叁界有九地,九地一一有见惑修惑,其修惑每一地分九品,以先断麤大而次第断微细者為法。而断一品之修惑每有无间道解脱道之二节,正断惑之位,谓之无间道,既断惑已,而得解脱之位,谓之解脱道。因之而对於修惑每一地有九无间九解脱之十八节(又云十八心),见大藏法数五十。参照[...
《佛学大辞典》 / 125字 / 2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涅槃经六举如来使者,於末世弘经,人天依止者四人,谓之人四依:一具烦恼性之人(即叁贤四善根),二须陀洹(即预流果),斯陀含(即一来果)之人,叁阿那含(即不还果)之人,四阿罗汉之人。是内证虽為大乘之菩萨,而外现声闻之相,传法化人者也。其内证之涅槃配於大乘之位次,诸...
《佛学大辞典》 / 267字 / 2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六种住者,约别教位次而论也。以此六人所证之位,皆不退失,故名为住。 一、种性住,种即能生之义,性即自分不改之义。谓别教菩萨,于十住、十行位中,道种成就,无有退失,数数增进,故名种性住。(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
《三藏法数》 / 529字 / 2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周徧於一切心王心所而相应之五种心所也。一作意、二触、叁受、四想、五思。成唯识论第叁曰:「此识与几心所相应,常与触、作意、受、想、思、相应,阿赖耶识,无始时来,乃至未转,於一切位,恒与此五心所相应,以是徧行心所摄故。」又第五曰:「復以四一切辨五差别,谓一切性及地...
《佛学大辞典》 / 270字 / 2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以有漏智次第断下地之惑之法也。盖叁界分為九地,比较下地与上地,下地者麤也,苦也,障也,观而厌之。上地者静也,妙也,离也,观而欣之。依此厌欣之力,次第断下地之惑也。故亦谓之厌欣观。但依如此上下对望之厌欣力,不能断第九有顶地之惑,以彼為更宜对比之上地故也,断有顶地...
《佛学大辞典》 / 276字 / 2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又作九品烦恼。即贪,瞋,慢,无明四种之修惑,就麤细而分為上中下等九品也。盖叁界总有九地。欲界四禪及四无色是也。其中欲界具四种之修惑,四禪及四无色,除瞋而有叁惑。然於其一地中,将此等修惑,总分為上上乃至下下九品,故九地合有八十一品。名之為八十一品之修惑。通於有漏...
《佛学大辞典》 / 217字 / 2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初地為种子,二地為芽,叁地為疱,四地為叶,五地為花,六地為果,七地為受用种子,八地為為无畏依,所谓果中之果也,九地為有进求佛慧生,是最胜心也,十地為决定心。此二心无别之境界,还是於第八心中约於方便而转开出耳。一一地中亦有此十心。见大疏叁。参照[十心]。
《佛学大辞典》 / 110字 / 2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十地寄乘者,谓十地菩萨寄于,人天等诸乘进修,而为因行,以显真实智证之果分也。所以欢喜、离垢、发光叁地,寄于世间人天乘;焰慧、难胜、现前、远行四地,寄于出世间叁乘;惟不动、善慧、法云叁地,超于世间、出世间,即是寄显一乘法也。(人天乘者,人乘、天乘也。叁乘者,声...
《三藏法数》 / 870字 / 2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略云无生忍。无生法者,远离生灭之真如实相理体也,真智安住於此理而不动,谓之无生法忍。於初地或七八九地所得之悟也。宝积经二十六曰:「无生法忍者,一切诸法无生无灭忍故。」註维摩经一曰:「肇曰:无生忍,同上不起法忍,法忍即慧性耳。见法无生,心智寂灭,堪受不退,故名无...
《佛学大辞典》 / 183字 / 2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俱舍七十五法中心不相应行法十四之第叁。使诸法相同之因名為同分。是為一实法,由有此实法而使物同也。此有二种:一名眾生同分,又名有情同分。二名法同分。人畜等之有情相同。谓之眾生同分,有情同分。蕴处界等之法相同,名為法同分,又眾生同分分二类:一為无差别同分,一切有情...
