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8 条搜索结果

七种无上

一、身无上,谓如来以叁十二相,八十种好,庄严其身,世出世间,无有超过其上,是名身无上也。(叁十二相者,足下安平相、千辐轮相、手指纤长相、手足柔软相、手足缦网相、足跟满足相、足趺高好相、腨如鹿王相、手过膝相、马阴藏相、身纵广相、毛孔生青色相、身毛上靡相、身金色...

《三藏法数》 / 1100字 / 3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七种定名

定,即禅定也。禅有二种,一者,世间禅;二者,出世间禅。而定名不出此七种也。(世间禅者,即色界四禅,无色界四无色定等也。出世间禅者,即八背舍、八胜处等也。) 一、叁摩呬多,梵语叁摩呬多,华言等引。远离沉掉,曰等;发生功德,曰引。谓能修此定,则离诸烦恼,而引发胜...

《三藏法数》 / 378字 / 3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十乘

十乘者十乘观法也此十通名乘者乘即运载之义如世车乘堪能运载也盖言修行之人依此十法修之则能运出生死之苦到于涅槃彼岸也数至十者由修观之人上中下根不等上根者唯观初不思议境即得破惑显理其次者于初种观法修之不入湏用第二发心乃至第八对治助开方能破惑显理又其次者于前七种观之...

《三藏法数》 / 2967字 / 3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七种布施

一施客人,羈旅他乡者。二施行人,旅行者。叁施病人,染疾者。四施侍病,看病者。五施园林,以园林施诸寺也。六施常食,布施钱财或庄田等為现住僧或十方僧供常食也。七随时施,於寒时风时热时随其所应而施衣食等也。是曰七有依福业事。见俱舍论十八。

《佛学大辞典》 / 101字 / 3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七、

昔有迦罗越,常愿见文殊师利。迦罗越便大布施并设高座讫,便有一老翁甚大丑恶,眼中眵出、鼻中洟出、口中唾出,迦罗越见在高座上便起意:“我今日施高座,高尚沙门当在其上,汝是何等人?”便牵着地布施讫,迦罗越便然灯烧香,着佛寺中,言:“持是功德现世见文殊师利。”便自还归家疲...

《杂譬喻经(一卷十一经)》 / 后汉月支沙门支娄迦谶译 / 205字 / 3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1日

七种布施

见[布施]条。

《佛学大辞典》 / 7字 / 3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七种阿罗汉

六种阿罗汉中不动阿罗汉别為不动阿罗汉与不退阿罗汉之称。

《佛学大辞典》 / 27字 / 3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如来有七种

一、因语,谓如来于现在因中,说未来果。如云众生乐杀,乃至乐行邪见,以此为因,是人当受地狱果报。若不乐杀生,乃至不行邪见,以此为因,是人当受天人果报,是名因语。 二、果语,谓如来于现在果中,说过去因。如云贫穷众生,颜貌丑陋,不得自在,此之果报,皆由是人前世破戒...

《三藏法数》 / 573字 / 3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七种不净

谓修行之人,恐于自他身分,而起贪着,妨于正道,故令假作此不净之想,破其着心。故有七种也。 一、种子不净,种子有二:一内种,谓人之身从昔烦恼业因而生。二外种,谓此身受父母遗体而生,故名种子不净。 二、受生不净,谓人之生,父母交遘,赤白和合,以成其身,故名受生不...

《三藏法数》 / 322字 / 3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七大

大即体性圆融周遍无外之义。盖由万法不离地水火风而成,依空建立,因见有觉,因识有知,举此七种,则自他依、正、色、心,一切万法无不摄矣。然以众生迷失本心,根尘对起,知见妄分,听不出声,见不超色,但于日镜和合处见火起,月珠和合处见水生,各不相容,执相成碍,殊不知如...

《三藏法数》 / 832字 / 3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菩提分

Bodhyaṅga,总為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八正叁十七道品之名,别為叁十七道品中七觉支之名。分者支分之义,七种或叁十七科之道行支分,故名分。又分者因之义,七种或叁十七科之道行,皆顺趣菩提,故名菩提分。阿弥陀经曰:「七菩提分,八圣道分。」俱舍论二...

