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0 条搜索结果

布萨

原為梵语U avasatha,变於巴利U osatha,失梵语之原形,而為Posadha。具曰布沙他,布洒他,逋沙他,褒沙陀,布萨陀婆,译曰净,善宿,又曰长养。出家之法,每半月(十五日与廿九日或叁十日),集眾僧说戒经,使比丘於净戒中。能长养善法,又在家之法,於六斋日持八戒而增长...

《佛学大辞典》 / 711字 / 9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梁皇懺

梁武帝初為雍州剌史时,夫人郗氏性酷妒,既亡,化為巨蟒,入后宫通梦於帝。帝制慈悲道场懺法十卷,请僧令懺礼。夫人化為天人,在空中谢帝而去。其懺法行世称曰梁皇懺。见释氏稽古史略二。南史梁武德郗皇后传曰:「后酷妒忌,及终,化為龙入於后宫,通梦於帝,或见形,光彩照灼。帝...

《佛学大辞典》 / 211字 / 9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形像

经轨所说有种种。 (第一像):是世间流布之像,而立印轨,与底哩叁昧耶经,与使者法之各初章所说,与大日经具缘品之说相相同。但身色则诸说有异,大疏六為黑色,立印轨為青色,使者法為赤黄色,底哩经未说身色,然其所说之相,与使者法大同,则身色亦可同於彼也。大日经二曰:「...

《佛学大辞典》 / 2278字 / 9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僧录

僧官也。录僧之事。偽秦姚兴,以僧[(丰力)/石]為僧正,僧选為悦眾,法钦慧斌二人為僧录。僧录之名始於此。见高僧传僧[(丰力)/石]传。后唐宪宗元和二年於左右街置僧录,以沙门端甫任之,是為唐代僧录之始。当於偽秦之僧正,后魏之沙门统,僧中之总管也。见释门正统四。

《佛学大辞典》 / 115字 / 9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十六观

观无量寿经正宗分所说。韦提希夫人愿生西方极乐世界,兼欲未来世之眾生往生,请佛世尊说其所修之法,故佛说此十六种之观门:一、日想观,正坐西向,諦观落日,使心坚,专想不移,见日将没之状,如悬鼓形,既见日已,闭目开目,皆令了了,此名日想观。二、水想观,次作水想,见水...

《佛学大辞典》 / 245字 / 9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二空品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是法如梦、如响、如幻、如化、如热时焰、如光、如影,是诸法皆空?云何为有造处所,言是道是俗、是无为是有为、有漏无漏?云何言是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云何言是求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佛告须菩提:“凡夫愚痴少有所闻,依倚梦幻...

《放光般若经》 / 西晋于阗国三藏无罗叉奉诏译 / 4605字 / 9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8月03日

二十重华藏庄严世界海

谓此世界,在香水海中,莲华之上,种种妙宝庄严,含藏一切世界,深广无穷也。此世界海,有须弥山,微尘数风轮所持;此微尘数风轮,最在上者,名殊胜威光藏,能持普光摩尼庄严香水海,此香水海出大莲华,名种种光明蕊香幢,此世界海,在其中,四方均平,清净坚固,金刚轮山,...

《三藏法数》 / 1802字 / 9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六和敬

僧以和合為义。和合有二义:一理和,同证灭理也,是在见道以上之圣者。二事和,此有六种,即六种敬具也。属於见道以前之凡僧。一、身和敬,同礼拜等之身业也。二、口和敬,同讚咏等之口业也。叁、意和敬,同信心等之意业也。四、戒和敬,同戒法也。五、见和敬,同空等之见解也。六...

《佛学大辞典》 / 422字 / 9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五种结界相

五种结界相者,乃是如来制比丘结界之法也。谓比丘若作法事,若行布萨,若建塔寺,或于空地,或在山林,或于水边,随其形量广狭大小,必须结界,以立界相。故说此五种之名相也。(梵语比丘,华言乞士。梵语布萨,华言净。谓比丘当每月二番聚众,宣说戒法,以净身口意叁业,故云...

《三藏法数》 / 432字 / 8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习种性有十菩萨

此是内凡下品叁贤初位。一发心。始从凡境发无上道心。历奉众圣广多闻慧。始入空界性位。由彼发心而得此。二治地。更起胜解净治八万四千法门。离诸尘秽。心地清显。叁修行。善观诸法对治之门。慧照逾明解心涉境修种觉故。曰修行。四生贵。理解胜还生在真如法性理寂种...

