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4 条搜索结果

昔有伎儿作种种伎乐,从一富长者乞牛,长者了无与心,故语之言:“汝能如是勤作伎乐昼夜不息满一岁者,我当与汝牛。”伎儿答言:“能。”复语主人:“能听不?”长者亦言:“能。”于是伎儿闻是欢喜,一心作乐,三日三夜未尝休懈。长者厌听已,即敕子弟牵牛与之。此喻道作福者,不以劫数...

《杂譬喻经》 / 135字 / 15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9日

十二住地

种性住(十解十是也)。解住(十回向是)。欢喜(初地是)。增上戒(二地是)。增上意住(叁地是)。道品相应增上惠住(地是)。谛相应增上慧住(五地是)。缘起相应增上惠住(六地是)。有有开发无相住(七地是)。无无开发无相住(八地是)。无得住(九地是)。最上菩萨住(十地是)。菩萨是...

《法门名义集》 / 184字 / 15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优坛那

一切无常。一切苦。一切法无我。涅槃寂灭。

《法门名义集》 / 18字 / 14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十五尊

真言者以十五尊而成一身:第一以根本命金刚為者之名。根本命金刚者,五部中金刚萨埵之名,是為根本。故下文谓极秘密中秘,此名五部源。命者名也,言意為命世之金刚萨埵,於五萨埵中随取其一也。明為缚曰吽。第二以释轮為座,天帝释也,一名因陀罗,此云帝,又曰主。居妙高山顶...

《佛学大辞典》 / 866字 / 14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八藏

藏即含藏之义,谓含藏诸法文理,而有经、律、论、咒之不同。经者,法也、常也。凡圣之所轨则,曰法;魔外不能变坏,曰常。律者,法也。谓分判轻重,持犯之罪,如世之法律。论,议也。谓论议种种诸法甚深之义也。咒者,愿也。谓祈愿种种如意殊胜等事也。盖以声闻、缘觉、大小乘之...

《三藏法数》 / 443字 / 14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六即佛

六即佛者,约事故明六,约理故明即。即者,其体不二,名之为即。然明此六即者,或显法门高深,或明修次第。若论六者,位次高下有序,则修之人,不生上慢。若论即者,理体初后皆是,则修之人,不生退屈。以理言之,即处常六,六处常即,盖由事理不二故也。 一、理即佛,谓...

《三藏法数》 / 720字 / 14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伽陀

Agada,阿伽陀之略,药名。六十华严经十曰:「譬如伽陀药,消灭一切毒。」探玄记六曰:「伽陀此云良药。」参照[阿伽陀]条。 又(术语)Gāthā,又作伽他。译曰句颂、孤起颂、不重颂。凡伽陀有二种:一通,不论颂文与散文(长),凡经文之文字数至叁十二字者,谓之為首卢伽陀Ślok...

《佛学大辞典》 / 650字 / 14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轮王七宝

长阿含经云:增劫中,则有轮王出世。以一增一减为一小劫,人寿增至八万千岁,历过百年,寿减一岁,如是减至十岁,名为减劫。此后过百年,复增一岁,或云子倍父寿。(若父十岁子则二十岁。)名为增劫,如是增至八万千岁时,则有金轮王出生。在王家绍灌顶位,于十五日香汤沐浴...

《三藏法数》 / 965字 / 14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伽罗夜叉

智度论六十曰:「伽罗夜叉,以拳打舍利弗头,舍利弗时入灭尽定,不觉打痛。」是般若者,非人不能害之证也。梵Kālaka。

《佛学大辞典》 / 54字 / 14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七佛药师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上曰:「一、东方去此殑沙佛土,有世界曰光胜,佛曰善称名吉祥王如来,发八大愿。二、东方去此五殑沙佛土,有世界曰妙宝,佛曰宝月智严光音自在王如来,发八大愿。叁、东方去此六殑沙佛土,有世界曰圆满香积,佛曰金色宝光妙成就如来,发大愿。、...

《佛学大辞典》 / 400字 / 14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十无尽藏

藏者,含摄也。此之十藏,乃功德林菩萨于华严会上,为诸菩萨演说,欲令其普入一切佛法之门,成就无上菩提,饶益一切众生。以其各能含摄无尽法海,故皆名为无尽藏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信藏,谓菩萨净信坚固,解诸法空,心不退转...

