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修无学之叁道中,特於见修道所断烦恼等之断,建立九种之区别也。盖徧知為於四諦之境周徧知之之意。虽以智為其性,然今非称智為徧知。乃以因此徧知而断烦恼之故,於果附以因之名,名断為徧知。所谓断徧知是也。 俱舍论光记二十一云:「断徧知,谓诸断择灭為体。徧知是智,即是断...
《佛学大辞典》 / 1094字 / 2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经云:人寿增至四万岁时,其人作是念言:我等由修善故,寿命延长,今可更增少善,即孝养父母,敬事师长,延于寿命至八万岁。当此之时,人已有此九种之病也。 一、寒病,谓人必寒温得宜,则身体安乐。若为寒冻所逼,则成一切病也。 二、热病,谓人必温凉得宜,则身体和畅。若为...
《三藏法数》 / 367字 / 2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佛告喜王菩萨。何谓有处无处深浅远近度无极有六事。从其处所逮得审谛了其本末。是曰布施。所可识知解三界空等无有异。是曰持戒。诸所晓了悉以分别。而得普入仁和之地。是曰忍辱。其弘誓行至德之业强而有势。是曰精进。毁坏众秽十二缘起令无有异。是曰一心。所可遵奉而以知时不失圣...
《贤劫经》 /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 1248字 / 2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1月13日於前五种不还中,中般生般上流般之叁种般,各分叁种,為九种不还。是於色界入灭圣者之区别也。中般叁种:一、速般,谓於中有断餘惑而般涅槃也。二、非速般,谓於中有经暂时而般涅槃也。叁、经久般,谓於中有经久时而般涅槃也。生般叁种:一、生般,谓生於色界速断餘惑而般涅般也。...
《佛学大辞典》 / 281字 / 2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梵语曰路迦那他Lokanātha,译為世尊,或婆迦婆Bhagavat译為世尊。佛之尊号。以佛具万德世所尊重故也。又,於世独尊也。阿含经及成实论以之為佛号中之第十,以具上之九号,故曰世尊。涅槃经及智度论置之於十号之外。智度论二曰:「路迦那他,秦言世尊。」净影大经疏曰:「佛具眾德...
《佛学大辞典》 / 231字 / 2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七曜及罗睺计都之九执也。大日经疏四曰:「诸执者,执有九种:即是日月火水木金土七曜,及与罗睺计都,都合為九执。」
《佛学大辞典》 / 51字 / 2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一世间禪,此有二种: 一,根本味禪,此有四禪,四无量,四空之叁品。合為十二,称為十二门禪。厌欲界之散乱者修四禪,欲大福者修四无量,厌色笼者修四空。為生一切出世善法之根本,故名根本。又闇证而為观慧,故名隐没。於其禪定生爱味,故名有垢。所观之境界不分明,故名无记(...
《佛学大辞典》 / 1365字 / 2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数珠之种类有九种。其中特以百八之一种,為之根本。瑜伽念诵经曰:「珠表菩萨之胜果,於中间绝為断漏绳线,贯串表观音,母珠表无量寿,慎莫驀过越法罪。」
《佛学大辞典》 / 65字 / 2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声闻乘四果之一。梵名阿那含Anāgāmin,断尽欲界九品之修惑,不再还生於欲界之圣者之位也。此不还果之圣者,有五种七种九种之差别。
《佛学大辞典》 / 60字 / 2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九种缘上界上地之惑也。即见苦所断之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疑,无明,五者及见集所断之邪见,见取见,疑,无明,四者。盖十一徧行中,除身边二见者也。俱舍论十九曰:「於十一中,除身边见,所餘九种,亦能上缘。上言正明上界上地,兼显无有缘下随眠。此九虽能通缘自上,然理无...
《佛学大辞典》 / 355字 / 2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从欲界上色界而般涅槃之不还果圣者,分九种。即於中有般涅槃者,有速般,非速般,经久般之叁称。生於色界,不久而般涅槃者,有生般,有行般,无行般之叁种。生於色界更上转生於天而般涅槃者,有全超,半超,徧没之叁种也。
《佛学大辞典》 / 89字 / 2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谓众生一念之心,缘于尘境,随有九种之相,如轮旋转,周而复始,无有休息,故云九心成轮也。 一、有分心,有分,即心本有之分。谓如众生初受生时,心虽未能分别,亦有自然任运缘境之分也。 二、能引发心,谓众生一念之心,既有境对,遂于此境,能引发分别也。 叁、见心,谓此...
《三藏法数》 / 319字 / 2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转即运动,变即改易。此是外道妄计形相等九种,各有迁变之不一也。盖外道不了法从缘生,本无自性,一切境界,起灭唯心,而妄计有无,遂成邪执。如来恐诸末世众生,堕斯等见,故于楞伽会上,对大慧菩萨说此九种邪计之相也。(梵语楞伽,华言不可往。) 一、形处转变,形处即四大...
《三藏法数》 / 454字 / 2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无学位有九根之别:(一)一退相,二守相,叁死相,四住相,五可进相,六不坏相,七不退相,八慧解脱相,九俱解脱相也。中阿含经第叁十福田经曰:「云何九无学人?思法,昇进法,不动法,退法,不退法,护法,护则不退,不护则退,实住法,慧解脱,俱解脱,是谓九无学人。」成实论...
