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 条搜索结果

圣语

Āryabhāṣa,又曰圣言。即梵语所谓叁尸克利德婆罗门之经语,為中天竺之正音。俱舍论十一曰:「一切天眾皆作圣语,谓彼言词同中印度。」毘婆沙论七十九曰:「世尊有时為四天王,先以圣语说四圣諦。四天王中二能领解,二不领解。世尊怜愍饶益彼故,以南印度边国俗语(旧婆沙作毘陀罗...

《佛学大辞典》 / 643字 / 3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小乘叁藏

四部之阿含经等為经藏,四分五分十诵律等為律藏,六足发智论等為论藏。此叁藏之根本皆佛说,於佛入灭时分部帙而结集者。佛所说之大乘,义理之分际远异於小乘,故於别处结集之而单名摩訶衍藏Mahāyāna iṭaka,以对小乘之叁藏。是智度论之意也。智度论百曰:「如摩訶迦叶於耆闍崛山...

《佛学大辞典》 / 551字 / 3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斛饭

梵名途卢檀那Droṇodana,或作Dotodana,又译曰榖净。师子颊王之子,净饭王之弟,释尊之叔父也。传歷未详。起世经十、彰所知论上等,谓王有阿尼娄驮跋提梨迦之二子,五分律十五、十二游经,有部律破僧事二、释迦谱一等,谓有摩訶男阿尼娄驮之二子,眾许摩訶帝经二、於此加跋[木奈]...

《佛学大辞典》 / 163字 / 3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十不善业道经

马鸣菩萨集 此十不善业道体性是罪。若乐求佛道者远离彼过。当如是知。何等为十。所谓身业三种。语业四种。意业三种。于是义中今当解说。身三种者。杀生不与取欲邪行。语四种者。妄言绮语两舌恶语。意三种者。贪瞋邪见。云何杀生。谓于有情率先见已。次审其名决定欲杀动身施作断...

《十不善业道经》 /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宣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日称等奉诏译 / 527字 / 3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1月30日

乐器名,张皮於木,以桴击之而鸣者。释氏要览下曰:「五分云:诸比丘布萨,眾不时集。佛言:若打犍稚,或打鼓,吹贝。」[毒鼓],各见本条。

《佛学大辞典》 / 57字 / 3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童女迦叶

与断见外道之弊宿梵志论议遂使彼屈服而為优婆塞。长阿含经第七弊宿经曰:「时童女迦叶,在斯婆醯村北,尸舍婆林住。时有婆罗门,名曰弊宿,止斯婆醯村。此村丰乐,民人眾多,树木繁茂。波斯匿王,别封此村,与婆罗门弊宿,以為梵分。」然与此同本异译之中阿含经十六蜱肆经曰:「一...

《佛学大辞典》 / 308字 / 3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佛说大方广菩萨十地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菩萨万人,其名曰:智幢菩萨、法幢菩萨、月幢菩萨、日幢菩萨、无量幢菩萨、跋陀波罗等十六正士、文殊师利等六十同意、弥勒菩萨等贤劫一切菩提萨埵。 尔时无尽智菩提萨埵,从座起整衣服偏袒右肩右膝着地,以种...

《佛说大方广菩萨十地经》 / 元魏西域三藏吉迦夜译 / 3299字 / 3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0月15日

八念

智度论二十一谓「佛弟子於闲静处乃至山林旷野,善修不净等之观,厌患其身,忽生惊怖及作恶魔种种之恶事,恼乱其心,忧惧转增,是故如来為说八念法,若存此心,恐怖即除。一、念佛,念佛神德无量拔苦与乐也。二、念法,念法力广大能灭烦恼也。叁、念僧,念僧為佛弟子具足五分法身為...

《佛学大辞典》 / 431字 / 3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叁归

又曰叁归依,叁归戒:一、归依佛,归依佛宝以為师者。二、归依法,归依法宝以為药者。叁、归依僧,归依僧宝以為友者。此叁归由师受之谓之叁归戒。叁归戒有二称:一、翻邪叁归,二、重受叁归,翻从来之邪信而初入佛道受叁归者,谓之翻邪叁归,由是每受五戒八戒等輒先受叁归者,谓之...