《佛学大辞典》 / 240字 / 3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七方便

(亦名七贤,出天台四教仪集注) 方,谓方法。便,谓便宜,犹善巧也。谓一切众生,欲出叁界,断除烦恼惑业,而证真空涅槃之理,必先以此七种法门,而为方便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五停心,停,止也,住也。心,即虑知心也。谓众生多贪...

《三藏法数》 / 516字 / 3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佛说七女经

闻如是。一时佛游于拘留国。在分儒达树园。与千罗汉俱。菩萨有五百人。及诸天龙鬼神。尔时拘留国中有婆罗门。名摩诃蜜。悭贪不信佛法。大豪富珍奇珠宝牛马田宅甚众多。智慧无双。为是国中作师。常有五百弟子。复为国王大臣所敬遇。是婆罗门有七女。大端正无比黠慧言语。从头至足皆...

《佛说七女经》 / 吴月支国居士支谦译 / 2664字 / 3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2月09日

华色

比丘尼。又名莲华色尼,温盋罗苾芻尼,鬱波罗比丘尼。佛由忉利天降时,此比丘尼,化為轮王,最初拜佛。智度论十一曰:「如佛在忉利天夏安居受岁已,下阎浮提。(中略)眾人欲求先见佛礼敬。有华色比丘尼,欲除女名之恶,便化為转轮王,眾人见避坐,到佛所已,还復本身,最初礼佛。...

《佛学大辞典》 / 163字 / 3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精进波罗蜜多品第九之七

尔时舍利子。彼正法行童子为成熟善根故。于二十岁发生净信。舍家出家成苾刍相。受具足戒。住阿兰若大树林中而为宴坐。于虚空中有诸贤圣。潜来教示如是义利。语苾刍言。汝于菩萨藏正法。得不退转精进之行。有大名称当得作佛。时彼苾刍于贤圣所。闻是语已生大欢喜。得未曾有。乃于城...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 /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诏译 / 1608字 / 3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0月24日

七种立题

隋天台智者大师,谓一大藏经题,不出人、法、譬叁者而已。因以单复具足不同,遂立为七种也。 一、单人立题,单人者,如佛说阿弥陀等经是也。谓释迦佛为能说之人,阿弥陀佛为所说之人。此经以两土果人立名,故云单人立题。(梵语释迦,华言能仁。梵语阿弥陀,华言无量寿。两土果...

《三藏法数》 / 459字 / 3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胜慧波罗蜜多品第十一之七

尔时佛告舍利子。汝等勿谓精进行太子得授记已。起于异见而生疑惑。所以者何。是精进行太子。已于过去九十九俱胝岁。亲近供养尊重赞叹。大蕴如来及声闻众。亦以饮食衣服卧具医药。精勤给侍悉令充足。以本愿故彼佛世尊。与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于未来世过阿僧祇劫当得作佛。号曰...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 /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诏译 / 2444字 / 3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0月24日

七种

又名七种不还,七种那含。见[不还果]条。

《佛学大辞典》 / 18字 / 3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七辩

见[七种辩]条。

《佛学大辞典》 / 8字 / 3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七种礼佛

谓天竺勒那叁藏,睹此方俗,不习礼佛之仪,遂传此七种之法。虽通云礼佛,而有是非浅深不同,盖欲令人知我慢、求名二种之非,而归于身心礼等五种之正,从浅至深,修行获益,故有七种礼佛之名也。(勒那,梵语具云勒那摩提,华言宝意,中印度人也。) 一、我慢礼,谓人礼佛,身虽...

《三藏法数》 / 624字 / 3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七种无上

如来有七种之无上:一、身无上,具叁十二相八十种好也。二、道无上,以慈悲之道利一切之眾生也。叁、见无上,以正戒正见正命成就其身也。四、智无上,具四无碍智也。五、神力无上,如来神通之力,不可思议也。六、断障无上,断惑业苦之叁障也。七、住无上,住於大寂灭定也。见菩萨...

《佛学大辞典》 / 127字 / 3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七种忏悔心

忏,梵语具云忏摩,华言悔过。华梵兼举,故云忏悔。忏名修来,悔名改往。若欲忏悔者,先当起七种心也。 一、生大惭愧心,惭即惭天,愧即愧人。谓自惟我与释迦如来同为凡夫,而今世尊成道以来,已经劫数,而我等轮转生死,未有出期,此实可惭可愧,当以此心而行忏悔也。(梵语释...

