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4 条搜索结果

代表一切药之种药也。药之效用為除病而表消灾之义,灌顶时二十种物之一,入於瓶中。慧琳音义叁十六曰:「药,依金刚顶经瑜伽说药梵名:婆贺拶囉一,婆贺禰缚二,建吒迦哩叁,碍哩羯囉拏四,勿哩答贺定,并西国药,此国无。即以此土所出灵药替之:伏苓一,朱砂二,雄黄叁...

《佛学大辞典》 / 148字 / 13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1日

真言行者以十尊而成一身:第一以根本命金刚為行者之名。根本命金刚者,部中金刚萨埵之名,是為根本。故下文谓极秘密中秘,此名部源。命者名也,言意為命世之金刚萨埵,於萨埵中随取其一也。明為缚曰吽。第二以释轮為座,天帝释也,一名因陀罗,此云帝,又曰主。居妙高山顶...

《佛学大辞典》 / 866字 / 13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1日

十无尽藏

藏者,含摄也。此之十藏,乃功德林菩萨于华严会上,为诸菩萨演说,欲令其普入一切佛法之门,成就无上菩提,饶益一切众生。以其各能含摄无尽法海,故皆名为无尽藏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信藏,谓菩萨净信坚固,解诸法空,心不退转...

《三藏法数》 / 879字 / 13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1日

大明王

新译仁王经奉持品说,佛於未来世受持叁宝之处,使方菩萨护其国。而同经仪轨上引不空叁藏所持之梵本金刚顶瑜伽经,以彼经之菩萨,配於本经之菩萨,说此菩萨一一有正法轮与教令轮之二身,正法轮现菩萨之真实身,教令轮现明王之忿怒身。於此加佛之自性轮身而為叁轮身。此叁轮...

《佛学大辞典》 / 843字 / 12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1日

大黑天

梵语摩訶迦罗Mahākāla,译為大黑天,大黑神。或译為大时。显密二教之所说各异。密教谓為大日如来因降伏恶魔示现忿怒药叉主之形者,或有一面八臂。或有叁面六臂。繫人之髑髏以為瓔珞。可畏之相也。故古来以為军神而祀之。现今印度称其女体為迦梨Kalī(迦罗之女声也),以為大自在天...

《佛学大辞典》 / 940字 / 12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1日

清凉

臺山志曰:「臺山本名清凉山。」华严经疏云:「清凉山者,即代州雁门郡臺山也。以岁积坚冰,夏仍飞雪,曾无炎暑,故名清凉。」参照次项。(CBETA註:即参照[清凉山]项)

《佛学大辞典》 / 78字 / 12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1日

忿怒

大明王也。秘藏记末曰:「以忿怒充智。」

《佛学大辞典》 / 22字 / 12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1日

不空羂索观音

梵名阿牟伽皤赊Amogha āṣa,译為不空羂索。胎藏界观音院之一尊也。或列為六观音之一。此尊持不空之羂索,鉤取人天之鱼於菩提之岸,以此标帜而得名,羂索譬菩萨之四摄法,其羂索必有所获,故云不空。陀罗尼集经四曰:「阿牟伽皤赊,唐言不空羂索。」大日经疏曰:「羂索是菩提心...

《佛学大辞典》 / 263字 / 12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1日

一心约教有异

谓贤首祖师一宗判教有,盖小教,假四谛而说,心得悟解。始教,约第八识心,了一切缘生之法皆空,各无自性,而受异熟之果。终教,言恒沙一切性妙功德,具于如来藏心。顿教,即于一念不生之心,无染无净,顿显理性。圆教,主伴圆融,法法无碍,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卷舒自在,总...

《三藏法数》 / 185字 / 12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1日

倩女离魂

正灯录六(祖演禪师章)曰:「祖问僧云:倩女离魂,那个是真底?」剪灯新话上聚景园记曰:「清河张鑑季女倩娘,鑑尝许外甥王宙為妻,既而悔之,欲嫁宾僚之贤者。女闻之鬱抑,宙亦深恨,赴京师至山郭。半夜忽闻有人行声,问之,乃倩娘也。遂匿於船,至蜀,凡年。遂与还归。既...

