叁卷,唐法藏着。述自宗所立五教之教义。本书题名不一。和本之上中两卷,题曰华严一乘教记,七字题也。和本之下卷,题曰华严经中一乘五教分齐义,十一字也。唐本叁卷,俱曰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宋净源序曰:华严一乘教分记。新罗崔致远所着贤首传中曰华严五教章。宋朝四大家,皆用...
《佛学大辞典》 / 156字 / 5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5日华严宗於佛一代之教法,由其教义之分际,分為五教。就其五教更分别所立之宗旨,而為十宗。五教之判,自初祖杜顺而来。十宗之分别。成於第叁祖贤首。见[五教]条。
《佛学大辞典》 / 67字 / 3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5日一卷,华严宗之初祖杜顺着。约五教而明止观。五教章冠经上一曰:「杜顺禪师乃文殊师利菩萨之化身。(中略)弘以华严训以一乘,遂造法界观一卷五教止观一卷,是华严根本之章,圆宗最初之观。彼五教止观者即约五教各别止观,故五教之名正始彼观。」
《佛学大辞典》 / 105字 / 3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5日再治之唐本,有道亭之义苑疏十卷,观復之析薪记五卷,师会之復古记叁卷,希迪之集成记五卷。以上為宋朝四大家。未治之和本,有指事记叁卷,今开為六卷,通路记五十卷,问答钞十五卷,纂释叁十卷。皆和人作也。
《佛学大辞典》 / 85字 / 3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5日此书传至日本者。以新罗之审祥,慈训法师皆入唐,亲謁贤首,稟华严奥旨,其后持至日本。是為和本五教章。此草案本也。其后日本求华严经未渡之章疏时,更自彼地得一本,為宋朝传来之本,故曰宋本,或曰唐本。是贤首再治之本也。然宋本亦多讹谬。宋之净源举其叁失。
《佛学大辞典》 / 107字 / 3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5日华严宗之教判也。有二种: (一)始於杜顺,成於贤首,是唯就出世间之一教判定之。一小乘教,二大乘始教,叁大乘终教,四顿教,五圆教也。五教章冠註上一曰:「至相智儼大师,亲承於杜顺和尚,显扬宗旨,弘传一乘。搜玄、十玄、孔目、问答、章疏非一,约就五教广立清范。(中略)...
《佛学大辞典》 / 729字 / 3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5日五教者,即小、始、终、顿、圆也。佛身即如来之身也。如来之身,遍一切处,本无大小形量,但为众生根器利钝不同,故曲垂方便,演说种种法门,示现种种身相。即有五教佛身之异也。 一、小教丈六金身,谓如来示现降生出家成道,于鹿野苑说四谛生灭之法,专化二乘。而二乘但见丈六...
《三藏法数》 / 478字 / 2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5日波颇,梵语具云波颇蜜多,华言明支,中天竺叁藏沙门也。唐贞观年间,于大兴善寺,译星陀罗尼经等。以如来所说诸经圣教,约其义趣浅深不同,令众生修行有序,而立五教,故名波颇五教。(中天竺,即西土之国名也。叁藏者,经藏、律藏、论藏也。梵语沙门,华言勤息。) 一、四谛教...
《三藏法数》 / 328字 / 2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5日四十八卷,清释续法,总集贤首清凉圭峰等着述六百餘卷,而成贤首宗一家言。以祖述贤首而判释迦如来一代之所说法者,故曰贤首五教仪。凡六卷。嗣因旨义深奥,又自為之科註。為贤首宗一家之要书也。卷首冠以悬谈二卷。合五十卷。
《佛学大辞典》 / 94字 / 2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5日上元道场寺僧慧观,以如来所说一代圣教,约施化次第而立此五种之教,是为慧观五教也。 一、有相教,谓如来于十二年前,广制众戒,皆是因果实有之法,小乘于此得道,是名有相教。(十二年前者,即说阿含等经之时也。) 二、无相教,谓如来说四阿含经后,即说般若空慧法门,空诸...
《三藏法数》 / 312字 / 2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5日齐朝隐士刘虬,以如来所说一代圣教,始自成道,终至涅槃,亦约其渐顿浅深次第,立为五教,故名刘虬五教。(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人天教,谓如来始初成道,先为提谓长者,说人天戒善,乃是因缘果报,实有之法,是名人天教。 二、有相教,谓如来说阿含经时,广制众戒,皆...
《三藏法数》 / 325字 / 2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5日贤首国师,唐则天时,于王宫讲华严经,感五云凝空,四华垂地,因赐以贤首之号。师以如来所说之法,而有浅深不同,乃约义立此五种之教。以华严一经,是佛称性宣扬圆融法界之性,判为一乘圆教。余经律论,判属小、始、终、顿四教,故名贤首五教。(五云者,五色之云也。四华者,四...
《三藏法数》 / 542字 / 2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