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5 条搜索结果

不动明王

Aryaacalanātha,梵名阿遮罗曩他。译言不动尊,又翻无动尊。又阿奢囉逝吒Acalaceṭa,亦谓之不动使者。密教诸尊,依叁轮身之分类而总判之:则大日如来為一切诸尊之总体,為自性轮身,而此尊為一切诸佛之教令轮身。故又称為诸明王之王,五大明王之主尊。在密教诸尊中与大日如来相并...

《佛学大辞典》 / 538字 / 10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五千增上慢

释尊将说法华时,怀增上慢之心者有五千人,言我等已证妙果,何要闻法华,各立座而去。法华经方便品曰:「说此语时,会中有比丘比丘尼优婆优婆夷五千人等,即从座立,礼佛而退。」

《佛学大辞典》 / 76字 / 10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陀阿伽度

Tathāgata,又作怛闥阿竭,陀阿伽陀,陀阿伽驮,怛他蘗,怛他蘗夜,陀竭,怛萨阿竭。译曰如来,又曰如去。其来去相通者,由「达於如实之人。」(Tathāgata),「如实来格之人。」(Tathā-āgata)两读法而来。智度论曰:「陀阿伽陀,如法相解,如法相说。如诸佛安隐道...

《佛学大辞典》 / 424字 / 10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那由他

Nayuta,又作那庾,那由,那术,那述。数目名,当於此方之亿。亿有十万,百万,千万叁等。故诸师定那由之数不同。本行经十二曰:「那由他,隋言数千万。」玄应音义叁曰:「那术,经文作述,同食事反,或言那由他,正言那庾。当中国十万也。光讚经云:亿,那述劫是也。」

《佛学大辞典》 / 112字 / 9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那烂陀

Nālanda,在中天竺摩竭陀国。菩提道场之大觉寺东七驛,佛灭后鑠迦罗阿逸王所建,歷代相继而增建之,遂為五天竺第一之精舍。那烂陀译言施无厌。世俗相传為住於此寺边池中之龙王名。若依实义,则释迦如来往昔在此地為国王时之德号也。西域记九曰:「那烂陀(唐言施无厌),僧伽蓝...

《佛学大辞典》 / 586字 / 9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半只迦

Pañika’,又曰半支迦,般止柯,散支,散支迦,般闍迦,德叉迦。八大夜叉之第叁,鬼子母之夫也。大日经疏五曰:「半只迦,旧曰散支。」毘奈耶杂事叁十一曰:「昔王舍城内一山边有药叉神,名曰娑。北方犍陀罗国復有药叉,名半遮罗。娑娶妻生女,容貌严,见者爱乐。其生之时...

《佛学大辞典》 / 426字 / 9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好照

明镜也。坐禪时之道具。行事钞鉢器篇曰:「大论供给坐禪法、禪杖、禪、禪镇、骨人、禪经、好佛、好照、衣服等。」资持记下二之叁曰:「好照,有说座禪处,悬明镜,以助心行。或取明莹现像,或取光影交射。」

《佛学大辞典》 / 82字 / 9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小乘九部

部即部类。谓佛所说经,有大乘小乘不同,故分十二部及九部之别也。小乘诸经,于十二部中,无方广、授记、无问自说之叁部,故云九部。法华经云:我此九部法,随顺众生说。是也。别论虽尔,若通而言之,凡大小乘经,无不具有十二部也。(无方广部者,方广乃大乘常住之理,以小乘惟...

《三藏法数》 / 919字 / 9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十识

密教依释摩訶衍论而立者,前之八识与唯识所立不异,第九识之一切一心识,又曰一识。是真如随缘而為有情非情,此一一有情非情各有一心,故曰一切或曰,為同一真性,故曰一心。配於台宗之四教,则当於别教。第十之一一心识,又曰一切一心识。是通随缘之一切有情非情而唯為一心,...

《佛学大辞典》 / 270字 / 8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瞿伽离

Kokālika,巴Kokāliya,又作俱迦离,仇伽离,瞿迦离,俱迦利。比丘名。译曰恶时者,牛守。提婆达之弟子。大宝积经二曰:「俱迦利比丘(唐言恶时者)。」慧琳音义二十六曰:「瞿伽离,亦云瞿波离,亦云瞿和离,此云牛守。」

《佛学大辞典》 / 98字 / 8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佛说九色鹿经

昔者,菩萨身为九色鹿;其毛九种色,其角白如雪,常在恒水边饮食水草,常与一乌为知识。 时,水中有一溺人随流来下,或出或没,得着树木,仰头呼天:“山神、树神、诸天龙神,何不愍伤于我?”鹿闻人声,走到水中,语溺人言:“汝莫恐怖!汝可骑我背上,捉我两角,我当相负出水。”...

