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恶无不断。是摄律仪戒。一切善无不修。是摄善法戒。一切众生无不度。是摄众生戒。此叁聚戒者菩萨道。一不杀生。二不偷盗。叁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绮语。六不两舌。七不恶口。八不贪欲。九不嗔恚。十不邪见。十地论中有五种十善。一者人天十善。二者声闻十善。叁者缘觉十善。...
《法门名义集》 / 136字 / 14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禅,梵语具云禅那,华言静虑。谓菩萨既凭弘誓利益众生,则当进修深广大行。然深广之行,莫若禅定。言禅,则一切皆摄。所谓若诸菩萨成道,转法轮,入涅槃,胜妙功德,思惟修法,利生方便,皆在其中。是故说此九种禅定之相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自性禅,谓于菩萨藏,...
《三藏法数》 / 2473字 / 13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成自九字印明之咒术。又名六甲秘祝。即唱临、兵、斗、者、皆、陈、列、在、前、之九字后,画四纵五横之直线於空中也。又有纵横法之称。此為禳灾害制胜利所修之一种咒法也。原行於道家或兵家之间。抱朴子内篇第四登陟篇曰:「入山宜知六甲秘祝。祝曰:临兵斗者皆陈列前行。凡九字,...
《佛学大辞典》 / 463字 / 13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唐清凉国师将欲解释华严大经,故先总启十种义门,列于经前,悬谈一经大意,使知教法兴起,有所自来。然圣人言不虚发,说必有由,非大因缘,莫宣斯典,故第一论教起因缘。因缘既兴,有所起教,不出叁藏十二分教,故第二论藏教所摄。然藏教皆通权、实,今拣权取实,唯圆教收,故第...
《三藏法数》 / 2102字 / 13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经论之诸释不同。多用下叁种: (一)大品般若经佛母品开十四难而為六十二。先计色蕴有常等四句:一、色為常。二、色為无常。叁、色為常无常。四、色為非常非无常。其他受等四蕴亦然,合而有二十句(计色之常无常,即言世间之常无常也。计他四蕴之常无常,即计神之常无常也),此...
《佛学大辞典》 / 2612字 / 12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谓佛所说大乘诸经,无因缘、论议、譬喻之叁部,故云九部也。以大乘直说大法,不假因缘;唯谈圆理,故绝论议;独显真常,不待譬喻,是以大乘诸经,唯存方广等九部也。别论虽尔,若通而言之,凡大小乘经,无不具有十二部也。 一、修多罗,梵语修多罗,华言契经。契者,上契诸佛之...
《三藏法数》 / 852字 / 12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一须弥山一四天下。下阿鼻地狱上至非想非非想天。此为一段。叁界众生如是次第有千须弥山四天下。乃至千非想非非想天。有一大铁围山绕之。名为小千世界。即以小千铁围为数至千。复有大铁围绕之。名为中千世界。亦名二千世界。即以中千名数数之至千。复有大铁围山绕之。名为叁千大千...
《法门名义集》 / 287字 / 12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此為胎藏界中臺八叶院之中尊,於大自在天广大金刚法界宫,显本有理德之理法身也。是亦菩萨形,首戴髮髻,身缠轻妙之衣,手结法界定印,通身金色(或云白色),字為种子,以率都婆為叁昧耶形,密号谓之徧照金刚。大日经疏四曰:「观作宝莲华臺宝王宫殿,於中敷座,座上置白莲华臺,...
《佛学大辞典》 / 313字 / 12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过现未叁大劫中,未来大劫之名,此劫中有千佛出世。始於日光佛,终於须弥相佛。佛之出兴,如天之星宿,故名星宿劫。佛祖统纪叁十曰:「未来星宿劫,千佛出兴如天星宿。」
《佛学大辞典》 / 70字 / 12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贤劫千佛中最后佛之名。宝积经号為楼由,翻為涕泣。别经曰楼至,译為啼哭。大宝积经密迹金刚力士会曰:「最后成佛名曰楼由如来。尔时愁感自投於地,由斯号楼由(楼由者,晋言涕泣)。」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五曰:「最小无边慧太子当得成佛,号乐欲如来。於贤劫中最后成佛(古经不...
