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律中佛未禁止之事,佛未开许之事,不经开(开许)废(禁止)之新事例,得随其时其处之宜而开废之,是谓随方毘尼。有部百一羯磨十曰:「尔时佛在拘尸那城壮士生池娑罗双树间,临欲涅槃,告诸苾芻曰:我先為汝等广已开阐毘奈耶教,而未略说,汝等今时宜听略教(梵云僧泣多毘奈耶)...
《佛学大辞典》 / 336字 / 8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菩萨名。佛灭后四百年出世,婆沙四评家之一,迦腻色迦王在迦湿弥罗国,结集萨婆多部之叁藏时,五百贤圣之上座也。又着有部宗轮论,叙小乘之二十部。俱舍光记二十曰:「世是天名,与天逐友故名世友。父母愍子,恐恶鬼神之所加害,言天逐友。彼不敢损,故以為名焉。梵名筏苏密咀罗Va...
《佛学大辞典》 / 381字 / 8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修多罗藏。诠戒定二学随机破病。毗尼藏。唯诠戒学。摩德勒伽藏。唯诠慧学。亦名阿毗达摩藏。此叁藏约大小乘分为二藏。所谓声闻菩萨藏。
《法门名义集》 / 54字 / 8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有叁种:一、六字章句陀罗尼之略称,即观音之真言也。请观世音经所说,此六為六道六观音之六,非数也。见[六字章句陀罗尼]条。二、文殊菩萨之六字真言也。种种杂咒经曰:「六字陀罗尼咒,唵缚鸡淡纳莫。右咒文殊师利菩萨以六千颂释。叁藏云:诵此咒,灭一切罪,生一切善。」叁、对...
《佛学大辞典》 / 220字 / 7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善无畏叁藏為玄宗皇帝讲说本经。一行阿闍梨记之,异本有多种,据日本僧家言,现今存者唯二本,一為日本弘法携回本国者,有二十卷,称為大日经疏。一為日本慈觉携回本国者,有十四卷,称為大日经义释。此二部大同小异也。大日经疏日本东密之学者,称為本疏,或谓之大疏,无畏疏等计...
《佛学大辞典》 / 220字 / 7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其先康居人,世世居天竺,其父因商贾移交趾。僧会少丧二亲,入道励行,深达叁藏。时吴初染佛法。以大化未全,僧会欲振道江左。吴孙权赤乌四年至建康,為权感得舍利,以示法验,因大起寺(即大报恩寺)译经。由此江左大法鬱兴。天纪四年九月,病寂。此岁晋武太康元年也。见梁高僧传...
《佛学大辞典》 / 115字 / 7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成自人畜粪尿之药也,又曰黄龙汤,為一种之陈弃药。吾国之僧俗用之,义净叁藏痛斥之。寄归传叁曰:「自有方处鄙俗久行,病发即服大便小便,疾起便用猪粪猫粪。或堈盛瓮贮,号曰龙汤,虽加美名,秽恶斯极。」南山羯磨疏叁下曰:「腐烂药者,世所同弃而实可收,即大小便也。」济缘记...
《佛学大辞典》 / 194字 / 7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一渡也,一通也。止观七上曰:「一往然,二往不然。」法华论记二曰:「一往叁藏名為小乘,再往叁教名為小乘。」文句记五上曰:「言非尽理,故云一往。」
《佛学大辞典》 / 64字 / 7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此菩萨在胎藏界曼荼罗地藏院上第二位。梵名阿目伽捺罗舍,译言不空见。密号曰普观金刚。普观眾生,开五眼而不空见,故名。菩萨形為肉色,右手持莲,上安佛顶,左手為施无畏,坐於赤莲。
《佛学大辞典》 / 75字 / 7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度者,超度也。谓此十度各有叁种殊胜行门,菩萨修行此法,则能自利利他,度诸众生;离生死此岸,越烦恼中流,到涅槃彼岸,同证无上菩提。(梵语涅槃,华言灭度。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施度叁行,此施度有叁种:一、财施,谓以己所有财物,施与他人,令其安乐;二、法施,谓...
《三藏法数》 / 877字 / 7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此经文殊菩萨与阿难结集已,龙神收入龙宫。后龙树菩萨入龙宫见之,有上中下叁本。下本有十万偈,叁十八品,中本有四十九万八千八百偈,一千二百品,上本有十叁千大千世界微尘数偈,一四天下微尘数本。龙树受持下本之十万偈,流传於阎浮提。支那所译之叁本,即皆為其下本十万偈之抄...
《佛学大辞典》 / 173字 / 7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九会之次第未见本经究谁图示之耶?或云龙猛菩萨开南天铁塔时,空中现九会之尊位。或云金刚智叁藏从龙智受之。或云不空為之。或云善无畏,与胎曼皆於空中感得之。遂无一定之说。见金刚界曼陀罗大钞一,秘藏记钞二等。
《佛学大辞典》 / 92字 / 7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义理与相状也。五教章下曰:「佛果义相。」 又义理之相状也。叁藏法数十五曰:「义相名相,即能詮教下,所詮义理之相。」
《佛学大辞典》 / 53字 / 6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一切智无畏。漏尽无畏。说障道无畏。说尽苦道无畏。一切智无畏。佛作是诚言。我是一切正智人。无有人天能如实难言。是法不知。乃至不见是微畏相。漏尽无畏。佛作诚言。我一切漏尽。无能如实难言。是漏不尽。乃至不见微畏相。说障道无畏。佛作诚言。我说障法。无能如实难言。受障法...