《佛说九色鹿经》 / 吴月氏优婆塞支谦译 / 1076字 / 8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5日

薜荔

Preta,又作闭黎,闭丽,闭戾,鞞礼,卑帝黎(Pitṛ),新称弥荔,俾礼。译曰祖父。饿鬼之总名也。玄应音义叁曰:「薜荔,上蒲计切,下力计切。或言卑帝黎,或云帝黎耶,或言闭黎,皆讹也。正言弥荔,此译云祖父鬼,旧译云饿鬼,於中最劣者也。」王渔洋先生曰:餘...

《佛学大辞典》 / 154字 / 8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怛竭优婆夷品

须菩提白佛言:“阿惟越致菩萨极从大功德起,常为菩萨说深法教入深。” 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若乃内菩萨使入深,何等为深?空为深,无想、无愿、无识,无所从生灭,泥洹是为限。” 须菩提白佛言:“泥洹是限,非是诸法。” 佛言:“诸法甚深,色痛痒思想生死识甚深。何...

《道行般若经》 / 后汉月支国三藏支娄迦谶译 / 3714字 / 8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7日

大眾部

有二:一、為根本结集时之大眾部。以窟内之结集,谓之上座部。故窟外之结集,谓之大眾部。是為小乘二十部之根本二部。佛灭后百年,大天比丘出。始确立大眾部之本义(以前未见宗义之相异),尔后自其部更出异部,本末合有五部。文殊师利问经下曰:「佛告文殊师利:初二者,一、摩訶...

《佛学大辞典》 / 785字 / 8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兜率

天名。旧作兜率、兜率陀、兜率哆、兜术等、新作都史、覩史、斗瑟哆、珊覩史等。译曰上足、妙足、知足、喜足等。欲界之天处,在夜摩天与乐变化天之中间,下当第四重,分天处内处之二,其内院為弥勒菩萨之净土,外院则天眾之欲乐处也。四阿含暮抄下曰:「兜率陀,此云上足天。...

《佛学大辞典》 / 366字 / 8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骨人

图绘枯骨使坐禪者观之。即為骨锁观之对象,以便成想者也。行事钞下二曰:「大论供给坐禪法、禪杖、禪、禪镇、骨人。」资持记下二之叁曰:「骨人即今枯骨图,假彼色相以助禪法。」释氏要览下曰:「智度论云:更与骨人令坐禪者观之,即今画作枯骨帧子是也。」

《佛学大辞典》 / 109字 / 8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佛说九色鹿经

佛言:“昔者,菩萨身为九色鹿;其毛九种色,其角白如雪,常在恒水边饮食水草,常与一乌为知识。 “时,水中有溺人随流来下,或出或没,得着树木,仰头呼天:‘山神、树神、诸天龙神,何不愍伤我也?’鹿闻人唤声,即走往水边,语溺人言:‘汝可勿怖!汝可骑我背、捉我角,我相负出...

《佛说九色鹿经》 / 吴月氏优婆塞支谦译 / 1031字 / 8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5日

优婆

U āli,又作优婆利,鄔波离,优波离,忧波利。译曰近取,近执。罗汉名。悉达太子执事之人。是本行集经五十叁优波离因缘品所说。持律第一之比丘。更有一人,本為尼犍外道之弟子,是中阿含经叁十二优婆离经所说。註维摩经叁曰:「肇曰:优婆离,秦言上首,弟子中持律第一也。」二十...

《佛学大辞典》 / 211字 / 7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叁十二应

谓观世音菩萨,于往昔无数恒河沙劫,有佛名观世音,蒙彼如来,授以如幻闻熏闻修金刚叁昧,同佛慈悲,拔苦与乐,身成叁十二应,入诸国土,化一切众生也。(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声教熏习,故曰闻熏;闻而复修,故曰闻修。金刚有坚利之能,以喻叁昧之力也。梵语叁昧,...

