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 条搜索结果

善财五十叁参

经云:善财童子,初入胎时,于其宅内,自然而出七宝楼阁;其楼阁下,有七伏藏。地自开裂,生七宝牙。童子处胎十月,然后诞生。形体支分端正具足,一切众宝自然出现,一切库藏悉皆充满。以此事故,父母亲属及善相师,共呼此儿,名曰善财。后因文殊师利菩萨,至福城东,住庄严幢娑...

《三藏法数》 / 5609字 / 5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5日

一刹那

梵语刹那,华言一念。经云:一念中有九十刹那,一刹那中有九百生灭。俱舍论云:时之极少者名刹那。是也。(念有大小,一念者大念也,一刹那者小念也。)

《三藏法数》 / 73字 / 5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5日

四道

道者涅槃之道路也。乘此可到涅槃之城,故名道。道虽异,可以四种摄尽。一加行道,谓先於叁贤四善根位加力而行叁学之位也。二无间道,谓加行功德成就而发正智,正断烦恼之位也。不為惑而间隔,故曰无间道。叁解脱道,无间道后而生一念之正智,正证悟真理之位也。為既解脱惑之正智。...

《佛学大辞典》 / 178字 / 4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5日

根本智

又作如理智,无分别智、正智、真智等。根本智之名,对於后得智而言。正冥符於真理,而无能缘所缘之差别,一念之真智也。此智為生一切法乐,出一切功德大悲之根本,故曰根本智。唯识论十曰:「根本无分别智,亲证二空所显真理,无境相故,能断随眠。」叁藏法数五曰:「根本智亦名无...

《佛学大辞典》 / 167字 / 4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5日

叁忍

叁忍有叁种,无量寿经第四十八愿举声闻者得叁法忍之愿,而言第一法忍第二法忍第叁法忍,未举其法忍之名,因是而诸师之解不同。法位云是仁王经所说五忍之前叁者,即伏忍信忍顺忍也。憬兴云是伏忍中之下中上叁忍也。玄一曰是下说之音响忍柔顺忍无生忍也。 又无量寿经云往生极乐之人...

《佛学大辞典》 / 452字 / 4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5日

一行叁昧

梵语叁昧,华言调直定,又云正定。一行叁昧者,惟专一行,修习正定也。谓修行之人,应处空闲,舍诸乱意,系心实理,想念一佛,专称名字,随佛方所,端身正向,能于一佛念念相续而不懈怠,于一念中即能得见十方诸佛,获大辩才也。

《三藏法数》 / 109字 / 4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5日

一即十

所谓一即十者。乃一至十之数。均由一相叠而成。若以一為本数,即单位。则舍一而不能有二至十。此所以一即二,一即叁以至一即十也。易言之。二乃由本数之一為始。渐次成而為二。一之外别无二之本体也。由此以推。十亦由本数之一為始。渐次成而為十。一之外别无十之本体也。由是论之...

《佛学大辞典》 / 284字 / 4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5日

一念逾新罗

一念已逾海外之意。传灯录曰:「有僧问盛禪师如何是覿面事?师曰:新罗国去也。」东坡诗曰:「我生乘化日夜逝,坐觉一念逾新罗。」

《佛学大辞典》 / 59字 / 4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5日

一剎那

Kṣaṇa,谓时之极少。曰一剎那。俱舍论十二曰:「极微字剎那,色名时极少。」仁王经上曰:「九十剎那為一念一念中一剎那,经九百生灭。」俱舍论十二曰:「何等名為一剎那量,眾缘和合,法得自体顷,或有动法,行度一极微,对法诸师说,如壮士一疾弹指顷,六十五剎那,如是名為一...

《佛学大辞典》 / 150字 / 4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5日

一解脱

解脱者,无拘无碍自在之谓也。一切众生同有佛性,本来解脱;良由心生执着,妄自迷倒,受诸缠缚。若能一念反妄归真,了缚无缚,则与诸佛如来同一解脱,无有差别。经云:同一解脱。是也。

《三藏法数》 / 82字 / 4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5日

一念随喜

归依於法而信服之之念也。法华经法师品曰:「如是等类,咸於佛前,闻妙法华经一偈一句,乃至一念随喜者,我皆与授记,当得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

《佛学大辞典》 / 61字 / 4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5日

乃至一念

举极少之念而摄多念也。无量寿经下曰:「诸有眾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迴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

《佛学大辞典》 / 48字 / 4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5日

一念万年

谓剎那一念之心,而摄万年之岁月无餘。

《佛学大辞典》 / 17字 / 4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5日

百界千如

差别一切迷悟之境而為十界。此十界互相具,则為百界。其一一之界所具之事理有十种,谓為十如,盖一界為十如则十界為百如,百界為千如也,乘之以叁世间,则為叁千,台家所谓叁千之诸法是也。观此叁千之法為一念具足,即一念叁千之观法也。故举所观之境,或曰百界千如。或曰叁千之性...

《佛学大辞典》 / 206字 / 4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5日

九住心

一、安住心,谓修行之人,于习禅时,或数息,或观心,当须系缘一境,念念相续,安住其心,不令散乱也。 二、摄住心,谓修行之人,于习禅时,摄心宁静,则禅定可成;若觉一念稍动,即便摄持,令心安住也。 叁、解住心,谓修行之人,于习禅时,既解知觉观之心,攀缘外广,即当收...

