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 条搜索结果

极微

依有部宗之意,极微有叁位:一极微之微,二色聚之微,叁微尘也。极微之微者,色声香味触五境与眼耳鼻舌身五根等十色之最极微分也。是实色极少,不可更分,故光记名之為极微之微。对於色聚之微而谓之為实之极微。旧译云邻虚。然此极微非有色之体用,随而非现量所得,唯以慧渐渐分析...

《佛学大辞典》 / 885字 / 4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六情

旧译经论多谓六根曰六情,以根有情识故也。是意之一,為当体之名,以意根為心法故也。他五者生情识,故从所生之果而名為情。金光明经曰:「心处六情,如鸟投网。常处诸根,随逐诸尘。」普贤观经曰:「懺悔六情根。」智度论四十曰:「眼等五情名為内身,色等五尘名為外身。」止观四...

《佛学大辞典》 / 222字 / 4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五八识

眼等五识与第八阿赖耶识也。此二种识俱為现量,无我法之二执者。至佛果时,同时五识為成所作智,八识為大圆镜智。

《佛学大辞典》 / 48字 / 4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九无為

九种无為之意。即不為四相所迁之实在法,有九种之别也(一)一择灭,二非择灭,叁虚空,四空无边处,五识无边处,六无所有处。七非想非非想处,八缘起支性,九圣道支性。是為大眾部一说部说出世部鸡胤部所立。其中前叁者,与萨婆多部之叁无為同,惟萨婆多部计择灭非择灭為多体而大...

《佛学大辞典》 / 325字 / 3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五识

起信论所说:一,业识,依根本无明之惑而始动本心者。业為动作之义。二,转识,业识一转而生能见之作用者。叁,现识,伴能见之作用而现所见之妄境界者。已上叁识当於唯识论阿赖耶识之自体分,见分,相分。四,知识,向自心所现之境界而生种种之邪分别者。五,相续识,由邪分别而於...

《佛学大辞典》 / 187字 / 3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叁类境

境者,八识所变之相分也。此相分有叁类:一、性境,性者,实体之义,自实之种子而生,有实性,自维持实性,不随能缘之心,能缘之心,不过為彼之自性,以现量而量知者,此之谓性境不随心。第八识与眼识等五识之全部相分及第六识之一部相分是也。二、独影境,如第六意识浮龟毛兔角之...

《佛学大辞典》 / 443字 / 3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五俱意识

五识共起之意识也。為四种意识之一。见[意识]条。 又随前五识而所起之识,即為第六之意识也。

《佛学大辞典》 / 43字 / 3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九心轮

九心次第转而成轮之意。為小乘上座部所立,即谓心随境转,有九种之别也。成唯识论枢要卷下本,谓「上座部师,立九心轮:一有分,二能引发,叁见,四等寻求,五等贯彻,六安立,七势用,八返缘,九有分也。然实但有八心,以周匝而言,总说有九。故成九心轮。且如初受生时,未能分别...

《佛学大辞典》 / 474字 / 3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相续识

起信论所说五识之一。即六尘中之相续相也。彼就无明而差别,此就识体而论者。

《佛学大辞典》 / 33字 / 3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二受

一、身受,眼等五识之苦乐捨也。二、心受,意识之忧喜捨也。

《佛学大辞典》 / 23字 / 2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六种散乱

一、自性散乱,谓五识自性,驰逐外缘,乖于静定,故名自性散乱。(五识者,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也。) 二、外散乱,谓正修善时,于五欲境上,其心驰散,不能寂静,故名外散乱。(五欲者,色欲、声欲、香欲、味欲、触欲也。) 叁、内散乱,谓修定时,发起沉掉,及于诸...

《三藏法数》 / 311字 / 2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和伎者

即助手也,楞伽经四曰:「心為工伎儿,意如和伎者。五识為伴侣,妄想观伎眾。」

《佛学大辞典》 / 33字 / 2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现量

因明用叁量之一。又心识叁量之一。现实量知也。向色等诸法,现实量知其自相,毫无分别推求之念者。五识之缘五境,与意识之与五识共缘五境者(五同缘意识),与[五识]同时起者(五俱意识),又在定中之意识与第八识之缘诸境,均為现量。此总出於心识上之现量也。其中因明用之现量,...

《佛学大辞典》 / 223字 / 2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工伎儿

譬心於工巧之优伎者。楞迦经四曰:「心為工伎儿,意如和伎者。五识為伴侣,妄想观伎眾。」

《佛学大辞典》 / 38字 / 2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知识

起信论所说五识之一。与六麤相中之智相同。就心体云智识,就无期之相云智相。见[智相]条。 又(术语)朋友之异名。如云知人,我知其心识其貌之人也。又我所知之人也。非多知博识之义。诸经之初有「皆是大阿罗汉。眾所知识。」即就為人所知而云:其人善,為善友善知识。恶,则為恶...

《佛学大辞典》 / 161字 / 2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五受

受心识领纳所对之境之作用也。差别有五种:一、忧受,為意识之领纳,对於遣情之境,分别為忧恼者。二、喜受,為意识之领纳,对於顺境之境,分别為喜悦者。叁、苦受,為眼等五识之领纳,对於违情之境,无分别而感苦痛者,四、乐受,為眼等五识之领纳,对於顺情之境,无分别而慼快乐...

