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即含藏之义,谓含藏诸法文理,而有经、律、论、咒之不同。经者,法也、常也。凡圣之所轨则,曰法;魔外不能变坏,曰常。律者,法也。谓分判轻重,持犯之罪,如世之法律。论,议也。谓论议种种诸法甚深之义也。咒者,愿也。谓祈愿种种如意殊胜等事也。盖以声闻、缘觉、大小乘之...
《三藏法数》 / 443字 / 13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一理者,诸法之本体也。理性容摄,其大无外。诸法虽殊,理元是一。理虽是一,而能统贯诸法。诸法虽殊,莫不本乎一理。事理融通,法法无碍,是则世间、出世间法,皆不外乎此也。
《三藏法数》 / 78字 / 13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真言行者以十五尊而成一身:第一以根本命金刚為行者之名。根本命金刚者,五部中金刚萨埵之名,是為根本。故下文谓极秘密中秘,此名五部源。命者名也,言意為命世之金刚萨埵,於五萨埵中随取其一也。明為缚曰吽。第二以释轮為座,天帝释也,一名因陀罗,此云帝,又曰主。居妙高山顶...
《佛学大辞典》 / 866字 / 13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一、缘大,谓菩萨修行大乘之法,由无量修多罗,广大法义,而以为缘,故名缘大。(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行情。梵语修多罗,华言契经。) 二、行大,谓菩萨修行大乘,既能自利,复能利他。自利利他,妙行具足,故名行大。 叁、智大,谓菩萨修行大乘,常以智慧观察,了...
《三藏法数》 / 339字 / 13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菩萨最后身之住处也。释迦如来為菩萨时最后之住处,住於此终此生,下生人间而成佛也。今為弥勒菩萨之净土也。此亦菩萨身之最后,彼天四千岁间住於此,已生人间,成佛於龙华树下也。而彼天之四千岁当人中之五十七亿六百万岁。普曜经一曰:「其兜术天有大天宫,名曰高幢,广长二千五...
《佛学大辞典》 / 222字 / 13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藏者,含摄也。此之十藏,乃功德林菩萨于华严会上,为诸菩萨演说,欲令其普入一切佛法之门,成就无上菩提,饶益一切众生。以其各能含摄无尽法海,故皆名为无尽藏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信藏,谓菩萨净信坚固,解诸法空,心不退转...
《三藏法数》 / 879字 / 13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自古列十六天像,各有所主,以其有呵护之功也。后增日月及娑竭龙王、阎摩罗王者,谓日则破闇,月则照夜,龙则秘藏法宝,阎摩则掌于幽冥。故加此四天,通为二十天也。 一、梵天王,梵,梵语具云梵囕摩,华言离欲,又云清净,谓此天王身心妙圆,威仪不缺,清净禁戒,加以明悟,统...
《三藏法数》 / 2561字 / 13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谓澄江一月,叁舟共观。一舟停住,二舟向南、北行。向南者,见月随南;向北者,见月随北;停舟者,见月不移。盖譬如来智无不周,体无不在,无依无住,无去无来。皆由众生缘有生熟,故见如来有去住相。法身之体,本无去住也。一月喻佛,叁舟喻世间众生见佛不同,是名一月叁舟喻也...
《三藏法数》 / 118字 / 12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长阿含经云:增劫中,则有轮王出世。以一增一减为一小劫,人寿增至八万四千岁,历过百年,寿减一岁,如是减至十岁,名为减劫。此后过百年,复增一岁,或云子倍父寿。(若父十岁子则二十岁。)名为增劫,如是增至八万四千岁时,则有金轮王出生。在王家绍灌顶位,于十五日香汤沐浴...
《三藏法数》 / 965字 / 12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新译仁王经奉持品说,佛於未来世受持叁宝之处,使五方菩萨护其国。而同经仪轨上引不空叁藏所持之梵本金刚顶瑜伽经,以彼经之五菩萨,配於本经之五菩萨,说此菩萨一一有正法轮与教令轮之二身,正法轮现菩萨之真实身,教令轮现明王之忿怒身。於此加五佛之自性轮身而為叁轮身。此叁轮...
《佛学大辞典》 / 843字 / 12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文殊菩萨之异名。由出生智慧之意。故云觉母。盖文殊菩萨,司毘卢舍那之大智,為叁世诸佛成道之母故也。心地观经曰:「叁世觉母吉祥。」圣无动尊大威怒王秘密陀罗尼经曰:「妙吉祥菩萨是叁世觉母,故名文殊师利。」
《佛学大辞典》 / 91字 / 12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此天位於欲色二界之中间,在兜率天之侧。中有灵所臺。臺有树,二月开花,七日七夜落,八月七日果成。此天冥眾,相集彼岸会时商量各帐簿,八度校之,叁度覆之,押捺治定再治之印,以判定眾生善恶之业云。
《佛学大辞典》 / 82字 / 12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梵语摩訶迦罗Mahākāla,译為大黑天,大黑神。或译為大时。显密二教之所说各异。密教谓為大日如来因降伏恶魔示现忿怒药叉主之形者,或有一面八臂。或有叁面六臂。繫人之髑髏以為瓔珞。可畏之相也。故古来以為军神而祀之。现今印度称其女体為迦梨Kalī(迦罗之女声也),以為大自在天...