《法门名义集》 / 270字 / 8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人见

固执实有人我之见也。又名人我见,或单云我见。楞伽经叁曰:「是故我说,寧取人见如须弥山,不起无所得增上慢空见。」

《佛学大辞典》 / 50字 / 8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七使

一、欲爱,欲界之贪欲也。二、恚,瞋恚也。叁、有爱,色界无色界之贪欲也。四、慢,慢烦恼也。五、无明,痴惑也。六、见,五邪见也。七、疑,疑四諦之理也。见辅行六。

《佛学大辞典》 / 57字 / 8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大佛顶

佛名,佛顶尊有多种。大佛顶其一也。见[佛顶尊]条。 又陀罗尼名,大佛顶尊之陀罗尼也。见[佛顶咒]条。

《佛学大辞典》 / 45字 / 8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妙见

谓妙见大士妙见菩萨等。北斗七星之名也。有神咒拥护国土。经中不明其本地。诸师异说,或以為释迦,或以為观音,或以為药师。七佛八菩萨所说大陀罗尼神咒经二曰:「我北辰菩萨名曰妙见,今欲说神咒拥护诸国土,所作甚奇特,故名曰妙见。处於阎浮提眾星中最胜,神仙中之仙,菩萨之大...

《佛学大辞典》 / 316字 / 8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金刚牙菩萨

梵语曰缚日罗夜叉Vajrajakṣa,又译曰金刚食。金刚界叁十七尊中,北方不空成就如来四亲近菩萨之一。标咬噉一切怨敌之德,於金刚药叉叁摩耶形,有大牙。秘藏记末曰:「白色,二手作拳当臆。」略出经曰:「由结金刚牙契故,设是金刚尚能摧破。」圣位经曰:「毘卢遮那佛,於内心证得...

《佛学大辞典》 / 266字 / 8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六欲天

欲界有六重之天,谓之六欲天:一、四王天,有持国,广目,增长,多闻之四王,故名四王天。二、忉利天,译言叁十叁天,帝释天為中央,四方各有八天,故从天数而名叁十叁天。叁、夜摩天,译言时分,彼天中时时唱快哉,故名。四、兜率天,译言喜足,於五欲之乐生喜足之心,故名。五、...

《佛学大辞典》 / 192字 / 8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七贤七圣

是小乘俱舍宗所立贤圣之数也。七贤如前,七圣者,俱舍论,四教仪之目也。华严孔目章谓之七士夫,七大夫,七圣人。圣者正也,以正智照见真理,故名。见道以上者是也。差别其圣者之位次,有八圣,四向四果是也。今由利钝之根性差别其圣者,则為七圣:一随信行,二随法行,叁信解,四...

《佛学大辞典》 / 359字 / 7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鸽园

在迦湿弥罗国。五百僧园之一。宗轮论述记曰:「尔时鸡园,諍犹未息。后随异见,遂分二部:一上座部,二大眾部。时诸贤圣,和眾乖违,便捨鸡园,欲往他处。王闻既瞋,便勅臣曰:宜皆引至殑伽河边,载以破船,中流坠溺,即验斯辈是圣是凡。臣奉王言,便将验试。时诸贤圣,各起神通。...

《佛学大辞典》 / 252字 / 7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一指

一指,手之一指。经云:若我灭后,其有比丘,发心决定修叁摩提,能于如来形像之前,身然一灯,烧一指节,及于身上爇一香炷,我说是人无始宿债,一时酬毕,长揖世间,永脱诸漏也。(梵语叁摩提,华言等持。离昏沉掉举,曰等;令心一境性,曰持。诸漏即叁界生死也。)

《三藏法数》 / 113字 / 7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七处征心

七处征心者,佛于楞严会上,征诘阿难心目所在之处也。此由阿难遭摩登伽之幻术。佛敕文殊,将咒往护,提奖阿难,归来佛所。佛问其发心出家之始,阿难以见佛胜相而答。佛遂征其心目所在,阿难答以目在外,而心在内。及佛征其心不在内,又计之在外。如是展转穷逐征诘,至于无所着处...

《三藏法数》 / 1070字 / 7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如来八相

如来八相者,法华经中明释迦如来无量劫前已成正觉,因大悲愿力利益众生数,数于十方国土示生示灭处,处不同岂,但于此南阎浮提一方出现而已今论出现本末则具有八相,皆所以示同人法也(梵语释迦华言能仁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梵语阎浮提华言胜金洲)。 一、降兜率相,梵语兜...

《三藏法数》 / 1500字 / 7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四十八愿

谓阿弥陀佛,最初因中,名法藏比丘。彼时于世自在王佛前,白佛言:我发无上菩提之心,愿作佛时,身相光明,刹土殊胜,宁可得否?彼佛知其智识高明,心愿广大,乃以二千一百万佛刹善恶粗妙之相,随其心愿,悉令显现。法藏即一其心,遂得天眼,莫不彻见。复白佛言:我已摄取如上佛...

