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2 条搜索结果

报恩

在江苏吴县治北隅。本吴通元。唐改开元。吴越為报恩。今称北。中有浮图。称北塔。

《佛学大辞典》 / 37字 / 12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五轮率

单云五轮,密教所立之率婆也。显教之率婆,為高显佛德或安置佛舍利而立者。密教不然,以是為大日如来之叁昧耶形,而建立於坟墓之上也。其形与[五轮成身]条。

《佛学大辞典》 / 69字 / 12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沙门

Śrmaṇa,又作娑门、桑门、丧门、沙门那,译曰息、息心、静志、净志、乏道、贫道等,新作室摩那拏、舍囉磨拏、室囉磨拏、沙迦懣囊,译曰功劳、勤息,劳劬修佛道之义也,又勤修息烦恼之义也。原不论外道佛徒,总為出家者之名。注维摩经曰:「肇曰:沙门,出家之名也。秦言义训勤...

《佛学大辞典》 / 684字 / 12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华氏城

梵名婆吒梨那,波吒釐子Pāṭali utra,摩揭陀国之故城也。本名拘苏摩补罗城,唐名香花宫城Kusma ura,以王宫花多故也。后改為波吒釐子城,佛灭后无忧王(阿育王)迁於此。西域记八曰:「昔者人寿无量岁时,号拘苏摩补罗城,唐言香花宫城。王宫花多故以名焉。逮乎人寿数千载,更...

《佛学大辞典》 / 218字 / 11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五轮塔婆

见[五轮率婆]条。

《佛学大辞典》 / 10字 / 11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胎藏界大日如来

此為胎藏界中臺八叶院之中尊,於大自在天广大金刚法界宫,显本有理德之理法身也。是亦菩萨形,首戴髮髻,身缠轻妙之衣,手结法界定印,通身金色(或云白色),字為种子,以率婆為叁昧耶形,密号谓之徧照金刚。大日经疏四曰:「观作宝莲华臺宝王宫殿,於中敷座,座上置白莲华臺,...

《佛学大辞典》 / 313字 / 11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中天竺

杭州飞来峰有叁处伽蓝:上天竺,中天竺,下天竺是也。

《佛学大辞典》 / 26字 / 11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北斗七星护摩秘要仪轨

一卷,唐大兴善阿闍梨述。

《佛学大辞典》 / 12字 / 11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灭受想定

灭尽定之异名。使六识之心心所灭而不起,故名為灭尽定。然其加行方便,特厌受之心所与想之心所二法而务灭之。故从加行而名為灭受想定。唯识论七曰:「由偏厌受想亦名灭彼定。」同述记七本曰:「彼心心所灭,名灭定。恒行染污心等灭故,即此亦名灭受想定。」

《佛学大辞典》 / 110字 / 11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九曜

梵语Navagraha之译。九种照耀者之意。又名九执。日时随逐而不相离,执持之义也:一、日曜Āditya;二、月曜Sōma;叁、火曜Aṃgāraka;四、水曜Budha;五、木曜Vṛhas ati;六、金曜Śukra;七、土曜Śanaiścara;八、罗睺Rāhu;九、计Ketu;是也。大日经疏四曰:「执有九种:即是日...

《佛学大辞典》 / 591字 / 11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伽蓝堂

内空虚之室,俗谓之伽蓝堂。

《佛学大辞典》 / 13字 / 11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法性

六祖慧能大师值印宗法师,与僧言非风非幡,仁者心动之也。六祖坛经曰:「遂出至广州法性。」清一统志七十九曰:「在府城内西北,旧為乾明法性二,宋合為一,亦改法性也。」

《佛学大辞典》 / 77字 / 11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僧录司

僧官也。唐文宗开成中。始立左右街僧录。明太祖洪武元年,立善世院。四年,即革之。五年,给僧度牒。十五年,始置僧录司。左右善世各一人,左右阐教各一人,左右讲经各一人,左右觉义各一人,掌释教之事。各直省府属置僧纲司。纲一人,副纲一人,州属置僧正司。僧正一人。县属...