《三藏法数》 / 481字 / 3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七无上道

与[七种无上]条。

《佛学大辞典》 / 9字 / 3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华色比丘尼欲先见佛

智度论十一举翻名,谓之华色比丘尼。毘奈耶杂事存梵名,谓為嗢盋罗苾芻。又分别功德论谓之莲华色尼。是為同一之莲华比丘尼,佛自忉利天降下时,以神通变身為轮王,最初礼佛。后呵责提婆达多非法,遂為彼所打杀。见[华色]条。

《佛学大辞典》 / 94字 / 3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七种不还

又名七种那含,七种般。见[不还果]条。

《佛学大辞典》 / 17字 / 3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如来不思议品第四之七

复次舍利子。云何名为如来四无所畏不可思议。诸住信菩萨。应发净信超越分别离诸疑惑。乃至发希有想。舍利子。如来无所畏法。其有四种。如来由具四无畏故了知胜处。于大众中能狮子吼转妙梵轮。余诸沙门婆罗门悉不能转。一切世间天人魔梵。无与如来同其法者。舍利子。何等是为四无所...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 /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诏译 / 3799字 / 3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0月24日

七觉分

觉,即觉了。谓觉了所修之法是真是伪也。分即支分,谓此七种法,各有支派分齐,不相杂乱,故名七觉分,亦名七觉支。择、进、喜叁觉分,属慧;除、舍、定叁觉分,属定;念觉分兼属定、慧。故摩诃止观云:修此七觉,即得入道。是也。 一、择法觉分,择,即拣择。谓用智慧观察诸法...

《三藏法数》 / 439字 / 3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七陀罗尼

七种之陀罗尼也。為尊胜陀罗尼,宝篋印陀罗尼,大悲陀罗尼,光明真言陀罗尼,随求陀罗尼,眾陀罗尼,十甘露陀罗尼。

《佛学大辞典》 / 47字 / 3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礼拜五功德

一、端正,谓因见佛相好发欢喜心,而生渴仰,以此因缘,来世即得相貌端正也。 二、好声,谓因见如来相好已,叁称佛号,南无如来,以此因缘,来世得好音声也。(梵语南无,华言归命。) 叁、多财饶宝,谓于如来所,而作大施散华、然灯而供养之,以此因缘,来世获大财宝也。 四...

《三藏法数》 / 191字 / 3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七种自性

如来有七种之性自性,性者即不变迁之义,此不变迁之性即為如来之自性,故名性自性。一集性自性,集即聚也,其性自性,即是万善聚集之因,是约於圣而论。故经曰:即叁世如来性自性第一义心也。二性自性,由前第一义心所集万善之因而各有自性存於内,故名性自性。叁相性自性,可见而...

《佛学大辞典》 / 345字 / 3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七种不还

前六种加无色般也。无色般者,没於欲界不生於色界,而生於无色界,於此断餘惑而般涅槃也。

《佛学大辞典》 / 38字 / 3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七种生死

见[生死]条。

《佛学大辞典》 / 7字 / 3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菩萨有七种

一、法大,法即诸佛所说之法也。谓菩萨能受持十二部经之法,最上最大,故名法大。(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十二部经者,一契经、二重颂、叁讽诵、四因缘、五本事、六本生、七希有、八譬喻、九论议、十自说、十一方广、十二授记也。) 二、心大,心即诸佛广大之心...

《三藏法数》 / 420字 / 3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九十八随眠

亦名九十八使。烦恼之异名也。常随逐於人,故谓之随。其状体幽微难知,如眠性,故谓之眠。此為贪,瞋,痴,慢,疑,身,边,邪,取,戒之十随眠,配於叁界五部者。即欲界见苦所断十种,见集及见灭所断七种(除身边戒),见道所断八种(除身边),并欲界修所断四种(贪瞋痴慢),合...

《佛学大辞典》 / 179字 / 3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七种无常

楞伽经四,谓「一切外道,有七种无常非我法也。一、作捨无常,四大造色,作已而捨,以為无常。二、处坏无常,处者形处,即诸色形状,彼意四大及造色,毕竟不坏,但观形状长短等坏灭,以為无常。叁、色即无常,第二外道,见形处变坏,以為无常,今言形色即為无常。佛破其言曰是即前...

