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法会行道之时,执火舍前行之小僧也。谓為定者,沙弥或善财童子。又书定座。以於导师之下定座故也。善财童子者,為华严经入法界品歷询五十叁善知识之童子,其形為沙弥之相。故取今定者形為其异称。
《佛学大辞典》 / 83字 / 3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唐西明寺释慧琳,姓裴氏,疏勒国人。始事不空叁藏為沙弥。印度之声明,支那之训詁,无不精奥。撰大藏音义一百卷。元和十五年,寂於西明寺,寿八十四。见宋高僧传五。
《佛学大辞典》 / 66字 / 3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叁千尘点劫昔出世之如来名。此佛在世。有十六王子,出家為沙弥,从佛闻法华经,佛入定后,十六沙弥。各昇法座,為大眾覆讲法华经。其第九沙弥。今已成佛,為阿弥陀。第十六沙弥成佛為今之释迦如来。而其闻第十六沙弥之说法者。為今之一座大眾云:盖今之大眾在大通智胜佛时,於第十...
《佛学大辞典》 / 220字 / 3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一、渐渐转深,谓如来所说涅槃之法,随顺众生根性,利、钝、大、小,无不令其各各获益,次第修证,而至于究竟之地。如经所说,优婆塞戒、沙弥戒、比丘戒、菩萨戒、须陀洹果乃至菩萨果、佛果之类,犹如大海之流,从浅而至深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梵语优婆塞,华言清净土。梵...
《三藏法数》 / 992字 / 3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公案名。黄檗宛陵录曰:「大中帝為沙弥,师於佛殿上礼佛。沙弥云:不着佛求,不着法求,不着眾求,长老礼拜当何所求?师云:不着佛求,不着法求,不着眾求,常礼如斯。沙弥云:用礼何為?师便掌。沙弥云:太麤生。师云:者里是什麼所在,说麤说细。随后又掌。沙弥便走。」是盖唐大...
《佛学大辞典》 / 142字 / 3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一、比丘,梵语比丘,华言乞士。乞是乞求之名,士是清雅之称,谓上乞法以资慧命,下乞食以资色身,净命自活,福利众生,破憍慢心,谦下自卑,以成清雅之德也。(净命者,以清净之食,自活其命也。) 二、比丘尼,梵语尼,华言女。大智度论云:尼得无量律仪,故应次于比丘,佛以...
《三藏法数》 / 354字 / 3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未曾有因缘经曰:「佛在祇园精舍,遣目连至迦毘罗城,请罗睺罗於耶输,舍利弗為和上,目连為教授师,度彼為沙弥。时年十五岁,净饭王怜之。令童子五十人从之出家。」
《佛学大辞典》 / 69字 / 3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依智度论四,俱舍论十八之说,则叁大阿僧祇劫前有佛,名释迦牟尼。逢此佛而发心,且愿如其佛作佛,此為最初之发心,今如其愿為释迦牟尼,其行化一同彼佛也。俱舍论十八曰:「我世尊,昔菩萨位。最初逢一佛。号释释迦牟尼。遂对其前发弘誓愿。愿我当叁作佛。一如今世尊。彼佛亦於末...
《佛学大辞典》 / 410字 / 3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法华经,化城喻品所说。往昔叁千尘点劫有大通智胜佛,其佛未出家时,有十六王子,大通智胜佛成道后,十六王子皆出家為沙弥,从佛闻叁乘教,初发大乘心,更请说大乘之妙法,闻佛说法华经,佛於八千劫。说法华经,即入静室。八万四千劫间,寂然入定。此时十六王子各上法座。八万四千...
《佛学大辞典》 / 136字 / 2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一、十戒,谓一不杀、二不盗、叁不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六不坐高广大床、七不着花鬘衣、八不观听歌舞、九手不捉金银财宝、十不过中食。此十戒是初出家沙弥所持,是为出家十戒。(梵语沙弥,华言息慈。息世染之情,慈济群生也。) 二、具足戒,具足戒者,即二百五十戒也。谓...
《三藏法数》 / 407字 / 2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佛之尊号。涅槃经十八曰:「佛世尊,常不变易,具足十力四无所畏,大师子吼,名大沙门大婆罗门。」 又通名比丘。对於沙弥或外道而名為大。沙门者出家之都名也。
《佛学大辞典》 / 68字 / 2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一、七岁至十叁,名驱乌沙弥。律,小儿出家,阿难不敢度,佛言若能驱食上乌者听度。二、十四至十九,名应法沙弥。正合沙弥之位,以其五岁依师调练纯熟,堪於进具故也。叁、二十至七十,名字沙弥。本是僧之位,以缘未及,故称沙弥之名字。见行事钞下四。
《佛学大辞典》 / 98字 / 2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依顺受戒作法,发动善性身口而生之别解脱律仪无表色,又有八种之别:一苾芻律仪无表色,依比丘受具足戒而发者。二苾芻尼律仪无表色,依比丘尼受具足戒而发者。叁正学律仪无表色,依式叉摩那受六法而发者(式叉摩那,译曰正学女),四勤策律仪无表色,依沙弥受十戒而发者(沙弥,译...
