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户与驴马也。曹山录曰:「师问德上座曰:佛真法身犹如虚空,应物现形如水中月,作麼生说应底道理?德曰:如驴覷井。山曰祇道得八成。德曰:和尚作麼生?山曰:如井覷驴。」
《佛学大辞典》 / 76字 / 15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藏者,含摄也。此之十藏,乃功德林菩萨于华严会上,为诸菩萨演说,欲令其普入一切佛法之门,成就无上菩提,饶益一切众生。以其各能含摄无尽法海,故皆名为无尽藏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信藏,谓菩萨净信坚固,解诸法空,心不退转...
《三藏法数》 / 879字 / 15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梵名阿牟伽皤赊Amogha āṣa,译為不空羂索。胎藏界观音院之一尊也。或列為六观音之一。此尊持不空之羂索,鉤取人天之鱼於菩提之岸,以此标帜而得名,羂索譬菩萨之四摄法,其羂索必有所获,故云不空。陀罗尼集经四曰:「阿牟伽皤赊,唐言不空羂索。」大日经疏五曰:「羂索是菩提心...
《佛学大辞典》 / 263字 / 15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具名广大神王。此神王有二种:一称鳩那耶神王,住於金刚山,一向出生吉祥神主。二称遮毘佉罗神王,住於大海中,出生种种之吉祥神主与过患神主。因而譬之於眾生所具之一心。鳩那耶神王者,心真如门也。遮毘佉罗神王者,心生灭门也。见释摩訶衍论。
《佛学大辞典》 / 102字 / 15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须弥山周围七重之金山也。俱舍论十一曰:「苏迷卢Sumeru居中,次踰健达罗山Yugaṁdhara,伊沙多罗山Īśādhara,竭地洛迦山Khadiraka,苏达梨舍那Sudarśana,頞湿缚羯拏Aśvakarṇa,毘那怛迦山Vinataka,尼民达罗山Nemiṁdhara,(中略)前七金所成。」颂疏十一曰:「踰健达多,此云持...
《佛学大辞典》 / 272字 / 14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阿弥陀佛之尊形,有九品之别也。此為九品往生之机类所感见,故其尊形亦有九品之异。其说基於观无量寿经。经言九品往生之人,感弥陀来迎之相,有差别也。后世遂於印契等,说九品之别。隋唐之世,似既有其说。观夫往生礼讚所谓五山毫独朗宝手印恒分者,其為述弥陀宝手印契从於各品而...
《佛学大辞典》 / 265字 / 14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在浙江杭州西。本名武林山,亦名灵苑,又名仙居。寰宇记谓许由,葛洪,皆隐此山之西,有北高峰,為灵隐最高处,奇胜与南高峰相埒。山有灵隐寺,清时改名云林寺,古剎中之有名者也。
《佛学大辞典》 / 72字 / 14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法华经妙音菩萨品谓释迦如来放肉髻白毫二光,照东方八万亿世界,过此有国名净光庄严,佛名净华宿王智如来。妙音菩萨自彼世界,与八万四千菩萨,共来灵鷲山,时雨七宝莲华,百千音乐自鸣。花德菩萨问佛:此妙音菩萨植何善根,有此神力?佛言:过去有云雷王佛,此时妙音菩萨以十万种...
《佛学大辞典》 / 311字 / 14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十境一一皆前十乘观法所观之境若论十境生起由观阴入发下九境能所相扶次第出生故成于十若论下之九境互发不定则无复次第当知阴境常自现前若发不发恒得为观下之九境发则皆用十乘观法观之不发不观也(阴入者谓五阴十二入也能所相扶者如初阴境能生烦恼阴为能生烦恼为所生余境展转相生...
《三藏法数》 / 1655字 / 13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Cintāmanicakra,六观音之一。此观音,手持如意宝珠,以表满眾生祈愿,持轮宝,表转法轮,故名如意轮。密号名持宝金刚。观世音菩萨如意摩尼陀罗尼经曰:「观世音莲华如意摩尼转轮心陀罗尼。」此菩萨有六臂。右第一手捧颊為思惟之相。观自在如意轮菩萨瑜伽曰:「手持如意宝,六臂身...
《佛学大辞典》 / 215字 / 13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一须弥山一四天下。下阿鼻地狱上至非想非非想天。此为一段。叁界众生如是次第有千须弥山四天下。乃至千非想非非想天。有一大铁围山绕之。名为小千世界。即以小千铁围为数至千。复有大铁围绕之。名为中千世界。亦名二千世界。即以中千名数数之至千。复有大铁围山绕之。名为叁千大千...