《佛学大辞典》 / 218字 / 11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梵语头阤,华言抖擞。谓能抖擞烦恼之尘垢也。盖比丘当离愦闹,不乐饰好,心绝贪求,无诸憍慢,清净自活,以求无上正真之道,故有十二种之行焉。(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一、住阿兰若处,梵语阿兰若,华言寂静处。谓比丘当住于空闲寂静之处,身离愦闹,心离欲尘,永绝攀缘,求...
《三藏法数》 / 1001字 / 11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巴利语Akaniṭṭha,又作阿迦腻吒,阿迦抳搋。梵语曰阿迦尼瑟吒Akaniṣṭha,又作阿迦尼沙吒,阿迦尼师吒,阿迦抳瑟搋。略曰尼师吒,尼吒,或二吒。译言色究竟。色界十八天中之最上天名。慧苑音义上曰:「阿迦尼吒,具云阿迦尼瑟吒。阿迦,云色。尼瑟吒,云究竟。谓色界十八天中,此最...
《佛学大辞典》 / 188字 / 11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安九个讫哩字之曼荼罗也。其曼荼罗於开敷莲华之中臺并八叶各安弥陀观音共通之种子讫哩字而建立之。有以像而现之者,於中臺观自在菩萨八叶上,各安置阿弥陀佛。观自在菩萨,左手持莲华,右手作开华叶之势,阿弥陀佛结跏趺坐,住於定印,各面中臺观自在菩萨。又於次之八叶,次第安置...
《佛学大辞典》 / 668字 / 11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过去之七佛也。其七佛出世教化之相。说於长阿含一之大本经及增一阿含四十四之十不善品。其他有七佛父母姓字经,七佛经之别译,七佛名号少异,同一梵语之转讹也。长阿含大本经曰:「过去九十一劫时,时世有佛名毘婆尸如来Vi aśyin。復次,过去叁十一劫有佛名尸弃如来Śikhin。復次...
《佛学大辞典》 / 638字 / 11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Tathāgata,又作怛闥阿竭,多陀阿伽陀,多陀阿伽驮,怛他蘗多,怛他蘗多夜,多陀竭,怛萨阿竭。译曰如来,又曰如去。其来去相通者,由「达於如实之人。」(Tathāgata),「如实来格之人。」(Tathā-āgata)两读法而来。智度论曰:「多陀阿伽陀,如法相解,如法相说。如诸佛安隐道...
《佛学大辞典》 / 424字 / 11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自此已后是出间圣人之位。初欢喜地。始出凡境初登圣境。庆心内融悦情外发。故地持论云。初证圣处多生欢喜。故名欢喜地。用闻思修慧为加行智。断凡夫我性无明。证遍满功德檀波罗蜜增上。二离垢地。妙修中道芸除法垢故。名离垢地。以加行智断于诸众生起邪行无明尽。证最胜功德戒波罗...
《法门名义集》 / 831字 / 11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世尊一日陞法座,文殊白槌曰:諦观法王法,法王法如是。世尊便下座。」见碧巖九十二则,从容录第一则。白槌者,凡僧中欲成佛事时,座中一人先击槌,表白於大眾,使一会和之。戒律上之作法也。禪门之上堂则之,行白槌之法,长老之说法前白槌,「法筵龙象眾当观第一义。」说法已,...
《佛学大辞典》 / 192字 / 11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六观音之一。具十一个顏面之观音也。依叁部经轨,其影像有叁种,一耶舍崛多译之十一面经曰:「善男子善女人!须用白栴檀作观世音像,身长一尺叁寸,作十一面,当前叁面作菩萨面,左厢叁面作瞋面,右厢叁面似菩萨面,狗牙上出,后有一面作大笑,顶上一面作佛面,悉向前后着光,其十...