《佛学大辞典》 / 274字 / 3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七周行慈

五停心观中第二為慈悲观,是使多瞋之眾生修慈悲而对治瞋毒也。而行之之境分為七种,以叁乐与之。是曰七周行慈。周者周徧,於怨亲周徧平等也,又周徧而行之也。七境者,一、上品之亲,二、中品之亲,叁、下品之亲,四、中人非冤亲,五、下品之冤,六、中品之冤,七、上品之冤也。叁...

《佛学大辞典》 / 148字 / 3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七善士趣

不还之圣者。有生般中般上流般叁种。此叁般又各有叁种之别,谓之九种不还。见[九种不还]条。此中上流般之叁种不分开之。总為一上流般,合前之六种,谓之七善士趣。其所以不别立之者。婆沙论一百十五谓中生之二种,各為一生中之差别。行相难知,故分之。上流般各受多生,其行易知,...

《佛学大辞典》 / 187字 / 3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二种精进心

谓行人熏修忏法,即当克取限期,破诸惑障。如修法华叁昧,以叁七日为期,于中礼佛忏悔,行道诵经,有事有理,俱当精进,故有二种心也。(梵语叁昧,华言正定。叁七日,二十一日也。) 一、事中修一心精进,谓行人于道场叁七日中,行仪纯备。当礼佛时,一心虔恳,观想金容端严殊...

《三藏法数》 / 295字 / 2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灌佛香汤

浴像功德经曰:「应以牛头旃檀、紫檀、多摩罗香、甘松、芎藭、白檀、鬱金、龙脑、沈香、麝香、丁香,如是等妙香。随所得者以為汤水,置净器中。」然禪宗之一法,但用七种之香。象器笺十叁曰:「旧说曰浴佛香汤方,沈香(一两),白檀(一两),甘松(半两),丁子(半两),熏陆(...

《佛学大辞典》 / 138字 / 2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小乘七种

(又名七士夫趣,亦名七丈夫,出天台四教仪集注) 圣,正也。舍凡性,入正性,故名为圣。贤首宗立为七士夫趣,亦名七丈夫。名异义同也。 一、随信行,行,即进趣之义。谓钝根之人,凭他生解,依信而行,进趣于道,故名随信行。 二、随法行,谓利根之人,自以智力,依法而行,进...

《三藏法数》 / 328字 / 2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五千上慢

有五千比丘怀增上慢之心,释迦将说法华经,彼等谓我既得妙果,何要闻法华,立座而去。法华经方便品曰:「说此语时,会中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五千人等,即从座起,礼佛而退。此辈罪根深重,及增上慢,未得谓得。未证谓证,有如是失。是以不住,世尊默然而不制止。」

《佛学大辞典》 / 110字 / 2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独孤洛迦

见[七种衣]条。

《佛学大辞典》 / 8字 / 2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顶礼

五体投地以吾顶礼尊者之足也。归敬仪下曰:「经律文中,多云头面礼足,或云顶礼佛足者,我所贵者顶也。彼所卑者足也,以我所尊,敬彼所卑者,礼之极也。」

《佛学大辞典》 / 64字 / 2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叁种礼佛

一、成过礼,谓礼佛时,身仪不正,而与轻慢相应,如碓上下,佛制有过,是名成过礼。 二、相似礼,谓礼佛时,身仪虽似端正,而与杂觉相应,是名相似礼。(杂觉者,谓觉知之念纷杂也。) 叁、顺实礼,谓礼佛时,身仪端正,而与正智相应,随顺实理,是名顺实礼。

《三藏法数》 / 110字 / 2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二十七、佛说七处三观经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呼比丘:“七处为知,三处为观,疾为在道法,脱结无有结意,脱从黠得法已,见法自证道,受生尽行道意,作可作不复来还。”佛问比丘:“何等为七处?善为知是。闻比丘色如本谛知?亦知色习,亦知色尽,亦知色灭度行,亦知色味,亦知色苦...

《杂阿含经》 / 1182字 / 2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2日

十种力品第十五

佛告喜王菩萨。何谓有处无处深浅远近度无极有六事。从其处所逮得审谛了其本末。是曰布施。所可识知解三界空等无有异。是曰持戒。诸所晓了悉以分别。而得普入仁和之地。是曰忍辱。其弘誓行至德之业强而有势。是曰精进。毁坏众秽十二缘起令无有异。是曰一心。所可遵奉而以知时不失圣...

