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珠者,佛令众生欲灭烦恼,当持数珠,常随其身,专心系念诸佛名号。故说数珠之多少,功德之胜劣,而有四种之不同也。金刚萨埵菩萨偈云:念珠功德有四种,上品最胜及中下,一千八十以为上,一百八珠为最胜,五十四珠以为中,二十七珠为下类。手持念珠当心上,静虑离念心专注。设...
《三藏法数》 / 511字 / 3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又名中间叁昧,中间静虑,中间禪。大梵天王所得之禪定也。色界,无色界通有八地,每一地各有近分定与根本定。其中初禪地之近分定与根本定寻与伺之心所相应,第二禪以上,七地之近分定与根本定,则寻与伺皆不相应,而至极寂静。然其中间,唯有伺之心所相应而寻之心所不相应之禪定,...
《佛学大辞典》 / 212字 / 3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禪為梵语禪那之略,译曰思惟修。新译曰静虑。思惟修者思惟所对之境,而研习之义,静虑者心体寂静。能审虑之义。定者,為梵语叁昧之译,心定止一境而离散动之义。即一心考物為禪,一境静念為定也。故定之名宽,一切之息虑凝心名之,禪之名狭,定之一分也。盖禪那之思惟审虑,自有定...
《佛学大辞典》 / 726字 / 3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忧、喜、苦、乐、寻、伺、出息、入息之八法為妨害禪定者,故称為八灾患。对於火水风叁灾,彼曰外灾,此曰内灾。离此八种之内灾,即色界之第四禪定也,故外叁灾不至第四禪。俱舍论二十八曰:「下叁静虑,名有动者,有灾患故。第四静虑,名不动者,无灾患故。灾患有八,其八者何?寻...
《佛学大辞典》 / 133字 / 2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支即支分,如树之根干,是一枝条有异,禅支之义亦尔,从一定心出生五支故也。又支持之义,谓定心浅薄,易于摇动,若得觉观等法支持,则定心安隐牢固,故名支也。 一、觉支,初心在缘为觉。谓行者于定中发初禅,清净色法,触其身根,心大惊悟。尔时初觉此触,故名觉支。 二、观...
《三藏法数》 / 272字 / 2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过住劫,则入坏劫,坏劫有二十增减劫。前十九增减劫,坏有情世间。最后一增减劫。坏器世间。坏此器世间有火灾水灾风灾之叁者。是曰大叁灾。此叁灾非起於同时,各自轮次而起。以坏世界也。第一火灾,七个日轮,同时并出,焚烧此世界,下自无间地狱,上至色界之初禪天者。第二水灾,...
《佛学大辞典》 / 438字 / 2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凡夫生死往来之世界分為叁:一、欲界,有婬欲与食欲二欲之有情住所也。上自六欲天,中自人界之四大洲,下至无间地狱。谓之欲界。二、色界,色為质碍之义,有形之物质也。此界在欲界之上,离婬食二欲之有情住所也。谓為身体,谓為宫殿,物质的物,总殊妙精好。故名色界。此色界由禪...
《佛学大辞典》 / 175字 / 2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译曰思惟修。新译曰静虑。与[禪定]同。心定一境而审為思虑者。是為色界所属之心德,不具欲界之心,离欲界之烦恼,乃可得之。思惟修者,為寄於因之名,一心思惟研修為因,乃得此定心,故名為思惟修,静虑者就当体而名之,其禪那之体為寂静而亦具审虑之用,故曰静虑。静即定,虑即慧...
《佛学大辞典》 / 452字 / 2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有情乐住之处有九种也。又曰九眾生居,亦曰九居:一欲界之人天,二梵眾天,叁极光净天,四徧净天,五无想天,六空无边处,七识无边处,八无所有处,九非想非非想处。长阿含经九曰:「云何九觉法?谓九眾生居。或有眾生若干种身,若干种想,天及人是,是初眾生居。或有眾生若干种身...
《佛学大辞典》 / 412字 / 2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禪那Dhyāna之略。译曰弃恶,功德丛林。思惟修等。新译曰静卢。属於色界之心地定法也。今於欲界人中发得之,谓之修得。生於色界而发之,谓之生得。思惟而修得之。则名為思惟修。成就之之心体,即為寂静,有能如实虑知所对之境之用。故名静虑。弃恶,功德丛林之名,以其结果之功能而...
《佛学大辞典》 / 369字 / 1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十度一一各有叁行:一、施度之叁行,财施,法施及无畏施也,二、戒度之叁行,摄律仪戒(持佛戒律具眾威仪),摄善法戒(所作善法,悉皆摄持),饶益有情戒也。叁、忍度之叁行,耐怨害忍(无返,报心),安受苦忍,諦察法忍(审法性虚幻,超绝生灭)也。四、进度之叁行,被甲精进,...
《佛学大辞典》 / 340字 / 1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九种之大乘禪也。此為不共於外道二乘而菩萨所修之禪定:一、自性禪,二、一切禪,叁、难禪,四、一切门禪,五、善人禪,六、一切行禪,七、除烦恼禪,八、此世他世乐禪,九、清净净禪是也。原出於菩萨地持经第六方便处忍品,為羼提波罗蜜中之分类,名為自性忍乃至清净忍,天台於法...
《佛学大辞典》 / 1519字 / 1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一、檀波罗蜜。檀者檀那之略,译曰布施,财施,无畏施,法施之大行也。二、尸罗波罗蜜。尸罗,译曰戒,在家出家小乘大乘等之一切戒行也。叁、羼提波罗蜜。羼提,译曰忍辱,忍受一切有情骂辱击打等,及非情寒热飢渴等之大行也。四、毘梨耶波罗蜜。毘梨耶,译曰精进,精励身心进修前...
《佛学大辞典》 / 257字 / 1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叁戒之一。又名静虑生律仪。入初禪,二禪等诸禪定,则与禪定共生自然防非止恶之戒体,身口所作,尽契律仪云:俱舍论十四曰:「静虑生者,谓此律仪从静虑生,或依静虑。若得静虑者,定成此律仪。」七十五法名目曰:「静虑律仪,亦名定共戒,与定同时故。」
《佛学大辞典》 / 105字 / 1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禪者梵语,译為静虑。寂静思虑之义。俱舍论二十八曰:「依何义立静虑名?由此寂静能审虑故。」维摩经方便品曰:「一心禪寂,摄诸乱意。」不动经曰:「其心禪寂,常住叁昧。」卢纶咏蒲团诗曰:「惟当学禪寂,终身与之俱。」
《佛学大辞典》 / 94字 / 1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坐而修禪也。禪者梵语禪那Dhyana之略,译曰思惟、静虑,以息虑凝心究明心性之术也。达磨来,此道始盛於支那。天台出,此法方见,与教相应。而以此為唯一之法,规矩最备者,无过於禪宗。增一阿含经十二曰:「坐禪思惟,莫有懈怠。」大阿弥陀经上曰:「念经者,思道者;坐禪者,经行...
《佛学大辞典》 / 200字 / 1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旧译曰第四禪。新译曰第四静虑。色界四地中第四地之名。此有九天,其第叁广果天中有大自在天宫。此第四静虑以上无依叁灾而成坏者。
《佛学大辞典》 / 56字 / 1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