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释名,无名,则不能显法。故应先释经题。第二辨体,名者呼体故,名之次宜辨体,体者一部之旨归,眾义之中枢也。第叁明宗,宗者修行之宗旨也。会体必由修行。故体之次宜明宗。第四论用,会体而自行已圆,则应自体起用,利益眾生。故就宗而论一经之作用。第五判教,利益已多,则...
《佛学大辞典》 / 184字 / 3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Saddharma uṇḍarīka,七卷,或八卷,秦罗什译。法华有叁译。此其第二译也。梁僧祐之出叁藏记,隋费长房之歷代叁宝记,丽宋元明之四大藏经目录,明智旭之阅藏知津等,悉记為七卷。独唐智昇之开元释教录记妙法莲华经八卷,註记古本七卷。又玄应师之音义,据八卷本。盖此时既為八卷...
《佛学大辞典》 / 1299字 / 3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玄义十卷,文句十卷,止观十卷。為天台之叁大部。叁大部补註序曰:「玄、文、止观,共叁十卷,时人谓之叁大部。」释门正统叁曰:「所谓玄义释题,止谈化意。文句解经,但事消文。至於止观,方谈行法。故教在玄文,行在止观,意令行解相济,成我自心。是故叁部相须缺一不可。」 又...
《佛学大辞典》 / 125字 / 3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难即厄难,苦恼之处也。谓火有焦身绝命之忧,故为初难。水有沉有浮,故为二难。罗刹虽暴,缓于火水,故为叁难。刀杖非随得随戮,必须研罪虚实,故为四难。鬼取非的,命衰逢害,故为五难。枷锁系身,未为失命,故为六难。怨贼觅宝,与宝即脱,故为七难。而此七难,一一皆有果报恶...
《三藏法数》 / 1174字 / 3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二十卷,贤首撰。华严经之註释,第一卷开教起之所由,藏部之所摄,立教差别,教所被之机,能詮之教体,所詮之宗趣,具释题目、部类、传译、文义之分齐,随文解释之十门,以说玄义,二卷以下逐本经之文而解释。
《佛学大辞典》 / 82字 / 3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教相与观心也。教相者释迦一代之教法由自己之宗义而分别判断也,观心者观念自宗所立之真理也。如天台宗以五时八教為教相,以一心叁观為观心,乃至如真言宗以显密二教十住心為教相门,以阿字不生為观心。此二门虽通诸宗,而天台一家之发挥,冠於诸宗。止观大意曰:「略述教观门户大...
《佛学大辞典》 / 276字 / 3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天台判教五时之一。谓佛成道最初在叁七日中说华严经之间也。彼宗所谓前分华严,乃七处八会中之前七会也。然此华严经之说时异说甚多。华严宗之说,如探玄记二曰:「是知此经定是第二七日说。」华严疏钞一上举叁解中,其第二解谓「九会皆在二七日后」法相宗之说,如同学钞一之一曰:...
《佛学大辞典》 / 666字 / 3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身口意之造作也。又,内心之趣於外境如心行。大乘义章叁本曰:「内心涉境,说名為行。」俱舍论曰:「行名造作。」大乘义章八曰:「起作名行。」法界次第上之上曰:「造作之心,能趣於果,名為行。」玄义叁下曰:「夫行名进趣,非智不进。」 又从有為法之因缘集起,迁流於叁世也。...
《佛学大辞典》 / 222字 / 3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法华叁周者,谓佛说法华经,因声闻之人根有利钝,悟有前后,故有叁周不同焉。周者,周足之义也。 一、法说周,法说周者,佛为上根之人,作叁乘一乘说;开叁乘之权,显一乘之实。即方便品中所谈是也。(叁乘者,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也。) 二、譬喻周,譬喻周者,佛为中根之...
《三藏法数》 / 236字 / 3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花开莲现之略。是天台就法华经题之莲华立叁喻中之第二喻,示开权显实之意者。玄义一上曰:「华开莲现,可喻即权而实。」玄义七下曰:「二华开故莲现。而须华养莲。譬权中有实,而不能知。今开权显实,意须於权。」
《佛学大辞典》 / 89字 / 2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依即依止也。谓从五品位至等觉菩萨,堪为世间众生之所依止,能令众生闻法开解,修行证果,故名人四依。(五品位者,随喜品、读诵品、说法品、兼行六度品、正行六度品也。) 五品十信为初依,五品、十信,皆圆教位次也。谓此位之人,观慧明了,达如来秘密之藏,能令众生闻法开解...
《三藏法数》 / 542字 / 2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讲经论者先於文前论一部之要义纲领,谓之悬谈。如天台之法华玄义,清凉之华严玄谈是也。盂兰盆疏记下曰:「未入经文,义章先说,故曰悬谈,悬即先也。」
《佛学大辞典》 / 64字 / 2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一对偏中,对於大小学人断常之偏病而说中道。谓之对偏中。二尽偏中,大小学人有断常之偏病,则不成中,偏病若尽即中显,谓之尽偏中。叁绝待中对於素来偏病故有中,偏病既除,则中亦不立,非中非偏,為度眾生,而强名為中,是曰绝待中。四成假中,以有无為假,非有非无為中。曰非有...
《佛学大辞典》 / 140字 / 2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天台智者之说,玄义,文句,止观谓之叁大部。荆溪悉為之作疏记。观经疏,光明玄,光明疏,观音玄,观音疏谓之五小部。四明皆為之作疏记。
《佛学大辞典》 / 54字 / 2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莲华叁喻者,良以妙法难解,假喻易彰。莲华则华果同时,妙法则权实一体,故取莲华以喻权实之法也。 一、为莲故华,为莲故华有二喻:一喻为实施权,谓莲以喻实,华以喻权。盖譬如来为一乘之实,而施叁乘之权。故经云:虽示种种道,其实为佛乘。是也。二喻从本垂迹,谓莲以喻本,...
