尼佛原為螺髻仙人,名尚闍梨。常修第四禪定出入息断,在一树下坐,兀然不动。有鸟见如此,谓之為木,即於髻中生卵。是菩萨从禪觉,知顶上有鸟卵,即自思惟:若我起动,鸟母必不復来,鸟母不来,鸟卵必坏。即还入禪至鸟子飞去,乃起。此谓之禪波...

《佛学大辞典》 / 135字 / 11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7日

多龄路也吠闍也

又作帝隶路也吠闍也。帝隶者叁,路也者世,吠闍也者降。降叁世明王也。大日经疏十曰:「帝(入声)隶(二合)路(二合此是叁世也)吠闍也(此是降胜之义也)。」

《佛学大辞典》 / 73字 / 11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7日

外道计九物生世间

谓诸外道,不了法本无生,法亦无灭。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生灭随缘,本无自性。却乃随情计度,妄生执着,以为一物,而能出生世间万物。故有九种邪见之论也。 一、执时。时,即时节,谓时散。外道执一切物,皆从时生。如种植等物,有时生果,有时不生。遂以...

《三藏法数》 / 1193字 / 10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7日

形像

经轨所说有种种。 (第一像):是世间流布之像,而立印轨,与底哩叁昧耶经,与使者法之各初章所说,与大日经具缘品之说相相同。但身色则诸说有异,大疏六為黑色,立印轨為青色,使者法為赤黄色,底哩经未说身色,然其所说之相,与使者法大同,则身色亦可同於彼也。大日经二曰:「...

《佛学大辞典》 / 2278字 / 10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