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 条搜索结果

俱生神

与一切人之出生俱生而记人之善恶者。玄奘译之药师本愿经曰:「诸有情有俱生神,随其所作,若罪若福,皆具书之。尽持授与琰魔法王。尔时彼王,推问其人,算计所作,随其罪福,而处断之。」青丘之药师经古迹曰:「传说:本识与身生,故名俱生神。能熏习故,言具书持。表法王故言授...

《佛学大辞典》 / 336字 / 25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九识

识有九种之意:(一)一眼识,二耳识,叁鼻识,四舌识,五身识,六意识,七阿阤那识,八阿赖耶识,九阿摩罗识。盖经中虽无列九识之明文,而语则非无。金刚叁昧经入实际品曰:「如彼心地,八识海澄,九识流净,风不能动,波浪不起。」又入楞伽经第九曰:「八九种种识,如水中诸波。...

《佛学大辞典》 / 1351字 / 22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二十诸天

自古列十六天像,各有所主,以其有呵护之功也。后增日月及娑竭龙王、阎摩罗王者,谓日则破闇,月则照夜,龙则秘藏法宝,阎摩则掌于幽冥。故加此四天,通为二十天也。 一、梵天王,梵,梵语具云梵囕摩,华言离欲,又云清净,谓此天王身心妙圆,威仪不缺,清净禁戒,加以明悟,统...

《三藏法数》 / 2561字 / 18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四难

一、值佛难,谓众生因无始惑业,轮回六道之中,四趣不得见佛闻法,固不在言;设得人身,若生在东西北叁洲者,佛不出现于彼,皆不见佛;得生南洲,而或居边地,或着邪见,佛虽出世,如是等人亦不得见佛;而况佛不常出,值遇良难。故经云:诸佛兴出世,悬远值遇难。此举人之值佛难...

《三藏法数》 / 542字 / 16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二谛

一者世谛。亦名俗谛。二者第一义谛。亦名真谛。谓缘法不目名用万差别言显相。皆是世谛。谛者实也。于凡是实。于圣非实。故名世谛。第一义谛真妄平等垢净不二。凡是无实无相无诠。皆是第一义谛所摄。出世圣人乃证斯理。最实无比。故言。第一义谛。诸佛说法是依二谛。共表一法。不相...

《法门名义集》 / 172字 / 16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二忍

一眾生忍,於一切眾生不瞋不恼,纵使彼加种种之害,我能忍耐於心而不瞋不报也。二无生法忍,安住於无生之法理,而不动心也。见智度论六。 又一安受苦忍,逼於疾病水火刀杖等眾苦,能安心忍受,恬然不动,即前之生忍也。二观察法忍,观察法而心安於实相之理,即前之法忍也。见地持...

《佛学大辞典》 / 214字 / 15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一千七百则公案

五灯录中公案之数凡一千七百则,山房夜话上曰:「且如禪宗门,自二祖安心,叁祖懺罪,南岳磨砖,青原垂足。至若擎叉,毬辊,用棒,使喝,及一千七百则机缘,莫不皆八字打开两手分付。」宗论叁曰:「若缘木求鱼,守株待兔。叁藏十二部是拭疮疣纸,千七百公案亦陈腐葛藤。」

《佛学大辞典》 / 112字 / 15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六斋日

每月之八日十四日十五日二十叁日二十九日叁十日也,斋者梵语曰逋沙他(Poṣadha),此六日為四天王伺人善恶之日,又為恶鬼伺人之日,故诸事须慎。特过正午,则绝一切食物,是曰斋日。斋者不过中食之谓也。是从劫初传来之圣法,但佛出世以后,使兼於此日受持八戒,遂成為六个之八戒...

《佛学大辞典》 / 825字 / 15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九品大衣

大衣即僧伽梨有叁位九品之别。萨婆多毘尼毘婆沙四曰:「又僧伽梨,九条,中十一条,上十叁条;中僧伽梨,十五条,中十七条,上十九条;上僧伽梨,二十一条,中二十叁条,上二十五条。僧伽梨二长一短,中僧伽梨叁长一短,上僧伽梨四长一短。」古来所通行者其间上上品之二十...

《佛学大辞典》 / 133字 / 15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十门释经

唐清凉国师将欲解释华严大经,故先总启十种义门,列于经前,悬谈一经大意,使知教法兴起,有所自来。然圣人言不虚发,说必有由,非大因缘,莫宣斯典,故第一论教起因缘。因缘既兴,有所起教,不出叁藏十二分教,故第二论藏教所摄。然藏教皆通权、实,今拣权取实,唯圆教收,故第...

《三藏法数》 / 2102字 / 13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如来十身

一、菩提身,梵语菩提,华言道。谓如来于菩提树,降伏外魔,朗然大悟,成等正觉,是名菩提身。 二、愿身,谓如来本愿,遍周法界,誓度一切众生,故从兜率降生人间,说法利生,酬宿因愿,是名愿身。(梵语兜率,华言知足。) 叁、化身,谓如来随类化现,普应群机,若月临众水...

《三藏法数》 / 370字 / 13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十二天

一、梵天,印相為右手作拳安於右腰,左手五指相着,竪之而屈。其高过肩即作莲华之想。真言曰:南莫叁满多没驮喃,没罗贺摩寧,娑嚩訶(第一句归命诸佛,其义如例,又结句之娑嚩訶亦如例,皆同,故略之。又其真言各举其名,故以其首字為其种字,以例亦然)。 二、地天,印相為...

《佛学大辞典》 / 1059字 / 12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世尊初生

会元十五云门章曰:「世尊初生,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周行七步,顾视四方曰:天上天唯我独尊。云门拈云:我当时若见,一棒打杀,与狗子喫却,所贵者须天太平。」

《佛学大辞典》 / 70字 / 12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叁千大千世界

一须弥山一四天阿鼻地狱上至非想非非想天。此为一段。叁界众生如是次第有千须弥山四天。乃至千非想非非想天。有一大铁围山绕之。名为小千世界。即以小千铁围为数至千。复有大铁围绕之。名为中千世界。亦名二千世界。即以中千名数数之至千。复有大铁围山绕之。名为叁千大千...

《法门名义集》 / 287字 / 12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

俱舍宗

八宗之一。俱舍论之宗旨。印度小乘之区分有十八部,异论纷纷。如来灭后四百年之初,五百阿罗汉,依健駄罗国迦腻色迦王之请,结集大毘婆沙论二百卷,由是十八部中萨婆多部之宗义确立。此论為由六足论之义而解释发智论者。故本宗之大义,集成於此。其后经五百年,世亲菩萨出世,初於...

《佛学大辞典》 / 291字 / 12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