《佛学大辞典》 / 173字 / 12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1日

叁猿

庚申之典。青面金刚之使者。叁猿各各塞耳目口。即道书之叁尸也。

《佛学大辞典》 / 27字 / 11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1日

七佛药师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上曰:「一、东方去此四殑沙佛土,有世界曰光胜,佛曰善称名吉祥王如来,发八大愿。二、东方去此殑沙佛土,有世界曰妙宝,佛曰宝月智严光音自在王如来,发八大愿。叁、东方去此六殑沙佛土,有世界曰圆满香积,佛曰金色宝光妙行成就如来,发四大愿。四、...

《佛学大辞典》 / 400字 / 11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1日

十二天

一、梵天,印相為右手作拳安於右腰,左手指相着,竪之而屈。其高过肩即作莲华之想。真言曰:南莫叁满多没驮喃,没罗贺摩寧,娑嚩訶(第一句归命诸佛,其义如例,又结句之娑嚩訶亦如例,下皆同,故略之。又其真言各举其名,故以其首字為其种字,以下例亦然)。 二、地天,印相為...

《佛学大辞典》 / 1059字 / 11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1日

昔有一比丘被摈,懊恼悲叹涕哭而行,道逢一鬼,此鬼犯法亦为毗沙门天王所摈。时鬼问比丘言:“汝有何事涕哭而行?”比丘答曰:“我犯僧事,众僧所摈,一切檀越供养尽失,又恶名声流布远近,是故愁叹涕泣耳。”鬼语比丘言:“我能令汝灭恶名声大得供养。汝可便立我左肩上,我当担汝虚空...

《杂譬喻经》 / 306字 / 11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9日

八觉

觉,犹念也。因此八种,引起一切烦恼,即恶觉也。 一、欲觉,欲,即贪欲。谓贪欲心起,常念可意之事,故名欲觉。 二、嗔觉,嗔,即嗔恨。谓嗔恚心起,常念忿恨于他,故名嗔觉。 叁、恼觉,恼,即恼害。谓憎嫉心起,常念恼害于他,故名恼觉。 四、亲里觉,谓常忆念亲戚乡里,...

《三藏法数》 / 228字 / 11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1日

不动尊十四印明

此十四印者,立印轨,底哩经所说也。 一、根本印,独股印也。立印轨云:次结无动尊根本秘密印,二羽内相叉,轮轮各如环(名之曰内缚,以状佛心),二空(二大指)水(无名指)住侧,火峰(中指)住空面,是以二空指押二火二水也。二风(左右头指)和合竪,印母之内缚者,佛心也。...

《佛学大辞典》 / 840字 / 11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1日

六十二见

经论之诸释不同。多用下叁种: (一)大品般若经佛母品开十四难而為六十二。先计色蕴有常等四句:一、色為常。二、色為无常。叁、色為常无常。四、色為非常非无常。其他受等四蕴亦然,合而有二十句(计色之常无常,即言世间之常无常也。计他四蕴之常无常,即计神之常无常也),此...

《佛学大辞典》 / 2612字 / 11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1日

十境

十境一一皆前十乘观法所观之境若论十境生起由观阴入发下九境能所相扶次第出生故成于十若论下之九境互发不定则无复次第当知阴境常自现前若发不发恒得为观下之九境发则皆用十乘观法观之不发不观也(阴入者谓阴十二入也能所相扶者如初阴境能生烦恼阴为能生烦恼为所生余境展转相生...

《三藏法数》 / 1655字 / 11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1日

一百〇、求毗摩天望得大富缘

昔有兄弟二人,家计贫困,兄常日夕,精勤礼拜求毗摩天,望得大富,而遣其弟,耕田种殖。如是求请,经历多时。时毗摩天,化作其弟,至其兄边。兄瞋弟言:“何不垦殖?来此何为?”时弟答言:“兄在天寺,昼夜祈请,望得大富;弟于今日,亦欲效兄,斋戒求愿,望获大富。”兄语弟言:“卿...

《杂宝藏经》 / 元魏西域三藏吉迦夜共昙曜译 / 320字 / 11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9日

六斋日

每月之八日十四日十日二十叁日二十九日叁十日也,斋者梵语曰逋沙他(Poṣadha),此六日為四天王伺人善恶之日,又為恶鬼伺人之日,故诸事须慎。特过正午,则绝一切食物,是曰斋日。斋者不过中食之谓也。是从劫初传来之圣法,但佛出世以后,使兼於此日受持八戒,遂成為六个之八戒...