《佛学大辞典》 / 230字 / 3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四律五论

四律者:一、十诵律Sarvāstivāda-vinaya,六十一卷,后秦弗若多罗译。是五部中之萨婆多部也。二、四分律Dharmagu ta-vinaya,六十卷,姚秦佛陀耶舍译,是五部中之曇无德部也。叁、僧祇律Sāṅghika-vinaya,四十卷,东晋佛陀跋陀罗等译。本名摩訶僧祇律Mahāsāṅgha,是根本窟内之...

《佛学大辞典》 / 575字 / 3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迦叶遗

Kāśya iya,又作迦叶维,迦叶毘,迦叶波。本為人名,以為律部之名。佛灭后百年,优婆麴多之门有五弟子,各立异见,律藏分五部。迦叶遗為其中之一人,故名其部曰迦叶遗部。可洪音义叁上曰:「迦叶毘,亦云迦叶维,亦云迦叶波,亦云柯尸悲与,此云饮光。此部律此土无文。」拾毘尼义...

《佛学大辞典》 / 274字 / 3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上臈

臈字正书為腊字。原出於僧腊戒腊。出家受戒,竟一夏(夏期叁月之安居)為一腊,竟二夏為二腊,因而数僧之年。谓生年曰世寿,谓出家受具后之年曰法腊。又僧中之席次,依此腊数而定高下,谓之腊次。僧史略曰:「所言腊首,经律中,以七月十六日是比丘五分法身生来之岁首(从四月十六...

《佛学大辞典》 / 173字 / 3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十千人授记品

善男子!于尔时十千懈怠者同发声言:“唯!世尊!我等欲于净佛土中,成如来.应供.正遍知,所谓世界普贤菩萨行菩萨行所修净处,如是我等行六波罗蜜,满于佛土逮成正觉。” 善男子!宝藏如来亦复如是,授彼十千懈怠者记:“如普贤菩萨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汝等亦于周匝世界,...

《大乘悲分陀利经》 / 1006字 / 2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15日

叁种身

台宗诸佛立叁身:一、色身,為叁十二相乃至微尘数之相好身,是解脱之德也。二、法门身,為叁德四无量五分六度七觉八圣乃至八万四千法门功德积聚之身,是般若之德也。叁、实相身,是所谓实相真如,叁身中法身之德也。止观二之叁曰:「别相者身有叁种:一者色身,二者法门身,叁者实...

《佛学大辞典》 / 197字 / 2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十种力品第十五

佛告喜王菩萨。何谓有处无处深浅远近度无极有六事。从其处所逮得审谛了其本末。是曰布施。所可识知解三界空等无有异。是曰持戒。诸所晓了悉以分别。而得普入仁和之地。是曰忍辱。其弘誓行至德之业强而有势。是曰精进。毁坏众秽十二缘起令无有异。是曰一心。所可遵奉而以知时不失圣...

《贤劫经》 /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 1248字 / 2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1月13日

十波罗蜜品之二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足十法毗梨耶波罗蜜满足。何等为十。一者金刚不坏精进。二者勇猛精进。三者离两边精进。四者增广精进。五者练治精进。六者无休息精进。七者清净精进。八者无比精进。九者无轻蔑精进。十者非策精进。善男子。云何菩萨精进不坏喻如金刚。菩萨摩诃萨勇猛精进发...

《大乘宝云经》 / 梁扶南三藏曼陀罗仙共僧伽婆罗等译 / 10040字 / 2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1月12日

钵多罗

Pātra,又作波多罗,波呾囉,鉢呾罗,播怛囉,鉢和罗,鉢和兰。略云鉢。比丘六物之一,饭器也。有泥铁之二种,译曰应器,又曰应量器,以体色量叁者皆应法故也,又以贤圣应受人之供养者用之也。玄应音义十四曰:「鉢多罗,又云波多罗,此云薄。谓治厚物令薄而作此器也。」寄归传二...

《佛学大辞典》 / 306字 / 2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甘蔗

譬物之多者。维摩经法供养品曰:「叁千大千世界,如来满中,如甘蔗竹苇稻麻丛林。」 又(人名)释尊五姓之一。佛本行集经五载甘蔗王之次前有王,名大茅草王。捨王位出家,得五通,称王仙。王仙衰老不能行,诸弟子盛之以草笼,悬於木,出而乞食。时有猎者,误王仙為白鸟,射杀之。...

