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5 条搜索结果

不空罥索毘卢遮那佛大灌真言

一卷,唐不空译。自不空羂索神变真言经之第二十八卷抄译者。世所谓光明真言,即此中之陀罗尼也。

《佛学大辞典》 / 41字 / 18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光明真言一明七印口决

日僧栂尾所传之秘法也。(一)智拳印。(二)外缚五股印。(叁)与愿施无畏印。為法报应叁身之印明,以(四)宝生如来印。(五)无量寿如来印。(六)智拳印。(七)八叶莲华印。解之。载於心舟七刀印田一。其第四以下之印,最宜秘之,以除灭叁毒者。是灭罪生善之根本故也。

《佛学大辞典》 / 113字 / 17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婆伽婆,住舍卫国祇陀树林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于日前分,着衣持钵,入舍卫大国而行乞食。于其国中次第行乞,还至本处。饭食事讫,于中后时,收衣钵,洗足已。如常敷座,加趺安坐,端身而住,正念现前。时诸比丘俱往佛所,至佛所已...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 陈天竺三藏真谛译 / 7466字 / 17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12日

菩萨八种因果

一、寿因寿果,寿,即寿命。谓不杀物命,无伤害心,是名寿因。由不杀故,长寿住世,是名寿果。 二、色因色果,色,即色身。谓施灯明供佛,及以净物施人,是名色因。由施灯明及净物故,则得颜容光泽,身形端正,是名色果。 叁、种姓因种姓果,种,即种类。姓,即族姓。谓舍离憍...

《三藏法数》 / 446字 / 17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善财童子

华严经入法界品曰:「文殊师利在福城东住庄严幢娑罗林中,其时福城长者子有五百童子,善财其一人也,善财生时,种种珍宝自然涌出,故相师名此儿曰善财。」善财诣文殊师利所发心,从此渐次南行,参[五十叁知识]条。梵Sudhana。

《佛学大辞典》 / 100字 / 17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伊舍那

Īśāna又作伊邪那,伊赊那。居於欲界第六天之天神名。胎藏界曼陀罗位於外金刚院之上首。十二天供仪轨曰:「伊舍那天,旧云摩醯首罗天,亦言大自在天也。乘黄丰牛,左手持劫波杯盛血,右手持叁戟鎗,浅青肉色,叁目忿怒,二牙上出,髑髏為瓔珞,头冠中有二仰月,二天女持花。印相者...

《佛学大辞典》 / 284字 / 17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又曰执一语言部。梵名猗柯毗毘与婆訶利柯Ekavyavahārika,又Ekabyohara,或作鞞婆訶罗。小乘二十部之一。為佛灭二百年顷,由大眾部中分裂之一派。从大眾部现在有体过未无体之而出。立一切法无有实体但有假名之。故有此名。异部宗轮论,谓此部之,世出世法,皆无实体,但有假...

《佛学大辞典》 / 253字 / 17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儒童菩萨

释尊往昔為菩萨供养燃灯佛时之名也。见[然灯佛]条。 又谓孔子也。海录碎事十叁上引清净法行经云:「佛遣叁弟子震旦教化,儒童菩萨彼称孔丘,净光菩萨彼称顏回,摩訶迦叶彼称老子。」按,清净行法经,大藏经不载。盖偽经也。竹窗二笔曰:相传孔子号儒童菩萨,童者纯一无偽之称也。...

《佛学大辞典》 / 179字 / 17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圣佛母般若波罗蜜多经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在王舍城鹫峰山中,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并诸菩萨摩诃萨众而共围绕。 尔时,世尊即入甚深光明宣正法三摩地。时,观自在菩萨摩诃萨在佛会中,而此菩萨摩诃萨已能修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观见五蕴自性皆空。 尔时,尊者舍利子承佛威神,前白观...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臣施护奉诏译 / 770字 / 17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13日

尊形

瑜祇经大金刚焰口降伏一切魔怨品曰:「我今更金刚药叉形,六臂持眾器,弓箭剑轮印(印铃也,是此尊之叁昧耶形)及萨埵羯磨。五眼布忿怒,叁首马王髻。」秘藏记末曰:「金刚药叉不空成就佛忿怒,自性轮即牙菩萨,是寂静身。」补陀落海会轨曰:「金刚药叉不空成就佛忿怒,自性轮...