《三藏法数》 / 2629字 / 7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天子

忉利天诸天子中之一人,自知却后七日命终,命终后七返阎浮提受畜生之身,后堕地狱,大怖,请救於帝释,帝释至祇园精舍,求其法於佛。佛為说佛顶尊胜陀罗尼,令善天子诵之,以延寿转难。见尊胜陀罗尼经。

《佛学大辞典》 / 84字 / 7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一微尘

极微分子。為物质之最小者。见[极微]条。首楞严经叁曰:「反观父母所生之身,犹彼十方虚空之中,吹一微尘,若存若亡。」止观一下曰:「一微尘中,有大千经卷,心中具一切佛法。」辅行一之五曰:「宝性论云:有神通人,见佛法灭,以大千经卷,藏一尘中,后有人破尘出卷。」

《佛学大辞典》 / 113字 / 7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善财五十叁参

经云:善财童子,初入胎时,于其宅内,自然而出七宝楼阁;其楼阁下,有七伏藏。地自开裂,生七宝牙。童子处胎十月,然后诞生。形体支分端正具足,一切众宝自然出现,一切库藏悉皆充满。以此事故,父母亲属及善相师,共呼此儿,名曰善财。后因文殊师利菩萨,至福城东,庄严幢娑...

《三藏法数》 / 5609字 / 7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摩利支

Marici,又曰摩梨支,摩利支天,摩利支菩萨,摩利支提婆。译曰阳燄。以其形相不可见不可取,故名。又曰华鬘。以天女之形相名之,常在日前行,有自在通力之天神也,若念之,则离一切之灾厄,特為武土之守护神,密家所传。此天之印咒,以隐形法為其至极。本行集经叁十一曰:「摩梨支...

《佛学大辞典》 / 266字 / 7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六妙门

妙名涅槃,门名能通。修此六法,则能通至涅槃,故名六妙门。前叁是定,后叁是慧。定爱慧策,能发真明,出离生死。(梵语涅槃,华言灭度。定爱慧策者,爱谓爱乐于禅,策谓策进真行也。真明者,真性之明也。) 一、数息门,数息者,修行之人,调和气息,不涩不滑,安详徐数,从一...

《三藏法数》 / 552字 / 7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叁种菩提心

是乃密教真言行者之菩提心也,密教立五佛有各别之主德,以东方阿閦如来之大圆镜智立发菩提心之德,故行者初发之菩提心,為毕竟厌求之心,此虽属第六意识,而其菩提心之性德,则為大圆镜智,故以自身之第八识為发心之体,受叁昧耶戒者,亦向东方以阿閦如来為本尊。盖叁昧耶戒,以此...

《佛学大辞典》 / 630字 / 7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毒龙

毒龙持戒而失身。智度论十四曰:「菩萨本身曾作大力毒龙,若眾生在前身力弱者眼视便死。身力强者,气往而死。是龙受一日戒,出家求静入林树间,思惟坐久,疲懈而睡。龙法睡时形状如蛇,身有文章,七宝杂色。猎者见之,惊喜言曰:以此希有难得之皮,献上国王,以為服饰,不亦宜乎!...

《佛学大辞典》 / 339字 / 7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破地狱偈文

宗镜录九曰:「纂灵记云:京兆人,姓王失其名。原无戒行,曾未修善因,患病致死。為二人引至地狱,於地狱门前见一僧,云是地藏菩萨,乃使诵偈云:若人欲了知,叁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华严经夜摩天宫品,觉林菩萨之偈)。菩萨授经已,谓之曰:诵得此偈,能破地狱之苦...

《佛学大辞典》 / 330字 / 7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萨埵王子

过去世有一国王名大车。有叁子。太子曰摩訶波罗。次子曰摩訶提婆。幼子曰摩訶萨埵。叁子游山林,一虎產七子,纔经七日,诸子围绕,见逼於饥渴,各生悲愴之念而去。既而摩訶萨埵大生悲心,為无上菩提,欲捨此秽身,先使二兄去,独入林中,至饿虎处,脱衣服置竹上,委身而卧。虎畏萨...

《佛学大辞典》 / 221字 / 7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四种法身

此為密教所立。一自性法身。诸佛之真身,理智法性,自然具足,常之法身,叁世常恒,為从身流出之菩萨说叁密之法。自体法然,故云自性,具无為之作业,故云法界,此有理智差别,法界诸法,体性寂然,法尔不改,名理法身,即胎藏之四重圆坛是也。一切之法,互相周徧,冥理同体,名...

《佛学大辞典》 / 716字 / 7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二十五圆通

圆而通於法性之实者,谓之圆通。眾生之机缘万差,欲得圆通,须依种种之法,佛於楞严会上,对菩萨声闻,问本何法而得圆通。菩萨声闻,各举自得之法答之,有二十五种,即六尘六根六识七大也。此中始於陈那之圆通声尘至观音之圆通耳根而终,论圆通虽无优劣,而如来特使文殊选择,取耳...

