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 条搜索结果

密教之标帜,右手為智慧,左手為禪,故以箭配於慧。以弓配於

《佛学大辞典》 / 27字 / 1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法相四善根

法相大乘於真唯识观之前加行,依明得,明增,印顺,无间之四,而发四寻思四如实之观智,如其次第,為煗,顶,忍,世第一法之四善根。见[四寻思观]条。

《佛学大辞典》 / 65字 / 1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叁种

见[叁昧]条。

《佛学大辞典》 / 7字 / 1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地藏本愿经

具名地藏菩萨本愿经,二卷,唐实叉难陀译。经中载佛昇忉利天,為母说法。復召地藏大士,永為幽明教主。使世人有观者,皆得报本荐亲。咸登极乐。此经多说地狱诸相,及追荐之功德。佛门中之孝经也。本经之着述如下:地藏本愿经科文一卷,灵椉,岳玄排。地藏本愿经纶贯一卷,灵椉撰...

《佛学大辞典》 / 152字 / 1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五十法

大品般若说四念处等之叁十七品,次说叁叁昧,四禪,四无量心,四无色,八背捨,八胜处,九次第,十一切处之八种法。合為五十。此中四禪四无量心為属於色界之禪,他皆為属於无色界之禪。智度论二十一云:问曰:何以故次叁十七品,后说八种法?答曰:叁十七品是趣涅槃之道,...

《佛学大辞典》 / 329字 / 1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自性戒

言戒慧不离自性也。六祖坛经偈曰:「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痴自性慧,心地无乱自性,不增不减自金刚,身去身来本叁昧。」

《佛学大辞典》 / 54字 / 1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名便

名称上之便宜也。法华玄义一曰:「妙法前后者,若从义便,应先明法,却论其妙。下文云:我法妙难思,若从名便应先妙难法,如欲美彼称為好人。」

《佛学大辞典》 / 61字 / 1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治五种染

一、持戒治破戒染,谓修菩萨行者,能持诸戒律,以净身心,制伏过非,则离一切破戒之污染也。 二、入禅治贪欲染,谓修菩萨行者,修习禅,安心理境,寂静无为,则离一切贪欲之污染也。 叁、神通治邪归依染,妙用不测谓之神,自在无碍谓之通。若诸众生归依邪师邪行者,菩萨能以...

《三藏法数》 / 306字 / 1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俱解脱

九无学之一。钝根之罗汉,唯离烦恼之障,谓之慧解脱。若利根之罗汉,与之俱离一切禪之障(即解脱),至於得所谓灭尽之至极,是為俱解脱。即离慧与之二障而得自在者。颂疏二十五曰:「慧障,名之為俱。」

《佛学大辞典》 / 90字 / 1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四通行

一苦迟通行,依於无色与未至中间之无漏道,名苦通行,以中无十八支林功德止多观少转进艰辛也。此中有利钝之二根,钝根者谓之苦迟通行。二苦速通行,第一中之利根者也。叁乐迟通行,依於色界之四根本之无漏道,名乐通行,以有十八支林功德止观均等转进自然也。此中有利钝...

《佛学大辞典》 / 152字 / 1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现生十种益

日本真宗所立。文类叁末曰:「获得金刚信心者,横超叁涂八难道,必获现生十种益。」一冥眾护持益,梵天,帝释,四天王,龙神八部等护持行者也。二至德具足益,信之一念发挥名号之至德,尽其功德,圆满具足於我身也。无量寿经下曰:「其有得闻彼佛名号欢喜踊跃乃至一念,当知此人為...

《佛学大辞典》 / 582字 / 1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二受业

一由色界中间以上乃至有顶天之善曰无寻业(二禪已上亦无伺),此唯感心受而不感身受,身受必与寻伺俱生,故无寻之业,不感身受也。又,一切之恶业,唯招身受之苦,苦在五识,故招身受,与心俱之苦受名為忧,忧非异熟果,故恶者不感心受之忧也。见俱舍论十五。

《佛学大辞典》 / 108字 / 1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九种大禪

九种之大乘禪也。此為不共於外道二乘而菩萨所修之禪:一、自性禪,二、一切禪,叁、难禪,四、一切门禪,五、善人禪,六、一切行禪,七、除烦恼禪,八、此世他世乐禪,九、清净净禪是也。原出於菩萨地持经第六方便处忍品,為羼提波罗蜜中之分类,名為自性忍乃至清净忍,天台於法...