《佛学大辞典》 / 312字 / 11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建初

康僧会至吴,感舍利而化吴王孙权。权為建塔,以始有佛,号為建初,其地名佛陀里。见高僧传一(康僧会传)。

《佛学大辞典》 / 46字 / 11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五股印

為表五智与五佛之印,有五大印,五智印,五峰印,金刚慧印,大羯磨印,大率婆印等之称。五股印中有内外二种,即内缚五股印,外缚五股印也。此极為秘密。真言宗於事相上生种种之异说。与玄谈,口传。经轨中之本据,如瑜祇经序品曰:「常持此讚王,结大羯磨印。以一字心明,叁十七...

《佛学大辞典》 / 200字 / 10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康僧会

其先康居人,世世居天竺,其父因商贾移交趾。僧会少丧二亲,入道励行,深达叁藏。时吴初染佛法。以大化未全,僧会欲振道江左。吴孙权赤乌四年至建康,為权感得舍利,以示法验,因大起(即大报恩)译经。由此江左大法鬱兴。天纪四年九月,病寂。此岁晋武太康元年也。见梁高僧传...

《佛学大辞典》 / 115字 / 10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僧官名。元魏之世有沙门统之名。原為一官。至齐乃二分之。始有沙门之称。下於统一等。又隋世有国僧之称。见僧史略中。

《佛学大辞典》 / 51字 / 10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冬斋

禪林冬至之秉拂,办斋名為冬斋。见象器笺十七。

《佛学大辞典》 / 22字 / 10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岫云

俗名潭柘,在京城正西七十里,潭柘山前。始创於晋,清康熙叁十一年赐金重脩,宏丽軼旧观。行宫参差,有舍利塔金刚延寿塔俱在内。

《佛学大辞典》 / 55字 / 10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灵谷

皇明观志曰:「灵谷在应天府鐘山东南,晋建,宋改太平兴国。洪武年徙建於此。」

《佛学大辞典》 / 37字 / 10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那烂陀

Nālanda,在中天竺摩竭陀国。菩提道场之大觉东七驛,佛灭后鑠迦罗阿逸多王所建,歷代相继而增建之,遂為五天竺第一之精舍。那烂陀译言施无厌。世俗相传為住於此边池中之龙王名。若依实义,则释迦如来往昔在此地為国王时之德号也。西域记九曰:「那烂陀(唐言施无厌),僧伽蓝...

《佛学大辞典》 / 586字 / 10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定慧

在江苏丹徒县焦山。汉名普济。宋改焦山。清改今名。有古鼎。王士禎属程邃释文。定為周宣王时物。

《佛学大辞典》 / 42字 / 10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摩訶菩提僧伽蓝

Mahābodhisamghārāma,译曰大觉。在摩竭陀国菩提树园之北门外。锡兰王所建。西域记八曰:「菩提树北门外,摩訶菩提僧伽蓝,其先僧伽罗国王之所建也。庭宇六院,观阁叁层,周堵垣墙,高叁四丈。极工人之妙,穷丹青之饰。」法显传曰:「於阿育王塔边造摩訶菩提僧伽蓝甚严丽。」求...

《佛学大辞典》 / 181字 / 10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僧统

僧官名。僧史略中曰:「姚秦初立僧官,称為正。魏改之,称為统。有沙门统,僧统,沙门统叁名。皇始年中法果初任沙门统。文成帝再兴佛法后,罽宾沙门五人给僧统。孝文帝世初任曇曜為沙门统。其后至隋世初起大统之称,以曇延任之。」新译仁王经下曰:「未来世中一切国王王子大臣...

《佛学大辞典》 / 175字 / 10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画像法

取不截白[(畾/(冗-几+互))毛]清净之物,择去人髮,画师受八斋戒,不以胶和色,用新碗盛彩色而画之。其像作黄白色,种种庄严其身。腰下着白衣,衣上有花文,身着轻罗绰袖天衣,以綬带繫腰,朝霞络身,其手腕以白螺為釧,其臂上之釧,七宝庄严。一一手上着指环,十八臂,面有叁目...