《佛学大辞典》 / 273字 / 1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叁界九地俱生之烦恼(即修惑)各有九品。其中欲惑九品之修惑,有润七生之作用,因而建立一来不还之二果。断之终,则為一来果。断之已,则為不还果。九品七生相对,则上叁者為四生,中叁者為二生,下叁者為一生。更分别之,则上上為二生,上中,上下,共為二生。如中叁品亦然。中上...
《佛学大辞典》 / 318字 / 1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五部者,迷於四諦之理之四部见惑,与迷於世上事相之一部修惑也。叁界九地各有此五部。依萨婆多部之义,则佛与独觉先於凡夫地以有漏智之六行观,合断下八地之见修五部也(不能以有漏智断第九地之惑见[六行观]条),合断此之法,八地之五部,分上上品乃至下下品之九品,先自上上品始...
《佛学大辞典》 / 212字 / 1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叁界分為九地,一地之修惑,又分九品断之各有无间解脱二道。正断惑之智,谓之无间道,解脱既断了,而解脱惑之智,谓之解脱道。一地之惑有九品,则有九无间九解脱也。参照[九解脱道]条。新译曰无间道。旧译曰无碍道。间即碍之义,观真智理,不為惑所间碍也。
《佛学大辞典》 / 105字 / 1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初依為地前,供养五恆沙之佛,二依為初地乃至六地,供养六恆沙之佛,叁依為七八九地,供养七恆沙之佛,四依為十地,供养八恆沙之佛。菩萨经此四依成就修道。
《佛学大辞典》 / 65字 / 1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谓有顶地之惑也。又云非想之惑。有顶地為叁界九地中之最上地,此地所起之惑,有见惑修惑之别,其中见惑,虽於见道一时断之,而修惑则於修道先断下八地之七十二品,次断有顶之九品中下八品,此名阿罗汉后向,最后断第九品,即名阿罗汉果。盖下八地之惑,以有漏欣上厌下之六行观得断...
《佛学大辞典》 / 162字 / 1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声闻乘有四果,从初果顺次证阿罗汉果,谓之次第证,超越此前果而证后果,谓之超越证。就超越证而论,诸说不同。俱舍论仅有从凡夫直证第二果者与从凡夫直证第叁果者二种,是曰超前二果。唯识论更许超中二果,一旦证初果后,超中间之二果叁果,直证第四果也。天台一家更许超前叁果。...
《佛学大辞典》 / 350字 / 1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一、俱生思惑,与形俱生者,即於托胎於父母,爱恶之心生也。二、依见思惑,伴见惑而生之惑,即如因见外道而起瞋也,又名背上使。叁、界繫思惑,叁界九地之思惑也。一名事障,又名正叁毒。
《佛学大辞典》 / 73字 / 1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金刚经曰:「一卵生、二胎生、叁溼生、四化生、五有色生、六无色生、七有想生、八无想生、九非有想生、十非无想生。」此中前四生,参照[四生]条。第五之有色生,為色界四禪天之眾生。第六之无色生,為无色界四空处之眾生。第七之有想生,则為叁界九地中除第四禪无想天之眾生,其餘...
《佛学大辞典》 / 207字 / 1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叁界九地之一。色界之初禪天也。以為离欲界之恶而生喜乐二受之处故也。俱舍颂疏十曰:「於初静虑叁处生中受一种乐,谓离生喜乐,离欲界恶,生喜乐故。」
《佛学大辞典》 / 65字 / 1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Haḥ,是為摧一切魔菩萨之种子。具四义:一為一切法本不生之义,二為因之义,叁為人我之义,四為法我之义,由迷於一切法本不生之理而為一切烦恼之因,烦恼之因,起二种之我,所谓人我法我也。是故為一切之外道诸天,执我执法,欲使彼调伏,入於金刚药叉叁摩地,即思惟此菩萨之一字...
《佛学大辞典》 / 188字 / 1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外道於叁界九地离下地而生上地时,观下地麤苦障,上地静妙离,以断下地之烦恼。是名六行观。观下地為麤,為苦,為障而厌之,观上地為静,為妙,為离,而愿之。见[六行观]条。
《佛学大辞典》 / 70字 / 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