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雪山鸟。天竺雪山有寒苦鸟,终夜[此鸟]说杀我寒故,雄鸣夜明造巢。至旦有朝日暖映,亦不造巢,但鸣曰:何故造作栖,安稳无常身?今日不知死,明日不知死。天竺為佛国,鸟兽亦有功德,故作无常偈,如此囀也。或云:妻鸟鸣寒苦逼身,夜明造巢。夫鸟鸣今日不知死,明日不知死,何...
《佛学大辞典》 / 125字 / 16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无常品者,寤欲昏乱,荣命难保,唯道是真。 睡眠解寤,宜欢喜思,听我所说, 撰记佛言。所行非常,谓兴衰法, 夫生辄死,此灭为乐。譬如陶家, 埏埴作器,一切要坏;人命亦然。 如河驶流,往而不返;人命如是, 逝者不还。譬人操杖,行牧食牛; 老死犹然,亦...
《法句经》 / 吴天竺沙门维祇难等译 / 504字 / 16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2日须陀洹向。须陀洹果。斯陀含向。斯陀含果。阿那含向。阿那含果。阿罗汉果。是小乘七种学人也。修而未至。名之为向。修之已至。名之为果。此七种人。于小乘法。果行未满。进趣未息。故名学人。唯阿罗汉于小乘果满。更无进趣之学。故名无学。若大乘法中。唯佛是无学。
《法门名义集》 / 101字 / 15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在昔过世无量尘数之劫,时有菩萨名曰喜根,于大众中讲摩诃衍。文殊师利时为凡人,出家修道专精苦行,行十二头陀福度一切,遇值讲法,因而过听喜根菩萨说实相法,言淫怒痴与道不异,亦即是道亦是涅槃。文殊尔时闻而不信即便舍去。到喜根弟子家,为说恶露不净之法,喜根弟子即时难曰...
《杂譬喻经》 / 272字 / 15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9日一、缘大,谓菩萨修行大乘之法,由无量修多罗,广大法义,而以为缘,故名缘大。(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行情。梵语修多罗,华言契经。) 二、行大,谓菩萨修行大乘,既能自利,复能利他。自利利他,妙行具足,故名行大。 叁、智大,谓菩萨修行大乘,常以智慧观察,了...
《三藏法数》 / 339字 / 14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昔日有一婆罗门,事摩室天,昼夜奉事。天即问言:“汝求何等?”婆罗门言:“我今求作此天祀主。”天言:“彼有群牛,汝问最在前行者。”即如天语,往问彼牛:“汝今何以为苦为乐?”牛即答言:“极为大苦,刺刺两肋,柴戾脊破,驾挽车载,重无休息。”时复问言:“汝以何缘,受是牛形?”牛答...
《杂宝藏经》 / 元魏西域三藏吉迦夜共昙曜译 / 195字 / 12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9日于过去世五阴上。各横计四句。过去四句者。一者如去。二者不如去。叁者亦如去亦不如去。四者非如去非不如去。于未来五阴上计四句。一者有边。二者无边。叁者亦有边亦无边。四者非有边非无边。于现在阴上。各计四句。一者常。二者无常。叁者亦常亦无常。四者非常非无常。二阴上各起...
《法门名义集》 / 145字 / 12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经论之诸释不同。多用下叁种: (一)大品般若经佛母品开十四难而為六十二。先计色蕴有常等四句:一、色為常。二、色為无常。叁、色為常无常。四、色為非常非无常。其他受等四蕴亦然,合而有二十句(计色之常无常,即言世间之常无常也。计他四蕴之常无常,即计神之常无常也),此...
《佛学大辞典》 / 2612字 / 12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十境一一皆前十乘观法所观之境若论十境生起由观阴入发下九境能所相扶次第出生故成于十若论下之九境互发不定则无复次第当知阴境常自现前若发不发恒得为观下之九境发则皆用十乘观法观之不发不观也(阴入者谓五阴十二入也能所相扶者如初阴境能生烦恼阴为能生烦恼为所生余境展转相生...
