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 条搜索结果

五衣

使比丘持叁衣。使比丘尼持五衣。五衣者於叁衣外加祇与覆肩,行事钞资持记中二之二曰:「五衣者,附明尼制,祇覆肩皆入制故。」

《佛学大辞典》 / 56字 / 5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十乘

十乘者十乘观法也此十通名乘者乘即运载之义如世车乘堪能运载也盖言修行之人依此十法修之则能运出生死之苦到于涅槃彼岸也数至十者由修观之人上中下根不等上根者唯观初不思议境即得破惑显理其次者于初种观法修之不入湏用第二发心乃至第八对治助开方能破惑显理又其次者于前七种观之...

《三藏法数》 / 2967字 / 5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叁十七道品

道即能通之义,品犹类也。合四念处等法门为叁十七,皆是入道浅深之气类,故云道品也。 一、四念处,念即想念,处即身受心法也。一、身念处,谓观此色身,皆是不净也。二、受念处,谓观领受好恶等事,悉皆是苦也。叁、心念处,谓观此识心生灭无常也。四、法念处,谓观诸法从因缘...

《三藏法数》 / 817字 / 5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见[僧祇]条。

《佛学大辞典》 / 8字 / 5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七觉

觉法有七种,故云七觉。即七菩提分也。

《佛学大辞典》 / 17字 / 5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苑公四教

苑公,唐贤首藏法师弟子也。因宝性论有四种众生不识如来藏,遂立四教焉。(四种众生者,一凡夫、二声闻、叁辟、四初心菩萨也。) 一、迷真异执教,谓诸外道、凡夫,迷于真性,广起异计,故云迷真异执教。 二、真一分半教,谓声闻、辟二人,于真如随缘不变二分义中,但得随...

《三藏法数》 / 293字 / 4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八正道

总谓之八正道分。俱舍作八圣道。圣者正也,其道离偏邪,故曰正道。又圣者之道,故谓之圣道(Āryamārga,巴Arīyamagga)。玄应音义叁曰:「八由行,又作游行,又作道行,或作直行,或言八直道,亦言八圣道,或言八正道,其义一也。」 一、正见Samyak-dṛṣti,巴Sammā-diṭṭhi(...

《佛学大辞典》 / 599字 / 4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硎山

在江苏吴县西南。晋遁隐此。平石為硎。山有平石。故遁得名。有梁武帝报恩寺。又称报恩山。东址有观音寺,亦称观音山。

《佛学大辞典》 / 49字 / 4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菩提分

Bodhyaṅga,总為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八正叁十七道品之名,别為叁十七道品中七觉之名。分者分之义,七种或叁十七科之道行分,故名分。又分者因之义,七种或叁十七科之道行,皆顺趣菩提,故名菩提分。阿弥陀经曰:「七菩提分,八圣道分。」俱舍论二...

《佛学大辞典》 / 240字 / 4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叁十七道品

又名叁十七品,叁十七分法,叁十七菩提分法。道者能通之义,到涅槃道路之资粮,有叁十七种。如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八正道是也。维摩经佛国品曰:「叁十七道品,是菩萨净土。」自誓叁昧经曰:「善权随时,叁十七品具足佛事。」法界次第中之下曰:「道者...

《佛学大辞典》 / 123字 / 4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七觉

见[七觉分]条。

《佛学大辞典》 / 8字 / 4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阿闍世

又作阿闍貰。王名。旧称阿闍世。新称阿闍多设咄路Ajātaśatru,译曰未生怨。佛在世之顷,摩竭陀国王舍城之治者。父名频婆娑罗,母曰韦提希。韦提希怀胎时,相师占之,谓此儿生必害父,因之名曰未生怨。未生以前结怨之意也。西域记九曰:「阿闍多设咄路王,唐云未生怨,旧云阿闍世,...

《佛学大辞典》 / 504字 / 4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七菩提分

见[七觉]条。

《佛学大辞典》 / 8字 / 4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九无為

九种无為之意。即不為四相所迁之实在法,有九种之别也(一)一择灭,二非择灭,叁虚空,四空无边处,五识无边处,六无所有处。七非想非非想处,八缘起性,九圣道性。是為大眾部一说部说出世部鸡胤部所立。其中前叁者,与萨婆多部之叁无為同,惟萨婆多部计择灭非择灭為多体而大...

《佛学大辞典》 / 325字 / 4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释迦或设枳也(Śakya)之略称。佛世尊之姓也,佛法始来汉土,僧犹称俗姓,或称竺,或弟子多呼师之姓。如遁本姓关,学於谦,故為。帛道猷本姓冯,学於帛尸梨蜜多,故為帛(避暑录话下)。晋道安始云:佛以释迦為氏,今為佛子者,宜从佛之氏,即姓释。及后阿含经渡来,经说果...

《佛学大辞典》 / 746字 / 4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七觉

觉,即觉了。谓觉了所修之法是真是伪也。分即分,谓此七种法,各有派分齐,不相杂乱,故名七觉分,亦名七觉。择、进、喜叁觉分,属慧;除、舍、定叁觉分,属定;念觉分兼属定、慧。故摩诃止观云:修此七觉,即得入道。是也。 一、择法觉分,择,即拣择。谓用智慧观察诸法...