《佛学大辞典》 / 1519字 / 1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般舟叁昧

Pratyut annasamādhi,般舟,译曰佛立。以行此叁昧则诸佛现前故也。大集贤护经谓為思惟诸佛现前叁昧。又译言常行道。以行此叁昧,期七日或九十日而不间断修行故也。天台称之為常行叁昧(此时行為行旋之义,对座叁昧法而言),四种叁昧之一。止观二曰:「常行叁昧者,此法出般舟叁...

《佛学大辞典》 / 327字 / 1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火光叁昧

即第四禪。与[火光]同。本行集经四十曰:「如来尔时,亦入如是火光叁昧,身出大火。」

《佛学大辞典》 / 39字 / 1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无间业

有五种之大恶业,此恶业决受极苦之果,更无餘业餘果之间隔,故名无间业。又造此恶业之人,由此命终堕地狱中而无间隔,故名无间业。此二义虽有前就法后就人之别,然皆当体得名也。又地狱名為无间,此业能受无间地狱之果,故名无间业,是从果得名也。俱舍论十七曰:「此无间名,...

《佛学大辞典》 / 374字 / 1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八十一科

大藏一览叁引指要录曰:注出般若名相八十餘科,庶发披阅者智智尔: 一、五蕴,二、六根,叁、六尘,四、六识,五、六触,六、六缘所生,七、四缘,八、六大,九、十二因缘,十、六度, 十一、我者,十二、生者,十叁、寿者,十四、命者,十五、有情者,十六、养育者,十七、眾数...

《佛学大辞典》 / 516字 / 1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身心受业

身受业与心受业也。身受业者欲界之恶业,由眼耳鼻等五根而生感觉相应之异熟苦果。心受业者,色界中间至有顶天之诸地善业,生意根相应之异熟果。

《佛学大辞典》 / 63字 / 1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密教四无量观

千手轨所说。一慈无量观,是东方普贤菩萨之叁摩地,普贤菩萨即金刚萨埵,东方四菩萨之首也。而在五智為法界体性智大圆镜智二智所摄,九识摄於八识时,第九识摄於第八识,五智摄於四智时,法界智摄於大圆镜智也。行者先住於慈无量,以勤净之心徧观六道四生之一切有情,皆具六大四...

《佛学大辞典》 / 730字 / 1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火光

出火之禪。西域记叁记阿难之入灭曰:「即昇虚空,入火光,身出烟焰,而入寂灭。」

《佛学大辞典》 / 36字 / 1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练禪

观练熏修四种禪之一。谓九次第也。

《佛学大辞典》 / 16字 / 1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我慢

又云慳执,於中所现种种之异境以為殊妙而取着也。大疏六曰:「若见异境界以為殊妙,而取着之,名為我慢,亦名慳执。」

《佛学大辞典》 / 54字 / 1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散善

散乱之心勤修之善根也。对善而言。如观无量寿经所说十六观,前十叁观為善,后叁观為散善。观经玄义分曰:「要门者,即此观经散二门是也,即息虑凝心。散即废恶修善。」菩提心论曰:「又乘散善门中经无数劫。」 又从密教所判,一切之显教為散善门,密教為叁摩地门。叁摩地...

《佛学大辞典》 / 146字 / 1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坐禅人十种行

一、令观处明净,谓修行之人,欲修禅,先须调适饮食,不饥不饱;次须随顺时节,不先不后;又当整肃威仪,无有懈怠。修此叁行,用观分明,则诸缘屏息,心常寂静,安于禅,是为观处明净。 二、遍起观诸根,谓坐禅之人,欲修禅,当周遍观察信等五根,不令消减,与相应,心...

《三藏法数》 / 583字 / 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来迎不来迎

弥陀佛四十八愿中第十九有来迎引接之愿,故净土门之念佛者,多要临终之正念以期佛之来迎。然在净土真宗以期来迎為修诸行之杂修杂行期。专修念佛之行人,於闻信之一念,往生之行事成办,故不期终之正念佛之来迎。是念佛门中独特之宗旨也。末灯钞曰:来迎者,為诸行往生,自力之行者...

《佛学大辞典》 / 179字 / 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止心於一境,不使散动,曰。心性之作用也。有二类:一生得之散,二修得之禪。生得之散者,欲界之有情亦生之,与心相应而起,专注於所对之境之作用也。俱舍论称為叁摩地,以之為大地法之一,唯识论译為,以之為五别境之一。修得之禪者,為色界无色界心地之作用,必勤...