《佛学大辞典》 / 545字 / 6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叁车

羊车鹿车牛车也。如此次第乃以譬声闻乘,缘觉乘,大乘者。法华经譬喻品所说。见[火宅]条。传灯录曰:「法达问:经说叁车,大牛车与白牛车,如何区别?祖曰:汝自迷背,不知坐却白牛车,更於门外觅叁车。」 又法华宗之慈恩常从叁车。故称為叁车和尚。宋高僧传四窥基传曰:「奘师始...

《佛学大辞典》 / 307字 / 6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乾闥

又作健达,译曰香。见[健陀]条。 又(天名)乾闥婆之略。译曰香阴,乐神名。八部眾之一。见乾闥婆项。

《佛学大辞典》 / 43字 / 6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叁阶佛法

信行禪师,於教乘立二阶,就根机立叁阶。教乘之二阶者,即一乘教与叁乘教也。五教章上曰:「后代信行禪师依此宗立二教,谓一乘叁乘。叁乘者即别解别行及叁乘差别,并先习小乘后趣大乘是也。一乘者谓普解普行,唯是一乘,亦华严法门及直进等是也。」根机之叁阶者,谓最上利根一乘之...

《佛学大辞典》 / 547字 / 6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四枯四荣

佛於拘尸那城Kusinagara娑罗Śāla双树间入灭时,东西南北各有双树,每面双树,一荣一枯,故曰四枯四荣,此有二重之意:一表凡夫二乘之八倒,二為表二乘菩萨之八正也。凡夫二乘之八倒者,谓凡夫於世间苦空无常无我之法,起常乐我净之见,是為凡夫之四倒,故譬之以四荣,又二乘向涅槃...

《佛学大辞典》 / 429字 / 6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八解脱

一、内有色想观外色解脱。内身有色想之贪,為除此贪,观外之不净青瘀等色,使贪不起,故名解脱。此初解脱依初禪定而起,缘欲界之色也。二、内无色想观外色解脱,内身虽无色想之贪,而欲使更為坚牢,观外之不净青瘀等色,使不起贪,故名解脱。此依二禪而起。缘初禪之色也。以上二者...

《佛学大辞典》 / 429字 / 6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一佛多佛

大乘有多世界一时出现多佛之论,在小乘则有异说。详[见]条。

《佛学大辞典》 / 27字 / 6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二十空

一、内空,谓内之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皆无自性,故名内空。 二、外空,谓外之色声香味触法六尘,皆无自相,故名外空。 叁、内外空,谓六根、六尘、六识,都无自性,故名内外空。(六识者,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也。) 四、空空,谓一切法皆空,此空亦空,故名空...

《三藏法数》 / 715字 / 6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七见

一邪见,二我见,叁常见,四断见,五戒盗见,六果盗见,七疑见。详见叁藏法数叁十。

《佛学大辞典》 / 32字 / 6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七识

於叁界五趣,长养其识,欲识自,差别所乐,而立七识:一、第一识,為有色身之有情,身想共异之处,即人趣之全及一分之天也。一分之天者,欲界之六天与色界初静虑叁天,除劫初起之有情,餘时之有情也。是有情各自之身形有小大胜劣,思想亦名异,故曰身想俱异。二、第二识,...

《佛学大辞典》 / 582字 / 6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十八不共法

是限於佛之十八种功德法也。限於佛而不共同於其他二乘菩萨,故云不共法:一、身无失,佛自无量劫以来,常用戒定慧智慧慈悲,以修其身,此功德满足之故,一切烦恼皆尽,是名身无失。二、口无失,佛具无量之智慧辩才,所说之法随眾之机宜而使皆得证悟,是名口无失。叁、念无失,佛修...

《佛学大辞典》 / 728字 / 6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叁世无比力真言句

如来於十方叁世,积集无量福德,一切事业不可破坏之无比力所生之真言句也。大日经二曰:「如巧色摩尼,能满一切愿,积聚无量福德,不可害行,叁世无比力真言句。」同疏九曰:「常编十方叁世,以无量门植种种德本,无穷已时,不可害行,即是於一切事业中皆悉不可留难不可破坏之...

《佛学大辞典》 / 131字 / 6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五乘

乘人使各到其果地之教法,名為乘。有一乘乃至五乘之别。其中五乘有六种:一者:一、人乘,乘五戒之行法而生於人间者。二、天乘,乘十善之行法而生於天上者。叁、声闻乘,乘四諦之行法而到阿罗汉果者。四、缘觉乘,乘十二因缘之行法而到辟支佛果者。五、菩萨乘,乘六度之行法而上於...

《佛学大辞典》 / 806字 / 6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