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0 条搜索结果

菩萨八种因果

一、寿因寿果,寿,即寿命。谓不杀物命,无伤害心,是名寿因。由不杀故,长寿住世,是名寿果。 二、色因色果,色,即色身。谓施灯明供佛,及以净物施人,是名色因。由施灯明及净物故,则得颜容光泽,身形端正,是名色果。 、种姓因种姓果,种,即种类。姓,即族姓。谓舍离憍...

《三藏法数》 / 446字 / 16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八关斋戒

关者,禁也。谓禁闭杀盗淫等八罪,使之不犯故也。论云:夫斋者,过中不食也。以八戒助成斋法,共相支持,故又名八支斋法。每月初八日、十四日、十五日、二十日、二十九日、十日,是为六斋日。于此六日,能修行此八斋戒者,诸天相庆,即为注福禄增寿算也。 一、不杀生,不杀...

《三藏法数》 / 381字 / 16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佛像

佛之真影也,通雕像铸像画像而言,佛使优填王始造之,為住持之佛宝,使在世灭后之四眾以真身之想,而信敬之。大乘造像功德佛说作佛形像佛说造立形像福报,造塔功德佛说造塔延命功德等,皆详说造像之功德。圆觉曰:「若復灭后,施设形像,心存目想,生正忆念,还...

《佛学大辞典》 / 185字 / 15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一味

一味者,喻法华一乘之教也。如来说法,必称机宜,以其机有大小,故历四时教,渐次调停,令其入大。然后高会灵山,纯谈一妙,开前四时教之法,即是圆妙一乘。一乘之外,更无别法。故云:决了声闻法,是诸之王。是以无垢藏王菩萨于涅槃会上,白佛言:佛说十二部,譬如从...

《三藏法数》 / 354字 / 15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天鼓雷音佛

Divyadundubhimeghanirghoṣa胎藏界五佛之一。住於中臺八叶院北方之叶上。结金刚部之定印,主大涅槃之德。金刚界谓之不空成就,即与[释迦]同体。是四法身中之等流身也。大日真言品称為不动佛,同入秘密曼荼罗位品称為鼓音如来。善无畏藏以為不动(梵语阿閦)之名,或為义立,或...

《佛学大辞典》 / 433字 / 15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一人

一人者,佛也。佛本于人中得道,故亦称人。世间、出世间最尊最胜,故名一人。云:贤十圣住果报,惟佛一人居净土。是也。(贤即十住、十行、十回向诸位菩萨也;十圣即十地菩萨也。果报即实报土也,净土即常寂光净土也。)

《三藏法数》 / 100字 / 15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伽蓝神

护卫伽蓝之神。佛说有十八神。释氏要览上曰:「七佛云:有十八神护伽蓝:(一)美音,(二)梵音,()天鼓,(四)叹妙,(五)叹美,(六)摩妙,(七)雷音,(八)师子,(九)妙叹,(十)梵响,(十一)人音,(十二)佛奴,(十)颂德,(十四)广目,(十五)妙眼,...

《佛学大辞典》 / 198字 / 15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文殊师利发愿

身口意清净 除灭诸垢秽 一心恭敬礼 十方三世佛 普贤愿力故 悉睹见诸佛 一一如来所 一切刹尘礼 于一微尘中 见一切诸佛 菩萨众围绕 法界尘亦然 以众妙音声 宣扬诸最胜 无量功德海 不可得穷尽 以普贤行力 无上众供具 供养于十方 三世一切佛...

文殊师利发愿》 / 东晋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罗译 / 1320字 / 15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0月13日

一盖

一天盖也。维摩中所说不可思之神变。维摩佛国品曰:「尔时毘耶离城,有长者子,名曰宝积。与五百长者子,俱持七宝盖,来诣佛所。头面礼足,各以其盖,共供养佛。佛之威神,令诸宝盖合成一盖,徧覆千大千世界,而此世界广长之相,悉於中现。」

《佛学大辞典》 / 100字 / 15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一法

法即轨则之义。谓诸佛菩萨,莫不轨则真如之法,修之而成正觉。故云:惟以一法而得出离,成阿耨多罗菩提。是也。(梵语阿耨多罗菩提,华言无上正等正觉。)

《三藏法数》 / 79字 / 15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五觉

一、本觉,本即直性,觉即智慧。论云:所言觉义者,谓心体离念,离念相者,等虚空界,无所不遍,即是如来平等法身,依此法身,说名本觉。(心体离念者,谓本觉心源之体,离于妄念也。等虚空界,无不遍者,虚空无边,以譬本觉之性体量充廓也。平等法身者,诸佛悟之不为高,众生迷...

