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6 条搜索结果

十信菩萨

此是习种性前外凡之位。诸人舍本别习。回心向大起十心。一信心。信佛庆住大。归宗不二决定无疑。二念心。于六念处忆念不忘。精进心。如念而行勤修正观。四慧心。还观人法二种无我。五无定心。解空处寂止心理静。六不退心。正观两融心不退后。七回向心。善会平等回向于舍。...

《法门名义集》 / 151字 / 16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5日

八藏

藏即含藏之义,谓含藏诸法文理,而有经、律、论、咒之不同。经者,法也、常也。凡圣之所轨则,曰法;魔外不能变坏,曰常。律者,法也。谓分判轻重,持犯之罪,如世之法律。论,议也。谓论议种种诸法甚深之义也。咒者,愿也。谓祈愿种种如意殊胜等事也。盖以声闻、缘觉、大小之...

《三藏法数》 / 443字 / 15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5日

轮王七宝

长阿含经云:增劫中,则有轮王出世。以一增一减为一小劫,人寿增至八万四千岁,历过百年,寿减一岁,如是减至十岁,名为减劫。此后过百年,复增一岁,或云子倍父寿。(若父十岁子则二十岁。)名为增劫,如是增至八万四千岁时,则有金轮王出生。在王家绍灌顶位,于十五日香汤沐浴...

《三藏法数》 / 965字 / 15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5日

二种辟支佛

一者出无佛世。独悟非常思惟得道。名为缘觉辟支。二者值佛为说十二因缘之法。观因缘之理而得悟道。名为声闻辟支。于中。此为中。亦得有余无余二种涅槃。辟支佛者此云缘觉。辟支者此言缘。佛者此言觉。

《法门名义集》 / 84字 / 14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5日

筏喻

佛之教法如筏,渡河既了,则筏当捨,到涅槃之岸,则正法尚当捨,因之一切所说之法,名為筏喻之法。示不执着於法也。五大品阿梨吒经曰:「山水甚深,无有船桥,有人欲从此到彼岸,结筏之而度,至岸讫,作此念,此筏益我,不可捨此,当担戴去。於意云何?為筏有何益?比丘曰:无益...

《佛学大辞典》 / 232字 / 14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5日

四沙门果

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须陀洹者中国音也。此云修习无漏。亦名逆流。或云解债。初果圣人得无我解。永断见谛有漏惑尽。故名修习无漏。既有无漏真解。能永背生死。故云逆流。逆生死流也。以其无漏力强能排涂等苦故。立解涂债也。斯陀含者。果顿尽修道惑细人...

《法门名义集》 / 312字 / 14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5日

十二天

一、梵天,印相為右手作拳安於右腰,左手五指相着,竪之而屈。其高过肩即作莲华之想。真言曰:南莫满多没驮喃,没罗贺摩寧,娑嚩訶(第一句归命诸佛,其义如例,又结句之娑嚩訶亦如例,下皆同,故略之。又其真言各举其名,故以其首字為其种字,以下例亦然)。 二、地天,印相為...

《佛学大辞典》 / 1059字 / 13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5日

一切智船

人而运於一切智地岸之船。即佛也。教行信证文类二曰:「能流入愿海,一切智舟。」

《佛学大辞典》 / 37字 / 12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5日

普贤

梵名邲输跋陀Viśvabhadra,又作曼多跋陀罗Samantabhadra,或译曰普贤,或作徧吉。主一切诸佛之理德,定德,行德,与文殊之智德,证德相对。即理智一双,行证一双,昧般若一双也。故以為释迦如来之二胁士。文殊驾师子侍佛之左方,普贤白象,侍佛之右方(今反智右理左之说者,...

《佛学大辞典》 / 629字 / 12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5日

多陀阿伽度

Tathāgata,又作怛闥阿竭,多陀阿伽陀,多陀阿伽驮,怛他蘗多,怛他蘗多夜,多陀竭,怛萨阿竭。译曰如来,又曰如去。其来去相通者,由「达於如实之人。」(Tathāgata),「如实来格之人。」(Tathā-āgata)两读法而来。智度论曰:「多陀阿伽陀,如法相解,如法相说。如诸佛安隐道...

