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4 条搜索结果

十五尊

真言行者以十五尊而成一身:第一以根本命金刚為行者之名。根本命金刚者,五部中金刚萨埵之名,是為根本。故下文谓极秘密中秘,此名五部源。命者名也,言意為命世之金刚萨埵,於五萨埵中随取其一也。明為缚曰吽。第二以释轮為座,天帝释也,一名因陀罗,此云帝,又曰主。居妙高山顶...

《佛学大辞典》 / 866字 / 15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伽陀

Agada,阿伽陀之略,药名。六十华严经十曰:「譬如伽陀药,消灭一切毒。」探玄记六曰:「伽陀此云良药。」参照[阿伽陀]条。 又(术语)Gāthā,又作伽他。译曰句颂、孤起颂、不重颂。凡伽陀有二种:一通,不论颂文与散文(长行),凡经文之文字数至十二字者,谓之為首卢伽陀Ślok...

《佛学大辞典》 / 650字 / 15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十棒

為禪家宗匠警醒学人之语,以拟俗刑之笞杖者。但含褒贬二意,宜依处解之。禪林类集棒喝曰:「德山示眾云:道道!道得也十棒,道不得也十棒。」又「睦州见僧来云:见成公案放汝十棒。」碧严第一则着语曰:「好与十棒。」

《佛学大辞典》 / 98字 / 15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四无碍解

又云四无碍智,四无碍辩。是為诸菩萨说法之智辩,故约於意业而谓為解,谓為智,约於口业而谓為辩。一法无碍,名句文能詮之教法名為法,於教法无滞,名為法无碍。二义无碍,知教法所詮之义理而无滞,名為义无碍。辞无碍,又云词无碍。於诸方言辞通达自在,名為辞无碍。四乐说无碍...

《佛学大辞典》 / 307字 / 15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九品大衣

大衣即僧伽梨有位九品之别。萨婆多毘尼毘婆沙四曰:「又僧伽梨,下九条,中十一条,上十条;中僧伽梨,下十五条,中十七条,上十九条;上僧伽梨,下二十一条,中二十条,上二十五条。下僧伽梨二长一短,中僧伽梨长一短,上僧伽梨四长一短。」古来所通行者其间上上品之二十...

《佛学大辞典》 / 133字 / 15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十讲

法华经二十八品与开经之无量义经一卷及结经之普贤观经一卷,合為十以十日讲之。

《佛学大辞典》 / 38字 / 14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八十八佛

世合五十佛与十五佛,称為八十八佛。五十佛出於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十五佛出於大宝积经九十八卷优婆离会。又别有不空译之十五佛名礼懺文,观虚空藏菩萨经,又说虚空藏之天冠内,有十五佛之像。

《佛学大辞典》 / 89字 / 14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印度人亦如吾国旧俗,信月中有兔,谓怀兔者即是月。假如有论者,立「怀兔者非月」之宗,则彼於因明过中,犯世间相违之过焉。见[怀兔]条。西域记七,记月中有兔之说。谓狐兔猿兽,异类相悦,天帝欲试其心,故现飢乏形,使各求食。狐衔一鲜鲤,猿採异华果,以馈天帝。兔独无...

《佛学大辞典》 / 170字 / 14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五百仙人

优填王以色染故,截五百仙人之手足。见智度论十七,辅行四之。五百仙人在山中。甄陀罗女浴於雪山池中。仙闻女歌声,而失禪定。见智度论十七,辅行四之。五百仙人,飞行空中时,闻紧陀罗女歌声,心狂醉,失神足,一时堕於地。见智度论十七

《佛学大辞典》 / 97字 / 14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十七

复次,若诤竞者闻断结名,所诤事解,若人欲得供养恭敬,应断诸使。 我昔曾闻,有差老母,入于林中采波罗树叶卖以自活,路由关逻,逻人税之。于时老母不欲令税,而语之言:“汝能将我至王边者,税乃可得,若不尔者终不与汝。”于是逻人遂共纷纭往至王所,王问老母:“汝今何故不输...