《佛学大辞典》 / 178字 / 17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二十诸天

自古列十六天像,各有所主,以其有呵护之功也。后增日月及娑竭龙王、阎摩罗王者,谓日则破闇,月则照夜,龙则秘藏法宝,阎摩则掌于幽冥。故加此四天,通为二十天也。 一、梵天王,梵,梵语具云梵囕摩,华言离欲,又云清净,谓此天王身心妙圆,威仪不缺,清净禁戒,加以明悟,统...

《三藏法数》 / 2561字 / 17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六念

第一念佛。佛是众生无上慈父。第二念法。法是众生烦恼良药。第叁念僧。僧是众生叁乘福田。第四念戒。戒是众生防非止恶。第五念舍。舍是众生除悭杂着。第六念天。天是众生清净果报。此天非叁界之天。谓第一义也。净故名为天。

《法门名义集》 / 89字 / 16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十因

因(诸法名想言。是名随因)。以有因(以有事故有所作。是名以有因。以有手故有所作。以有足故有游行。以有饥渴故求饮食。如此之类名因)。种殖因(种诸种子。名种殖因)摄因(水土润泽。是名摄因)生因(种子于芽。是名生因)长因(芽茎相续乃至成熟。名长因也)自种因(种种种子各各...

《法门名义集》 / 187字 / 16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天鼓雷音佛

Divyadundubhimeghanirghoṣa胎藏界五佛之一。住於中臺八叶院北方之叶上。结金刚部之定印,主大涅槃之德。金刚界谓之不空成就,即与[释迦]同体。是四法身中之等流身也。大日经真言品称為不动佛,同入秘密曼荼罗位品称為鼓音如来。善无畏叁藏以為不动(梵语阿閦)之名,或為义立,或...

《佛学大辞典》 / 433字 / 16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叁界

欲界。色界。无色界。是名叁界。亦名叁有。欲界始从地狱上至六天。皆有六欲之情。通为欲界。色界总有四禅。合十八天。初禅梵天已上无有女形。色身清净故曰色界。非是散善所能惑也。要修禅定得生其中。无色界有四天。此众生过去时厌患色碍。修无边虚空叁昧生在其中。无有身形。但有...

《法门名义集》 / 127字 / 16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一百一十城

善财童子以福城為起点,次第南行而求善知识之城数。八十华严经七十八曰:「此长者子,曩於福城,受文殊教,展转南行,求善知识。经由一百一十善知识已,然后而来,至於我所。」六十华严五十九曰:「弥勒曰:此童子者,昔於频陀伽罗城,受文殊师利教,求善知识。展转经由一百一十...

《佛学大辞典》 / 134字 / 16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九股杵

金刚杵上下之头九分者。微妙漫拏罗经曰:「若復作九股,上下猛炎相,此是忿怒金刚杵。」

《佛学大辞典》 / 38字 / 16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一字文殊

以齿[口临]或体哩呬淫一字,為真言文殊菩萨也。叁摩耶形,為於青莲华上载如意宝珠者。尊象為童子形。金色。半跏坐千叶白莲华上。左手执青莲华。其华上有如意宝珠。右手向外。五指垂下。作满愿之印。熙怡微笑。其首髻為一髻。故又称一髻文殊。以此菩萨為本尊而修法,其法名一字文...

《佛学大辞典》 / 248字 / 16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不动尊十四印明

此十四印者,立印轨,底哩经所也。 一、根本印,独股印也。立印轨云:次结无动尊根本秘密印,二羽内相叉,轮轮各如环(名之曰内缚,以状佛心),二空(二大指)水(无名指)住侧,火峰(中指)住空面,是以二空指押二火二水也。二风(左右头指)和合竪,印母之内缚者,佛心也。...