《三藏法数》 / 1983字 / 7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十玄门

玄者,妙也。门即能通之义。谓玄妙之门,能通莲华藏海故也。盖此十门,乃晋云华尊者依华严大经一乘圆顿妙义而立也。 一、同时具足相应门,谓举一法时,顿具一切诸法。一法既具,法法亦然,交互同时,皆得相应,具足圆满。经云:一切法门无尽海,同会一法道场中。是也。 二、广...

《三藏法数》 / 1015字 / 7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二十五护戒神

护戒神者,谓五戒之中,各有五神,为作卫护也。灌顶经云:若持五戒者,有二十五善神卫护其身,在人左右,守于宫宅门户之上,使万事吉祥也。 一、护不杀戒五神,一、荼刍毗愈陀尼,护持戒人身,辟除邪鬼;二、输利输陀尼,护持戒人六情,悉令完具;叁、毗楼遮那世波,护持戒人...

《三藏法数》 / 590字 / 7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叁曼

Samanta,叁满又作叁曼陀。译曰:等、普、徧。

《佛学大辞典》 / 22字 / 7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耆闍崛

梵音Gṛdhrakūṭa。耆闍崛者巴利音Gijjakūṭa。又曰伊沙堀,揭梨駄罗鳩胝,姞栗陀罗矩吒。山名。译曰鷲头,鷲峰,灵鷲。山顶似鷲,又山中鷲,故名。在中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之东北,释尊说法之地。智度论叁曰:「是山顶似鷲,王舍城人,见其似鷲故,共传言鷲头山,因名之為鷲头山。...

《佛学大辞典》 / 317字 / 7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四十二字门

众圣所由,名之为门。智论云:四十二字,是一切字之根本。因字有语,因语有名,因名有义。从此字门,则能入于无相之智。般若经云:一字皆入四十二字,四十二字亦入一字。故华严经中,善知众艺童子告善财言:我恒唱持此之字母,入般若波罗蜜门。所以众圣,皆由此而入于实相之慧也...

《三藏法数》 / 3053字 / 7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善施

梵语苏达。译曰善施。善施与人之义。西域记六曰:「苏达。唐言善施。旧曰须达,讹也。」Sudatta。

《佛学大辞典》 / 44字 / 7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八大自在我

我即自在之义。谓如来有大神力,有大智慧,故能随机示现,自在巧妙。经中谓如来常乐我净之我,具此八义,故称我德。(常者,不迁不变也。乐者,无生死苦也。我者,即八自在也。净者,惑业净尽也。) 一、能示一身以为身,一身身者,于一身中现无量身也。经云:如来身数,犹...

《三藏法数》 / 707字 / 7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唯识

梵语摩怛刺Mātratā,此译曰唯。梵语毘若底Vijña ti,此译為识。梵语倒置之為识唯,通常為Vijñānamatravāda。唯者简别之义。简别识外无法,谓之唯。识者了别之义。了别之心略為叁种,广有八种,谓之识。然则唯识者為叁识或八识之复名数,非唯一识之义也。华严经就集起之义而云唯...

《佛学大辞典》 / 741字 / 7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下眾

沙弥,沙弥尼,学法女,出家男,出家女,优婆塞,优婆夷。谓之梵网宗下七眾。再加大僧大尼二眾,则成九眾。见天台戒疏上。

《佛学大辞典》 / 47字 / 7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僧祇部

Sāṁghikāḥ,摩訶僧祇部之略。译言大眾部。一在小乘二十部中,佛入灭之年,结集经典时,於窟外為之者。此窟内之结集名上座部。窟外之结集名大眾部。此二部為小乘之根本部。一佛灭后百年顷,於优婆下,自律藏上分五部,其中之一,有大眾部。是窟内上座部之分也。参照[小乘]条。

《佛学大辞典》 / 119字 / 7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陀罗尼

此尊之真言最重要者有叁种:火界咒,慈救咒,心咒也。如其次序,不动之大咒与中咒与心咒也。大咒即火界咒。咒曰:南謨(归命)萨缚(一切)怛他蘗帝弊(如来等)萨缚目契弊(一切门苦)萨缚他(一切处)怛罗吒(叱呵)战拏(暴恶)摩訶路洒拏(大忿怒)欠(空)佉[[口皿]](引)(...

《佛学大辞典》 / 267字 / 7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