《大庄严论经》 / 后秦三藏鸠摩罗什译 / 1643字 / 14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1日

六欲天

欲即色欲。四天王以形交为欲,忉利以风为欲,夜摩以抱持为欲,兜率以执手为欲,化乐以视笑为欲,他化但以视为欲也。谓之天者,天然自然,乐胜身胜,亦名最胜,亦名光明,以其所欲不同,故名六欲天。 一、四天王天,东方持国天王,谓能护持国土,故居须弥山黄金埵。南方增长天王...

《三藏法数》 / 678字 / 14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梵语,忉利天Trayastriṁśa,译作天。為欲界之第二天在须弥山顶上。中央為帝释天,四方各有八天。故合成天也。佛地经论五曰:「天,谓此山顶四面各有八大天王,帝释居中,故有此数。」智度论九曰:「须弥山高八万四千由旬,上有天城。」胜鬘经宝窟下末曰:...

《佛学大辞典》 / 167字 / 13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十七尊礼懺文

金刚顶经金刚界大道场毘卢遮那如来自受用身内证智眷属法身异名佛最上乘秘密摩地礼懺文之异名。

《佛学大辞典》 / 45字 / 13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欢喜丸

又曰欢喜团。饼名。梵语曰摩呼荼迦。涅槃经十九曰:「酥面蜜薑胡椒蓽茇蒲萄胡桃石榴桵子,如是和合,名欢喜丸。」大日经疏七曰:「欢喜丸,应以苏煮诸饼,糅以眾味及种辛药等,令种种庄严。」智度论十七曰:「佛告诸比丘:此耶输多罗,非但今世以欢喜丸惑我,乃往过云世时,亦...

《佛学大辞典》 / 170字 / 13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婆须蜜多

同婆须蜜。 又(菩萨)Vasumitrā,华严[五十知识]条)

《佛学大辞典》 / 32字 / 13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十二祖传

一卷,清世宗御笔恭绘古德道像十二尊又取其本传提纲摘要作為小传每传又作一讚刻石大内,以备摹搨流布。未既,世宗崩。高宗以所搨祖像十二轴赐武林理安寺。后修寺志,即以此传讚载於首册。然此传讚,未刻书板。民国七年普陀山法雨寺住持印光法师捐资刻於扬州藏经院。其十二祖...

《佛学大辞典》 / 223字 / 13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那罗延

Nārāyaṇa,天上力士之名。或梵天王之异名。嘉祥法华义疏十二曰:「真諦云:那罗,翻為人。延,為生本。梵王是眾生之祖父,故云生本。罗什云:天力士,名那罗延,端正猛健也。」玄应音义二十四曰:「那罗,此云人。延,此云生本。谓人生本,即是梵王也。外道谓一切人皆从梵王生,名...

《佛学大辞典》 / 365字 / 13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九次第定

四禪,四无色,及灭受想定(亦云灭尽定),九种之禪定,不杂他心,次第自一定入於一定之法也:一、初禪次第定。二、二禪次第定。禪次第定。四、四禪次第定(已上名色界四禪天之根本定)。五、空处次第定。六、识处次第定。七、无所有处次第定。八、非想非非想处次第定(已上...

《佛学大辞典》 / 293字 / 13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十七

外国时有恶雨,若堕江湖河井城池水中,人食此水,令人狂醉七日乃解。时有国王多智善相,恶雨云起王以知之,便盖一井令雨不入。时百官群臣食恶雨水,举朝皆狂脱衣赤裸,泥土涂头而坐王厅上,唯王一人独不狂也,服常所著衣天冠璎珞坐于本床。一切群臣不自知狂,反谓王为大狂,何故所...

《杂譬喻经》 / 345字 / 12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9日

五十

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曰:「药上菩萨净妙色身,即為行者称说过去五十佛。(中略)若復有人能称是五十佛名者,生生之处常得值遇十方诸佛。若復有人能至心敬礼五十佛者,除灭四重五逆及谤方等,皆悉清净。以是诸佛本誓愿故,於念念中即得除灭如上诸罪。」 普光一,普明二,普静...