《佛学大辞典》 / 840字 / 16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一佛乘

唯一成佛之教法。是法华经所。法华经方便品曰:「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佛乘。」同品曰:「但以一佛乘故,為眾生法。」同品曰:「於一佛乘,分别叁。」金刚一字轮王仪轨经曰:「十方剎土中,唯有一佛乘如来之法,等指诸佛体,是故名智拳。」

《佛学大辞典》 / 105字 / 16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如是我闻: 一时婆伽婆,在舍婆提城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着衣持钵,入舍婆提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食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如常敷座,结加趺坐,端身而住,正念不动。 尔时,诸比丘来诣佛所,到已,礼佛足,右...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译 / 6995字 / 16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12日

一心约教有异

谓贤首祖师一宗判教有五,盖小教,假四谛而,心得悟解。始教,约第八识心,了一切缘生之法皆空,各无自性,而受异熟之果。终教,言恒沙一切性妙功德,具于如来藏心。顿教,即于一念不生之心,无染无净,顿显理性。圆教,主伴圆融,法法无碍,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卷舒自在,总...

《三藏法数》 / 185字 / 15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四难

一、值佛难,谓众生因无始惑业,轮回六道之中,四趣不得见佛闻法,固不在言;设得人身,若生在东西北叁洲者,佛不出现于彼,皆不见佛;得生南洲,而或居边地,或着邪见,佛虽出世,如是等人亦不得见佛;而况佛不常出,值遇良难。故经云:诸佛兴出世,悬远值遇难。此举人之值佛难...

《三藏法数》 / 542字 / 15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无相

谓真理之绝眾相也。又涅槃离男女等十相也。无量义经曰:「无量义者,从一法生。其一法者,即无相也。」涅槃经叁十曰:「涅槃名為无相,以何因缘名為无相?善男子!无十相故。何等為十?所谓色相、声相、香相、味相、触相、生住坏相、男相、女相,是名十相,无如是相。故名无相。」...

《佛学大辞典》 / 274字 / 15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皋諦

梵名Knnti,又作睪帝。译言何所。十罗剎女之一。种子為,形像為女形,衣色红青,右手把裳,左手持独股,如打物形,立膝。密家以之為文殊师利菩萨之化身。

《佛学大辞典》 / 63字 / 15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一切处无不相应真言

四摄菩萨真言也。参照[四摄菩萨]条。

《佛学大辞典》 / 17字 / 15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叁世觉母

文殊菩萨之异名。由出生智慧之意。故云觉母。盖文殊菩萨,司毘卢舍那之大智,為叁世诸佛成道之母故也。心地观经曰:「叁世觉母吉祥。」圣无动尊大威怒王秘密陀罗尼经曰:「妙吉祥菩萨是叁世觉母,故名文殊师利。」

《佛学大辞典》 / 91字 / 15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持明

梵语陀罗尼Dhāraṇi,译曰持。明者,真言之异名,持明者,陀罗尼即真言也。又受持真言,谓之持明。演密钞一曰:「明者明咒,真言之别称,梵语尾尼也。此译云明,破闇為义。(中略)亦持亦明,持即是明。」大日经疏九曰:「持明者,梵云陀罗尼,持明谓总持一切明门明行。」同叁曰:...

《佛学大辞典》 / 181字 / 15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二谛

一者世谛。亦名俗谛。二者第一义谛。亦名真谛。谓缘法不目名用万差别言显相。皆是世谛。谛者实也。于凡是实。于圣非实。故名世谛。第一义谛真妄平等垢净不二。凡是无实无相无诠。皆是第一义谛所摄。出世圣人乃证斯理。最实无比。故言。第一义谛。诸佛法是依二谛。共表一法。不相...

《法门名义集》 / 172字 / 15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十二种火法

大日如来以梵志四十四种邪道之火法,分十二种真道之护磨法十二神。 一、智火為最初,名大因陀罗。端严净严相,增益施威力,焰鬘住叁昧,当知智圆满。此中最初之火,即是菩提心之慧光也。形方,色黄,即是表金刚座。端严者,是内庄严,言此智火,具本尊之形一切之功德故也。增...

《佛学大辞典》 / 1976字 / 15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二十五有

开叁界為二十五有。欲界有十四有,四恶趣四洲六欲天也。色界有七有,四禪天及初禪中之大梵天,并第四禪中之净居天与无想天也。无色界有四有,四空处是也。通叁界而有二十五之果报,名二十五有。辅行二曰:「二十五有,总為颂曰:四域(即四洲),四恶趣,六欲并梵王,四禪四无色,...