《三藏法数》 / 1655字 / 12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昔佛般泥洹去百年后,有阿育王爱乐佛法,国中有二万比丘,王恒供养之。诸九十六种外道生嫉妒意,谋欲败佛法,自共聚会思惟方便。中有一人善于幻化,便语众人:“吾欲作幻,变恶鬼形索沙门,闻之必散亡。当知其不如,必来归吾等道矣!”异道所奉神,名摩夷首罗,一头四面八目八臂,诸...
《杂譬喻经(上下卷)》 / 失译人名附后汉录 / 553字 / 11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8日尔时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今此纯陀犹有疑心。唯愿如来重为分别令得除断。佛言。善男子。云何疑心汝当说之当为除断。文殊师利言。纯陀心疑如来常住以得知见佛性力故。若见佛性而为常者。本未见时应是无常。若本无常后亦应尔。何以故。如世间物本无今有已有还无。如是等物悉是无常...
《大般涅槃经》 / 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 / 1742字 / 11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1月05日谓诸外道,不了法本无生,法亦无灭。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生灭随缘,本无自性。却乃随情计度,妄生执着,以为一物,而能出生世间万物。故有九种邪见之论也。 一、执时。时,即时节,谓时散。外道执一切物,皆从时生。如种植等物,有时生果,有时不生。遂以...
《三藏法数》 / 1193字 / 11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律家曰无常院,无常堂,禪家曰涅槃堂,延寿堂。置临命之病僧使观无常之所也。行事钞下四之一曰:「若依中国本传云:祇洹西北角日光没处為无常院,若有病者安置在中,以凡生贪染。见本房内衣鉢眾具,多生恋着无心厌背,故制令至别处,堂号无常。来者极多还反一二。(中略)其堂中置...
《佛学大辞典》 / 169字 / 11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梵语头阤,华言抖擞。谓能抖擞烦恼之尘垢也。盖比丘当离愦闹,不乐饰好,心绝贪求,无诸憍慢,清净自活,以求无上正真之道,故有十二种之行焉。(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一、住阿兰若处,梵语阿兰若,华言寂静处。谓比丘当住于空闲寂静之处,身离愦闹,心离欲尘,永绝攀缘,求...
《三藏法数》 / 1001字 / 11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為乐之后半偈也。涅槃经十四谓释迦如来往昔入雪山修菩萨行时,从罗剎闻前半偈,欢喜而更欲求后半。罗剎不听。乃约捨身与彼。欲得闻之。故谓為雪山之半偈,亦曰雪山之八字。心地观经一曰:「时佛往昔在凡夫,入於雪山求佛道摄心勇猛勤精进,為求...
《佛学大辞典》 / 141字 / 11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譬七觉支也。维摩经佛道品偈曰:「无漏法林树,觉意净妙华,解脱智慧果。」同註曰:「生曰:七觉以开悟為道,无染為净华之法者也。」同天台疏曰:「觉意即七觉支,七觉支调停生真智因华。故智论云:无漏实觉,此七能到,故以為华。」 又七种净也。同偈曰:「八解之浴池,定水湛然...
《佛学大辞典》 / 235字 / 10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闻如是: 一时佛游阿和提国。尔时贤者迦旃延告诸比丘:“诸贤者听!一切合会,皆当离别。虽复安隐,会致疾病,年少当老;虽复长寿,会当归死,如朝露花日出即堕。世间无常,亦复如是。年少强健,不可常存。譬如日出照于天下,不久则没。如是,贤者!合会有别,人生有死,兴盛必...
《生经》 /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 965字 / 10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5日经轨所说有种种。 (第一像):是世间流布之像,而立印轨,与底哩叁昧耶经,与使者法之各初章所说,与大日经具缘品之说相相同。但身色则诸说有异,大疏六為黑色,立印轨為青色,使者法為赤黄色,底哩经未说身色,然其所说之相,与使者法大同,则身色亦可同於彼也。大日经二曰:「...