《佛学大辞典》 / 815字 / 12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藏教七阶

藏教者,即小乘经律论藏教也。阶者,阶级次第也。谓藏教菩萨修行之次第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四弘誓愿,弘者,大也。誓者,要制其心也。愿者,志求满足也。谓菩萨从初发心,观四谛境,发四弘誓,一、未度者令度,即众生无边誓愿度,此观苦谛境。...

《三藏法数》 / 1095字 / 12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二十五有

四恶趣(为四)四天下天(并前为八)六欲天(并前为十四)梵天(并前为十五)无想天(并前十六)五净居天(并前十七)初禅二禅禅四禅等(并前合二十一)无色界四天。是名二十五有。

《法门名义集》 / 83字 / 12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一法若有

「僧问古德:一法若有,毘卢堕在凡夫;万法若无。普贤失其体界;去此二途,请师速道。」见会元十七,葛藤集下。

《佛学大辞典》 / 45字 / 12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八供养

金刚界十七尊中内供之四菩萨与外供之四菩萨也。内供者,从中央大日如来流出,為供养四方如来之菩萨,约於能现之佛而谓之内供。外供者,从四方如来流出,為供养中央大日如来之菩萨,是亦约於能现之佛而谓之外供。大日如来应四方如来所证摩地之德,故供养之於四方如来,四方如来...

《佛学大辞典》 / 179字 / 12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沙门

Śrmaṇa,又作娑门、桑门、丧门、沙门那,译曰息、息心、静志、净志、乏道、贫道等,新作室摩那拏、舍囉磨拏、室囉磨拏、沙迦懣囊,译曰功劳、勤息,劳劬修佛道之义也,又勤修息烦恼之义也。原不论外道佛徒,总為出家者之都名。注维摩经曰:「肇曰:沙门,出家之都名也。秦言义训勤...

《佛学大辞典》 / 684字 / 12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二十种随烦恼

谓诸昏烦恼乱心神之法,随逐众生,造无量业,故名随烦恼也。 一、忿随烦恼,暴怒之心名忿,谓对现前一切违情之境,即发暴怒,恼乱其心,是名忿随烦恼。 二、恨随烦恼,恨即怨恨,谓由忿怒不舍,结诸怨恨,恼乱其心,是名恨随烦恼。 、覆随烦恼,覆即隐覆,谓自作罪恶,不能...

《三藏法数》 / 735字 / 12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俱舍论

阿毘达磨俱舍论之略称。世亲作。唐玄奘译。十卷。阿毘為对。达磨為法,俱舍為藏。六足发智婆沙等萨婆多部之诸论,名為对法论藏。有摄持与所依之二义,第一义為此论摄持包含彼对法论中之胜义,故名此论曰对法藏。即对法之二字,属於彼本论,藏之一字,属於此论。第二义為彼本论乃...

《佛学大辞典》 / 351字 / 12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十七

昔舍卫城中有豪贵梵志,财富无数聪识明慧,然堕邪见不信善,谓呼:“无益!”时舍利弗以道眼见,念是长者宿有大福得为豪富,念食故不复造新必还三涂,当往度之。便现神足当其坐前持钵而住。时梵志方坐饮食,见舍利弗甚大瞋恚,即推门家挝打与手已还坐食,亦不请坐亦不遣去,食竟洗手...

《杂譬喻经(上下卷)》 / 321字 / 12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8日

僧伽梨

Saṁghāti,比丘衣之一。新称僧伽胝,僧伽致,僧伽鵄,僧伽知。译曰重或合。以割截而更合重之故也。义净译為复衣。其义译有种种之名。為衣中之最大者,故称為大衣。以其条数最多,称為杂碎衣。入王宫聚落乞食说法时必服之。故称為入王宫聚落时衣。有品之不同。九条十一条十...

《佛学大辞典》 / 293字 / 11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十七尊礼

金刚顶瑜伽十七尊礼之略名。

《佛学大辞典》 / 14字 / 11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