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6 条搜索结果

百福庄严

菩萨叁大阿僧祇劫之后,更於百大劫之间种可至佛果感叁十二之福业也。一一各种一百福,是曰百福庄严。即以一百庄严一也。智度论四谓若过叁阿僧祇劫,是时菩萨种叁十二业因缘。问曰:叁十二之业可种何处?答曰:在人道中阎浮提男子身,遇佛出世而种。佛不出世,不得种缘。问...

《佛学大辞典》 / 207字 / 36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0日

十六观门

韦提希夫人愿生西方极乐世界,兼为未来世众生欲往生者,请佛世尊说其修行之法。故佛令其观彼依正之境,托境显性,了境唯心,即得往生。此十六观门所以说也。(梵语韦提希,华言思惟。依正者,依即阿弥阤佛所依之土,正即阿弥阤佛好之身也。) 一、日观,谓正坐西向,谛观落日...

《三藏法数》 / 4349字 / 24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0日

一字金轮法

具云一字金轮佛顶法。金轮佛顶者,尊体之名。以名叁身具足之咒,為秘中之甚秘者。叁摩耶形為八辐轮。尊像為黄金色或白色。坐八叶白莲华上。手结智拳印。顶肉髻之形。其上更髮髻。形如轮王。故名。祈一切悉地及除灾,修其法。是五佛顶尊之一也。大日经疏五曰:明五佛顶「此是释...

《佛学大辞典》 / 268字 / 19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0日

妄尽还源观六门

此观门者,乃唐贤首国师,以华严大经之义,富博宏深,览之者,讵究其源;寻之者,罕穷其际。由是统收玄奥,囊括大宗,述此六门,令诸后学修习观法,断除诸妄,复归真源也。 一、显一体,一体即自性清净圆明之体也。盖此体性,从本以来,圆明湛寂,在尘劳而不垢,处涅槃而非净;...

《三藏法数》 / 1077字 / 18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0日

婆伽婆

Bhagavat,一作婆伽伴、婆誐鍐、婆伽梵、薄伽梵、薄阿梵Bhagavān(体声,一言声,男声),佛地论举自在、炽盛、端严、名称、吉祥、尊贵之六义,智度论出德、巧分别、名声、能破之四义。又密教称女人之秘释。经中多单译曰世尊。佛地论一曰:「薄伽梵者,谓薄伽声依六义转:一...

《佛学大辞典》 / 793字 / 16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0日

十忍

忍即忍可,亦安忍也。谓通教菩萨观五阴、叁界、因果、二谛等法,成就十忍也。(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二谛者,真谛、俗谛也。) 一、戒忍,谓由观色阴而不犯禁制,即得戒忍;以作无作戒体,皆是色摄故也。(作无作戒者,谓初...

《三藏法数》 / 506字 / 16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0日

八种异熟因果

谓现生所作之因,而于异世成熟其果也。盖业通叁世,如前世所作之因皆善,则现世受其福报;所作之因不善,则现世受其恶报。又如今世所作善恶之因不同,后世成熟善恶果报亦异。故此异熟因果凡八种焉。 一、寿量圆满,谓菩萨修行,于诸众生起大慈悯,无杀害心,以此为因,异生感...

《三藏法数》 / 600字 / 15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0日

九识

九种之意:(一)一眼识,二耳识,叁鼻识,四舌识,五身识,六意识,七阿阤那识,八阿赖耶识,九阿摩罗识。盖经中虽无列九识之明文,而语则非无。金刚叁昧经入实际品曰:「如彼心地,八识海澄,九识流净,风不能动,波浪不起。」又入楞伽经第九曰:「八九种种识,如水中诸波。...

《佛学大辞典》 / 1351字 / 15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0日

菩萨四心

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情。谓菩萨发此四种心,度诸众生,故天亲颂曰:广大第一常,其心不颠倒。是也。 一、广大心,谓菩萨发心度生,欲令叁界四生之类,普皆济度,无一众生而不度者,所度众生无量无边,是名广大心。(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四生者,卵生、...

《三藏法数》 / 312字 / 14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0日

十六游增地狱

谓八寒八热大狱每狱四门门各四狱受苦众生于此诸狱次第游历其苦转增故名十六游增地狱也。 【一黑沙地狱】谓热风吹热黑沙沙着于身皮骨燋烂久受苦已方出此狱复到沸屎地狱。 【二沸屎地狱】谓沸屎铁丸自然满前驱逼罪人使抱铁丸烧其身手复使撮着口中从咽至腹通彻下过无不燋烂...

《三藏法数》 / 1056字 / 13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0日

四门游观

经云:尔时虚空,一天子,名曰作瓶。见悉达太子在于宫内,恐其着五欲乐,乃言:我当为彼,作于厌离之想。即以威神感动,令其宫内所作音乐,皆为不顺五欲之事,唯传涅槃微妙之声,欲令厌离世间,心生觉悟。太子闻是声已,遂发出游之心,即向迦毗罗城四门游观也。(五欲者,色欲...

《三藏法数》 / 756字 / 12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0日

五觉

一、本觉,本即直性,觉即智慧。论云:所言觉义者,谓心体离念,离念者,等虚空界,无所不遍,即是如来平等法身,依此法身,说名本觉。(心体离念者,谓本觉心源之体,离于妄念也。等虚空界,无不遍者,虚空无边,以譬本觉之性体量充廓也。平等法身者,诸佛悟之不为高,众生迷...

《三藏法数》 / 454字 / 11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0日

一智

华严经云:一切诸如来,同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无畏亦然。為唯一佛智。即一切种智也。一寂灭之,种种之行类貌皆知,名一切种智。此智观叁諦,若言一寂灭之,即是观中道也,若言种种之行类貌皆知,即是双照空假二諦也。见止观叁之二。

《佛学大辞典》 / 101字 / 11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0日

性者诸法之自体,為其貌义理也。又名法。俱舍成实等明小乘之性,瑜伽唯识等说大乘之性,因之学习此等之诸论曰性学。一名法学。瑜伽释曰:「问答决择诸法性,故名為论。」婆沙论一曰:「阿毘达磨性所显。」

《佛学大辞典》 / 95字 / 10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0日

一异

彼此皆同曰一,彼此皆异曰异。皆為偏於一方之思想。中论因缘品曰:「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去。」嘉祥疏二曰:「不一不异,治外道计执一异障。」智度论二十曰:「诸圣人,破吾我,灭一异。」

《佛学大辞典》 / 91字 / 10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