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4 条搜索结果

九识

识以了别为义,谓能照了分别一切诸法故也。 一、眼识,谓眼与色为缘而生眼识,眼识依根而生,眼根因识能见,是能见者,名为眼识。 二、耳识,谓耳与声为缘而生耳识,耳识依根而生,耳根因识能听,是能听者,名为耳识。 叁、鼻识,谓鼻与香为缘而生鼻识,鼻识依根而生,鼻根因...

《三藏法数》 / 863字 / 31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6日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着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 姚秦天竺三藏鸠摩罗什译 / 6235字 / 28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8日

九识

从眼至意为六。前已具言。第七阿陀那识。第八阿黎耶识。第九阿磨罗识。通前是为九。何名为阿陀那者。此西域语。以义言之。我见之识。凡夫我见依此识起。障无我智令不得生。圣人修灭心定者。乃能除此惑也。除有我之惑。得无我之智。阿黎耶识者。亦西域音也。以义言之。其能有二。一...

《法门名义集》 / 209字 / 26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6日

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

观世音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时,照见五阴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弗!色空故无恼坏相,受空故无受相,想空故无知相,行空故无作相,识空故无觉相。何以故?舍利弗!非色异空,非空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如是。 舍利弗!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 姚秦天竺三藏鸠摩罗什译 / 336字 / 19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13日

二十诸天

自古列十六天像,各有所主,以其有呵护之功也。后增日月及娑竭龙王、阎摩罗王者,谓日则破闇,月则照夜,龙则秘藏法宝,阎摩则掌于幽冥。故加此四天,通为二十天也。 一、梵天王,梵,梵语具云梵囕摩,华言离欲,又云清净,谓此天王身心妙圆,威仪不缺,清净禁戒,加以明悟,统...

《三藏法数》 / 2561字 / 16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6日

俱尸罗

又作拘翅罗,瞿翅罗,鴝鳲罗,瞿师罗,劬师罗。鸟名。译曰好声鸟。鶿鸥。见[夷罗]条。

《佛学大辞典》 / 34字 / 15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7日

共命鸟

Jivajiva,又作命命鸟,生生鸟。梵曰耆婆耆婆。两首一身,果报同,心识别也。见[耆婆]条。

《佛学大辞典》 / 40字 / 14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7日

摩利

梵名Kimari。又作憍摩利,俱摩罗。是鬼女眾之一,胎藏界外金刚部中之一尊也。形像肉色,左手持鉾,右手為掬,或左手执杵,右手执剑。

《佛学大辞典》 / 56字 / 14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7日

摩罗

见[摩罗伽]条。

《佛学大辞典》 / 9字 / 14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7日

槃荼

Kumbhāṇḍa,又作弓槃荼、究槃荼、恭畔荼、拘槃荼、俱槃荼、吉槃荼、拘辨荼、满拏。鬼名。噉人精气之鬼。译作瓮形鬼、冬瓜鬼。南方增长天王之领鬼。探玄记二曰:「槃荼,依正法华经,名厌眉鬼。噉人精鬼等,亦名冬瓜鬼。王名毘楼勒,此云增长王,是南方天王。领二部鬼:一名...

《佛学大辞典》 / 345字 / 13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7日

广神

具名广大神王。此神王有二种:一称那耶神王,住於金刚山,一向出生吉祥神主。二称遮毘佉罗神王,住於大海中,出生种种之吉祥神主与过患神主。因而譬之於眾生所具之一心。那耶神王者,心真如门也。遮毘佉罗神王者,心生灭门也。见释摩訶衍论。

《佛学大辞典》 / 102字 / 13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7日

一叉

Ikṣvāku,译曰甘蔗氏。慧琳音义二十六曰:「又名日种善生,释迦种族之祖先也。在印度河流域之浮陀落(褒多那Potala)城。

《佛学大辞典》 / 59字 / 12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7日

十七、

复次,若诤竞者闻断结名,所诤事解,若人欲得供养恭敬,应断诸使。 我昔曾闻,有差老母,入于林中采波罗树叶卖以自活,路由关逻,逻人税之。于时老母不欲令税,而语之言:“汝能将我至王边者,税乃可得,若不尔者终不与汝。”于是逻人遂共纷纭往至王所,王问老母:“汝今何故不输...

《大庄严论经》 / 后秦三藏鸠摩罗什译 / 1643字 / 12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1日

十二、

复次,若人内心贤善,则多安隐利益一切,是故智者应修其心恒令贤善。 我昔曾闻,有诸比丘与诸估客入海采宝,既至海中船舫破坏。尔时有一年少比丘捉一枚板,上座比丘不得板故将没水中,于时上座恐怖惶悸,惧为水漂,语年少言:“汝宁不忆佛所制戒,当敬上座?汝所得板应以与我。”...

《大庄严论经》 / 后秦三藏鸠摩罗什译 / 649字 / 12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1日

四十六、

复次,若得四不坏净,宁舍身命终不毁害前物,是故应勤修四不坏净。 我昔曾闻,有一罪人应就刑法,时旃陀罗次当刑人。彼旃陀罗是学优婆塞得见谛道,不肯杀人,典刑戮者极生瞋忿,而语之言:“汝今欲违王宪法耶?”优婆塞语典刑戮者言:“汝甚无智,王今何必苦我杀人?虽复色身属王...

《大庄严论经》 / 后秦三藏鸠摩罗什译 / 1337字 / 12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