《佛学大辞典》 / 284字 / 9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塔印

塔為大日如来叁昧耶形之法印,故曰塔印。又手结塔形之印相。见[率婆印]条。

《佛学大辞典》 / 34字 / 9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慈恩

唐高宗為太子时,為文德皇后所创建,十大之一。在陕西长安县东南,曲江北。隋无量地。南临黄渠。竹松森邃。為京师最。西院浮图七级。崇叁百尺。永徽叁年沙门玄奘立。东有繙经院。摭言曰:「进士自神龙后,期集慈恩塔下题名。」按唐杜甫岑参等并有登慈恩塔诗。

《佛学大辞典》 / 109字 / 9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无色界

叁界之一。此界无一可谓為色法之物质,亦无身体,无宫殿,但存识心,而住居於深妙之禪定,故谓之為无色界。此无物质之世界,虽不能定其方处,而姑就果报之胜之义,谓在色界之上。但谓為色体实无者,有部宗之义也,依成实之义,则就无麤色而谓為无色,非谓全无色也。此界中分四地,...

《佛学大辞典》 / 339字 / 9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五臺山

四大名山之一。清一统志一百十四曰:「五臺山在五臺县东北一百八十里西北距繁峙县一百叁十里。水经注,山五峦巍然,故谓之五臺。其中南臺去中臺八十里,臺高叁十里,顶周二里。金莲日菊佛钵华灿发如锦,亦名锦绣峰,世传文殊菩萨示现之处。」华严经疏曰:「清凉山者,即代州雁门五...

《佛学大辞典》 / 681字 / 9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兜率

天名。旧作兜率、兜率陀、兜率哆、兜术等、新作史多、覩史多、斗瑟哆、珊覩史多等。译曰上足、妙足、知足、喜足等。欲界之天处,在夜摩天与乐变化天之中间,下当第四重,分天处内处之二,其内院為弥勒菩萨之净土,外院则天眾之欲乐处也。四阿含暮抄下曰:「兜率陀,此云上足天。...

《佛学大辞典》 / 366字 / 9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定光

梵名提洹羯佛Di aṁkara,译言锭光佛,或然灯佛。有足曰锭。无足曰灯。作定非。释迦佛尝称為儒童。此佛出世之时,买五茎之莲奉佛。因而得未来成佛之记别。智度论九曰:「如然灯佛生时,一切身边如灯,故名然灯太子。作佛亦名然灯,旧名锭光佛。」玄应音义一曰:「锭光,大径切,又...

《佛学大辞典》 / 329字 / 9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昭玄

后魏建昭玄,為僧尼之总管所。僧史略中曰:「后魏有曰:初立监福曹以统摄僧尼,寻更為昭玄也。故隋百官志曰:昭玄掌佛教,署大统一人统一人维那叁人,置功曹主簿员管诸州群县沙门矣。」佛祖统纪五十一曰:「陈文帝,置昭玄十统。」有昭玄大沙门统,昭玄沙门统,昭玄沙门统...

《佛学大辞典》 / 131字 / 9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前资

禪林之称呼。曾叁任副已下东序之职而退休者。资助前之事务者之意也。见象器笺五。

《佛学大辞典》 / 36字 / 9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戒珠

在今浙江绍兴县东北六里。本為王右军故宅。右军捨宅為有题扇桥。尝在此题老姥所持之六角竹扇。人竞买之。见名胜志。

《佛学大辞典》 / 51字 / 9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善见城

又曰喜见城。帝释天之宫城也。在须弥山之绝顶。优婆塞戒经一曰:「叁十叁天有一大城名善见,其城纵广满十万里。」俱舍论十一曰:「於山顶中有宫名善见,(中略)是天帝释所大城。」颂疏十一曰:「於山顶中有宫名善见(亦名喜见城也),见者称善也。」见[喜见城]条。

《佛学大辞典》 / 116字 / 9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一切经

佛教圣典之总名。或曰大藏经。省曰藏经。隋书开皇元年,京师及诸大邑之处,并官写一切经,置於内。而又别写藏於秘阁。一切经之名,本乎此。此名原称佛所说之经律等,而今则併吾国印度日本等高僧之着作而称之。 佛教传播於世界各国之间,其圣典為各种之国语所翻译举其主要者,...

