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条搜索结果

金躯

金色之躯。佛身也。宗轮论述记曰:「化毕缘终,金躯以是匿影。」

《佛学大辞典》 / 27字 / 2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佛牙

荼毘佛身时,全身悉為细粒之舍利,其一分之牙不损,现形在灰烬中,是云佛牙舍利。时有捷疾鬼盗佛牙去,其后毘沙门天之那吒太子以其佛牙授南山道宣律师云。后分涅槃经曰:「帝释於佛口中右畔上頷,取牙舍利,即还天上起塔供养。尔时有二捷疾罗剎隐身随帝释后,眾皆不见,盗取一双佛...

《佛学大辞典》 / 402字 / 2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五教佛身

五教者,即小、始、终、顿、圆也。佛身即如来之身也。如来之身,遍一切处,本无大小形量,但为众生根器利钝不同,故曲垂方便,演说种种法门,示现种种身相。即有五教佛身之异也。 一、小教丈六金身,谓如来示现降生出家成道,于鹿野苑说四谛生灭之法,专化二乘。而二乘但见丈六...

《三藏法数》 / 478字 / 2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6日

应身

Nirmāṇakāya,叁身之一。应他之机缘而化现之佛身也。又与真如相应之佛身也。义林章七本曰:「应宜现身名应身。」胜鬘经宝窟上本曰:「与真如相应,一名為应身。」定应身之体,依经论有叁种之不同。一,依同性经,摄论,则对於地上之菩萨,现无量之相好身,為应身,现於地前之菩萨...

《佛学大辞典》 / 505字 / 2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七种礼佛

谓天竺勒那叁藏,睹此方俗,不习礼佛之仪,遂传此七种之法。虽通云礼佛,而有是非浅深不同,盖欲令人知我慢、求名二种之非,而归于身心礼等五种之正,从浅至深,修行获益,故有七种礼佛之名也。(勒那,梵语具云勒那摩提,华言宝意,中印度人也。) 一、我慢礼,谓人礼佛,身虽...

《三藏法数》 / 624字 / 2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6日

化土

叁土之一。為度凡夫二乘化作之国土。申言之,即变化身之住土也。此中有净土与秽土之别。如娑婆者為秽土之化土,如兜率者為净土之化土。化士由所住之佛身而名之。例如此娑婆世界,自眾生言之,则為眾生自业所招之眾生秽土,然佛為度二乘凡夫,以化身出於此土时,自以神通力,而变现...

《佛学大辞典》 / 342字 / 2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叁障

障,蔽也。谓诸众生被惑业障蔽,不见正道,善心不能生起,故名障也。 一、烦恼障,昏烦之法,恼乱心神,故名烦恼。谓贪欲、嗔恚、愚痴等惑,障蔽正道,是名烦恼障。 二、业障,业即业行,谓由贪嗔痴起身口意,造作五无间重恶之业,障蔽正道,是名业障。(五无间业者,一杀父、...

《三藏法数》 / 170字 / 2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6日

叁时无悔

叁时无悔者,谓人造作五逆等罪,若于欲作、正作、作已,叁时之中,心无改悔者,是名上品极恶之业,即感地狱之报也。(五逆者,一杀父、二杀母、叁杀阿罗汉、四出佛身血、五破和合僧也。) 一、加行心时,加行犹方便也。谓人欲作恶业之时,必先起心,方便加行,是名加行心时。...

《三藏法数》 / 184字 / 2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6日

是心是佛

观经所说於观法中想佛故,是观想之心即為佛也。观无量寿经曰:「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叁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天台疏曰:「是心作佛者,佛本是无,心净故有。亦因叁昧心终成作佛也。是心是佛者,向闻佛本是无,心...

《佛学大辞典》 / 202字 / 2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依正无碍六句

依谓依报,即世间国土也。为身所依,故名依报。正谓正报,即五阴身也。正由业力感报此身,故名正报。既有能依之身,即有所依之土,故国土亦名报也。六道众生,因有漏业,而感生死之身,即依秽恶国土而住;诸佛菩萨,因无漏清净业,而感法性之身,即依清净国土而住,今云依正无碍...