《佛学大辞典》 / 201字 / 2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有一沙弥心常爱酪,诸檀越餉酪於僧,时沙弥得残分,每爱着心中,喜乐不离,命终后,生此残酪瓶中。沙弥之师得阿罗汉道,僧分酪时,言徐徐莫伤此爱酪沙弥。诸人言是虫,何以言爱酪沙弥?答言:此虫本是我沙弥,但贪爱残酪。坐此之故,生於瓶中。
《佛学大辞典》 / 99字 / 2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一、下品沙弥,自七岁至十叁者,名為駈乌沙弥。二、中品沙弥,自十四岁至十九者,名為应法沙弥。叁、上品沙弥,二十已上者,名為名字沙弥。
《佛学大辞典》 / 54字 / 2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Śrāmaṇerikā,新云室罗摩拏理迦。女性之沙弥也。俱舍光记十四曰:「室罗摩拏理迦,唐言勤策女,译名如前。理是女声,旧云沙弥尼,讹也。」参照[沙弥]条。饰宗记四曰:「室罗摩拏理迦,翻為勤策女。」
《佛学大辞典》 / 88字 / 2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寻常之七眾,加出家,出家尼之二眾也。出十诵律五十五。一、比丘,持具足戒之男眾。二、比丘尼,持具足戒之女眾。叁、六法尼,持六法之女眾。四、沙弥,持十戒之男眾。五、沙弥尼,持十戒之女眾。六、出家,持八戒斋之男眾。七、出家尼,持八戒斋之女眾。八、优婆塞,持五戒之男眾...
《佛学大辞典》 / 122字 / 2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叁千尘点劫之昔,大通智胜佛所有十六王子出家修大乘行,今尽成佛,於十方国土说法度生,其第十六王子即今释迦如来是也。法华经化城喻品曰:「彼佛弟子十六沙弥,今皆得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於十方国土现在说法。(中略)第十六我释迦牟尼佛,於娑婆国土成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
《佛学大辞典》 / 120字 / 2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梵语室罗摩拏洛迦叁跋罗Śramaneraka-samvara,正翻勤策拥护。室罗摩拏洛迦(旧曰沙弥)者勤策。叁跋罗者拥护之义,律仪乃意译也。别解脱律仪之一。為苾芻勤加策励,故云勤策,能防身语,故云律仪。俱舍论十四曰:「若受离十所应远离,安立第叁勤策律仪。何等名為十所应离?谓於前...
《佛学大辞典》 / 243字 / 1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但有比丘之名而无比丘之实者,谓无戒之僧也。大集经九曰:「若无净持戒,漏戒比丘以為无上。若无漏戒,剃除鬚髮身着袈裟名字比丘為无上宝。」释氏要觉上曰:「善见律云:如有檀越,来请比丘,沙弥虽未具戒,亦入比丘数,是為名字比丘。」
《佛学大辞典》 / 100字 / 1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一解脱戒,自戒师以如法之作法而受戒,於身中发得戒体,解脱身口之恶业者,就此而生沙弥比丘等之差。二定共戒,入色界四禪定则身自生戒体,而有防非止恶之功能者。叁道共戒,於见道以上证得无漏道,则与无漏道共生防非止恶之戒体者。四断戒,断贪瞋痴等而成道果,故名断戒。见华严...
《佛学大辞典》 / 120字 / 1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二十岁已上為沙弥者,以其為可作大僧之年岁故也。行事钞下四曰:「从二十至七十,名字沙弥。」同资持记下四之二曰:「名字者本是僧位,缘未及故。」
《佛学大辞典》 / 64字 / 1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密教之阿弥陀,為大日如来五智之妙观察智所现,是於大日成道之外,不说阿弥陀成道之因果,说之者仅显教之大乘而已。大乘教中说弥陀之成道者总有四处。 其一者法华经化城喻品谓叁千尘点劫之昔,有佛名大通智胜。其佛未出家时有十六王子,长名智积。闻父成佛,十六王子皆以童子出家...
《佛学大辞典》 / 1234字 / 1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Rāhula,旧作罗云,罗吼罗,罗睺罗,罗睺。新作曷罗怙罗,何罗怙罗,罗怙罗。佛之嫡子。在胎六年。生於成道之夜。十五岁出家。舍利弗為和上,而彼為沙弥,逐成阿罗汉果,在十大弟子中為密行第一。后於法华会上迴於大乘。受蹈七宝华如来之记别。以生於罗睺罗阿修罗王障蚀月时,故名...
《佛学大辞典》 / 208字 / 1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旧称曰沙弥,新称曰室罗末尼罗Śrāmaṇera,译言求寂。志求涅槃圆寂之义,受十戒者也。寄归传叁曰:「於本师前,阿遮利耶,授十学处,或时闇诵,或可读文。既受戒已,名室罗末尼罗,译為求寂。言欲求趣涅槃圆寂之处。旧云沙弥者,言略而音讹;翻為息慈,意准而无据也。」
《佛学大辞典》 / 112字 / 1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梵音Śrāmaṇera,旧译息慈、息恶、行慈等。息恶行慈之义也。新云室罗摩拏洛迦,室末那伊洛迦等。译勤策男等。以其為大僧勤加策励故也。又云室罗摩尼罗,译曰求寂。以其欲求涅槃之圆寂故也。是男子出家受十戒者之通称。行事钞上一曰:「沙弥是梵语,此云息慈,息其世染,慈济群生。...
《佛学大辞典》 / 351字 / 1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五蕴之旧译,旧译曰五隐,五眾。眾為和集之义。法华经譬喻品曰:「分别说诸法生灭之五眾。」法华嘉祥疏五曰:「以五法和集,义称五眾。又一一阴法各眾多故云眾也。杂心云:积聚是阴义。」 又出家之五眾:一、比丘,受具足戒之男子。二、比丘尼,受具足戒之女子。叁、式叉摩那,译...
《佛学大辞典》 / 162字 / 1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