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云十如是。法华之十如,出於方便品。天台大师开演其深旨者,有玄义、文句、止观、别行玄之四书。其中正释十如之相貌者,玄义与止观也,有通解与别解二种。别解分四类:四类者,四越(止观谓為四途)与人天与二乘及菩萨佛也。玄义分五类:别解菩萨与佛也。文句释佛之权实二智,故...
《佛学大辞典》 / 864字 / 13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觉之因地六位也。大乘别教所立。 又凡有為法之生,必依因与缘之和合,论因体,有六种:一、能作因,谓凡為生法,与以力者,又不作障害者,故此因有与力不障二种。与力者,法之生时,与胜力者也。眼根之生眼识,如大地之生草木,是為有力能作因...
《佛学大辞典》 / 846字 / 4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谓一切诸法发生所亲依者。唯识论规定诸心心所為有所依之法,举叁种所依,此即其中之一也。对於增上缘依及等无间缘依而言,谓一切诸法各自之种子也。一切有為法,皆依各自之种子而生起,若离种子之因缘,则决无生者。斯一切种子,為诸法之原因,又為诸法依生之所依法,故名之曰因缘...
《佛学大辞典》 / 455字 / 2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六因之一。俱时有之法,互為因,谓之俱有因。例如地水火风之四大。必四大相依而生者,彼為我之因,我為彼之因,恰如叁叉之相依而立。是名俱有因。此法因果同时,故得相对而谓為俱有因。亦得相望而谓為互為果也。四大之中一大為因,则他叁大為果,他叁大為因,则此一大為果,以互為...
《佛学大辞典》 / 208字 / 2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一、相应因,应,当也。谓心王与心所共相应,故如亲友知识和合成事,故名相应因。(心王,即第八识也。心所,即受想行也。) 二、俱有因,俱有因,亦名共因,谓心与心所更相佐助,如兄弟同生互相成济,故名俱有因。 叁、同类因,同类因,亦名自种因,谓过去善法与现在善法为因...
《三藏法数》 / 289字 / 2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一物之生,亲与强力者為因,疏添弱力者為缘。例如种子為因,雨露农夫等為缘。此因缘和合而生米。大乘入楞伽经二曰:「一切法因缘生。」楞严经二曰:「彼外道等,常说自然,我说因缘。」长水之楞严经疏一之上曰:「佛教因缘為宗,以佛圣教自浅至深,说一切法,不出因缘二字。」维摩...
《佛学大辞典》 / 303字 / 2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因明叁支作法之一。谓推断未决之宗义之理由也。例如某為中国人(宗),為南京人故(因)之论式中,某為中国人者,未决之宗义也。然依為南京人之理由,推断此未决之宗义,於是生断定某為中国人之结果矣。 又造果者,即原因也。婆娑论百二十七曰:「造是因义。」大乘义章二曰:「亲...
《佛学大辞典》 / 135字 / 2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六因之一,谓善恶之二业也。善业感乐果,恶业感苦果,而苦乐之二果非善非恶而為无记法,是曰异熟。其异熟之因名异熟因。俱舍论六曰:「唯诸不善,及善有漏,是异熟因。异熟法故,何缘无记不招异熟?由力劣故,如朽败种。(中略)為异熟之因,名异熟因。」
《佛学大辞典》 / 104字 / 2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诸法何故事事无碍。一唯心所现故,诸法之本原,非有别种,為自唯一如来藏心缘起之差别法,故彼此必有可和融之理。二法无定性故,诸法為如来藏心之缘起法,原无一定之自性。故有彼此和融之理。叁缘起相由故,缘起之法,不得单独保体,必為相由而仅成体者,故随而有可和融之理。四法...
《佛学大辞典》 / 314字 / 1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六因之一。心王与心所互相应,以心王為因,而起心所,以心所為因,而起心王,故彼此相应,名為相应因。其相应之义,心王与心所有平等之义五种也。是云五义平等。俱舍论六曰:「由五平等共相应义立相应因。」又曰:「唯心心所,是相应因。」
《佛学大辞典》 / 98字 / 1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