《佛学大辞典》 / 438字 / 2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法身体性

论法身之体性诸家不同,先言小乘。小乘理性不论,只以戒定慧解脱知见之五分功德為法身,称為五分法身。次言大乘诸家。叁论宗以实相為法身,实相者空理,真空无相,是法身之体性,真空无相,故现其无边之身相也。维摩经方便品曰:「佛身即法身。」同註:「肇曰:经云:法身者虚空身...

《佛学大辞典》 / 746字 / 2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结净地法

行事钞下二之一曰:「五分诸比丘欲羯磨於一房一角,半房半角,中庭或通结坊间作净地并听。若通结,应云此住处共住共布萨,僧今结净地除某处。」寄归传二有五种之净地:一起心作,初造寺时定基石已,若一苾芻為检校人,应起如是心,於此一寺或可一房為僧当作净厨。二共印持,定寺基...

《佛学大辞典》 / 261字 / 2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解脱

梵曰木底Multi木叉。Mokṣa译曰解脱。离缚而得自在之义。解惑业之繫缚,脱叁界之苦果也。注维摩经一曰:「肇曰:纵任无碍,尘累不能拘,解脱也。」唯识述记一本曰:「解谓离缚,脱谓自在。」华严大疏五曰:「言解脱者,谓作用自在。」顿悟入道要门论上曰:「问欲修何法,即得解脱?...

《佛学大辞典》 / 482字 / 2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二法身

有五种(一)金光明经所说。一理法身,本觉之理性,诸佛眾生所具,同一如如之理也。但在眾生,為无明隐没,在诸佛為始觉之智显现者,名之為理法身。二智法身,始觉究竟如如之智也。始觉之智究满,与本觉之理契合者,名之曰智法身。金光明经曰:「唯有如如如如智,是名法身。」(如...

《佛学大辞典》 / 507字 / 2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密教之五分法身

戒者,生佛不二六无碍之叁昧耶戒也。定者,安住於生佛不二心之大决定心也。慧者,自觉明了六大无碍之理之智慧也。解脱者,自悟明此理,而隔执之缚忽然解脱之位也。解脱知见者,自明无隔执之缚之知见也。见辨惑指南叁标注。

《佛学大辞典》 / 92字 / 2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十支居士八城经

一卷,失译。中阿含八城经之别译。阿难為此居士说十二禪,居士信心。施食及房。

《佛学大辞典》 / 32字 / 2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第十一十重戒门

诸佛子受持菩萨戒。所谓十重戒者。今当宣说至心谛听。 一者不应退菩提心。妨成佛故。 二者不应舍三宝归依外道。是邪法故。 三者不应毁谤三宝及三乘教典。背佛性故。 四者于甚深大乘经典不通解处。不应生疑惑。非凡夫境故。 五者若有众生已发菩提心者。不应说如是法...

《无畏三藏禅要》 / 3593字 / 2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3月23日

毘舍佉优婆夷

Biśākhāu āsikā,又云毘舍佉鹿母,毘舍佉母。单云鹿母,又云鹿子母。夫人名。毘舍佉者,星名。此夫人之生日当於此星,故以為名。优婆夷者,总谓女子之信佛道者,又从子而称鹿母或鹿子母。俱舍光记八曰:「鹿母者,毘舍佉夫人。毘舍佉,是二月星名,从星為名。此云长养,即功德生...

《佛学大辞典》 / 195字 / 2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弥沙塞部和醯五分

五分律之具名。叁十卷,宋佛陀什等译。和醯之梵语末详。

《佛学大辞典》 / 23字 / 2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十、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比丘:“比丘听!”“受教。”佛便说:“是比丘,人有四因缘,贪爱有轻重,从是离道。比丘,譬一人有四妇,第一妇为夫所重,坐起行步动作卧息未曾相离,沐浴庄饰饭食五乐常先与之,寒暑饥渴摩顺护视,随其所欲未曾与诤。第二妇者坐起言谈常在...