《三藏法数》 / 346字 / 4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5日

一念叁千

天台宗之观法,观一念之心而具叁千诸法也。一心叁观,北齐慧文禪师於中论发之。一念叁千,天台大师於法华经发之。叁千者,地狱,饿鬼,畜生,阿罗修,人,天,声闻,缘觉,菩萨,佛之境界為界,据由圆融之妙理。此十界互具十界,则相乘而為百界,百界一一有性,相,体,力,作,因...

《佛学大辞典》 / 263字 / 3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5日

一大事

开显实相妙理之事业,开示佛知见之事业也。一大者,实相之妙理,谓佛知见,即法华之妙法也。法华经方便品曰:「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於世。」文句四上曰:「一则一实相也,非五非叁,非七非九,故言一也。其性广博,博五叁七九,故名為大。诸佛出世之仪式,故名為事。...

《佛学大辞典》 / 266字 / 3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5日

叁十四心断结

谓叁藏教菩萨,扶惑润生,历劫具修六度梵行,饶益有情。最后至于菩提树下,一念相应慧发真无漏之时,以八忍、八智、十六心、九无碍、九解脱、十八心,顿断见、思习气,而成正觉。故云叁十四心断结也。(叁藏教者,即经律论叁藏也。扶惑润生者,谓此教菩萨,虽已离见、思之惑,为...

《三藏法数》 / 832字 / 3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5日

一日佛

一日清净至暮,则為一日间之佛也。宗镜录二十叁曰:「一念相应一念佛,一日相应一日佛。」

《佛学大辞典》 / 39字 / 3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5日

十普门

普,遍也。门,即能通之义。谓菩萨以圆融中道,妙观通入,常住实际理地。故立此十门也。 一、慈悲普,慈能与乐,悲能拔苦。盖菩萨即于一念之中,遍观十界善恶苦乐,而起慈悲与拔之想。普令众生离一切苦,得一切乐,故名慈悲普。(十界者,佛界、菩萨界、缘觉界、声闻界、天界、...

《三藏法数》 / 1131字 / 3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5日

一念

其说有二:(一)极短促之时刻也。文句八上曰:「一念时节极促也。」教行信证文类叁末曰:「一念者斯显信乐开发时剋之极促。」观无量寿经曰:「如一念顷,即生彼国七宝池中。」然其时限,诸说不同。仁王般若经上曰:「九十剎那為一念一念中之一剎那,经九百生灭。」往生论註上曰...

《佛学大辞典》 / 710字 / 3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5日

佛会

佛菩萨圣眾之会处,即净土也。般舟讚曰:「一念之间入佛会。」

《佛学大辞典》 / 27字 / 3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5日

一障一切障

一障一切障者,谓造恶众生,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一切善根皆悉消灭,一切业障同时增长;所以一障则一切障也。

《三藏法数》 / 60字 / 3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5日

种子识六义

种即能生之义也。谓于八识之中,随一识起时,能生一切善恶之法,故名种子识。(八识者,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也。) 一、刹那灭义,梵语刹那,华言一念。谓眼等诸识种子,一念才生,生则随灭,念念不停,刹那变异;耳鼻舌身意等诸识种子,各各...

《三藏法数》 / 488字 / 3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5日

如来十恩

一、发心普被恩,谓如来最初发菩提心,修习胜行,成就功德,皆为普被法界群生,咸令利益安乐,是为发心普被恩。(梵语菩提,华言道。) 二、难行苦行恩,谓如来往昔因中,舍头目髓脑、国城妻子、剜身千灯、投形饲虎、雪岭亡躯,如是难行苦事,积劫行之,皆为利乐众生,是为难行...

《三藏法数》 / 1090字 / 3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5日

二心

一、相应心,应即当也,谓一念妄心虚妄分别,而与烦恼诸惑相应,是名相应心。 二、不相应心,谓常住真心,古今一相,自性清净,而与烦恼诸惑永不相应,是名不相应心。

《三藏法数》 / 75字 / 3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5日

二观行

(亦名唯识观,出宗镜录) 一、寻伺,谓推寻伺察根尘相对所起一念之心,即以叁观观之,是名寻伺。(粗心在缘曰寻,细心分别曰伺。叁观者,空观、假观、中观也。) 二、真如,真名不伪,如名不异。谓常以妙观观于心性,本具真如之理,速令显发,是名真如。

《三藏法数》 / 102字 / 3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5日

地论宗

為依学十地论之宗,故名。此论谈六相圆融,明一乘佛性,虽同华严,而立叁祇成佛,不许一念成佛是故非圆教也。十地论者,与华严经第六会十地之一品,别行之十地经释论也,有坚慧,金刚军,世亲之诸论,今所取者,世亲之十地论也。梁代光统慧顺道慎诸师盛讲衍之,及中唐华严宗勃兴,...

《佛学大辞典》 / 119字 / 3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5日

四相约位

四相,即生、住、异、灭也。此之四相,乃是本觉心源,无明初起一念之相,而有四种之别。以其细微难见,故约信、住、行、向地、等觉、妙觉,从浅至深,次第觉了粗细分齐之相以明之。此之四法,起则从生至灭,觉则从灭至生,故以灭、异、住、生而为次第也。 一、十信觉灭相,十信...

《三藏法数》 / 509字 / 3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5日

无心

真心离妄念,谓之无心。非云无心识。又妄心如幻影,自性不可得,故云无心。又一时休止心识而使不生,故云无心。如五位无心是也。宗镜录四十五曰:「大宝积经云:文殊师利言:如人学射,久习则巧。后虽无心,以久习故,箭发皆中。我亦如是,初学不思议叁昧,繫心一处。若久习成就,...

《佛学大辞典》 / 295字 / 3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