《佛学大辞典》 / 141字 / 2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现相

起信论所说叁细之一。叁细中自第二之转相现一切境界之相者。於论谓之境界相,义记谓之现相,五识中之现识,六染心中之现色不相应染也。起信论曰:「叁者境界相,以依能见故,境界相妄现。」

《佛学大辞典》 / 80字 / 2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五识

依眼耳鼻舌身之五根而生,缘色声香味触五境之心识:一眼识,二耳识,叁鼻识,四舌识,五身识。此為六识中之前五识,故常称為前五识。叁界中欲界之有情有六识,色界之初禪天无鼻舌二识,二禪天以上无五识,唯有意识之一也。见[识]条。

《佛学大辞典》 / 97字 / 2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转识得智

转有漏之八识,而得与无漏之八识相应之四智也。转有漏之第八识而得与无漏之第八识相应之大圆镜智,转有漏之第七识而得与无漏之第七识相应之平等性智,转有漏之第六识而得与无漏之第六识相应之妙观察智,转有漏之前五识而得与无漏之前五识相应之成所作智也。此四智虽各有二十二心心...

《佛学大辞典》 / 222字 / 2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五种散乱

眾生之心有五种散乱:一、自然散乱,五识不守自性,随逐外境,念念变迁也。二、外散乱,意根驰动,随逐外尘,起种种之分别也。叁、内散乱,心生高下,念念迁流而不定也。四、麤重散乱,计我我所等麤重之法,而不得解脱也。五、思惟散乱,弃捨大乘,忆念小乘,而不得寂静也。

《佛学大辞典》 / 105字 / 2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睡眠

不定地法之一。使心闇昧之精神作用也。意识惛熟,谓為睡。五识闇冥而不慟,谓為眠。心所之一。属於烦恼。於五盖中,名為睡眠盖。於五欲中,谓為睡眠欲。释氏要览曰:「卧之垂熟也,此是心所法中四不定一也。令人不自在,昧略為性,障染為业,发觉净心经有二十种睡眠过患。」

《佛学大辞典》 / 110字 / 2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现识

楞伽所说叁识之一。阿赖耶识之异名。一切诸法,尽依阿赖耶识而显现,故名现识。楞伽经一曰:「譬如明镜持诸色像。现识处现亦復如是。」唯识了义灯四本曰:「现识者。楞伽经云:诸法皆於本识上现故。」 又起信论所说五识之一。以名阿赖耶识之相分。由阿赖耶识之自体分变现能见之心...

《佛学大辞典》 / 151字 / 2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二受业

一由色界中间定以上乃至有顶天之善曰无寻业(二禪已上亦无伺),此唯感心受而不感身受,身受必与寻伺俱生,故无寻之业,不感身受也。又,一切之恶业,唯招身受之苦,苦在五识,故招身受,与心俱之苦受名為忧,忧非异熟果,故恶者不感心受之忧也。见俱舍论十五。

《佛学大辞典》 / 108字 / 1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缘影

又曰缘气,缘事。是為心识四分中,见分缘虑外尘而生之外尘影像,故谓之缘影。為见分缘虑外尘之气分,故曰缘气。是非能缘之心性,而為所缘之事相(即四分中之相分),故曰缘事。缘影有二种:五识及五因缘之意识,缘外之五尘时,心内所现之色声等是一也。又五后之意识,独类之意识,...

《佛学大辞典》 / 202字 / 1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意识

六识之一。依意根而起,了别法境之心王也。有四种之别:一独头意识,不与他之五识俱起,独起而汎缘十八界之意识也。此在散心,於叁量中必為比非之二量。二五同缘意识,与他五识同时而起,与彼共缘其境明了依之意识也。是心之现量。叁五俱意识,与五识同时而起,缘五境傍缘十八界之...

《佛学大辞典》 / 237字 / 1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根见家

又名眼见家,即立眼根能见色境之说也。盖古来说五识依五根各缘自境时,眼识能见色乃至身识能觉触,或眼根能见色乃至身根能觉触者,凡有四种:一根见,二识见,叁根识相应之慧见,四根识和合见也。见大毘婆沙论等。

《佛学大辞典》 / 90字 / 1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共依

為二识以上共通之所依者。五识之四依中,除同境外,其餘之分别依,染净依,根本依。第六识之二依中,除染净依之根本依是也。此中阿赖耶识為根本依,為六识共依也。见百法问答抄一。

《佛学大辞典》 / 74字 / 1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身识

五识之一。见[识]条附录。

《佛学大辞典》 / 12字 / 1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内门转

谓心识缘自己心内之法,理性等。即向内面而转之义也。对於外门转而言。就八识言之,则前五识惟為外门转,第六识通於内外两门转,七八二识惟為内门转。

《佛学大辞典》 / 63字 / 1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喜乐

眼等五识无分别而悦豫,谓之乐,意识分别而悦豫,谓之喜。五受中之二。

《佛学大辞典》 / 29字 / 1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