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要品者,两两相明,善恶有对,举义不单。
心为法本,心尊心使,中心念恶,
即言即行,罪苦自追,车轹于辙;
心为法本,心尊心使,中心念善,
即言即行,福乐自追,如影随形。
随乱意行,拘愚入冥,自大无法,
何解善言?随正意行,开解清明,
不为妒嫉,敏达善言。愠于怨者,
未尝无怨;不愠自除,是道可宗。
不好责彼,务自省身,如有知此,
永灭无患。行见身净,不摄诸根,
饮食不节,慢堕怯弱,为邪所制,
如风靡草;观身不净,能摄诸根,
食知节度,常乐精进,不为邪动,
如风大山。不吐毒态,欲心驰骋,
未能自调,不应法衣;能吐毒态,
戒意安静,降心已调,此应法衣。
以真为伪、以伪为真,是为邪计,
不得真利;知真为真、见伪知伪,
是为正计,必得真利。盖屋不密,
天雨则漏,意不惟行,淫泆为穿;
盖屋善密,雨则不漏,摄意惟行,
淫泆不生。鄙夫染人,如近臭物,
渐迷习非,不觉成恶;贤夫染人,
如近香熏,进智习善,行成洁芳。
造忧后忧,行恶两忧,彼忧惟惧,
见罪心懅;造喜后喜,行善两喜,
彼喜惟欢,见福心安;今悔后悔,
为恶两悔,厥为自殃,受罪热恼;
今欢后欢,为善两欢,厥为自祐,
受福悦豫。巧言多求,放荡无戒,
怀淫怒痴,不惟止观,聚如群牛,
非佛弟子;时言少求,行道如法,
除淫怒痴,觉正意解,见对不起,
是佛弟子。
放逸品法句经第十有二十章
放逸品者,引律戒情,防邪捡失,以道劝贤。
戒为甘露道,放逸为死径,
不贪则不死,失道为自丧;
慧智守道胜,终不为放逸,
不贪致欢喜,从是得道乐。
常当惟念道,自强守正行,
健者得度世,吉祥无有上。
正念常兴起,行净恶易灭,
自制以法寿,不犯善名增。
发行不放逸,约以自调心,
慧能作定明,不返冥渊中。
愚人意难解,贪乱好诤讼,
上智常重慎,护斯为宝尊。
莫贪、莫好诤、亦莫嗜欲乐,
思心不放逸,可以获大安。
放逸如自禁,能却之为贤,
已升智慧阁,去危为即安。
明智观于愚,譬如山与地,
居乱而身正,彼为独觉悟,
是力过师子,弃恶为大智。
睡眠重若山,痴冥为所弊,
安卧不计苦,是以常受胎。
不为时自恣,能制漏得尽,
自恣魔得便,如师子搏鹿。
能不自恣者,是为戒比丘,
彼思正净者,常当自护心。
比丘谨慎乐,放逸多忧𠎝,
变诤小致大,积恶入火焰。
守戒福致善,犯戒有惧心,
能断三界漏,此乃近泥洹。
若前放逸,后能自禁,是照世间,
念定其宜;过失为恶,追覆以善,
是照世间,念善其宜;少壮舍家,
盛修佛教,是照世间,如月云消;
人前为恶,后止不犯,是照世间,
如月云消。生不施恼、死而不戚,
是见道悍,应中勿忧。断浊黑法,
学惟清白,度渊不反,弃猗行止,
不复染乐,欲断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