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条搜索结果

金鼓

梦有金鼓,说懺悔之偈颂。金光明经懺悔品曰:「尔时信相菩萨,即於其夜梦见金鼓,其状殊大。其明普照,喻如日光。復於光中得见十方无量无边诸佛世尊,眾宝树下坐琉璃座,与无量百千眷属围绕而為说法。见有一人,似婆罗门,以抱击鼓出大音声,其声演说懺悔偈颂。」

《佛学大辞典》 / 109字 / 3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莲华夫人

杂宝藏经一曰:「过去久远时,雪山有一仙人,名提婆延,婆罗门种。婆罗门法不生男女,不得生天。此婆罗门常於石上小便,精气流堕石宕,一雌鹿来舐小便处,便有娠。月满,诣仙人窟下生一女子。莲华裹其身,自母胎出,端正殊妙。仙人知是己子,取而蓄养。渐长大,脚蹈地处,皆出莲华...

《佛学大辞典》 / 502字 / 3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帝释拜畜

未曾有经上云:「有野干為师子所逐,坠井中,将死,说偈懺悔於佛。帝释闻佛名,感未曾有,自天降,礼拜供养野干,听法要。」止观二曰:「上圣大人,皆求其法,不取其人。雪山从鬼请偈,天帝拜畜為师。」

《佛学大辞典》 / 81字 / 3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天亲

Vasubandhu,梵名婆藪槃豆,又曰婆修槃陀,译曰天亲,新作伐苏畔度,译曰世亲。波藪译曰世天,毘纽天之异名也。以父母求世天亲爱而名。或言為天帝之弟,故名天亲,婆藪槃豆传曰:「婆藪槃豆者,北天竺富娄沙富罗国(译曰丈安国)人,佛灭后九百年而出,兄弟叁人,皆名婆藪槃豆,长...

《佛学大辞典》 / 484字 / 3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央掘摩罗

Aṅgulimālya,旧称央掘摩罗,央仇魔罗,央崛鬘,新称鸯崛利摩罗,鸯窶利摩罗。译曰指鬘。佛阤在世时,住於舍卫城者。信奉杀人為得涅槃。因此邪说,出市杀害九百九十九人,切取各人之指,戴於首為鬘,第千人,欲害其亲生之母,佛怜愍之,為说正法,即改过懺悔而入佛门,后得罗汉果...

《佛学大辞典》 / 261字 / 3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八敬戒

又名八敬法,八尊师法,八不可越法,八不可过法,如来成道之十四年,姨母求出家,佛不许之,盖以正法千年,若度女人,则减五百也。阿难叁请,便传八敬法,使向彼说。若能行之,则听女出家。姨母顶戴信受,乃得戒。由得戒之十缘而正法亦復千载。四分律四十八曰:「佛告阿难,今為女...

《佛学大辞典》 / 439字 / 3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七种懺悔

欲為懺悔时,当起之七种心也:一、生大惭愧心。我与释迦如来,同為凡夫,今世尊成道以来,已经劫数,我犹轮转生死,无有出期,以此為惭愧也。二、恐怖心。我等凡夫身口意之业,常与罪相应,以此因缘,命终之后,应堕於地狱畜生饿鬼,受无量之苦,以此為恐怖也。叁、厌离心。我等於...

《佛学大辞典》 / 317字 / 3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懺摩

Kṣamaya,译曰忍恕请忍恕於人之辞。寄归传二曰:「懺摩乃是西音,身当忍义,(中略)口云懺摩,意是请恕。」然旧译家翻為悔。资持记中之叁曰:「梵云懺摩,此翻悔往。」见[懺悔]条。 又衣名。四分律开宗记叁末曰:「懺摩衣Kṣauma,野麻作衣也。」西域记二曰:「[宋-木+最]摩衣,...