《三藏法数》 / 879字 / 14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剥皮

昔释迦如来為爱法梵志(或作乐法菩萨)时,请剥身皮而乾之,以书佛所说之一偈。求法精勤之极也。智度论十六曰:「如爱法梵志,十二岁徧阎浮提求知圣法而不能得。时世无佛,佛法亦尽,有一婆罗门言:我有圣法一偈,若实爱法当以与汝。答言:实爱法。婆罗门言:若实爱法当以汝皮為纸...

《佛学大辞典》 / 307字 / 14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六斋日

每月之八日十日十五日二十叁日二十九日叁十日也,斋者梵语曰逋沙他(Poṣadha),此六日為天王伺人善恶之日,又為恶鬼伺人之日,故诸事须慎。特过正午,则绝一切食物,是曰斋日。斋者不过中食之谓也。是从劫初传来之圣法,但佛出世以后,使兼於此日受持八戒,遂成為六个之八戒...

《佛学大辞典》 / 825字 / 13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不空羂索观音

梵名阿牟伽皤赊Amogha āṣa,译為不空羂索。胎藏界观音院之一尊也。或列為六观音之一。此尊持不空之羂索,鉤取人天之鱼於菩提之岸,以此标帜而得名,羂索譬菩萨之摄法,其羂索必有所获,故云不空。陀罗尼集经曰:「阿牟伽皤赊,唐言不空羂索。」大日经疏五曰:「羂索是菩提心...

《佛学大辞典》 / 263字 / 13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五百仙人

优填王以色染故,截五百仙人之手足。见智度论十七,辅之叁。五百仙人在山中。甄陀罗女浴於雪山池中。仙闻女歌声,而失禪定。见智度论十七,辅之叁。五百仙人,飞空中时,闻紧陀罗女歌声,心狂醉,失神足,一时堕於地。见智度论十七。

《佛学大辞典》 / 97字 / 13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九种大禅

禅,梵语具云禅那,华言静虑。谓菩萨既凭弘誓利益众生,则当进修深广大。然深广之,莫若禅定。言禅,则一切皆摄。所谓若诸菩萨成道,转法轮,入涅槃,胜妙功德,思惟修法,利生方便,皆在其中。是故说此九种禅定之相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自性禅,谓于菩萨藏,...

《三藏法数》 / 2473字 / 13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七知

在涅槃会上,住於大乘知七善法,具足梵也。一、知法,知十二部经能詮之法。二、知义,知经中一切文字语言所詮之义理。叁、知时,知可修寂静,精进,捨定,供养佛师,布施,忍辱,般若等之时。、知足,於饮食,衣药,,住,坐,卧,知止足。五、知自,知悉自己之戒,多闻,慧...

《佛学大辞典》 / 153字 / 13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亲近

亲近善友。听闻正法。系念思惟。如法修

《法门名义集》 / 16字 / 13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六欲天

欲即色欲。天王以形交为欲,忉利以风为欲,夜摩以抱持为欲,兜率以执手为欲,化乐以视笑为欲,他化但以视为欲也。谓之天者,天然自然,乐胜身胜,亦名最胜,亦名光明,以其所欲不同,故名六欲天。 一、天王天,东方持国天王,谓能护持国土,故居须弥山黄金埵。南方增长天王...

《三藏法数》 / 678字 / 13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昔道人于山中学道。山中多有蝮蛇,道人畏之,便依一树下,高布床耨坐禅念定;而但苦睡,不能自制。天人则于空中笑,觉之,遂睡,不解天人因作方便,欲恐令不睡极。夜,天人言:“咄咄道人,毒蛇来矣!”道人大怖,便然灯火,遍求之不见。天人数数不止,道人乃更恚曰:“天人何以犯两...

《杂譬喻经(上下卷)》 / 失译人名附后汉录 / 215字 / 12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8日

藏教生灭

藏教者,经律论叁藏之教也。生灭者,此教诠因缘生法,有生有灭也。谛者,谛即审实之义,谓声闻之人,用析空观,谛审苦集灭道之法一一不虚,是名藏教生灭谛。(因缘生法者,六根为因,六尘为缘。根尘相对所起之心,名为生法。析空者,析即分析,谓分析五阴等法皆空也。) 一...