《法门名义集》 / 197字 / 6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一、欲垢,欲使他人知自己之功德也。二、见垢,於自己之功德生执着分别之见也。叁、疑垢,於自己之功德生疑惑也。四、慢垢,於自己之功德与他校量而生轻他之心也。五、憍垢,於己之功德生贡高欣喜之心也。六、随眠垢,自己之功德盖覆於他之诸烦恼也(随眠者烦恼之异名)。七、慳垢...
《佛学大辞典》 / 137字 / 6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双要品者,两两相明,善恶有对,举义不单。 心为法本,心尊心使,中心念恶, 即言即行,罪苦自追,车轹于辙; 心为法本,心尊心使,中心念善, 即言即行,福乐自追,如影随形。 随乱意行,拘愚入冥,自大无法, 何解善言?随正意行,开解清明, 不为妒嫉,敏...
《法句经》 / 吴天竺沙门维祇难等译 / 1135字 / 6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2日圭峰起信论疏下曰:「堆惕鬼。」叁藏法数十二曰:「[怡-台+阜]惕鬼。[怡-台+阜]音堆。惕音剔。」起信论义记下曰:「埠场鬼。」止观八曰:「[怡-台+追]惕鬼。」正作[怡-台+追]惕鬼。
《佛学大辞典》 / 86字 / 6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梵名何耶揭梨婆Hayagriva,胎藏界观音院之一尊,六观音之一。以配止观所说六观音之师子无畏观音,為畜生道之教主,是无量寿之忿怒身,以观音為自性身,以马置於头,故曰马头观音,亦曰马头大士。為大忿怒威猛摧伏之形,故称為马头明王。乃五部明王中莲华部之明王也。戴马者,如转...
《佛学大辞典》 / 474字 / 6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佛教圣典之总名。或曰大藏经。省曰藏经。隋书开皇元年,京师及诸大都邑之处,并官写一切经,置於寺内。而又别写藏於秘阁。一切经之名,本乎此。此名原称佛所说之经律等,而今则併吾国印度日本等高僧之着作而称之。 佛教传播於世界各国之间,其圣典為各种之国语所翻译举其主要者,...
《佛学大辞典》 / 1341字 / 6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除虫毒之尊也。常瞿利翻云大体,或作常瞿利毒女,又作常瞿利童子。毒女经谓「此常瞿利,虽现女人,而实非女,善男子,诸佛菩萨智慧神通,能為眾生现种种身,摄化诸毒。」此言其為男性也。童女经言:「我游香醉山,见一童女,百福相好,庄严其身,以鹿皮為衣,以诸毒蛇為瓔珞,将诸...
《佛学大辞典》 / 195字 / 6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假令有相者不得顺忍、不得逮觉;若无相者当得顺忍不?当及声闻八地不?当及辟支佛地不?当及菩萨地不?可得度脱不?能得道念不?能令罗汉、辟支佛习绪除不?能使菩萨得上菩萨位不?上菩萨位已能得萨云若不?得萨云若已能灭诸习绪不?世尊!若无意,若不...
《放光般若经》 / 西晋于阗国三藏无罗叉奉诏译 / 2893字 / 6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8月03日俱摩罗仪轨曰:「次画本尊像,长一尺五寸,而作丁字立。足踏青莲华,身作黄云色。髮赤上繚乱,种种诸瓔珞,环釧以严身,用虎皮縵胯。左执拔折罗,右下施无畏,当作极迅形。」又有一种画法。圣迦扼忿怒金刚童子仪轨经上曰:「画菩萨身,种种瓔珞以庄严,身如火色,徧身流出火焰。以...
《佛学大辞典》 / 160字 / 6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皇太子治,為文德皇后於长安创大慈恩寺,高宗永徽叁年,玄奘叁藏奏请建大塔,奉安西来之经论梵本佛舍利,塔高二百尺。见稽古史略叁。
《佛学大辞典》 / 65字 / 6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梵语曰缚日罗夜叉Vajrajakṣa,又译曰金刚食。金刚界叁十七尊中,北方不空成就如来四亲近菩萨之一。标咬噉一切怨敌之德,住於金刚药叉叁摩耶形,有大牙。秘藏记末曰:「白色,二手作拳当臆。」略出经曰:「由结金刚牙契故,设是金刚尚能摧破。」圣位经曰:「毘卢遮那佛,於内心证得...
《佛学大辞典》 / 266字 / 6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又作狮子,梵语枲伽Siṁha,又曰僧伽彼,兽中之王也。经中以譬佛之勇猛。无量寿经上曰:「人雄师子,神德无量。」智度论曰:「又如师子四足兽中独步无畏能伏一切。佛亦如是,於九十六种外道中一切降伏,故名人师子。」梵语杂名曰:「师子,枲伽。」名义集二曰:「僧伽彼,此云师子...
《佛学大辞典》 / 180字 / 6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真如也。一,平等之义,名平等之实相曰一实。叁藏法数四曰:「一实諦,谓一实相中道之理也,无有虚妄,无有颠倒,名一实諦也。」四教义一曰:「诸佛菩萨之所证见,审实不虚,谓之為諦。」
《佛学大辞典》 / 76字 / 6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