《佛学大辞典》 / 132字 / 3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懺悔五法

比丘懺悔罪时行五种之方式。着袈裟,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礼大比丘足。说所犯之罪名。

《佛学大辞典》 / 36字 / 3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罗睺罗六年在胎往因

玄应师之说如上所引。佛本行集经五十五曰:「罗睺罗,昔為国王时,有仙人犯盗戒,欲就王懺悔。诣王宫,王耽五欲,六日不见外人,以此因缘,今生六年在母胎也。」法华文句二曰:「往昔塞鼠穴,又不看婆罗门六日,由是缘故言覆障。」维摩经嘉祥疏二曰:「所以六年在胎者,从来言,过...

《佛学大辞典》 / 200字 / 3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十心

有二种:(一)顺流十心,一、无明昏暗。谓诸眾生从无始以来,暗识昏迷,无所明了,為烦恼所醉,於一切法妄计人我,起诸爱见,想计颠倒,起贪瞋痴,广作诸业,由是流转於生死也。 二、外加恶友。谓诸眾生内具烦恼,外值恶友扇动邪法,益加惑我,无由开悟而修善业,以是流转於生死...

《佛学大辞典》 / 982字 / 3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懺悔

懺法之式有七日之加行法,其终正作行事,曰正懺悔

《佛学大辞典》 / 22字 / 3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万灯会

点万灯以供养佛之法会也。菩萨藏经曰:「然十千灯明懺悔眾罪。」十千即万也。

《佛学大辞典》 / 34字 / 3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法华懺法

天台大师依法华经普贤观经及诸大乘经之意,而定六根懺悔之仪式方法,着法华叁昧行法(又名法华叁昧懺仪)一卷,由此中抄出流行於世者,法华懺法是也。但行其法者,传自南岳大师起。

《佛学大辞典》 / 78字 / 3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妙幢菩萨梦

最胜王经梦见金鼓懺悔品所说妙幢菩萨所见金鼓懺悔之梦也。金光明经作信相菩萨。见[金鼓]条。

《佛学大辞典》 / 42字 / 2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阿闍世

又作阿闍貰。王名。旧称阿闍世。新称阿闍多设咄路Ajātaśatru,译曰未生怨。佛在世之顷,摩竭陀国王舍城之治者。父名频婆娑罗,母曰韦提希。韦提希怀胎时,相师占之,谓此儿生必害父,因之名曰未生怨。未生以前结怨之意也。西域记九曰:「阿闍多设咄路王,唐云未生怨,旧云阿闍世,...

《佛学大辞典》 / 504字 / 2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铁塔

南天竺有铁塔,收藏一切秘部大经,龙猛菩萨(旧译龙树)入其中,值金刚萨埵,传受两部之大经,金刚智叁藏口传,其弟子沙门智藏(不空叁藏之法讳),记之於金刚顶经义诀,是铁塔说之本据也。日本东密台密皆依用之而不疑。安然之教时问答叁曰:「沙门智藏金刚顶义诀云:此经有百千颂...

《佛学大辞典》 / 408字 / 2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尼萨耆波逸提

巴Naiḥsargika ra-cittiya(Naiḥsargik- rāyaścittika),五篇罪之一。尼萨耆為尽捨,波逸提為堕。此罪聚总关於衣鉢等之财物,故以其所犯之财物,捨於眾中而懺悔之,谓之尽捨。若不懺悔,则结堕狱之罪,故曰堕。总有叁十种,称為叁十捨堕,行事钞中之一曰:「波逸提聚义翻為堕...

《佛学大辞典》 / 248字 / 2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波罗提木叉

Pratimokṣa,又作婆罗提木叉,鉢喇底木叉。戒律叁名之一。译曰别解脱,又曰处处解脱。七眾所受之戒律,各就解脱身口七支之恶之义而简别為定共戒道共戒,称之曰别解脱戒。又翻曰随顺解脱。以戒律随顺有為无為二种解脱之果故也。行事钞中之一曰:「波罗提木叉此云处处解脱。」戒本疏...