《三藏法数》 / 454字 / 14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一善心

心即以根对尘所起一念之心也。若起一念恶,即消灭众善;若起一念善,即破除众恶。故云:修一善心,破百种恶。是也。

《三藏法数》 / 56字 / 14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四事供养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为波斯匿王说法,王即请佛及比丘僧月供养,遂于宫门之外,作大讲堂,悬缯旛盖,及办一切供给所须衣被、饮食、卧具、医药,故云四事供养。(梵语舍卫,华言丰德。祇树给孤独园者,谓只陀太子舍树,给孤长者买园,建立精舍。请佛而住也。梵语波斯匿,华...

《三藏法数》 / 341字 / 14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虚空藏菩萨神咒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佉罗山依正觉仙所住之处。与无数大比丘声闻众俱。亦与无量阿僧祇恒河沙等菩萨摩诃萨。演说如来功德已。尔时西方有如来宝现。以无量百千释迦毗楞伽宝。周匝庄严。是宝珠光隐蔽一切余色光明。唯见如来及如意宝。余无量无边不可说色见如虚空。如来威光极更明显。...

《虚空藏菩萨 / 宋罽宾国三藏昙摩蜜多译 / 7725字 / 14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1月04日

一身

身即法身也。盖十方诸佛,无明之惑净尽,法性之体全彰,无有自他色相之异,故名一身。云:一切诸佛身,惟是一法身。是也。

《三藏法数》 / 58字 / 14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一切法高王

佛说一切法高王。元魏瞿曇般若流支译。一卷。

《佛学大辞典》 / 20字 / 14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 《佛说一切法高王经》

一说部

又曰执一语言部。梵名猗柯毗毘与婆訶利柯Ekavyavahārika,又Ekabyohara,或作鞞婆訶罗。小乘二十部之一。為佛灭二百年顷,由大眾部中分裂之一派。从大眾部现在有体过未无体之说而出。立一切法无有实体但有假名之说。故有此名。异部宗轮论,谓此部之说,世出世法,皆无实体,但有假...

《佛学大辞典》 / 253字 / 14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佛说虚空藏菩萨神咒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佉罗帝耶山仙圣住处。与无数大比丘众俱。大菩萨众数如恒沙无量无边。演说如来功德已。尔时西方有如意宝珠。自然而现。百千释迦毗楞伽宝珠以为眷属。彼如意宝珠所出光明。皆悉瞙彻。此间人天声闻菩萨所有四大光明色像皆灭无余。唯除如来及如意宝珠。其余皆与无...

《虚空藏菩萨 / 8517字 / 14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1月04日

善财童子

华严入法界品曰:「文殊师利在福城东住庄严幢娑罗林中,其时福城长者子有五百童子,善财其一人也,善财生时,种种珍宝自然涌出,故相师名此儿曰善财。」善财诣文殊师利所发心,从此渐次南行,参[五十知识]条。梵Sudhana。

《佛学大辞典》 / 100字 / 14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无相

谓真理之绝眾相也。又涅槃离男女等十相也。无量义曰:「无量义者,从一法生。其一法者,即无相也。」涅槃十曰:「涅槃名為无相,以何因缘名為无相?善男子!无十相故。何等為十?所谓色相、声相、香相、味相、触相、生住坏相、男相、女相,是名十相,无如是相。故名无相。」...

《佛学大辞典》 / 274字 / 13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五忍

一、伏忍,伏即隐伏,忍即忍可,又安忍也。谓地前贤之人,未得无漏。未能证果,但有智故,能伏烦恼而不能断,故名伏忍。(贤者,十住、十行、十回向诸菩萨也。无漏者,不漏落生死也。) 二、信忍,信者,随顺不疑也。谓初地、二地、菩萨,得无漏信,故名信忍。(初地即...

《三藏法数》 / 357字 / 13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一字文殊

合叱洛呬燄之四字成一字之真言,而念诵之也。此為求子而修之。曼殊室利菩萨咒藏中一字咒王曰:「此之一字悉能成就一切事业,悉能圆满所有善法。」本除上一卷(唐义净译)外,有大方广菩萨文殊师利根本一字陀罗尼法,一卷,唐宝思惟译。与上同本异译。大陀罗尼末法中...

《佛学大辞典》 / 141字 / 13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施食获五福报

一、施命,谓人七日不得食则死,若能以食施之,即为施命。其施命者,得世世长寿、财富无量报。 二、施色,谓人不得食,颜色憔悴,若能以食施之,即为施色。其施色者,得世世端正、人见欢喜报。 、施力,谓人不得食,身羸力弱,若能以食施之,即为施力。其施力者,得世世多力...