《法门名义集》 / 287字 / 13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在无热池之北,阎浮提洲之最高中心。汉所谓崑崙山也。俱舍论谓之香醉山。今地学家所谓脱兰斯喜马拉雅山也。观佛叁昧海经曰:「雪山有树,名殃伽陀。其果甚大,其核甚小。推其本末,从香山来。以风力故,得至雪山。」俱舍论十一曰:「大雪山北,有香醉山。雪北香南,有大池水,出四...
《佛学大辞典》 / 203字 / 13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经论之诸释不同。多用下叁种: (一)大品般若经佛母品开十四难而為六十二。先计色蕴有常等四句:一、色為常。二、色為无常。叁、色為常无常。四、色為非常非无常。其他受等四蕴亦然,合而有二十句(计色之常无常,即言世间之常无常也。计他四蕴之常无常,即计神之常无常也),此...
《佛学大辞典》 / 2612字 / 13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一、生老病死苦,八苦之中,开之而為四苦。二、爱别离苦,与所爱者离别之苦也。叁、怨憎会苦,常与憎恶者会合之苦也。四、求不得苦,不得所求之苦也。五、五阴盛苦,五阴為一身之总体,為五阴之身,受炽盛之诸苦也。已上五苦,為八苦之开合不同者。见折玄记,叁藏法数二十四。 又...
《佛学大辞典》 / 181字 / 12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此為胎藏界中臺八叶院之中尊,於大自在天广大金刚法界宫,显本有理德之理法身也。是亦菩萨形,首戴髮髻,身缠轻妙之衣,手结法界定印,通身金色(或云白色),字為种子,以率都婆為叁昧耶形,密号谓之徧照金刚。大日经疏四曰:「观作宝莲华臺宝王宫殿,於中敷座,座上置白莲华臺,...
《佛学大辞典》 / 313字 / 12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安九个讫哩字之曼荼罗也。其曼荼罗於开敷莲华之中臺并八叶各安弥陀观音共通之种子讫哩字而建立之。有以像而现之者,於中臺观自在菩萨八叶上,各安置阿弥陀佛。观自在菩萨,左手持莲华,右手作开华叶之势,阿弥陀佛结跏趺坐,住於定印,各面中臺观自在菩萨。又於次之八叶,次第安置...
《佛学大辞典》 / 668字 / 12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梵网经卢舍那佛说菩萨心地戒品第十之略称。梵网经本与[华严经]同部,悉翻之,则有百二十卷六十一品,罗什叁藏於长安译诸经论於最后译出经中专明菩萨行地之菩萨心地戒品第十之一品,此时道融道顥等叁百餘人即受菩萨戒,各诵此,且写此品八十一部流通於世(僧肇梵网经序),名之曰梵...
《佛学大辞典》 / 762字 / 12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梵语头阤,华言抖擞。谓能抖擞烦恼之尘垢也。盖比丘当离愦闹,不乐饰好,心绝贪求,无诸憍慢,清净自活,以求无上正真之道,故有十二种之行焉。(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一、住阿兰若处,梵语阿兰若,华言寂静处。谓比丘当住于空闲寂静之处,身离愦闹,心离欲尘,永绝攀缘,求...
《三藏法数》 / 1001字 / 12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金刚吼,龙王吼,无畏十力吼,雷电吼,无量力吼也。旧译仁王经受持品曰:「若未来世,有诸国王,护持叁宝者,我使五大力菩萨往护其国:一、金刚吼菩萨,手持千宝相轮,往护彼国。二、龙王吼菩萨,手持金轮灯,往护彼国。叁、无畏十力吼菩萨,手持金刚杵,往护彼国。四、雷电吼菩萨...
《佛学大辞典》 / 364字 / 12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五恶比丘各得石女之报者。止观一曰:「如五扇提罗者,此发地狱心。」同辅行曰:「言扇提罗者。未曾有经下卷云:昔五比丘懒惰懈怠,不修经书。时世穀贵,為人所轻,不供养之。五人议云:夫人生计随其行仪,人命至重,不可守死。各共乞求办具绳床,坐旷野中,扫洒庄严,依次而坐。外...