《佛学大辞典》 / 424字 / 12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5日

一代教

释迦如来自成道至灭度一代中所说大小之诸教也。止观义例下曰:「一代教法,会在法华。」

《佛学大辞典》 / 40字 / 12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5日

八不中道

又曰:八不正观、八不中观。中道,就所作之理而言。正观中观,就能证之智而言。又对於偏,谓之中。对於邪,谓之正。论宗以之為至极之宗旨。八不者:不生不灭,不断不常,不一不异,不来不出之八句四对也。反之则為生灭断常,一异去来,谓之八迷。又曰:八计,不门虽无量,今姑寄...

《佛学大辞典》 / 1774字 / 11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5日

四枯四荣

佛於拘尸那城Kusinagara娑罗Śāla双树间入灭时,东西南北各有双树,每面双树,一荣一枯,故曰四枯四荣,此有二重之意:一表凡夫二之八倒,二為表二菩萨之八正也。凡夫二之八倒者,谓凡夫於世间苦空无常无我之法,起常乐我净之见,是為凡夫之四倒,故譬之以四荣,又二向涅槃...

《佛学大辞典》 / 429字 / 11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5日

一觉

一觉者,十界众生本性之觉也。谓六道众生,业惑所覆,不能觉了,名为不觉。之人,断惑证理,未能究竟,名随分觉。惟佛一人,诸惑净尽,彻见本性,名究竟觉。迷悟虽殊,觉体本一。论云:本来平等同一觉故。是也。(十界者,佛界、菩萨界、缘觉界、声闻界、天界、人界、阿修罗...

《三藏法数》 / 171字 / 11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5日

形像

经轨所说有种种。 (第一像):是世间流布之像,而立印轨,与底哩昧耶经,与使者法之各初章所说,与大日经具缘品之说相相同。但身色则诸说有异,大疏六為黑色,立印轨為青色,使者法為赤黄色,底哩经未说身色,然其所说之相,与使者法大同,则身色亦可同於彼也。大日经二曰:「...

《佛学大辞典》 / 2278字 / 11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5日

一因

一因者,谓圣凡平等之理体也。盖此理体,诸佛众生皆性本具,初无增减。然诸佛悟之而成妙果,众生迷之而流转诸趣。若全此一因,而修圆顿之行,则能超出所修之因,而证一之果也。(者,声闻、缘觉、菩萨也。)

《三藏法数》 / 99字 / 10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5日

白象

象有大威力,而其性柔顺,故菩萨自兜率天降下,或六牙之白象,或自化白象而入摩耶夫人之胎。瑞应本起经上曰:「菩萨初下,化白象,贯日之精,因母昼寝,而示梦焉,从右胁入。」因果经一曰:「尔时菩萨,观降胎时至,即六牙白象,发兜率宫。无量诸天作诸伎乐,烧眾妙香,散天...

《佛学大辞典》 / 379字 / 10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5日

一致

一致者,谓佛宗极之趣惟一也。如来设化,始随机宜不同,故有之说。终归显实,但名佛一致之理。钞云:混万化即真,会精粗一致。是也。(者,声闻、缘觉、菩萨也。)

《三藏法数》 / 85字 / 10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5日

一道

一道者,一实之道,即佛所说最上之法也。若依此道而修,则能顿断诸惑,顿出生死,非如二等次第超出。经云:一切无碍人,一道出生死。是也。(二者,缘觉、声闻也。)

《三藏法数》 / 78字 / 10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5日

七方便

之七贤位也,是為入见道之圣位之方便行位。故曰方便。详见[七贤]条。 又天台涉於诸教立二种之七方便:第一為人,天,声闻,缘觉,藏教之菩萨,通教之菩萨。别教之菩萨。此七方便依药草喻品草二木之意而立者。法华玄义六曰:「章安云:或以七方便根性為七子,...