《佛学大辞典》 / 148字 / 15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尼犍

Nirgrantha,又作尼虔,尼乾,尼健。六大外道之一。尼犍具曰尼犍陀。译曰离繫,不繫,无结。离叁界繫缚之义也。是為外道出家之总名。但此外道,特修裸形涂灰等离繫之苦行,故取总名為别名。自佛法毁之,名曰无惭。以彼母之名名為若提Jñātī,译曰亲友。彼為其子,故曰尼乾陀若提子N...

《佛学大辞典》 / 467字 / 15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一切菩萨真言

与普通种子心真言同。见大日经持诵次第仪轨。

《佛学大辞典》 / 20字 / 15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甘露军荼利明王

军荼利明王為五大尊之一。军荼利明王有叁种:一金刚军荼利,二莲华军荼利,叁甘露军荼利。胎藏曼陀罗大钞叁曰:「师曰:胎藏界图,叁处有之。金刚手院军陀利名金刚军荼利,观自在院军荼利名莲华军荼利,苏悉地院军荼利名甘露军陀利也。既其本誓各别也,故随所用举之。」谷响集七曰...

《佛学大辞典》 / 273字 / 15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婆伽婆,住舍卫国祇陀树林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于日前分,着衣持钵,入舍卫大国而行乞食。于其国中次第行已,还至本处,饭食事讫。于中后时,收衣钵,洗足已。如常敷座跏趺安坐,端身而住,正念现前。时诸比丘俱往佛所,至佛所已,...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 元魏留支三藏奉诏译 / 7240字 / 15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12日

不空羂索毘卢遮那佛大灌真言

一卷,唐不空译。自不空羂索神变真言经之第二十八卷抄译者。世所谓光明真言,即此中之陀罗尼也。

《佛学大辞典》 / 41字 / 14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忉利天

Trāyastrṁśa,作怛唎耶怛唎奢天,多罗夜登陵舍天。译言叁十叁天。欲界六天中之第二,在须弥山之,阎浮提之上,八万由旬之处。此天之有情身长一由旬,衣重六銖、寿一千岁(以世间百年為一日一夜),城廓八万由旬,名喜见城,帝释居之。巔之四方有峰,各广五百由旬。每峰有八天。...

《佛学大辞典》 / 374字 / 14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五佛灌印明

五佛行者授灌之印言也。莲华部心轨曰:「既次加持身,次应授灌五如来印契,各如叁昧耶(言叁昧耶之印),徧照灌於,不动佛於额,宝生尊右,无量寿后,不空成就佛,应在之左。」

《佛学大辞典》 / 79字 / 14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十五尊

真言行者以十五尊而成一身:第一以根本命金刚為行者之名。根本命金刚者,五部中金刚萨埵之名,是為根本。故下文谓极秘密中秘,此名五部源。命者名也,言意為命世之金刚萨埵,於五萨埵中随取其一也。明為缚曰吽。第二以释轮為座,天帝释也,一名因陀罗,此云帝,又曰主。居妙高山...

《佛学大辞典》 / 866字 / 14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国清寺

在浙江天台县北天台山中。山有叁寺,在曰福林,在腰曰国清,在麓曰修禪。国清具名景德国清寺。隋文帝开皇十八年,勅為智顗禪师所创建。初智顗梦巖崖万重,侧有沧海,渺无涯际,泓澄在其下。一僧来伸手导顗登山,觉后语门人,皆答以会稽天台山。因而陈大建七年,遂入此山,隋开皇...

《佛学大辞典》 / 228字 / 14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叁论宗

依中论等叁论而立宗,故名叁论。言祖师之血脉则以文殊菩萨為高祖,马鸣為次祖,龙树為叁祖。龙树有二弟子,分二流,一者龙树,龙智,清辨,智光,师子光,一者龙树,提婆,罗睺罗多,沙车王子,罗什。罗什来中国,尽译叁论,為此土之高祖。弟子事之者称叁千人。以道融,僧叡,僧肇...