《三藏法数》 / 205字 / 13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八藏

藏即含藏之义,谓含藏诸法文理,而有、律、论、咒之不同。者,法也、常也。凡圣之所轨则,曰法;魔外不能变坏,曰常。律者,法也。谓分判轻重,持犯之罪,如世之法律。论,议也。谓论议种种诸法甚深之义也。咒者,愿也。谓祈愿种种如意殊胜等事也。盖以声闻、缘觉、大小乘之...

《三藏法数》 / 443字 / 13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十五尊

真言行者以十五尊而成一身:第一以根本命金刚為行者之名。根本命金刚者,五部中金刚萨埵之名,是為根本。故下文谓极秘密中秘,此名五部源。命者名也,言意為命世之金刚萨埵,於五萨埵中随取其一也。明為缚曰吽。第二以释轮為座,天帝释也,一名因陀罗,此云帝,又曰主。居妙高山顶...

《佛学大辞典》 / 866字 / 13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一身

法相宗总门之法身也,又真言之法界身也。见[法身]条。

《佛学大辞典》 / 24字 / 13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十二种火法

大日如来以梵志说四十四种邪道之火法,分说十二种真道之护磨法十二神。 一、智火為最初,名大因陀罗。端严净严相,增益施威力,焰鬘住,当知智圆满。此中最初之火,即是菩提心之慧光也。形方,色黄,即是表金刚座。端严者,是内庄严,言此智火,具本尊之形一切之功德故也。增...

《佛学大辞典》 / 1976字 / 13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儒童菩萨

释尊往昔為菩萨供养燃灯佛时之名也。见[然灯佛]条。 又谓孔子也。海录碎事十上引清净法行云:「佛遣弟子震旦教化,儒童菩萨彼称孔丘,净光菩萨彼称顏回,摩訶迦叶彼称老子。」按,清净行法,大藏不载。盖偽也。竹窗二笔曰:相传孔子号儒童菩萨,童者纯一无偽之称也。...

《佛学大辞典》 / 179字 / 13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大乘七种大义

一、缘大,谓菩萨修行大乘之法,由无量修多罗,广大法义,而以为缘,故名缘大。(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行情。梵语修多罗,华言契。) 二、行大,谓菩萨修行大乘,既能自利,复能利他。自利利他,妙行具足,故名行大。 、智大,谓菩萨修行大乘,常以智慧观察,了...

《三藏法数》 / 339字 / 13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佛说菩萨睒子

闻如是: 一时佛在比罗勒国,与千二百五十比丘,及众菩萨、国王、大臣、人民、长者、居士、清信士女,不可称计,一时来会。 佛告诸比丘:“皆悉寂静定意听,我前世初求得菩萨道时,戒行普具,精进一心,修集智慧,行于善权,功德累积,不可称说。诸天、释梵、天龙、鬼神、帝...

佛说睒子 / 安公录中阙译今附西晋录 / 2975字 / 13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9日

二印

一、无相印,菩萨初入八地,则上不见可求之佛,下不见眾生之可度,沈空多时,名曰无相印,二、有相印,此时诸佛以七法动起之,以如幻為种种利益眾生之事,名為有相。见演密钞六。

《佛学大辞典》 / 81字 / 13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十无尽藏

藏者,含摄也。此之十藏,乃功德林菩萨于华严会上,为诸菩萨演说,欲令其普入一切佛法之门,成就无上菩提,饶益一切众生。以其各能含摄无尽法海,故皆名为无尽藏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信藏,谓菩萨净信坚固,解诸法空,心不退转...

《三藏法数》 / 879字 / 13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六观音

有二种:一种:一大悲观音,二大慈观音,师子无畏观音,四大光普照观音,五天人丈夫观音,六大梵深远观音也。一种:一千手观音,二圣观音,马头观音,四十一面观音,五准胝观音,六如意输观音也。大悲等六观音為天台之义立。摩訶止观二曰:「大悲观世音破地狱道障,此道苦最...

《佛学大辞典》 / 692字 / 12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天真佛

法身佛之异名。谓眾生本具之理性,天真独朗者。证道歌曰:「法身觉了无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宗镜录十六曰:「祖佛同指此心而成於佛,亦名天真佛、法身佛、性佛、如如佛。」同十一曰:「寒山诗云:寒山居一窟,窟中无一物。净洁空堂堂,皎皎明如日。糲食资微躯,布裘遮幻质。...