《佛学大辞典》 / 251字 / 12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又作五鈷、五古、五[月古],具名五股杵、五股金刚杵。股為枝之义,独头之杵,谓之独股;分為五头,谓之五股。股通作[月古],杵以金作鈷,借字也,餘為略字或当字。凡金刚杵,西土之战具也,以表退治烦恼之金刚智。其中五股表金刚界之五部,合两头而為十枝,以表十波罗蜜也。诸部要...
《佛学大辞典》 / 337字 / 12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又名五彩叠云。千手观音四十手中右一手所持之物也。其手名五色云手。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大悲心陀罗尼曰:「若為速成就佛道者,当於五色云手。真言唵(引),嚩日罗(二合),迦哩囉吒[牟含]吒。」又千光眼观自在菩萨秘密法经曰:「若人為成就仙法者,当修五色云法。其仙云观自在菩...
《佛学大辞典》 / 240字 / 12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佛所说大小乘之经典,具七善。故曰正法。成实论叁善品曰:「佛自讚言:我所说法,初中后善,义善,语善,独法,具足,清净调柔,随顺梵行。」就论解之,一、时善,一部初中后叁时之所说,皆甚深也。二、义善,佛法之义,深有利益,得今世后世及出世之道利也。叁、语善,随方俗之语...
《佛学大辞典》 / 470字 / 11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略称五天。东西南北中五方之天竺。即东天西天南天北天中天。西域记二曰:「五印度之境,周九万四里,叁垂大海,北背雪山,北广南狭,形如半月。」五方之分配与今异。
《佛学大辞典》 / 68字 / 11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密教之仪轨以五宝五穀五药及香水满盛五瓶。於此插宝花而奉佛。大日经疏八曰:「次说吉祥瓶法,当用金银等宝,乃至无者应以瓷或净瓦為之,极令圆满端正,又不洩漏。如毘尼中方便灌漉净水盛满其中,内五宝五穀五药。(中略)又取如前所说诸涂香末和水,兼置龙脑牛黄,於瓶口插以宝华...
《佛学大辞典》 / 274字 / 11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Ratnākara,佛名或菩萨名。译曰宝积。经中作罽那者误。智度论七曰:「剌那那伽罗,秦言宝积。」玄应音义叁曰:「剌那那伽罗,卢割切。光讚经作罗邻那竭菩萨,此译云宝积。旧维摩经汉言宝事,放光经作宝来。案梵本云曷剌怛那揭婆,此云宝臺,或云宝藏,皆一义也。经文有作罽,君例...
《佛学大辞典》 / 122字 / 11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五净居天者,谓声闻之人,断欲界九品思惑尽,证第叁阿那含果,而居其中,亦名五不还天。若据俱舍图言,此五天次第而上。若据楞严经言,此五天,皆横在第四禅天中,彼四禅天,但能闻此五天之名,而不能知见。如世间圣地道场,多有罗汉所居,而人不能见也。(九品者,欲界思惑叁品...
《三藏法数》 / 544字 / 11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又曰五通,五神变。不思议為神。自在為通。不思议自在之用有五种:一、天眼通,谓色界四大所造之清净眼根,色界及欲界六道中之诸物,或近,或远,或麤,或细,无一不照者。二、天耳通,為色界四大所造之清净耳根,能闻一切之声者。叁、他心通,得知一切他人之心者。四、宿命通,得...
《佛学大辞典》 / 158字 / 11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经轨所说有种种。 (第一像):是世间流布之像,而立印轨,与底哩叁昧耶经,与使者法之各初章所说,与大日经具缘品之说相相同。但身色则诸说有异,大疏六為黑色,立印轨為青色,使者法為赤黄色,底哩经未说身色,然其所说之相,与使者法大同,则身色亦可同於彼也。大日经二曰:「...
《佛学大辞典》 / 2278字 / 11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為天臺圆教所断之无明也。於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觉,妙觉之四十二位各断一品之无明也。见四教仪集註下。
《佛学大辞典》 / 46字 / 11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Nālanda,在中天竺摩竭陀国。菩提道场之大觉寺东七驛,佛灭后鑠迦罗阿逸多王所建,歷代相继而增建之,遂為五天竺第一之精舍。那烂陀译言施无厌。世俗相传為住於此寺边池中之龙王名。若依实义,则释迦如来往昔在此地為国王时之德号也。西域记九曰:「那烂陀(唐言施无厌),僧伽蓝...