《佛学大辞典》 / 191字 / 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自在所生色

五种法处摄色之一。在中自在变现出生之色体也。如入火而现火光,入水而现水。

《佛学大辞典》 / 36字 / 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等至

之别名。梵名叁摩鉢底,在中,身心平等安和谓之等,能令至此平等位,故名為等至。是唯而非散。通於有心无心,若有心,则其心离昏沈与掉举而為平等,谓之等,以力得至此等,故谓之等至,若无心,则约中依身大种平等,而名為等至。外有等持等引之二、见[叁昧]条。

《佛学大辞典》 / 113字 / 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涅槃字义

前言涅槃為灭等者,是字释也,更有义释涅槃Nirvāna者。婆沙论二十八曰:「涅名稠林,槃名為出。出蕴稠林,故名涅槃。復次槃名织,涅名為不,以不织故,名為涅槃。如有缕者便有所织,无则不然,如是若有业烦恼者便织生死,无学无有业烦恼,故不织生死,故名涅槃。復次槃名后有,涅...

《佛学大辞典》 / 339字 / 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邪性

邪性聚之略。

《佛学大辞典》 / 7字 / 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未至

又云未到。上界八地各有根本与近分,断欲界修惑所发之禪,為初禪之根本,乃至断无所有处修惑所得之禪,為非想处之根本。又伏欲界烦恼,发近似初禪根本之禪,為初禪之近分,乃至伏无所有处烦恼,发近似非想处根本之禪,為非想处之近分,如此八根本八近...

《佛学大辞典》 / 164字 / 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跡门十妙

(一)境妙,境即理境。谓十如是等境,心佛及眾生是叁无差别不可思议也,经云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所谓诸法如是相如是性等是也。此有六境:一、十如之境,二、十二因缘之境,叁、四諦之境,四、二諦之境,五、叁諦之境,六、一諦之境。(二)智妙,智即全境而起之智。以境妙...

《佛学大辞典》 / 559字 / 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中间静虑

与[中间]同。

《佛学大辞典》 / 8字 / 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五种般若

更开五种,该收般若之诸法。一实相般若(如上),二观照般若(如上),叁文字般若(如上),四境界般若。為般若之所缘,一切诸法是也。般若之真智,以一切诸法為境界,故名之為境界般若。五眷属般若。煗、顶、忍、世第一法等,诸智及戒、、慧、解脱、解脱知见等是皆观照般若,即...

《佛学大辞典》 / 136字 / 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修慧

叁慧之一。修习而成之正智曰修慧。於散中属於也。

《佛学大辞典》 / 23字 / 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那伽犀那

Nāgasena,译曰龙军,天竺论师之名。饰宗记十本曰:「那伽犀那,此云龙军。」梵网述记上曰:「佛教体,西方有叁种:第一那伽犀那,此云龙军。」参照[那先]条。 又十六罗汉之第十二。法经记曰:「那伽犀那尊者,与千二百阿罗汉多分住半度波山。」

《佛学大辞典》 / 110字 / 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五别境

為五位百法中欲,胜解,念,,慧之五心所。缘各别之对境缘而起。故名别境。

《佛学大辞典》 / 30字 / 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观练薰修

叁种禪中第二出世间禪之四种:一、观禪,九想八背捨,八胜处,十一切处也。此四通观法相,故名观禪。二、练禪,四禪四空灭尽之九次第也。於上之观禪,虽得色无色之八,而入於此,则有垢滓之间离,今欲纯熟而自初浅至后深,次第而入,中间无有垢滓之间杂,使不次第而為次第,...

《佛学大辞典》 / 432字 / 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末后一句

临终最末之一句。即示悟最要之一句也。证道歌曰:「一句了然超百亿。」禪林句集乾曰:「一句乾坤,一剑平天下。」

《佛学大辞典》 / 50字 / 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未到地

谓未到也。

《佛学大辞典》 / 6字 / 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根本等至

即[根本]也。

《佛学大辞典》 / 8字 / 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中间禪

与[中间]同。

《佛学大辞典》 / 8字 / 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正念与正也。维摩经佛国品曰:「念总持。」註「肇曰:念正念,。」

《佛学大辞典》 / 33字 / 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静虑

梵语駄耶演那Dhyāna,译為静虑。七种命之一。见[叁昧]条。

《佛学大辞典》 / 29字 / 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荷泽

唐洛阳荷泽寺神会。年十四為沙弥,謁六祖曹溪,居数岁,能得其旨,寻往西京受戒,唐景龙年中归曹溪。六祖灭后二十年间,曹溪之顿旨,南地沈废,嵩岳之渐门盛行京洛。乃入京,天宝四年南北顿渐两宗,着显宗记,盛行於世。遂使嵩岳之门寂寞。肃宗上元元年寿七十五(高僧传九十叁)...