《佛学大辞典》 / 2278字 / 10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复次,依邪道者得众苦患,修正道者增长信心及以名称,有智之人应观邪正。 我昔曾闻,有一人于行路侧作小苦行,若有人时卧棘刺上,若无人时别居余处。有人见已而语之言:“汝今亦可徐卧刺上,何必纵体伤毁甚多?”此人闻已深生瞋忿,放身纵体投棘刺上,转剧于前。时有一优婆塞在其...
《大庄严论经》 / 后秦三藏鸠摩罗什译 / 1329字 / 10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1日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有大苾刍众,持钵食时诣迦里梨道场,共坐思惟:“过去世时有何佛出现,族姓寿量其义云何?”如是思已,互相推问而不能知。 尔时,世尊知此苾刍思惟是事,即从座起,诣迦里梨道场,结跏趺坐。时诸苾刍,头面礼足住立一面,合掌恭...
《七佛经》 /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教大师臣法天奉诏译 / 5784字 / 9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6日一、内空,内即内身,谓叁十六种不净充满,九孔常流,净相不可得故,是名内空。(叁十六种者,毛、发、爪、齿、眵、泪、涎、唾、屎、尿、垢、汗、皮、肤、血、肉、筋、脉、骨、髓、肪、膏、脑、膜、肝、胆、肠、胃、脾、肾、心、肺、生藏、熟藏、赤痰、白痰也。九孔者,两眼、两...
《三藏法数》 / 1008字 / 9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Udāna,又作优陀那,乌陀南,鄔陀南,优檀那,鄔駄南,鬱陀那等。发语言时喉中之风。智度论六曰:「如人欲语时,口中风出,名优陀那。此风出己,还入至脐,触脐响出,响出时触七处退,是名语言。」 又译曰丹田。圆觉经大钞十一之下曰:「有师言:脐下一寸,名忧陀那,此云丹田。...
《佛学大辞典》 / 637字 / 9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十六特胜者,胜于四念处等诸禅观也。始从调心,终至非想。地地皆有观照,能发无漏善业,而无猒恶、自害之失,故受特胜之名也。(四念处者,一观身不净、二观受是苦、叁观心无常、四观法无我也。无漏者,不漏落叁界生死也。) 一、知息入特胜,息即鼻中气息,谓数息调心之法。若...
《三藏法数》 / 952字 / 9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昔佛在王舍城,告诸比丘:“于父母所,少作供养,获福无量;少作不顺,获罪无量。” 诸比丘白佛言:“世尊!罪福之报,其事云何?” 佛言:“我于过去久远世时,波罗奈国有长者子,名慈童女,其父早丧,钱财用尽,役力卖薪,日得两钱,奉养老母。方计转胜,日得四钱,以供于母;...
《杂宝藏经》 / 元魏西域三藏吉迦夜共昙曜译 / 1270字 / 9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9日一、无苦乐,无苦乐者,谓无世间之苦乐也。世间之乐,即是苦因。故经云:不断乐者,则名为苦;以断乐故,则无有苦。无苦无乐,乃名大乐。此即涅槃之大乐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大寂静乐,谓涅槃之性是大寂静,以其远离一切愦闹法故,以大寂静,名为大乐,此即涅槃之...
《三藏法数》 / 199字 / 9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佛说无常经之异名。一卷,唐义净译。马鸣菩萨於经前与经后讚嘆叁宝之德,论迴向发愿,添述意及宣明经意无常之偈颂,开一部為叁段,故名為叁啟经。佛制使以此经於葬亡时讽咏之。又印度僧徒,於日暮礼塔必讽咏此经。寄归传四曰:「所诵之经多诵叁啟,乃是尊者马鸣之所集置,初可十颂...
《佛学大辞典》 / 221字 / 9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有二种之四倒:一,凡夫之四倒。二,二乘之四倒。凡夫之四倒:一,常颠倒,於世门无常之法而起常见者。二,乐颠倒,於世间之诸苦而起乐见者。叁,净颠倒,於世间之不净法而起净见者。四,我颠倒,於世间之无我法而起我见者。心受身法之四念处,如其次第,為破此四倒之观法也。见俱...
《佛学大辞典》 / 221字 / 8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