《佛学大辞典》 / 940字 / 12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Agada,阿伽陀之略,药名。六十华严经十曰:「譬如伽陀药,消灭一切毒。」探玄记六曰:「伽陀此云良药。」参照[阿伽陀]条。 又(术语)Gāthā,又作伽他。译曰句颂、孤起颂、不重颂。凡伽陀有二种:一通,不论颂文与散文(长行),凡经文之文字数至叁十二字者,谓之為首卢伽陀Ślok...
《佛学大辞典》 / 650字 / 12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佛法有五种能说之人也。(一)佛,佛弟子,仙人,诸天,化人也。大智度论第二所谓「佛法有五种人说:一佛自口说,二佛弟子说,叁仙人说,四诸天说,五化人说。」是也。净影无量寿经义疏卷上所谓「起说不同,凡有五种,如龙树说:一佛自说,二圣贤说,叁诸天说,四神仙等说,五变化...
《佛学大辞典》 / 295字 / 12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禅,梵语具云禅那,华言静虑。谓菩萨既凭弘誓利益众生,则当进修深广大行。然深广之行,莫若禅定。言禅,则一切皆摄。所谓若诸菩萨成道,转法轮,入涅槃,胜妙功德,思惟修法,利生方便,皆在其中。是故说此九种禅定之相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自性禅,谓于菩萨藏,...
《三藏法数》 / 2473字 / 12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六根功德者,六根所具之功德也。而此功德,虽具于六根之内,而涉乎世界而成。故有一千二百之数量,所谓世为迁流,界为方位,叁世四方,宛转十二,流变叁迭,一十百千是也。(叁世者,过去、现在、未来也。四方者,东西南北也。宛转十二者,以四方涉叁世,叁世涉四方,而成十二也...
《三藏法数》 / 737字 / 11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化身佛八相之一。世尊入灭之相也。佛八十年间教化眾生,化缘既尽,於中天竺拘尸那城跋提河边沙罗双树之间,一日一夜说大般涅槃经毕,头北面西,右胁而卧,逆顺入於四禪定四空定及灭尽定,又超越入於诸禪定,终於第四禪定入灭。时二月十五日之中夜也。尔时四边双树开白花,如白鹤群...
《佛学大辞典》 / 391字 / 11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Trailokyavijaya,多龄路迦吠闍也之略。降叁世明王之梵名。秘藏宝钥上曰:「多龄叁竭无明之波涸。」
《佛学大辞典》 / 51字 / 11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忍,即安忍,亦忍可也。谓菩萨既断无明之惑,证无生理,了达诸法本来寂灭,是故见色闻声,如幻如化,不起妄念而分别也。然此忍体虽一,而随事立名则有十种也。 一、音声忍,音声忍者,谓闻佛深教,即能晓了,忍可而不惊怖也。 二、顺忍,顺忍者,谓于理于事,悉能随顺,谛审忍...
《三藏法数》 / 434字 / 11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一、财供养,谓以世间财宝及以种种上妙诸供养具,供养诸佛、菩萨,是名财供养。(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二、法供养,谓依佛所说教法,修于众行,乃至不舍菩萨业,不离菩提心,即是以法供养诸佛、菩萨,是名法供养。(梵语菩提,华言道。) 叁、观行供养,谓...
《三藏法数》 / 197字 / 11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旧名白带山。因隋时静琬尊者刻经於石洞,故云石经山。紫柏老人集十五曰:「灯下读唐苏州刺史白居易重玄寺石壁经碑,逆思隋静琬尊者,刊石為经,积盈大藏。窃校优劣,不胜悲惋。」憨山老人梦游集二十二曰:「及观光上国,游目小西天,见石经,何其伟哉。盖有隋大业中幽州智泉寺沙门...
《佛学大辞典》 / 310字 / 11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经论之诸释不同。多用下叁种: (一)大品般若经佛母品开十四难而為六十二。先计色蕴有常等四句:一、色為常。二、色為无常。叁、色為常无常。四、色為非常非无常。其他受等四蕴亦然,合而有二十句(计色之常无常,即言世间之常无常也。计他四蕴之常无常,即计神之常无常也),此...
《佛学大辞典》 / 2612字 / 11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一、能忍所打,谓菩萨以得如响平等智力,虽被人捶打,而能忍受不加报也。(如响者,谓如空谷之答众响也。) 二、能忍所恼,谓菩萨以得镜像平等智力,虽被人恼害,而能忍受不加报也。(镜像者,谓如明镜之现众像也。) 叁、能忍所嗔,谓菩萨以得如幻平等智力,虽被人嗔呵,而能...
《三藏法数》 / 211字 / 11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七佛药师法与五坛之修法也。五坛之修法者,设五坛场。中坛祀大圣不动明王,南方祀军荼利明王,北方祀金刚夜叉明王,东方祀降叁世明王,西方祀大威德明王,祈祷之修法也。
《佛学大辞典》 / 71字 / 11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印為外缚五股印,中為不动,大指為降叁世,左头指為军荼梨,小指為大威德,右头指為金刚药叉。此印為五剑,中指作剑形,二头指真立,由中尊之剑出四方之剑,成四大明王。是深秘之释也。明為吽吽吽吽吽。见心舟七刀印田五。
《佛学大辞典》 / 90字 / 11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