《佛学大辞典》 / 302字 / 14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净法界真言

又曰法界生真言。南謨叁曼多佛陀南。达摩驮都。萨嚩婆缚。句痕。第一句归命如常,第二句达摩驮都為法界之义,第叁句萨嚩婆缚為自性之义,第四句句痕為我之义。法界即是佛身,下句云我者即是法界,此行者虽未能即体真性,但作此印,诵真言,亦即同於体法界也。见大日经密印品,同疏...

《佛学大辞典》 / 219字 / 14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大般涅槃经序

大般涅槃经者。盖是法身之玄堂。正觉之实称。众经之渊镜。万流之宗极。其为体也。妙存有物之表。周流无穷之内。任运而动。见机而赴。任运而动。则乘虚照以御物。寄言蹄以通化。见机而赴。则应万形而为像。即群情而设教。至乃形充十方。而心不易虑。教弥天下。而情不在已。厕流尘蚁...

《大般涅槃经》 / 855字 / 14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1月05日

二王

寺门两胁所立之二个金刚夜叉也,略名金刚神,亦曰夜叉神。其本名曰密迹金刚,為法意王子之化身。大宝积经密迹金刚力士会曰:「昔有转轮圣王曰勇群王,具足千子。有二夫人,有二孩童自然来上夫人膝上,一云法意,二云法念。父王知诸子发道意,欲知当来成佛之次第,使千子探筹。有太...

《佛学大辞典》 / 570字 / 14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法船

佛使人渡生死海到涅槃之岸,故譬以船筏。涅槃经一曰:「无上法船,於斯沈没。」心地观经一曰:「善逝恒為妙法船,能截爱流超彼岸。」旧华严经五曰:「兴造正法船,普拯所应度。」付法藏传六曰:「欲出叁界生死大海,必假法船方得度脱。」

《佛学大辞典》 / 101字 / 14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叁禪

色界之第叁禪天也。此天名定生喜乐地,由深妙之禪定生身心之快乐。叁界九地之中以此地為乐受之限,在同此已上之天处,唯有捨受。故此地之乐受,為叁界中最第一。圣教中多引之以為比。悲华经二曰:「身心快乐,无有疲极,譬如比丘入第叁禪。」涅槃经二十一曰:「有佛世界名曰不动,...

《佛学大辞典》 / 139字 / 14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叁道真言

大日经秘密曼荼罗品所。净治行者叁业之真言也。吽[口蓝][口路],身道真言。訶囉鹤,语道真言。[口蓝][口路],意道真言。大疏十四曰:「此叁道真言,即摄如来身语意平等法门。然此叁真言,若着莎訶字亦尔,若不着亦得,行者得意时,自着方便也。」

《佛学大辞典》 / 105字 / 14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不净金刚

Ucchuṣma,乌芻沙摩,译曰不净金刚,又云触金刚。此明王為不动明王所化现,调伏一切之不净鬼者,故於东司安置之,上东司时,诵此明王之真言也。大威力乌枢瑟摩明王经下曰:「乌枢瑟摩明王教法不拘净秽,恒示忿怒相,诵满叁十万徧得验。」大日经疏九曰:「时,不动明王,受佛教命召...

《佛学大辞典》 / 187字 / 14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一百一十知识

善财童子所值之一百一十城善知识也。经之结文,虽言经由一百一十诸善知识,而实际所者,祇有五十四处,遇五十五知识也(德生与有德遇於同处)。然结為一百一十知识者,在五十五知识之下,以修行有当分与胜进二者,二倍之故,故有此数也。又常曰五十叁参者,谓五十五人中,文殊前...

《佛学大辞典》 / 150字 / 14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六观音

有二种:一种:一大悲观音,二大慈观音,叁师子无畏观音,四大光普照观音,五天人丈夫观音,六大梵深远观音也。一种:一千手观音,二圣观音,叁马头观音,四十一面观音,五准胝观音,六如意输观音也。大悲等六观音為天台之义立。摩訶止观二曰:「大悲观世音破地狱道叁障,此道苦最...