《贤劫经》 /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 1248字 / 2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1月13日

不还果

声闻乘四果之一。梵名阿那含Anāgāmin,断尽欲界九品之修惑,不再还生於欲界之圣者之位也。此不还果之圣者,有五种七种九种之差别。

《佛学大辞典》 / 60字 / 2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七种那含

又曰七种不还,七种般。见[不还果]条。

《佛学大辞典》 / 17字 / 2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金刚顶经瑜伽修习毘卢遮那叁摩地法

一卷,唐金刚智译。说礼佛,五悔,修供,观心等之法。

《佛学大辞典》 / 20字 / 2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莎髻

不动尊之头髮也,莎者草名。以莎草结髮,故云莎髮。是西土奴僕之风,不动尊為童子奴僕之形,故结髮如奴僕也。表七觉支七佛七财等而造七莎髻,末一结之為辫髮而垂於左,以表一子之慈悲也。底哩叁昧经上曰:「头上七种髻表七菩提,左垂一髮向下者是垂慈悲之义,悲念下恶极苦恼眾生也...

《佛学大辞典》 / 120字 / 2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结护

谓真言行者,结印契诵真言守护所修之法也,又护身结界,以辟除恶魔也。念诵结护法普通诸部曰:「凡欲念诵,先须护身结界澄想。」苏悉地羯罗经供养品曰:「若作诸法,遂乃忘作护持法,则令使魔兴。欲除魔故,速应诵持当部明王真言,将护自身,一切魔障不得其便。如上备作护身结界及...

《佛学大辞典》 / 158字 / 2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七、

闻如是: 一时佛在王舍国竹园乌𨽁。在是时有婆罗门名为不信重,在王舍国居,便不信重念如是:“是俱谭沙门王舍国止竹园𨽁,令我今行至俱谭沙门,俱谭沙门所说经,我当为一切却语不信。”便不信重从王舍国出到佛所,是时,佛为非一百众会周匝坐,遍说法经。佛见不信重从远欲来,已...

《杂阿含经》 / 296字 / 2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2日

眾生爱乐十由

善财童子南询第叁十七参,开敷一切树华夜神对童子说一切眾生爱乐十由:一如来威德力故。二顺如来教故。叁行如来语故。四学如来行故。五得如来所护力故。六修如来所印道故。七种如来所行善故。八依如来所说法故。九如来智慧日光所照故。十如来性净业力所摄故。见唐华严经七十二。

《佛学大辞典》 / 118字 / 2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七种二諦

天台有真俗二諦,藏通别圆四教之四种与别接通,圆榜通,圆榜别叁种也。

《佛学大辞典》 / 30字 / 2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羯播死迦

见[七种衣]条。

《佛学大辞典》 / 8字 / 2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八囀声

梵语之名词。曰苏漫多声Subanta(Su +anta)。此苏漫多声,有八种之语格,称為八囀声。一曰体声,又名汎说声,梵语為儞利提势Nirdeśa(-e),此為主格,乃汎说物体之语也。二曰业声,又名所说声,梵名為鄔波提舍泥U adeśana(-e),此為宾格或目的格。自主格言之,则為宾格;...

《佛学大辞典》 / 681字 / 1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不生不灭

对生灭之语,常住之异名也。小乘独就涅槃之理而观不生不灭,大乘於有為之事相上论不生不灭之义。维摩经不二门品曰:「法本不生,今则无灭。」涅槃经曰:「涅言不生,槃言不灭,不生不灭名大涅槃。」般若波罗蜜经曰:「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中论曰:「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

《佛学大辞典》 / 178字 / 1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禪那Dhyāna之略。译曰弃恶,功德丛林。思惟修等。新译曰静卢。属於色界之心地定法也。今於欲界人中发得之,谓之修得。生於色界而发之,谓之生得。思惟而修得之。则名為思惟修。成就之之心体,即為寂静,有能如实虑知所对之境之用。故名静虑。弃恶,功德丛林之名,以其结果之功能而...

《佛学大辞典》 / 369字 / 1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十八不共十种力品第十二

佛言。得是上八事者。便获佛十八事。何等为十八事。一者用某日得佛。用某日般泥洹。从初得佛日。至般泥洹日佛无难。二者无短。三者无忘。四者无不定时。五者终无生法想言我所。六者无有不能忍时。七者无有不乐时。八者无有不精进时。九者无有不念时。十者无有不三昧时。十一者无有...