《三藏法数》 / 733字 / 2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6日

延命观音

叁十叁观音之一。补陀落海会轨第叁院东门之延命观音曰:「顶上大宝冠,其中住佛身。身相深黄色,慈悲柔软相。救世二十臂,引接群生类(云云)。」

《佛学大辞典》 / 62字 / 2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洩悉知

Yaṣṭi-vana,林名。译曰竹杖。西域记九曰:「洩瑟知林,唐言杖林。林竹脩劲,其先有婆罗门,闻释迦佛身长丈六,常怀疑惑,未之信也。乃以丈六竹杖,欲量佛身。恆於杖端,出过丈六。如是增高,莫能究实。遂投杖而去,因植根焉。」

《佛学大辞典》 / 94字 / 2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文殊叁世果位

文殊虽為助释迦之化,一时现菩萨之因位,然叁世皆為果上之如来。过去称為龙种上佛,又名大身佛,神仙佛,现在号為欢喜藏摩尼宝精佛,未来称為普见佛。首楞严叁昧经下曰:「过去久远无量无边阿僧祇劫,尔时有佛,号龙种上如来。(中略)佛世尊,於此世界南方过於千佛国土,国号平等...

《佛学大辞典》 / 532字 / 2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天台四释

天台智者释法华经用四释:一因缘释,以四悉檀為因缘,而下四种之释义也。四悉檀者,一世界悉檀,二各各為人悉檀,叁对治悉檀,四第一义悉檀。四悉檀之义,原出智度论,龙树菩萨判释尊教化一代眾生之方法者也。今转用為释义之方规。惹眾生之乐欲為第一悉檀,使生信為第二悉檀,破恶...

《佛学大辞典》 / 721字 / 2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道场观

真言行者观所住之道场及所信之佛身,谓為道场观。其所住之道场,分器界与道场之二段。而就其器界言之。则显密诸教所明,有叁轮五轮之不同。 今明其中叁轮,则初為风轮,次為水轮,次為地轮。此叁轮之种子為。摄大轨上曰:「最初於下位,思惟彼风轮,贺字所安住,黑光焰流布。归命...

《佛学大辞典》 / 603字 / 2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杖林

外道以竹杖量佛之身量处。西域记九曰:「佛陀伐那山空谷中,东行叁十餘里,至洩瑟知林,唐言杖林。竹竹脩劲,被山弥谷。其先有婆罗门,闻释迦佛身长丈六,常怀疑惑未之信也。乃以丈六竹杖欲量佛身,恒於杖端出过丈六,如量增高,莫能穷实。遂投杖而去,因种根焉。」Yaṣṭivana。

《佛学大辞典》 / 117字 / 1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炽盛光佛顶法

略曰炽盛光法。炽盛光者,金轮佛顶尊之别名,佛身之毛孔,放炽盛之光明,故名炽盛光如来。其本体為金轮佛顶,故曰炽盛光佛顶如来,其修法曰炽盛光佛顶法。其道场观曰:「前地结上金刚墙内有大海,海中有宝山,山上有宝师子座,座上有宝莲华,华上有宝楼阁,阁内有无量庄严周匝悬列...

《佛学大辞典》 / 284字 / 1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五教佛身

华严宗言佛说法时,以五教之异显现各别之佛身也。有丈六金身,千百亿化身,丈六即真佛,丈六即法身,具足十身之称。

《佛学大辞典》 / 48字 / 1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声闻身

融叁世间十身之第四。见[佛身]条。

《佛学大辞典》 / 16字 / 1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叁密相应

眾生身语意之叁密与法身佛之叁密相应,融和而无隔歷,父母所生之肉身,即為佛身也。

《佛学大辞典》 / 36字 / 1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韦提得悟

韦提希闻观经之说法而开悟无生法忍也。观无量寿经曰:「说此语时,韦提希与五百侍女,闻佛所说,应时即见极乐世界广长之相,得见佛身及二菩萨,心生欢喜,叹未曾有,廓然大悟,得无生忍。五百侍女,发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心,愿生彼国。」

《佛学大辞典》 / 98字 / 1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金容

金色之容貌。佛身也。心地观经一曰:「希有金容如满月。」慈恩寺传五曰:「耳承妙说,目击金容。」

《佛学大辞典》 / 42字 / 1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法性身

略名法身。佛叁身之一也。佛身如法性周徧十方,有无量无边之相好庄严,以无量之光明,无量之音声,度十方无量之法身菩萨,谓之法性身。智度论九曰:「佛有二种身:一者法性身,二者父母生身。是法性身满十方虚空,无量无边色像端正相好庄严,无量光明无量音声,听法眾亦满虚空。」...