《佛学大辞典》 / 126字 / 12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二十诸天

自古列十六天像,各有所主,以其有呵护之功也。后增日月及娑竭龙王、阎摩罗王者,谓日则破闇,月则照夜,龙则秘藏法宝,阎摩则掌于幽冥。故加此四天,通为二十天也。 一、梵天王,梵,梵语具云梵囕摩,华言离欲,又云清净,谓此天王身心妙圆,威仪不缺,清净禁戒,加以明悟,统...

《三藏法数》 / 2561字 / 12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大般涅槃

常略称為涅槃。有大乘小乘之二。小乘之大般涅槃卷,晋法显译。是与白法祖译之佛般泥洹二卷及失译方等泥洹二卷,皆与长阿含游行同本。大乘之大般涅槃。有二本,一四十卷,北凉曇无懺译称為北本涅槃。分十品。二十六卷,刘宋慧观与谢灵运共再治北本。称為南本涅...

《佛学大辞典》 / 128字 / 12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佛宝。法宝。僧宝。宝有种。一者一体宝。法身体有妙觉。名为佛宝。法身体有妙轨。名为法宝。法身离违争。名为僧宝。二者别相宝。丈六化身以为佛宝。不说教法以为法宝。大乘十信已上。小乘初果已上。名为僧宝。者住持宝。泥龛素像以为佛宝。纸素竹帛以为法宝。凡夫比丘...

《法门名义集》 / 114字 / 12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轮王七宝

长阿含云:增劫中,则有轮王出世。以一增一减为一小劫,人寿增至八万四千岁,历过百年,寿减一岁,如是减至十岁,名为减劫。此后过百年,复增一岁,或云子倍父寿。(若父十岁子则二十岁。)名为增劫,如是增至八万四千岁时,则有金轮王出生。在王家绍灌顶位,于十五日香汤沐浴...

《三藏法数》 / 965字 / 12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皋諦

梵名Knnti,又作睪帝。译言何所。十罗剎女之一。种子為,形像為女形,衣色红青,右手把裳,左手持独股,如打物形,立膝。密家以之為文殊师利菩萨之化身。

《佛学大辞典》 / 63字 / 12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拘舍离

Gosari,又作瞿舍梨,劬奢离。十外道之第。译曰牛舍。饰宗记七末曰:「梵云劬奢离,或瞿舍梨,此云牛舍也,此是母名也。其母本生牛舍之中,因為名也,子名应云牛舍子也。」楞严二曰:「如是乃至分别都无,非色非空,拘舍离等,為冥諦。」

《佛学大辞典》 / 101字 / 12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理佛

法身之异名也,佛身中报化二佛為事佛,法身佛為理佛。是通途之义也。 又台家所立六即佛中之理即佛也。恶之眾生,亦具法性之理,与佛无异,是為理佛。又称素法身,唯具法身之理体而无功德之庄严也。天台观疏曰:「言眾生即是佛,理佛也。」

《佛学大辞典》 / 103字 / 12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论宗

依中论等论而立宗,故名论。言祖师之血脉则以文殊菩萨為高祖,马鸣為次祖,龙树為祖。龙树有二弟子,分二流,一者龙树,龙智,清辨,智光,师子光,一者龙树,提婆,罗睺罗多,沙车王子,罗什。罗什来中国,尽译论,為此土之高祖。弟子事之者称千人。以道融,僧叡,僧肇...

《佛学大辞典》 / 302字 / 12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一品

之全部有由多品合成者。分一品而书写之,名曰一品。各均可书写其一品。而其例则由书写供养法华為始。

《佛学大辞典》 / 47字 / 12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大黑天

梵语摩訶迦罗Mahākāla,译為大黑天,大黑神。或译為大时。显密二教之所说各异。密教谓為大日如来因降伏恶魔示现忿怒药叉主之形者,或有一面八臂。或有面六臂。繫人之髑髏以為瓔珞。可畏之相也。故古来以為军神而祀之。现今印度称其女体為迦梨Kalī(迦罗之女声也),以為大自在天...

《佛学大辞典》 / 940字 / 12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一月舟喻

谓澄江一月,舟共观。一舟停住,二舟向南、北行。向南者,见月随南;向北者,见月随北;停舟者,见月不移。盖譬如来智无不周,体无不在,无依无住,无去无来。皆由众生缘有生熟,故见如来有去住相。法身之体,本无去住也。一月喻佛,舟喻世间众生见佛不同,是名一月舟喻也...

《三藏法数》 / 118字 / 12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