《三藏法数》 / 439字 / 4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四禪定

略云四禪,新云四静虑。修此四禪定生於色界之四禪天也。此四禪内道外道共修之,在因者超欲界之惑网,在果者生於色界,且為生诸功德之依地根本,故曰本禪。 (一)初禪,初禪之前行,有粗住、细住、欲界定、未到定。其正禪具八触十功德。 其先行者安坐端身摄心,故气息调和,觉此...

《佛学大辞典》 / 1048字 / 4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本命星

北斗七星中,当於其人生年之星曰本命星。二十七宿(唐用二十八宿西国除牛宿),中当於其人生年之星曰本命宿。算求本命宿之法,如宿曜经下,假令有人生於二月十七日,则先以十七日為位,於此加十叁日共得叁十。即自二月之角宿,歷亢氐房。至於軫二十七宿為一周,除此数,尚餘叁,即...

《佛学大辞典》 / 157字 / 4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八圣道

与[八正道]同。阿弥陀经曰:「七菩提分,八圣道分。」俱舍论二十五曰:「七等觉,八圣道。」

《佛学大辞典》 / 42字 / 3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叁智

智度论所说:一、一切智,声闻缘觉之智也。知一切法之总相者。总相即空相也。二、道种智,菩萨之智也。知一切种种差别之道法者。叁、一切种智,佛智也。佛智圆明,通达总相别相化道断惑一切种之法者。天台以之配於空假中叁諦之观智。然叁智就人分别,虽如上各别,而就法之胜劣分别...

《佛学大辞典》 / 356字 / 3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印度佛教

印度為佛陀之降诞地,占佛教史上最重要之地位。佛陀释迦牟尼开佛教,距今几何年,东西学者,聚讼纷紜,莫衷一是。其入灭时,则据眾圣点记之说,可知為西歷纪元前四百八十六年。 佛陀成道后四十五年间之行化,以摩揭陀,室罗伐悉底,為中心,而润泽憍赏弥,拘尸揭罗,吠舍厘等中印...

《佛学大辞典》 / 1832字 / 3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毘婆娑罗王幽死

增一阿含经八谓提婆达兜恶人便往婆罗留(阿闍世之别名)所告言,昔民氓寿命极长,如今人寿不过百年,王子当知人命无常,终不上位,而中命终,不亦痛乎,王子於时宜断父王命,统领国人,我今当杀沙门瞿曇,而為无上至真等正觉。於摩竭陀国界為新王新佛,不亦快哉。如日贯云,无所...

《佛学大辞典》 / 280字 / 3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四种十二因缘

一、剎那。是於剎那立十二也。谓剎那之顷由贪行杀,有具十二者,盖贪是无明,思欲行杀,思是行,了别所杀之人,及其诸境之事,是识,与其识俱之色想行叁蕴,是名色,名色是总,六处是别,别必在於总住,其所住之法即是六处,意处虽属於过去而原為六处之摄,故说名六处。六处是...

《佛学大辞典》 / 281字 / 3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初禅天定五功德

分,如树之根干,是一枝条有异,禅之义亦尔,从一定心出生五故也。又持之义,谓定心浅薄,易于摇动,若得觉观等法持,则定心安隐牢固,故名也。 一、觉,初心在缘为觉。谓行者于定中发初禅,清净色法,触其身根,心大惊悟。尔时初觉此触,故名觉。 二、观...

《三藏法数》 / 272字 / 3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七等觉

见[七觉]条。

《佛学大辞典》 / 8字 / 3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名色

五蕴之总名也。受想行识之四蕴為名,色蕴之一為色,受等之四蕴,皆心识之法,而无形体之可见,但以名而知之,故云名。色蕴之一,為极微所成有质碍之物体,故谓為色。色者质碍之义,十二因缘中人在母胎,渐渐生长,五蕴完具,谓之名色。大乘义章四曰:「言名色者,心从詮目,故号...

《佛学大辞典》 / 265字 / 3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叁种身

台宗诸佛立叁身:一、色身,為叁十二相乃至微尘数之相好身,是解脱之德也。二、法门身,為叁德四无量五分六度七觉八圣乃至八万四千法门功德积聚之身,是般若之德也。叁、实相身,是所谓实相真如,叁身中法身之德也。止观二之叁曰:「别相者身有叁种:一者色身,二者法门身,叁者实...

《佛学大辞典》 / 197字 / 3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六十八大仙

一頞瑟吒迦大仙,二婆莫迦大仙,叁婆摩提婆大仙,四摩唎大仙,五鉢利拏摩大仙,六末建提也大仙,七安隐知识大仙,八婆斯瑟佗大仙,九跋弥迦大仙,十迦摄波大仙, 十一老迦摄波大仙,十二毗栗咎大仙,十叁鸯祇罗大仙,十四鸯祇洛迦大仙,十五鸯祇刺四大仙,十六有相分大仙,十七...