《佛学大辞典》 / 608字 / 11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Rucika,又作卢至佛,楼由佛,卢遮佛。贤劫千佛中最后之佛也。译曰爱乐佛,或啼哭佛。玄应音义二十一曰:「卢至佛旧言楼至佛,此云可爱乐,最后佛也。」慧琳音义十一曰:「楼由亦名楼至,皆梵语讹也。」同十八曰:「卢至古云楼至,唐云爱乐。即此贤劫中第一千佛,劫末后成佛,即今...
《佛学大辞典》 / 178字 / 11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谓之通戒或略戒。诸佛出世之初,因弟子清净,不须别制戒禁,但以一偈通為禁戒,故曰通戒或略戒。即七佛各有一通戒也。增一阿含经四十四十不善品,谓第一毘婆尸佛偈(百岁中但说一偈):忍辱為第一,佛说无為最。不以剃鬚髮,害他為沙门。第二式詰佛偈(八十年中但说一偈):若眼见...
《佛学大辞典》 / 483字 / 11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Cintāmaṇi,从宝珠出种种所求如意,故名如意。出自龙王或摩竭鱼之脑中。或為佛舍利所变成。智度论十曰:「如意珠,生自佛舍利,若法没尽时,诸舍利皆变為如意珠,譬如过千岁冰化為颇梨珠。」同叁十五曰:「如菩萨先為国王太子,见阎浮提人贫穷,欲求如意珠,至龙王宫。(中略)龙...
《佛学大辞典》 / 434字 / 10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中道之宗旨也。法相宗立叁时教,以第叁时教,為自家之非有非空之中道教。即法相宗也。唯识枢要上本曰:「中宗五分,盛行於四主。」
《佛学大辞典》 / 55字 / 10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智度论云:八背舍为初门,八胜处为中行,遍一切处为成就。谓叁种观具足,禅体始得成就。此定谓之遍一切处者,从所观境遍满得名也。(八背舍者,一内有色相外观色、二内无色相外观色、叁净背舍身作证、四虚空处背舍、五识处背舍、六无所有处背舍、七非有想非无想处背舍、八灭受想...
《三藏法数》 / 601字 / 10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一、阿闍梨灌顶,即传法灌顶。此有叁部之别。二、受明灌顶,又云成就灌顶。叁、息灾灌顶,又云灭罪灌顶。四、增益灌顶,又云求果灌顶。五、降伏灌顶,又云除难灌顶。见入坛钞二。 又一、光明灌顶,以光明加被行者之身也。二、甘露灌顶,以香水灌顶也。叁、种子灌顶,观种子而布於...
《佛学大辞典》 / 237字 / 10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勤行善法也。六波罗蜜中之精进波罗蜜也。法界次第下之上曰:「毘梨耶,秦言精进。欲乐勤行善法,不自放逸,谓之精进。」 又僧家定时於佛前读经礼拜,称為勤行。定勤行之时,总有一切时,六时,四时,叁时,二时等之别。一切时者,不择行住坐卧,是菩萨之精进波罗蜜也。六时者,昼...
《佛学大辞典》 / 278字 / 10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沙弥有通力,能入於澡瓶中。阿育王传七曰:「昔阿恕伽王,见一七岁沙弥,将至屏处而為作礼,语沙弥言:莫向人道我礼汝。时沙弥前有一澡瓶,沙弥即入其中,从澡瓶中还来出,而语言:王慎莫向人道沙弥入澡瓶中復还来出。王即语沙弥言:我当现向人说,不復得隐。是以诸经皆云:沙弥虽...
《佛学大辞典》 / 164字 / 10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部即部类。谓佛所说经,有大乘小乘不同,故分十二部及九部之别也。小乘诸经,于十二部中,无方广、授记、无问自说之叁部,故云九部。法华经云:我此九部法,随顺众生说。是也。别论虽尔,若通而言之,凡大小乘经,无不具有十二部也。(无方广部者,方广乃大乘常住之理,以小乘惟...
《三藏法数》 / 919字 / 10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