《佛学大辞典》 / 1341字 / 8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寮主

僧堂清规五曰:「寮主者入寮前后,次第轮请,或一月半月十日,依某之先规。常守护寮内眾僧衣物,与僧堂之直堂同。与寮元和合而勤之。寮中诸道具,备簿,如於受取先职,渡於后职。其时受寮元点对。」象器笺六曰:「旧说曰:寮主辅佐寮元者,侍者类也。」

《佛学大辞典》 / 105字 / 8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十念处

菩萨於十种法常自观察,谓之十念处。一身念处,观身不净也。二受念处,对於六根六尘有所领纳,谓之受,受念处者,為观受悉是苦也。叁心念处,观心為一切善恶之本,能爱护之,能调伏之也。四法念处,法為意根所起之法,於贪瞋等之恶法断除之,於慈悲等之善法爱乐之也。五境界念处,...

《佛学大辞典》 / 286字 / 8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他心通

六通之一。具名知他心通,又曰他心智通,知他心之智自在无碍者。又,十智中之他心智也。般若经曰:「叁他心通,能如实知十方沙界他有情类心心所法,谓偏知他贪瞋痴等心,离贪瞋痴等心。乃知聚心散心,小心大心,寂静不寂静心,解脱不解脱心,皆如实知。」酉阳杂俎曰:「一公初謁华...

《佛学大辞典》 / 538字 / 8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冥途鸟

俗云杜鹃。见别顿宜寿条。(CBETA註:查无此条,参考《佛说地藏菩萨发心因缘十王经》卷1:「我汝旧里化成[监鸟]鷜示怪语鸣别顿宜寿(此鸟近吴语云析家命鸣)我汝旧里化成乌鸟示怪语鸣阿和萨加(此鸟远吴语病来将命尽)」)

《佛学大辞典》 / 107字 / 8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允若

元绍兴人,幼依云门元剃度,后謁大恢山,习天台之教观。湛堂性澄主南竺演福,往依之,精究无不尽。澄甚器重之。英宗至治元年,澄奉詔入燕,校正大藏,奏若行业,赐慈光圆照之号。泰定年间,主杭州兴化,与天岸弘济,我菴本无,玉庭罕,叁公,道望并峙湖上。世称為钱塘之四依。...

《佛学大辞典》 / 180字 / 8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金刚界血脉

谓金刚界法师资相承之血脉也。据日本密家之说,其所传不一準。华严海云阿闍梨之所传者,其次第為大日,金刚萨埵,龙猛,龙智,金刚智,不空,惠果,义操,海云。慈恩造玄阿闍梨之所传者,其次第為大日,普贤金刚萨埵,曼殊室利,龙猛,龙智,金刚智,不空,惠果,义操,法全。...

《佛学大辞典》 / 200字 / 8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涂香

六种供具之一。涂香於身手以供养佛也。智度论九十叁曰:「天竺国热,又以身臭故,以香涂身,供养诸佛及僧。」同叁十曰:「涂香有二种:一以栴檀木等摩以涂身,二者种种杂香擣以為末。以涂其身,及熏衣服,并涂地壁。」大日经疏八曰:「涂香是净义,如世间涂香能净垢秽息除热恼。」...

《佛学大辞典》 / 235字 / 8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两序

又曰两班。朝廷之制有文武两班,禪林拟之於住持之下设东西两班。长於学德者归西序,谓之头首。通於世法者归东序,谓之知事。东序以,监,副,维那,典座,直岁為次第。西序以首座,书记,知藏,知客,知浴,知殿為次第。由於宗派而略有不同。勅修清规有两班图。

《佛学大辞典》 / 105字 / 8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维那

Karmadāna,梵语羯磨陀那,司中事务者,中叁纲之一。维為汉语,纲维之义,那取羯磨陀那之那。又称為纲维,次第,授事,知事,悦眾,护等。寄归传四曰:「授事者,梵云羯磨陀那。陀那是授,羯磨是事。意道,以眾杂事指授於人,旧维那者非也。维是周语,意道纲维,那是梵音,...

《佛学大辞典》 / 346字 / 8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