《佛学大辞典》 / 692字 / 14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不空

叁藏法师之名。梵名阿目佉跋折罗AmoghaΛajra,此言不空金刚,略云不空。北天竺之婆罗门族,幼失父,随叔父来住东海,年十五,师事金刚智叁藏,遂受五部之灌。及开元二十年,金刚智示寂,奉遗旨往五天并师子国,广求密藏,天宝五年还京,入内立坛,為帝灌。后祈雨止风有验,赐...

《佛学大辞典》 / 259字 / 14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五、

昔有一比丘被摈,懊恼悲叹涕哭而行,道逢一鬼,此鬼犯法亦为毗沙门天王所摈。时鬼问比丘言:“汝有何事涕哭而行?”比丘答曰:“我犯僧事,众僧所摈,一切檀越供养尽失,又恶名声流布远近,是故愁叹涕泣耳。”鬼语比丘言:“我能令汝灭恶名声大得供养。汝可便立我左肩上,我当担汝虚空...

《杂譬喻经》 / 306字 / 14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9日

十无尽藏

藏者,含摄也。此之十藏,乃功德林菩萨于华严会上,为诸菩萨演,欲令其普入一切佛法之门,成就无上菩提,饶益一切众生。以其各能含摄无尽法海,故皆名为无尽藏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信藏,谓菩萨净信坚固,解诸法空,心不退转...

《三藏法数》 / 879字 / 14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一切如来宝冠叁界法王灌

金刚经一曰:「成就一切如来金刚加持殊胜叁昧耶智,得一切如来宝冠叁界法王灌。」同疏二曰:「如来在因位而入叁昧耶智曼荼罗,加持阿闍梨弟子身中本有之如来藏性,以成修真言行菩萨之法益,则堪任传授持明乃至印可等灌之阶位,以此而為初因,由叁密四智印相应得一切如来之灌...

《佛学大辞典》 / 137字 / 13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善法堂

帝释天讲堂名。在须弥山喜见城外之西南角。於此论人中之善恶。俱舍论十一曰:「外西南角有善法堂,叁十叁天时集於彼,详论如法不如法事。」涅槃经十二曰:「是善法堂忉利诸天常集其中,论人天事。」西域记四曰:「昔如来起自胜利上升天宫,居善法堂為母法。」

《佛学大辞典》 / 113字 / 13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十二部经

修多罗。祇夜。受记。伽陀。优陀那。尼陀那。阿波陀那。伊帝目多伽。阇陀伽。毗佛略。阿浮陀达摩。优波提。为十二部经名藏。修多罗者。是一切本经一切论法。从如是我闻至欢喜奉行。无问卷数多少。皆言修多罗。祇夜真偈不重。受记经如释迦如来为弥勒授记。于来世当得作佛。是授...

《法门名义集》 / 275字 / 13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二义

一、了义,谓诸大乘经宣胜义,如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之类,皆究竟显了,名为了义。 二、不了义,谓诸经中宣世俗等事,或厌离生死,欣求涅槃等,种种文句差别,不为究竟显了,名不了义。

《三藏法数》 / 88字 / 13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马头观音

梵名何耶揭梨婆Hayagriva,胎藏界观音院之一尊,六观音之一。以配止观所六观音之师子无畏观音,為畜生道之教主,是无量寿之忿怒身,以观音為自性身,以马置於头,故曰马头观音,亦曰马头大士。為大忿怒威猛摧伏之形,故称為马头明王。乃五部明王中莲华部之明王也。戴马者,如转...

《佛学大辞典》 / 474字 / 13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

归命一切佛菩萨海等!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闻者游行胜林中,无亲搏施与园中,大比丘众共半三十比丘百。尔时,世尊前分时,上裙着已,器上给衣持,闻者大城搏为入。尔时,世尊闻者大城搏为行已,作已食,作已后食,搏堕过器上给衣收摄,两足洗,坐具世尊施设,如是座中跏趺...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 隋大业年中三藏笈多译 / 8046字 / 13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12日

叁时

晨朝,日中,黄昏也。 又谓正像末之叁时。佛灭后,正法行时為正法,正法后,似法行时為像法,像法之法渐灭时為末法。此叁时之年限,经不同。详见[正像末]条。

《佛学大辞典》 / 66字 / 13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