《三藏法数》 / 465字 / 2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二諦义中曰:「一随名释,二就因缘释,叁显道释,四无方释。」叁论玄义曰:「总论释义凡有四种:一依名释义,二就理教释义,叁就互相释义,四无方释义。」(案叁论玄义第二第叁倒置,一以浅深次第相违,一以违背二諦义之文故也)。叁论大义章一曰:「一依名释义,二因缘释义,叁显...
《佛学大辞典》 / 526字 / 2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彼此相隔,次第不和会融会也。常对於圆融之文字而言。玄义一下曰:「五阴实法,隔歷是世界。」四念处四曰:「别则隔歷,圆则一念。」
《佛学大辞典》 / 56字 / 2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天台之名目。就诸经之当意而判教意,谓之当分,由法华经之意,定餘经之意,谓之跨节。例如阿含经為使离生死苦入於涅槃而说,当分之意也。為使得大乘佛果之阶级,方便说之,其本意在於佛果,跨节之解释也。因而以当分成法华之相待,妙,以跨节成法华之绝待妙。当分為方便之施设,跨...
《佛学大辞典》 / 248字 / 2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此叁者称為叁学。戒者防身之恶。定者静心之散乱。慧者去惑证理也。五灯会元曰:「法要有叁:曰戒定慧。唐宣宗问弘辨禪师曰:云何名戒?对曰:防非止恶谓之戒。帝曰:云何為定?对曰:六根涉境,心不随缘名定。帝曰:云何為慧?对曰:心境俱空,照览无惑名慧。」名义集四曰:「防非...
《佛学大辞典》 / 281字 / 2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如来以权智初开叁乘之教為权教,后示一乘之理為实教。如此开会之妙用,悉為权智所使然。就四教而判之,则藏通别之叁教為权教,圆教之一為实教。若就华严之五教而判之,则顿教已下皆权教,如法相叁论者,止於天台通教,华严始教之分,故贬之為权教权大乘,以我而称实教实大乘。玄义...
《佛学大辞典》 / 188字 / 2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法华玄义十卷,释法华之大意,文句十卷,正释经文,摩訶止观十卷,明修行之方规,已上叁十卷,乃天台大师说,章安大师笔受。又释籤十卷,释法华玄义,疏记十卷,释文句,辅行传弘决十卷,释摩訶止观,已上叁十卷,乃荆溪大师湛然述。本末合成六十卷,称之谓天台之叁大部。
《佛学大辞典》 / 108字 / 1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如来一代所说诸经之内,无不具此教、行、理叁。无不以别而契于通,以通而应于别;通则通于诸经,别则别有所以。故教有通别,依教明行;行有通别,从行显理;理有通别也。 一、教经通别,教即圣人对机所说一切言教也。夫教本应机,机宜不同;部部别异,故名教别;诸部虽异,通是...
《三藏法数》 / 305字 / 1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叁论之嘉祥,区别菩萨所造之论為二种,通申诸经之旨者云通申论,如中论百论等。别申一经之旨者云别申论,如智度论之释大品经。略云通论别论。见叁论玄义。明智旭称之為宗经论(通申论),释经论(别申论)。见阅藏知津。
《佛学大辞典》 / 92字 / 1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天台所谓妙法莲华经莲华含叁种喻意中之第叁意也。凡莲华瓣落,则莲实成。以喻叁乘之方便废,则一乘之真实成立(迹门之喻),垂迹之权身废,则本地之实身成立也。玄义七下曰:「叁华落莲成,即喻废叁显一。(中略)叁华落莲成,譬废迹显本。」
《佛学大辞典》 / 102字 / 1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天台大师,名智顗,字德安,姓陈氏,其母梦吞白鼠而生师。卜者曰:白鼠者,龙所化也。七岁,喜往伽蓝,僧口授普门品,一徧成诵。十八岁就湘州果愿寺法绪出家,二十岁受具。初从慧旷学律,兼通方等诸经。陈文帝元嘉元年时,思禪师止光州大苏山,师往顶拜。思曰:昔日灵山,同听法华...
《佛学大辞典》 / 788字 / 1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十二部教中有伽陀与祇夜二者。皆是偈语之体,然祇夜為重说前之经文而结以偈文者,故谓之重颂偈,伽陀不然,為单结之偈文,故曰孤起偈。玄义一下曰:「或孤起偈说世界阴入等事,是名伽陀。」
《佛学大辞典》 / 80字 / 1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幽玄之义理。深妙之义理。天台释诸经,先於文前绪论五重之深义,题為玄义。法华经玄义,金光明经玄义等是也。法华玄义十下曰:「我以五章略谭玄义,非能申文外之妙,特是麤述所怀。」金光明玄义拾遗记上曰:「玄谓幽微难见也,义谓理趣深有所以也,其幽微义而有五重。(中略)大师...
《佛学大辞典》 / 190字 / 1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天台章安大师。名灌顶,字法云,章安人。天台之法嗣。玄义文句止观叁大部,皆成於师之笔。唐贞观六年八月七日终於国清寺。寿七十二。见续高僧传十九。
《佛学大辞典》 / 61字 / 1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讲经论先於文前分别一经之深义,谓之玄谈。与[玄义]同。如华严玄谈是。 又以名总论佛教之玄理者。如十玄谈是。 又玄者悬也。悬谈后事也。观经序分义曰:「玄谈未标得处。」
《佛学大辞典》 / 76字 / 1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