《佛学大辞典》 / 126字 / 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坐久成劳

公案名。具云香林坐久成劳,托日常之言语动作,而商量天地之本分者。碧巖集第二所谓:「僧问香林:如何是祖师西来意?林云:坐久成劳。」是也。盖僧推祖师达磨西来,必有本分之一物,拈起其问;而香林拶面壁九年,坐久疲劳。巧於言语应对之间,拈弄本分者也。

《佛学大辞典》 / 109字 / 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根本

四禪四无色之八各有根本与近分二种,根本者,如离欲界之修惑,得色界之初禪,乃至断无所有处地之修惑,得非想非非想处之禪。总為离下地之修惑,而得上地之禪也。若但伏压下地修惑,所得之禪,则谓之近分,是有近似根本之功能,故曰近分。而得之之顺序,先近分,后...

《佛学大辞典》 / 165字 / 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住无住处

顿悟入道要门论上曰:「问:心住何处即住?答:住无住处即住。问:云何是无住处?答:不住一切处,即是住无住处。云何是不住一切处?答:不住一切处者,不住善恶有无内外中间;不住空,亦不住不空;不住,亦不住不;即是不住一切处。只个不住一切处,即是住处也。」

《佛学大辞典》 / 114字 / 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五种禪

一,四念处。二,八背捨。叁,九次第。四,师子奋迅叁昧。五,超越叁昧。

《佛学大辞典》 / 26字 / 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海印

即[海印叁昧]。

《佛学大辞典》 / 8字 / 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中间叁昧

与[中间]同。

《佛学大辞典》 / 8字 / 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四净

四禪四无色八地之,有味,净,无漏之叁种。其中净有四种之别:一顺退分,随顺味将退本时之位也。二顺住分,為住於之当分而不退不进之位也。叁顺胜进分力增进,顺於上地之之位也。四顺决择分。决择者以无漏智而名,净之力愈增进,而顺於无漏智起无...

《佛学大辞典》 / 181字 / 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女人

离意女之入也。见[女子出]条。

《佛学大辞典》 / 16字 / 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威德

同威德叁昧。往生十因末曰:「眼识唯缘色尘,依威德,亦缘法处色。」

《佛学大辞典》 / 30字 / 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四记

智度论谓之四答,佛地论俱舍论谓之四记。有人发问而答有四种也。俱舍十九曰:「一、一向记,若作是问:一切有情皆当死否?应一向记一切有情皆当死。二、分别记,若作是问:一切死者皆当生否?应分别记,有烦恼者当生非餘。叁、反詰记,若作是问:人為胜劣?应反詰记:為何所方?...

《佛学大辞典》 / 324字 / 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水火

法苑珠林曰:「后梁南襄阳景空寺释法总,至襄阳繖盖山白马泉,筑室方丈,以為栖心之宅。晋安王承风来问,将至禪室,马骑相从,无故却退,王惭而返。夜感恶梦,后更再往,马退如故。王乃洁斋,躬尽虔敬,方得进见。初至寺侧,但覩一谷猛火洞然,良久佇望,忽变為水。经停倾仰,水灭...

《佛学大辞典》 / 127字 / 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二种字

一曰阿剎罗,阿迦等之根本字也,二曰哩比鞞,伊等之增加字也。大日经疏十七曰:「字者梵有二音:一名阿剎罗也,是根本字也。二者哩比鞞,是增加字也。根本者即是本字,如阿字最初二音。次从伊伊(长)乃至乌奥,凡十二字,是从生增加之字,悉皆是女声,其根本字是男声也。男声是慧...

《佛学大辞典》 / 198字 / 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四种不善

一、胜义不善,由真諦之实义,不善之义也。依此义,则一切之有漏法即生死法,总為不善。以此中虽有善有不善,然皆以苦為自性,极不安稳,犹如痼疾故也。二、自性不善,无惭无愧及贪瞋痴之叁不善根也。以有漏法中,此五法自体不善,犹如毒药故也。叁、相应不善,与彼相应同时俱生...

《佛学大辞典》 / 226字 / 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大印身

言结大印而置身於中也。宋高僧传不空传曰:「以大印身中而寂。」

《佛学大辞典》 / 31字 / 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空无边处

Akaśanantāyatana dhyana,於人界修得此者,死后生於空无边处也。此有加行根本之二,有空无边之知解者,加行之分也,发得根本,则惟空无边之境界而已,无知亦无解。

《佛学大辞典》 / 84字 / 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

戒身

小乘以戒,,慧,解脱,解脱知见之五法立為佛陀叁身中之法身。因戒為法身之一分,故云戒身。见[戒慧]条附录。

《佛学大辞典》 / 47字 / 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