《杂阿含经》 / 847字 / 2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2日

五衣

四分律以叁衣与僧羯支Saṁkakṣikā,及覆肩衣為五衣。五分律以叁衣与覆肩衣水浴衣為五衣。义净之新律,以叁衣与僧脚崎及俱苏洛迦為五衣。见十八物图。

《佛学大辞典》 / 69字 / 2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甘露饭

梵名阿弥都檀那Amṛtodana,释种师子颊王之子,释尊之叔父也。父為师子颊王,诸经论多一致,但五分律十五以之為尼休罗,眾许摩訶帝经二以為星贺贺努。又其兄弟有异说,起世经十,起世因本经十,佛本行集经五,及智度论叁,以為有净饭等叁兄一妹。眾许摩訶帝经二,五分律十五,彰所...

《佛学大辞典》 / 236字 / 2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布儞阿偈

译言腐烂食药。即陈弃药也。四分开宗记七本曰:「布儞阿偈,此云腐烂食药,即是所弃之物,故五分律第十六云残弃药。」Pūti-agada’。

《佛学大辞典》 / 61字 / 2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钵支

又曰鉢枝,鉢鈘、鉢搘。支鉢之臺也。四分律四十叁曰:「鉢若不正,应作鉢支。」五分律二十六曰:「比丘以鉢盛食,着地翻之。佛言:听作鉢支,用铜铁牙角瓦石竹木,除漆树。」十诵律六十一曰:「鉢枝法。」僧祇律二十八曰:「鉢鈘。」传灯录道禪师章曰:「鉢搘。」

《佛学大辞典》 / 109字 / 2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都子婆罗门村

五分律曰:「都夷婆罗门聚落,在拘萨罗国界,舍卫大城西北六十餘里。元是迦叶佛本生之处也。」

《佛学大辞典》 / 41字 / 2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拘利太子

Kolita,斛饭王之长子。出家為五比丘之一。中本起经上曰:「摩南拘利。」五分律曰:「摩訶男。」本行集经十一曰:「摩訶那摩。」十二游经曰:「释摩纳。」文句一上曰:「拘利太子。」同五上曰:「摩訶男拘利。」涅槃经疏七曰:「摩男拘利。」嘉祥法华义疏四曰:「摩男拘利。」玄赞...

《佛学大辞典》 / 133字 / 2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弥沙塞五分戒本

一卷,宋佛陀什译。列举五分律之戒相者。

《佛学大辞典》 / 17字 / 2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解脱知见

[五分法身]之第五。

《佛学大辞典》 / 10字 / 2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十八不共十种力品第十二

佛言。得是上八事者。便获佛十八事。何等为十八事。一者用某日得佛。用某日般泥洹。从初得佛日。至般泥洹日佛无难。二者无短。三者无忘。四者无不定时。五者终无生法想言我所。六者无有不能忍时。七者无有不乐时。八者无有不精进时。九者无有不念时。十者无有不三昧时。十一者无有...

《般舟三昧经》 / 后汉月氏三藏支娄迦谶译 / 473字 / 2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1月09日

十波罗蜜品第二

尔时佛告降伏一切障碍菩萨摩诃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重复善哉。汝为利益一切众生。亦为安乐一切世间。特为庄严人天大众。是故汝今以如是义。应问如来。善男子。谛听谛听善思念之。我当为汝分别解说。唯然世尊。愿乐欲闻。佛言。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足十法修行檀波罗蜜。何等...

《大乘宝云经》 / 梁扶南三藏曼陀罗仙共僧伽婆罗译 / 3847字 / 2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1月12日

杀生戒

戒断人畜之命者。自下手而杀,与教人使杀同罪。五戒、八戒、十戒各有杀生戒。此不分别人畜。比丘之具足戒分之為杀人戒与杀畜生戒之二种。杀人戒為大杀生戒,為四波罗夷罪之一。杀畜生戒為小杀生戒,為九十单堕罪之一。罪分轻重也。又比丘之自伤自杀,在五分律四分律,自杀者结偷兰...