《佛学大辞典》 / 464字 / 2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见修无学之叁道中,特於见修道所断烦恼等之断,建立九种之区别也。盖徧知為於四諦之境周徧知之之意。虽以智為其性,然今非称智為徧知。乃以因此徧知而断烦恼之故,於果附以因之名,名断為徧知。所谓断徧知是也。 俱舍论光记二十一云:「断徧知,谓诸断择灭為体。徧知是智,即是断...
《佛学大辞典》 / 1094字 / 2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佛告诸比丘:“是身有肌肤髓血生肉含满屎尿,自视身见何等好?常有九孔恶病,常不净,常洒可足惭,常与怨家合为至老死,亦与病俱。何以不恶身?会当堕、会当败,以弃葬地中不复用,为狐狼所啖。何以见不惭,谁说贪淫?”如佛言:“少...
《杂阿含经》 / 779字 / 1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2日佛言。得是上八事者。便获佛十八事。何等为十八事。一者用某日得佛。用某日般泥洹。从初得佛日。至般泥洹日佛无难。二者无短。三者无忘。四者无不定时。五者终无生法想言我所。六者无有不能忍时。七者无有不乐时。八者无有不精进时。九者无有不念时。十者无有不三昧时。十一者无有...
《般舟三昧经》 / 后汉月氏三藏支娄迦谶译 / 473字 / 1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1月09日九种之大乘禪也。此為不共於外道二乘而菩萨所修之禪定:一、自性禪,二、一切禪,叁、难禪,四、一切门禪,五、善人禪,六、一切行禪,七、除烦恼禪,八、此世他世乐禪,九、清净净禪是也。原出於菩萨地持经第六方便处忍品,為羼提波罗蜜中之分类,名為自性忍乃至清净忍,天台於法...
《佛学大辞典》 / 1519字 / 1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印度九种之礼法。西域记曰:「天竺致敬之式,其仪有九:一发言慰问,二俯首示敬,叁举手高揖,四合掌平拱,五屈膝,六长跪,七手膝踞地,八五轮俱屈,九五体投地。凡斯九等极,惟一拜跪。而讚德,谓之尽敬。」
《佛学大辞典》 / 83字 / 1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宝女白佛。所可谓言如来十力。以何等力为十力乎。而得成就。佛告宝女。假令菩萨行菩萨道。未曾归于成立下乘也。终不兴造不善之业。彼则以斯坚固之力遵诣道场。宝女又问。何谓十力。佛告宝女曰。力达处处以处处力审如有知。有限无限审如有知。设令宝女。如来处处非处处事。有限无限...
《宝女所问经》 /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 1251字 / 1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1月01日[九种大禪]之一。以修行困难而有此名。有叁种:第一之难禪者,菩萨久修禪定,心则自在。而為救眾生故,捨禪定之乐而生於欲界也。第二之难禪者,菩萨修了无数量之诸深禪定,而自拔於一切声闻辟支佛上也。第叁之难禪者,菩萨由禪定而达於无上之觉道也。
《佛学大辞典》 / 106字 / 1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初五者同前。六不為己杀,不為我杀者。七生乾,非由汤火而熟者。又非鹰鸟等伤害所餘,乃自死经多日而自乾者。八不期遇,不由期约,偶然相遇而食者。九前已杀,非今时因我而杀,前时已杀者。见涅槃经四。
《佛学大辞典》 / 81字 / 1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菩萨有九种之辩说。无差辩,无尽辩,相续辩,不断辩,不怯弱辩,不惊怖辩,不共餘辩,无边际辩,一切天人所爱重辩是也。
《佛学大辞典》 / 47字 / 1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九种轨辙之意。秦道融始讲罗什译之法华经,开為九辙,即分判法华為九科也。法华玄论一曰:「及罗什至长安。翻新法华竟。道融讲之。开為九辙。时人呼為九辙法师。九辙之文。今所未见。讲新法华。始乎融也。」法华文句记八之四曰:「什译纔毕,叡便讲之,开為九辙。时人呼為九辙法师...
《佛学大辞典》 / 333字 / 1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无常等九种之理审实不虚也:一、无常諦,叁界诸法之生灭无常也。二、苦諦,叁界有漏果之逼迫苦痛也。叁、空諦,诸法之自性空也。四、无我諦,一切法无我,无常一主宰之实我也。五、有爱諦,由於以后有為常有之爱执(即常见),而有苦果也。六、无有爱諦,由於以后有為断无之爱执(...
《佛学大辞典》 / 231字 / 1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地持十地二论所说,不通於外道二乘,独菩萨所修之大禪也。一切之善根功德悉摄在此九禪之中:一、自性禪,或止或观或止观均等也。二、一切禪,世间出世间禪也。叁、难禪,生下化眾生上求菩提现行之禪也。四、一切门禪,与觉观俱之禪,乃与捨受俱之禪也。五、善人禪,无味着念之禪也...
《佛学大辞典》 / 203字 / 1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