《佛学大辞典》 / 175字 / 10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5日

论宗所依之论藏也。一、中论,申明大中实之理。故名中论。龙树所造五百偈(实四百四十六偈),有二十七品。前二十五品破大之迷执,而申大之实理。后二品破小之迷执。而申小之实义。婆罗门青目作释。秦罗什删补之(删补者惟释耳),译為四卷。二、十二门论,偈颂论释皆...

《佛学大辞典》 / 336字 / 10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5日

一极

一极者,谓华严经广谈法界之旨,妙极无二也。盖如来出世,首为诸大菩萨说佛菩萨真实境界,不说二方便之法。是故声闻、缘觉,虽在听次,有如聋聩,寂无所闻。故疏云:一极唱高,二绝听。是也。(二者,声闻、缘觉也。)

《三藏法数》 / 101字 / 10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5日

一代半满教

释尊一代中所说有半字教、满字教也。半满教者,犹言大小。见[半满教]条。

《佛学大辞典》 / 32字 / 9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5日

一、佛,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即运载之义。谓如来以一实相之法,运诸众生同到涅槃彼岸,是为佛。(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缘觉,谓缘觉之人,由观十二因缘生灭,除于我执等惑,觉悟真空之理,以此因缘之法,运出界,是为缘觉。(十二因缘者,一无明、...

《三藏法数》 / 371字 / 9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5日

四十二字门

众圣所由,名之为门。智论云:四十二字,是一切字之根本。因字有语,因语有名,因名有义。从此字门,则能入于无相之智。般若经云:一字皆入四十二字,四十二字亦入一字。故华严经中,善知众艺童子告善财言:我恒唱持此之字母,入般若波罗蜜门。所以众圣,皆由此而入于实相之慧也...

《三藏法数》 / 3053字 / 9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5日

十忿怒明王

一、焰鬘得迦忿怒大明王,以為种子,字变成明王。光如劫火,身作大青云色,有六面六臂六足,身短,腹大,作大忿怒相。利牙如金刚,面各有目,以八大龙王為眷属,以虎皮為衣,以髑髏為冠,小牛,足蹈莲华,鬚赤黄色,有大辩才,头戴阿閦佛而坐。大恶相顾礼,正面笑容,右面黄色...

《佛学大辞典》 / 1215字 / 9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5日

世间十身

融者,通也、会也。世间者,一、有情世间,二、器世间,、智正觉世间也。谓菩萨知诸众生心,随其所乐,融会种世间,以为十身。复以十身及自身递互相作,融通无碍,是名融世间十身也。(隔别名世,间差名间。有情世间,即众生世间;器世间,即国土世间,谓世界如器故也;...

《三藏法数》 / 785字 / 9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5日

如来八相

如来八相者,法华经中明释迦如来无量劫前已成正觉,因大悲愿力利益众生数,数于十方国土示生示灭处,处不同岂,但于此南阎浮提一方出现而已今论出现本末则具有八相,皆所以示同人法也(梵语释迦华言能仁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梵语阎浮提华言胜金洲)。 一、降兜率相,梵语兜...

《三藏法数》 / 1500字 / 9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5日

谓小也。譬之马之駑者,故云。世亲摄论一曰:「如是藏,下,有差别故,则成二藏。」 又谓下所之物也。西域记九曰:「频毗娑罗王,為闻法故,兴发人徒,从山麓至峰岑,跨谷凌巖,编石為阶,广十餘步,长五六里。中路有二小窣堵波,一曰下,即王至此,徒行以进;一曰...

《佛学大辞典》 / 123字 / 8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5日

四安乐行

谓身无危险故安,心无忧恼故乐,身安心乐,乃能进行,故名安乐行。 一、身安乐行,谓身应当远离十种之事:一、远离豪势,二、远离邪人邪法,、远离凶险嬉戏,四、远离旃陀罗,五、远离二众,妨修大之行故,六、远离欲想,七、远离不男之人,八、远离危害之处,九、远离讥...

《三藏法数》 / 381字 / 8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