《佛学大辞典》 / 132字 / 2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旧律家

译家有新旧之别。律家亦有新旧。律书中四分五分等属於旧,有部律為新。然古来多就律之註释而论新旧。唐南山之行事钞,宋元照之资持记等為旧律家,唐义净之南海寄归传,怀素之开宗记,定宾之饰宗记等為新律宗。

《佛学大辞典》 / 88字 / 2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五分

以香譬五分法身也。一戒香,二定香,叁慧香,四解脱香,五解脱知见香。

《佛学大辞典》 / 28字 / 2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非时食戒

比丘九十波逸提之第叁十七戒也,总為禁过午而食之戒法。五分律八曰:「佛在王舍城,尔时未為比丘制非时食,迦留陀夷,着杂色衣,面黑眼赤,闇中乞食。怀妊妇人电光中见大惊唤言:毘舍遮!毘舍遮(鬼名)!迦留陀夷言:我是沙门,非毘舍遮。便骂言:汝何冥夜乞食?餘沙门波罗门一食...

《佛学大辞典》 / 224字 / 2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十种力品第六

宝女白佛。所可谓言如来十力。以何等力为十力乎。而得成就。佛告宝女。假令菩萨行菩萨道。未曾归于成立下乘也。终不兴造不善之业。彼则以斯坚固之力遵诣道场。宝女又问。何谓十力。佛告宝女曰。力达处处以处处力审如有知。有限无限审如有知。设令宝女。如来处处非处处事。有限无限...

《宝女所问经》 /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 1251字 / 2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1月01日

五分十支

法相宗所依之论,无着所造之五大论与世亲所造之十支论也。

《佛学大辞典》 / 26字 / 1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摩訶那摩

Mahā-nāman,佛最初所度五比丘之一。译曰大名。本行集经叁十四曰:「长老摩訶那摩,隋言大名。」五分律曰:「摩訶纳。」四分律曰:「摩訶摩男。」增一阿含经叁曰:「速成神通,中不有悔,所谓訶摩男比丘是。」见[五比丘]条。

《佛学大辞典》 / 100字 / 1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

一戒,二定,叁慧,四解脱,五解脱知见,是谓之五分法身。戒定慧叁者如上。解脱者自慧断惑,解惑之繫缚,即涅槃之事。解脱知见者,认已解脱之智慧也。是前叁者為修因,后二者结果也。於结果中举涅槃之智慧者。以此五种之法為佛之身体,故云法身。叁身中之法身即小乘所立。见大乘义...

《佛学大辞典》 / 117字 / 1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佛说十支居士八城人经

闻如是: 一时,诸上尊比丘,在波罗梨弗都卢城鸡园中。世尊般涅槃不久,于是十支居士八城人多有财物,诣波罗梨弗都卢治生,于是十支居士八城人持钱财物尽买,尽买已极欢喜,得盈利极大欢喜意、极悦豫。出波罗梨弗都卢城已至鸡园中,到已礼诸上尊比丘足,却坐一面。彼十支居士八...

十支居士八城人经》 /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 1279字 / 1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5月01日

波罗夷四喻

佛就比丘波罗夷特说四喻戒之。五分律一曰:「犯婬者,如针鼻缺不可復用,如人命尽不可復活,如石破不可復合,如断多罗树心不可復生。」

《佛学大辞典》 / 58字 / 1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弥沙塞律

弥沙塞部和醯五分律之略称。

《佛学大辞典》 / 13字 / 1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衣囊

纳叁衣之囊。又谓之衣袋。五分律廿一曰:「时诸比丘在路行,不收摄衣曳地污裂,以是白佛。佛言:不应尔,犯者突吉罗,应作囊盛。诸比丘作囊太长,以是白佛。佛言:不应尔,极长使前至脐后至腰,乃至应用麤物作。」萨婆多部律摄五曰:「叁衣袋法叁肘广一肘半,长牒两重缝之為袋,两...

《佛学大辞典》 / 155字 / 1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Ghantā,梵语犍稚,译曰鐘,又曰磬。為作法事时集眾而打者。增一阿含经曰:「阿难即升讲堂,手执犍稚,并作是说:我今击此如来信鼓,诸有如来弟子眾者,尽当普集。尔时復说此偈:降伏魔力怨,除结无有餘。露地击犍稚,比丘闻当集。诸欲闻法人,度流生死海。闻此妙响音,尽当云集此...

《佛学大辞典》 / 228字 / 1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苏摩国钵

摩此翻云月。按第四分云:佛在此国人间游行,彼国有一信乐陶师,佛一一指授,教令作鉢。彼如教随作即成,特异贵好。苏摩鉢与诸比丘不敢受,佛听受畜。五分律云:佛於苏摩国自作鉢坯,以為后式。令陶师烧,陶师便多作合烧,开灶视之,皆成金色鉢。怖惧言:此是大沙门神力,若王闻者...