《佛学大辞典》 / 180字 / 1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佛具十身

於前十身中第七如来身上而立十身也,此十身经中叁处说之,而名字稍异。旧经二十六曰:「菩提身,愿身,化身,住持身,相好庄严身,势力身,如意身,福德身,智身,法身。」同叁十七曰:「正觉佛,愿佛,业报佛,住持佛,化佛,法界佛,心佛,叁昧佛,性佛,如意佛。」同四十二曰:...

《佛学大辞典》 / 539字 / 1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十叁难

一边罪难,先受具足戒而犯四波罗夷者,是為佛法边外,故曰边罪。二犯比丘尼,於白衣时犯净戒之比丘尼者。叁贼心受戒者,曾於白衣或沙弥时,盗听他之说戒羯磨,诈称為比丘者。四破内外道者,原是外道,来投佛法,受具竟,还復本道,今欲復来受戒者。是彼此通坏,而志性无定。五黄门...

《佛学大辞典》 / 189字 / 1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好相

妙好之异相也。谓行者感得佛身并光华等种种妙好之异相。梵网经下曰:「若到礼叁世千佛,得见好相。若一七日二叁七日乃至一年,要见好相。好相者,佛来摩顶见光见华种种异相,便得灭罪。若无好相,虽懺无益。」即是。

《佛学大辞典》 / 89字 / 1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法身体性

论法身之体性诸家不同,先言小乘。小乘理性不论,只以戒定慧解脱知见之五分功德為法身,称為五分法身。次言大乘诸家。叁论宗以实相為法身,实相者空理,真空无相,是法身之体性,真空无相,故现其无边之身相也。维摩经方便品曰:「佛身即法身。」同註:「肇曰:经云:法身者虚空身...

《佛学大辞典》 / 746字 / 1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加持身

依加持而现起之佛身曰加持身。即应身也。演密钞二曰:「今言如来是佛加持身,即是应身。谓从加持而现起故,加持之身名加持身。」

《佛学大辞典》 / 55字 / 1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十身

见[佛身]条。

《佛学大辞典》 / 7字 / 1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佛十无碍

谓卢舍那佛说华严经,现法界无尽身云,真应相融,一多无碍。虽常在此处,而不离他处,虽远在他方,而恒住此方。身虽不异,而亦非一;同时异处,而是一身。盖佛之体用,与法界同故。混万化而即真,会精粗而一致。圆融无碍,随机教异耳。(梵语卢舍那,华言净满,亦云光明遍照。真...

《三藏法数》 / 929字 / 1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6日

六身

心地观经说法报应之叁者,各有二身。总為六身。见[佛身]条。

《佛学大辞典》 / 26字 / 1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自性受用变化叁身

法相宗所立之叁身也。佛地论,取唯识论之名。是又开真合应之叁身也。一、自性身,即上之法身。二、受用身,此有二。唯為佛与佛之境界。他菩萨不能见闻,佛自受用法乐之佛身。名為自受用身。是大圆镜智之所变也。又使初地已上之菩萨感见之,使彼受用法乐之佛身。名為他受用身。是平...

《佛学大辞典》 / 452字 / 1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千百亿化身

谓菩提树下成道之佛身,即八相成道之佛也。梵网经说卢舍那佛坐千叶之莲华臺,其千叶一一有百亿之国(即叁千大千世界也),其一一国各有一佛於成道菩提树下而说法。经下曰:「我今卢舍那,方坐莲华臺。周匝千华上,復现千释迦。一华百亿国,一国一释迦。各坐菩提树,一时成佛道。如...

《佛学大辞典》 / 128字 / 1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独觉身

见[佛身]条附录。

《佛学大辞典》 / 9字 / 1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转五蕴成叁德

五蕴者,色、受、想、行、识也。叁德者,法身、般若、解脱也。法身即真如之理,般若即会真之智,解脱即自在之用。此之叁德,皆由转五蕴而成也。(五蕴者,蕴乃积聚之义。谓众生积聚色等五法而成身也。梵语般若,华言智慧。解脱即自在之义,谓解脱业惑之缚也。) 一、转色蕴成法...