《佛学大辞典》 / 529字 / 3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十八

四禪定之十八种功德法也。见[四禪定]条。

《佛学大辞典》 / 19字 / 3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月氏国

见[月]条。

《佛学大辞典》 / 7字 / 3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四种持戒

一、悕望戒,悕即悕求,望即期望。谓求生天及余善处,坚持禁戒,是名悕望戒。 二、恐怖戒,谓畏堕恶趣,畏恶名称,坚持禁戒,是名恐怖戒。 叁、顺觉戒,谓随顺七觉,庄严其心,坚持禁戒,是名顺觉戒。(七觉七觉分,谓择法觉分、精进觉分、喜觉分、除觉分、舍觉分、...

《三藏法数》 / 167字 / 3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除觉

七觉分之一。新译曰轻安觉。除一切之心缘而身心轻安也。见智度论十九。

《佛学大辞典》 / 31字 / 3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根力觉道

五根与五力,七觉与八正道。

《佛学大辞典》 / 13字 / 3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十二摩多

又名十二转声。摩多译作点或韵。一之四摩多,总為十六摩多。

《佛学大辞典》 / 25字 / 3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五衍

梵云衍,此译云乘。五衍即一人,二天,叁声闻,四辟,五菩萨之五乘也。肇论曰:「乘五衍之安车。」头陀寺碑文曰:「凭五衍之軾。」

《佛学大辞典》 / 54字 / 3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又曰鉢枝,鉢鈘、鉢搘。鉢之臺也。四分律四十叁曰:「鉢若不正,应作鉢。」五分律二十六曰:「比丘以鉢盛食,着地翻之。佛言:听作鉢,用铜铁牙角瓦石竹木,除漆树。」十诵律六十一曰:「鉢枝法。」僧祇律二十八曰:「鉢鈘。」传灯录道禪师章曰:「鉢搘。」

《佛学大辞典》 / 109字 / 2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跋陀罗楼

Bhadraruci,论师名。译曰贤爱。摧大慢之婆罗门,使生陷於地狱。西域记十一曰:「西印度有苾芻,跋陀罗楼。唐言贤爱,妙极因明,深穷异论。」

《佛学大辞典》 / 63字 / 2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一)对於无或空而言。此有实有假有妙有等之别。如叁世实有者,实有也。因缘依他之法者,假有也。圆成实性者,妙有也。(二)十二因缘之一。為造可牵当来果之业之位,即业能有当果之意。是因之名也。又曰有。若约於分位之十二因缘,则当於壮年以后。(叁)果之名。因果不亡之义...

《佛学大辞典》 / 201字 / 2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乌波

Bhava,译曰有。叁有二十五有之有。一切生死之果报也。又十二缘起中之有,招未来苦果之善恶业也。名义集六曰:「乌波,或云萨遮,此云有。婆沙云:有是何义?谓一切有漏法是。佛言:若业能令后世续生,是名為有。」

《佛学大辞典》 / 92字 / 2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五衣

四分律以叁衣与僧羯Saṁkakṣikā,及覆肩衣為五衣。五分律以叁衣与覆肩衣水浴衣為五衣。义净之新律,以叁衣与僧脚崎及俱苏洛迦為五衣。见十八物图。

《佛学大辞典》 / 69字 / 2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八斋戒

又作八关斋戒,八斋法等:一,不杀。二,不盗。叁,不婬。四,不妄语。五,不饮酒。六,身不涂饰香鬘。七,不自歌舞,又不观听歌舞。八,於高广之床座不眠坐。九,不过中食。此中前八者為戒而非斋,第九者正為斋戒。即合八种之戒与一种之斋戒而名八斋戒,是成实论智度论之意也,...

《佛学大辞典》 / 243字 / 2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缘觉

梵语Pratyekabuddha,旧称辟佛。又曰辟迦罗。新称鉢剌翳伽佛陀。旧译曰缘觉。新译曰独觉。缘觉者:一,观十二因缘之理而断惑证理,一,因飞花落叶之外缘而自觉悟无常,断惑证理。独觉者,彼於无佛之世,宿因所萌,或观十二因缘,或观飞花落叶,而独自觉悟也。大乘义章十七末曰...

《佛学大辞典》 / 693字 / 2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塔之层级

探玄记八曰:「依长阿含经四人应起塔:一佛,二辟,叁声闻,四轮王也。真諦叁藏引十二因缘经云八人应起塔:一如来,露盘八重已上,是佛塔。二菩萨,七盘。叁缘觉,六盘。四罗汉,五盘。五那含,四盘。六斯陀含,叁盘。七须陀洹,二盘。八轮王一盘。若见之不得礼,以非圣塔故也(...

《佛学大辞典》 / 617字 / 2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之僧,楼迦讖也。梁僧传一曰:「楼迦讖,亦直云讖。」

《佛学大辞典》 / 27字 / 2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十二神将

与[十二神明王]同。十二大将应於本尊之十二大愿,保护昼夜之十二时也。又其大将一一具孟仲季之叁辅,故成叁十六禽,又於七觉各具千如故其药叉之眷属成七千(经中说药叉眷属七千),十二神将各具七千之药叉,则為八万四千,是成八万四千之护法神,转一切眾生八万四千之烦恼,成八万...

《佛学大辞典》 / 253字 / 2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