《佛学大辞典》 / 168字 / 1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苏摩钵

佛鉢名。五分律十七曰:「佛在苏摩国自作鉢坯,令窒师烧初成,金鉢次成。」参照[苏摩国鉢]条。梵Soma ātra。

《佛学大辞典》 / 52字 / 1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二归戒

归依於佛宝僧宝之戒法也。释氏要览上曰:「五分律云:初佛成道,為二贾客及女人须闍陀并五比丘皆受二归缘,未有僧故。」

《佛学大辞典》 / 53字 / 1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苏摩国鉢

摩此翻云月。按第四分云:佛在此国人间游行,彼国有一信乐陶师,佛一一指授,教令作鉢。彼如教随作即成,特异贵好。苏摩鉢与诸比丘不敢受,佛听受畜。五分律云:佛於苏摩国自作鉢坯,以為后式。令陶师烧,陶师便多作合烧,开灶视之,皆成金色鉢。怖惧言:此是大沙门神力,若王闻者...

《佛学大辞典》 / 168字 / 1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上座

行事钞下叁之二曰:「毘尼母云:从无夏至九夏是下座,十夏至十九夏名中座,二十夏至四十九夏名上座,五十夏已去一切沙门国王所尊敬,是耆旧长老。」同资持记曰:「母论四名局据夏限,若如五分,取上无人,随时受称,则通大小。今时禪眾无论老少例称上座,不知孰為下座乎?」

《佛学大辞典》 / 117字 / 1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五戒法

佛初為提谓等在家弟子受叁皈已,即授五戒為优婆塞优婆夷。若在家弟子破此五戒,则非清净士女。犯五戒者,则破五分法身,一切佛法。何以故?五戒是一切大小乘尸罗根本。若犯五戒,则不得更受大小乘戒者。若能坚持,即是五大施。此五通名戒者。以防止為义。能防恶律仪无作之非。能止...

《佛学大辞典》 / 127字 / 1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入眾五法

戒律入僧伽中当守五种之规法。五分律曰:「佛言入眾应以五法:一下意、二慈心、叁恭敬、四知次第、五不说餘事。」

《佛学大辞典》 / 48字 / 1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十因缘

十二因缘中由无明至有之十支也。不言生死之二支者,以其属於未来也。故明过去至现在之因缘為十因缘。涅槃经曰:「十因缘法為生作因。」

《佛学大辞典》 / 59字 / 1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十支

以瑜伽论為本论,其他释论為支论,总有十论:一、百法论。又名略陈论,数论。二、五蕴论。又名粗释体义论。依名释义论。已上二论是天亲菩萨所作。叁、显扬论。又名总包集义论。是无着菩萨所造。四、摄大乘论。又名广包大义论。是无着菩萨造。其释论為天亲及无性造。五、杂集论。又...

《佛学大辞典》 / 284字 / 1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五种法身

小乘所立之五分法身,更有大乘所立叁类之五种。

《佛学大辞典》 / 21字 / 1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解知见

解脱,解脱知见二语之略。五分法身之第四為解脱,第五為解脱知见。解脱為涅槃,解脱知见為自觉证悟涅槃之知慧也。此二者合戒定慧之叁者,為五分法身。无量义经曰:「戒定慧解知见生,叁昧六通道品发。」见[五分法身]条。

《佛学大辞典》 / 93字 / 1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贫道

又云乏道。梵语沙门那(略云沙门)之古译也。修正道而断生死贫乏之义也。涅槃经曰:「沙门名乏,那名道,断一切乏,断一切道(邪道),以是义故,名沙门那。」百论疏曰:「沙门者,云乏道,亦云息心。乏道者,以道断贫乏也。」 又贫道者,乏圣道之义,是沙门自谦之称。世说曰:「...

《佛学大辞典》 / 484字 / 1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剃髮

剃鬚髮染衣者為佛弟子出家之相,為去憍慢且别於外道之出家而為之。谓是為叁世诸佛之仪式也。因果经二曰:「尔时太子便以利剑自剃鬚髮,即发愿言:今落鬚髮,愿与一切断除烦恼及习障。」智度论四十九曰:「剃头着染衣,持鉢乞食,此是破憍慢法。」毘尼母论叁曰:「剃髮法,但除头上...