《三藏法数》 / 417字 / 1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6日

法界身

佛叁身中之法身也。佛之法身為周徧法界眾生而感应之佛身,故名法界身。一身即现一切身也。探玄记二曰:「现一身即一切身,名法界身。」观经定善义曰:「言法界者是所化境,即眾生界也。言身者是能化之身,即诸佛身也。」观无量寿经曰:「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天...

《佛学大辞典》 / 265字 / 1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华严经题七字义

一、大,大即常体得名,常遍为义。谓旷兼无际,体不变易,竖穷叁际,横亘十方也。(叁际者,即过去、现在、未来叁世也。) 二、方,方即就法得名,轨持为义。谓双持体相,十界常规,能令一切众生师轨执而生解也。(双持体相者,体即是性,谓持性与相也。十界者,佛界、菩萨界、...

《三藏法数》 / 335字 / 1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6日

大圆镜智观

如许多圆镜相对,影子彼此相入。為佛身与我,入我我入之观法。即大圆镜智之相也。叁摩地轨曰:「知身与尊无有二,色相威仪皆与等,眾会眷属自围绕住圆寂大镜智。」

《佛学大辞典》 / 69字 / 1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业报身

华严宗之所谈,十身之一。菩萨為济度眾生如眾生现业因所感之身者。见[佛身]条。

《佛学大辞典》 / 35字 / 1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劣应身

台家分叁身中之报身為自受用,他受用。他受用之报身名為胜应身。即对於初地以上之菩萨而应现之尊特舍那身也。又是真应二身中之应身也。又对於地前之凡夫二乘而应现之丈六佛身曰劣应身,為八相成道之佛身。法报应叁身中之应身也。四教仪曰:「示从兜率降下,託摩耶胎住胎、出胎、纳...

《佛学大辞典》 / 171字 / 1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无上道

如来所得之道,更无过上,故名无上道。法华经方便品曰:「正直捨方便,但说无上道。」同寿量品曰:「每自作是念:以何令眾生,得入无上道,速成就佛身?」同劝持品曰:「我不爱身命,但惜无上道。」法华嘉祥疏二曰:「菩提云道,无上正徧知果道也。」

《佛学大辞典》 / 106字 / 1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法身观

宗家所立之法身各异,其观法亦不同,今言性宗之法身观,往生要集中本引诸经,明观佛之法身,以真如平等五相观如来也。盖丈六之佛身,具叁十二相,所谓该种种之德者,為叁身中应身之事,由凡夫之有差别心,作如是观耳,若离凡夫之有差别心,自无差别平等之心观之,则诸相尽寂灭,无...

《佛学大辞典》 / 250字 / 1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金刚不坏身

佛身也。涅槃经叁曰:「云何得长寿金刚不坏身?」心地观经上曰:「不如代父母及眾生修菩萨行,当得金刚不坏之身,还来叁界救度父母。」宝积经五十二曰:「如来身者,即是金刚之身,不坏之身,坚固之身。」理趣释曰:「常以大慈甲冑而自庄严,获得如金刚不坏法身。」

《佛学大辞典》 / 114字 / 1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法四依

一依法不依人。人為情有之假者。法為法性自尔之轨模。依法而可入道,人何关於实行,假令其人為凡夫外道,而所说契於法,亦可以信受奉行。假令现佛身之相好,而所说不契於法,则亦捨而不可依,况餘人乎。二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叁藏中有了义经,有不了义经,明示中道实相之义為了...

《佛学大辞典》 / 276字 / 1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见佛

见报应之佛身也。以凡夫二乘分别之识所见者為应身,以菩萨无分别之心所见者為报身。无宿缘者亦不能见应身也。起信论曰:「凡夫二乘心所见者,名為应身。(中略)诸菩萨从初发意,乃至菩萨究竟地心所见者,名為报身。」智度论九曰:「舍卫城中九亿家,叁亿家眼见佛,叁亿家耳闻有佛...

《佛学大辞典》 / 240字 / 1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