《佛学大辞典》 / 586字 / 11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Khādaniya,又作佉陀尼,佉闍尼。译曰嚼食。可咬嚼而食者。有五种,為时药之一分。百一羯磨五曰:「时药者,谓是五种珂但尼,五种蒲饍尼。」寄归传一曰:「律云:半者蒲饍尼,半者河但尼。蒲饍尼以含噉為义,珂但尼即啮嚼受名。半者Pañca谓五也。半者蒲饍尼,应译為五噉食。旧云五...
《佛学大辞典》 / 227字 / 11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世界之最底為风轮,此风轮依止虚空,其厚為十六亿由旬。其坚固如金刚。风轮之上有水轮,深八亿由旬。水轮之上有金轮,厚叁亿二万由旬。径十二亿叁千四百五十由旬。由轮形之金刚而成,故曰金轮。此金轮之上有九山八海,是為地轮。自水面至金轮,其深八万由旬。可以知地轮之厚矣。见...
《佛学大辞典》 / 320字 / 10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一、阿闍梨灌顶,即传法灌顶。此有叁部之别。二、受明灌顶,又云成就灌顶。叁、息灾灌顶,又云灭罪灌顶。四、增益灌顶,又云求果灌顶。五、降伏灌顶,又云除难灌顶。见入坛钞二。 又一、光明灌顶,以光明加被行者之身也。二、甘露灌顶,以香水灌顶也。叁、种子灌顶,观种子而布於...
《佛学大辞典》 / 237字 / 10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楞伽经一说七空:一相空,求生相不可得之空。二性自性空,性自之空。叁行空,叁业之所作不可得。四无行空,缘起之自性空,故行即无行。五一切法离言说空,一切法不可言说。六第一义圣智大空,佛之圣智,见思空,能空之智亦空,此毕竟空谓之大空。七彼彼空,是假空,如空舍之空,舍...
《佛学大辞典》 / 179字 / 10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长方形之布帛,男女多掛於肩,用以拭手,或盛物。法华经譬喻品曰:「当以衣裓,若以几案,从舍出之。」阿弥陀经曰:「各以衣裓盛眾名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义疏五曰:「衣裓者,衣衿也。」玄赞五曰:「裓者,孤得反,衣襟也。(中略)天仙之衣,应是彼类。」案悬於肩,则宜谓之...
《佛学大辞典》 / 223字 / 10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四大名山之一。清一统志一百十四曰:「五臺山在五臺县东北一百八十里西北距繁峙县一百叁十里。水经注,山五峦巍然,故谓之五臺。其中南臺去中臺八十里,臺高叁十里,顶周二里。金莲日菊佛钵华灿发如锦,亦名锦绣峰,世传文殊菩萨示现之处。」华严经疏曰:「清凉山者,即代州雁门五...
《佛学大辞典》 / 681字 / 10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新称羯闍尸利沙山,旧称伽耶山、伽闍山、伽种山等,译曰象头山。有二处,一在灵鷲山附近,一在菩提道场附近,见[羯闍尸利沙]条。西域记八,记近於菩提道场之伽耶山曰:「城西南五六里至伽耶山,溪谷杳冥,峰巖危险。印度国俗,称曰灵山。自昔君王,驭宇承统,化洽远人,德隆前代。...
《佛学大辞典》 / 131字 / 10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英俊记曰:「一咒愿师、二导师、叁唄师、四散花师、五梵音师、六锡杖师、七堂达。」捨芥钞五曰:「一讲师、二读师、叁咒愿师、四叁礼师、五唄师、六散华师、七堂达。」
《佛学大辞典》 / 65字 / 10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无着菩萨承弥勒菩萨之旨,着五部之大论:一、瑜伽师地论,百卷,唐玄奘译。二、分别瑜伽论,未翻。叁、大乘庄严经论,十叁卷,唐波罗颇蜜多罗译。四、辨中边论颂,一卷,唐玄奘译。五、金刚般若论,二卷,秦罗什译。瑜伽论记一上曰:「慈氏菩萨随无着机,恒於夜分从知足天降於禪堂...
《佛学大辞典》 / 148字 / 10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僧以和合為义。和合有二义:一理和,同证灭理也,是在见道以上之圣者。二事和,此有六种,即六种敬具也。属於见道以前之凡僧。一、身和敬,同礼拜等之身业也。二、口和敬,同讚咏等之口业也。叁、意和敬,同信心等之意业也。四、戒和敬,同戒法也。五、见和敬,同空等之见解也。六...
《佛学大辞典》 / 422字 / 10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