《佛学大辞典》 / 204字 / 1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苏摩鉢

佛鉢名。五分律十七曰:「佛在苏摩国自作鉢坯,令窒师烧初成,金鉢次成。」参照[苏摩国鉢]条。梵Soma ātra。

《佛学大辞典》 / 52字 / 1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五香

密教作坛时,与五宝五榖共埋地中者。一檀香,二沈香,叁丁香,四鬱金香,五龙脑香。见建立曼荼罗择地法,观智仪轨。 又為成就诸真言时所备办者。即沈水香,白檀香,紫檀香,娑罗香,天木香也。见苏悉地经备物品。 又叁部通用者。即所谓沙糖,势丽翼迦,萨折囉娑,訶梨勒,石密也...

《佛学大辞典》 / 179字 / 1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五法身

有小乘所立之五分法身与大乘所立叁种之五种法身。见[五分法身]条。

《佛学大辞典》 / 31字 / 1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解脱身

二佛身之一。佛身解脱烦恼障,故名解脱身。唯识述记十末曰:「言法身者,非叁身中之法身也。佛得二名,离烦恼故,名解脱身。离所知障,具无边德,名為法身。」又[五分法身]之一。

《佛学大辞典》 / 73字 / 1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禪带

修禪定时以带束腰使便於静止者。五分律曰:「诸比丘广作禪带,以是白佛,佛言不应过人八指。」

《佛学大辞典》 / 41字 / 1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五论十支

无着菩萨之五部本论及世亲菩萨之十部末论。皆显法相瑜伽之理者,见[五分十支]条。

《佛学大辞典》 / 37字 / 1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佛说善生子经

闻如是: 一时,众祐游于罗阅耆阇崛山。彼时居士善生疾病困笃,敕其子曰:“吾没之后,汝必为六面礼。”于是善生他日殒命,子乃敬送供养丧事讫毕,辄早起沐浴,着新衣,之水上,拜谒六面而言曰:“余以恭肃敬,礼子于东方之生,彼又我敬焉。”周旋南方、西方、北方上下,面面同辞。...

《善生子经》 / 西晋沙门支法度译 / 3517字 / 1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5月01日

佛磔手

磔音窄。磔者,张也。律摄曰:「佛张手者,中人叁张手,谓佛一张手,当一肘半也。」五分律曰:「修伽陀磔手者,方二尺。」修伽陀此云善逝,是佛十号之一号也。尺者度也,周制寸尺,唐即於周一寸上增二分,一尺上增二寸。盖周尺一尺,唐是八寸五分。言二尺,即唐尺一尺六寸,方与中...

《佛学大辞典》 / 119字 / 1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五分作法

详见[五支作法]条。

《佛学大辞典》 / 10字 / 1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本二

又曰故二。比丘在家时之妻也,对於出家时,谓之本,為配遇故曰二。五分律一曰:「我与本二作不净行。」见[故二]条。

《佛学大辞典》 / 49字 / 1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具支灌顶十支

大日经具缘真言品,初明具缘,后明真言。具缘中有眾多之支分,总略為十:一阿闍梨支分,二择地支分,叁择时支分,四造坛支分,五护持弟子支分,六图尊支分,七叁昧支分,八真言支分,九供养支分,十灌顶支分也。

《佛学大辞典》 / 85字 / 1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迦宾菟

比丘名。饰宗记八本曰:「迦宾菟者,五分十六,劫宾那是也。」见[劫宾那]条。

《佛学大辞典》 / 33字 / 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迷人咒

外法有使人迷乱之咒法。五分律二十六曰:「诸比丘学迷人咒。佛言:不听,犯者偷兰遮。」

《佛学大辞典》 / 38字 / 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六汉罗

合佛与佛最初度之五比丘為六罗汉也。以此时人间始有阿罗汉六人故也。阿罗汉之名,通於叁乘之极果。释氏要览上曰:「五分云:於鹿苑度五俱邻,人间已有六罗汉。」

《佛学大辞典》 / 70字 / 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

慧身

[五分法身]之一。成自无漏智慧之身也。

《佛学大辞典》 / 18字 / 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