《佛学大辞典》 / 825字 / 10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1日

一、生老病死苦,八苦之中,开之而為四苦。二、爱别离苦,与所爱者离别之苦也。叁、怨憎会苦,常与憎恶者会合之苦也。四、求不得苦,不得所求之苦也。阴盛苦,阴為一身之总体,為阴之身,受炽盛之诸苦也。已上苦,為八苦之开合不同者。见折玄记,叁藏法数二十四。 又...

《佛学大辞典》 / 181字 / 10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1日

大力菩萨

金刚吼,龙王吼,无畏十力吼,雷电吼,无量力吼也。旧译仁王经受持品曰:「若未来世,有诸国王,护持叁宝者,我使大力菩萨往护其国:一、金刚吼菩萨,手持千宝相轮,往护彼国。二、龙王吼菩萨,手持金轮灯,往护彼国。叁、无畏十力吼菩萨,手持金刚杵,往护彼国。四、雷电吼菩萨...

《佛学大辞典》 / 364字 / 10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1日

不动明王

Aryaacalanātha,梵名阿遮罗曩他。译言不动尊,又翻无动尊。又阿奢囉逝吒Acalaceṭa,亦谓之不动使者。密教诸尊,依叁轮身之分类而总判之:则大日如来為一切诸尊之总体,為自性轮身,而此尊為一切诸佛之教令轮身。故又称為诸明王之王,大明王之主尊。在密教诸尊中与大日如来相并...

《佛学大辞典》 / 538字 / 10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1日

十二头陀行

梵语头阤,华言抖擞。谓能抖擞烦恼之尘垢也。盖比丘当离愦闹,不乐饰好,心绝贪求,无诸憍慢,清净自活,以求无上正真之道,故有十二种之行焉。(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一、住阿兰若处,梵语阿兰若,华言寂静处。谓比丘当住于空闲寂静之处,身离愦闹,心离欲尘,永绝攀缘,求...

《三藏法数》 / 1001字 / 10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1日

神通

又曰通,神变。不思议為神。自在為通。不思议自在之用有种:一、天眼通,谓色界四大所造之清净眼根,色界及欲界六道中之诸物,或近,或远,或麤,或细,无一不照者。二、天耳通,為色界四大所造之清净耳根,能闻一切之声者。叁、他心通,得知一切他人之心者。四、宿命通,得...

《佛学大辞典》 / 158字 / 10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1日

天竺

略称天。东西南北中方之天竺。即东天西天南天北天中天。西域记二曰:「印度之境,周九万四里,叁垂大海,北背雪山,北广南狭,形如半月。」方之分配与今异。

《佛学大辞典》 / 68字 / 10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1日

不可越守护

在胎藏界曼荼罗文殊院文殊菩萨之右。有难持,难胜,对护门,无能见者等异名。於诸门之侧,与对面守护相向而坐。守护佛法。仁王尊由是出。大疏曰:「不可越正者為难持,谓力持之义,观瞻不可得也,亦有难降伏义。法佛奉教者,常在内门右边,為不可越使者,诸佛叁昧耶威力,不可过越...

《佛学大辞典》 / 181字 / 10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1日

神通品

复次,舍利弗!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当念具足度神通,逮诸菩萨无量神足,能动天地、变身无数更合为一,彻视无碍石壁皆过。譬如鸟飞无所触碍,能履水蹈虚、身出水火、手扪摸日月、身至梵天。有是神通不自贡高,不见贡高,用本空故。谁有能起是神足者?唯有得萨云若者乃能起是耳。舍...

《放光般若经》 / 西晋于阗国三藏无罗叉奉诏译 / 838字 / 9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8月03日

又作鈷、古、[月古],具名股杵、股金刚杵。股為枝之义,独头之杵,谓之独股;分為头,谓之股。股通作[月古],杵以金作鈷,借字也,餘為略字或当字。凡金刚杵,西土之战具也,以表退治烦恼之金刚智。其中股表金刚界之部,合两头而為十枝,以表十波罗蜜也。诸部要...

《佛学大辞典》 / 337字 / 9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1日

七善

佛所说大小乘之经典,具七善。故曰正法。成实论叁善品曰:「佛自讚言:我所说法,初中后善,义善,语善,独法,具足,清净调柔,随顺梵行。」就论解之,一、时善,一部初中后叁时之所说,皆甚深也。二、义善,佛法之义,深有利益,得今世后世及出世之道利也。叁、语善,随方俗之语...

《佛学大辞典》 / 470字 / 9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