《佛学大辞典》 / 394字 / 2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懺悔

止观七曰:「懺名陈露先恶,悔名改往修来。」然懺為梵语懺摩Kṣamayati之略,而非汉语,故台宗之子弟不取之。四明之金光明经文句记叁曰:「懺悔二字,乃双举二音。梵语懺摩,华言悔过。」悔过之译,不叶本义。懺摩者请他忍恕之义也。又谓发露已犯罪,则梵语提舍那矣Deśayati或Deśan...

《佛学大辞典》 / 440字 / 2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六情

旧译经论多谓六根曰六情,以根有情识故也。是意之一,為当体之名,以意根為心法故也。他五者生情识,故从所生之果而名為情。金光明经曰:「心处六情,如鸟投网。常处诸根,随逐诸尘。」普贤观经曰:「懺悔六情根。」智度论四十曰:「眼等五情名為内身,色等五尘名為外身。」止观四...

《佛学大辞典》 / 222字 / 2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持犯

保持戒律谓之持,侵犯谓之犯。而戒律有止恶作善二门,故持犯各有二。二持者,一止持,保持五戒乃至具足戒等止恶之法,而防止叁业,谓之止持,二作持,保持安居说戒懺悔礼拜等作善之法而策励叁业,谓之作持。二犯者,一作犯,盲动叁业以触止持之法,即由作而為犯者。二止犯,怠慢叁...

《佛学大辞典》 / 148字 / 2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金鼓懺悔

见[金鼓]条。

《佛学大辞典》 / 7字 / 2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六根懺悔

懺悔六根之罪障也。法华懺法记其作法。

《佛学大辞典》 / 17字 / 2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阿弥陀懺法

又云无量寿懺法。忍辱杂记上曰:无量寿懺法者,即罪障懺悔,神超净域之胜法也。又慈云懺主遵式法师有往生净土懺愿仪一卷,在明藏中。

《佛学大辞典》 / 57字 / 2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波罗提提舍尼

Pratideśaniya,又作波胝提舍尼,鉢喇底提舍那,鉢喇底提舍尼,略曰波罗提舍尼,波罗舍尼,提舍尼等。六聚罪之第四,犯戒律之罪名也。译曰向彼悔。此中有四戒,犯此戒者,必对餘一比丘懺悔懺悔则其罪消灭,故名向彼悔罪。行事钞中一曰:「波罗提提舍尼,义翻向彼悔。从对治境以...

《佛学大辞典》 / 268字 / 2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叁昧耶戒

授传法灌顶以前所授之作法也。叁昧耶有不违越之义,故於通戒,初上座,次惊觉铃作法,归命,运心懺悔,归依,发心遮难,请师,羯磨及杨枝打,涂香,花鬘,烧香灯明,齿木,金刚线,金刚水是也。诸仪轨诀影一曰:「密教修行,先叁摩耶戒,初门也。今修四度加行终,传法灌顶之时,初...

《佛学大辞典》 / 164字 / 2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耆婆导阿闍世诣佛所

佛说寂志果经叙王害父母,忧恼不能措,六师外道亦无如何,遂来佛所懺悔。参照涅槃经十九。

《佛学大辞典》 / 38字 / 2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死尸

以譬犯罪之比丘。比丘犯四重罪,则既断比丘之生命,与死尸均也。智度论二十二曰:「眾僧大海中,结戒為畔际。若有破戒者,修不在僧眾。譬如大海水,不共死尸宿。」金光明文句叁曰:「此则佛海死尸,华园烂肉,此四重人,应须懺悔除灭业障。」

《佛学大辞典》 / 99字 / 2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五篇

一波罗夷罪Pārājika,译曰断头。其罪最重,如断头而不能再生,不復得為比丘也。比丘有四戒,比丘尼有八戒。二僧残罪,梵名僧伽婆尸沙Saṁghāvasesa,僧者,僧伽之略,残為婆尸沙之译,残者,比丘犯此罪,殆濒於死,仅有残餘之命。因此而向於僧眾懺悔此罪,以全残命,故名僧残。比丘...

《佛学大辞典》 / 324字 / 2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