《般舟三昧经》 / 后汉月氏三藏支娄迦谶译 / 473字 / 1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1月09日

拜懺

释氏礼佛為人懺悔。俗谓之拜懺。因沿称其所诵经典亦曰懺。其事始盛於南朝梁武帝时。今所传梁王懺是也。文言谓之礼懺。梁书庾说传。晚年以后。尤遵释教。宅内立道场。环绕六时。礼懺不輟。

《佛学大辞典》 / 76字 / 1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无后生死

七种生死之一。谓等觉之菩萨也。以彼此身入於妙觉不更受后身故也。

《佛学大辞典》 / 29字 / 1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阿那邠邸化七子经

闻如是: 一时,婆伽婆在舍卫祇树给孤独园。尔时,阿那邠邸有七子,无笃信于佛法众,彼不归命佛、归命法、归命比丘僧,亦不改杀生,亦不改不与取,亦不改他淫,亦不改妄语,亦不改饮酒。尔时,阿那邠邸长者告彼七子言:“汝等!今可自归命佛、归命法、归命比丘僧,亦莫杀生,莫...

《阿那邠邸化七子经》 /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 1680字 / 1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11日

佛说七处三观经

一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比丘!”比丘应:“然。” 佛言:“比丘!七处为知,三处为观,疾为在道法脱结,无有结意,脱从黠得法,已见法自证道,受生尽行道意,作可作,不复来还。” 佛问比丘:“何谓为七处为知?是闻比丘,色如本谛知,亦知色习...

《七处三观经》 /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 11821字 / 1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11日

十种力品第六

宝女白佛。所可谓言如来十力。以何等力为十力乎。而得成就。佛告宝女。假令菩萨行菩萨道。未曾归于成立下乘也。终不兴造不善之业。彼则以斯坚固之力遵诣道场。宝女又问。何谓十力。佛告宝女曰。力达处处以处处力审如有知。有限无限审如有知。设令宝女。如来处处非处处事。有限无限...

《宝女所问经》 /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 1251字 / 1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1月01日

七种立题

天台谓一切之经题不出於人法譬之叁者,而有单复具足之不同,总為七种

《佛学大辞典》 / 31字 / 1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定名七种之一。即禪定之异名也。梵语曰奢摩他Samatha,又名叁摩地Samādhi,静息动心也。又心定止於一处也。常对观而言。依止拂妄,依观证真理也。佛地论一曰:「止谓叁摩地。」起信论曰:「止者谓止一切境界相随顺奢摩他观义。」同义记下末曰:「奢摩他,此翻云止,但今就方便存此...

《佛学大辞典》 / 161字 / 1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头面作礼

以我头面顶礼尊者之足也。智度论十曰:「何以曰头面礼足?答曰:人身中第一贵者头,五情所着而最在上故。足第一贱,履不净处最在下故。是故以所贵礼所贱,贵重供养故。」观无量寿经曰:「遥见世尊,头面作礼。」法华经化城喻品曰:「时诸梵天王,头面礼佛,绕百千匝。」

《佛学大辞典》 / 114字 / 1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礼盘

礼佛而陛之高座。在须弥坛正面,前有可置经卷之经机右磬,左置柄香炉之臺。

《佛学大辞典》 / 33字 / 1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阿速达经

佛说阿遬达经,一卷,宋求那跋陀罗译,与玉耶女经及玉耶经同本异译。说女之十恶,又说五善叁恶之法,分别七种妇之差别。皆出於增一阿含非常品。

《佛学大辞典》 / 60字 / 1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缘性自性

七种自性之一。见[自性]条附录。

《佛学大辞典》 / 15字 / 1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因缘生死

七种生死之一。

《佛学大辞典》 / 7字 / 1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常食施

七种布施之一。见[布施]条。

《佛学大辞典》 / 13字 / 1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转变无常

见[七种无常]条。

《佛学大辞典》 / 9字 / 1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呵责

治罚比丘七种法之一,於僧眾面前宣告呵责夺叁十五事之权利也。见行事钞僧纲编。

《佛学大辞典》 / 35字 / 1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尊那经

一卷,赵宋法贤译。佛对尊那(Cunda)尊者说七种之布施,七种之发心。

《佛学大辞典》 / 32字 / 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 《佛说尊那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