《三藏法数》 / 322字 / 12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八解脱

第一内有色外观色。初观不净。观道未强。不能坏灭内身。但观外色死尸膀胀。能除欲缚。故名解脱。第二内无色外观色。习积久。观道增强。能于自身作亡身灭色想。唯观外色死尸膀胀。第叁净解脱。青黄赤白可爱之色。名之为净。观净离缚。名净解脱。第空处解脱。希求无色。名之为空...

《法门名义集》 / 289字 / 12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五十叁佛

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曰:「药上菩萨净妙色身,即為者称说过去五十叁佛。(中略)若復有人能称是五十叁佛名者,生生之处常得值遇十方诸佛。若復有人能至心敬礼五十叁佛者,除灭重五逆及谤方等,皆悉清净。以是诸佛本誓愿故,於念念中即得除灭如上诸罪。」 普光一,普明二,普静...

《佛学大辞典》 / 815字 / 12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一百〇、恶生王得五百钵缘

昔恶生王,住郁禅延城。时守门者,晨朝开门,门外忽然有五百乘车,各载宝钵,盛满金粟,皆有印封题言:“此钵与恶生王。”时守门者,告白王言:“外有宝钵,题钵言与王,不审今者,为当取不?”王自思惟:“此宝忽至,或是不祥,我若取者,将不为我家国灾害?”作是念已,即往诣尊者迦栴...

《杂宝藏经》 / 元魏西域三藏吉迦夜共昙曜译 / 509字 / 12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9日

随方毘尼

戒律中佛未禁止之事,佛未开许之事,不经开(开许)废(禁止)之新事例,得随其时其处之宜而开废之,是谓随方毘尼。有部百一羯磨十曰:「尔时佛在拘尸那城壮士生池娑罗双树间,临欲涅槃,告诸苾芻曰:我先為汝等广已开阐毘奈耶教,而未略说,汝等今时宜听略教(梵云僧泣多毘奈耶)...

《佛学大辞典》 / 336字 / 12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六十二见

经论之诸释不同。多用下叁种: (一)大品般若经佛母品开十难而為六十二。先计色蕴有常等句:一、色為常。二、色為无常。叁、色為常无常。、色為非常非无常。其他受等蕴亦然,合而有二十句(计色之常无常,即言世间之常无常也。计他蕴之常无常,即计神之常无常也),此...

《佛学大辞典》 / 2612字 / 12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八供养

金刚界叁十七尊中内供之菩萨与外供之菩萨也。内供者,从中央大日如来流出,為供养方如来之菩萨,约於能现之佛而谓之内供。外供者,从方如来流出,為供养中央大日如来之菩萨,是亦约於能现之佛而谓之外供。大日如来应方如来所证叁摩地之德,故供养之於方如来,方如来...

《佛学大辞典》 / 179字 / 12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十境

十境一一皆前十乘观法所观之境若论十境生起由观阴入发下九境能所相扶次第出生故成于十若论下之九境互发不定则无复次第当知阴境常自现前若发不发恒得为观下之九境发则皆用十乘观法观之不发不观也(阴入者谓五阴十二入也能所相扶者如初阴境能生烦恼阴为能生烦恼为所生余境展转相生...

《三藏法数》 / 1655字 / 12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二十五有

恶趣(为)天下天(并前为八)六欲天(并前为十)梵天(并前为十五)无想天(并前十六)五净居天(并前十七)初禅二禅叁禅禅等(并前合二十一)无色界天。是名二十五有。

《法门名义集》 / 83字 / 12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大乘九部

谓佛所说大乘诸经,无因缘、论议、譬喻之叁部,故云九部也。以大乘直说大法,不假因缘;唯谈圆理,故绝论议;独显真常,不待譬喻,是以大乘诸经,唯存方广等九部也。别论虽尔,若通而言之,凡大小乘经,无不具有十二部也。 一、修多罗,梵语修多罗,华言契经。契者,上契诸佛之...

《三藏法数》 / 852字 / 12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