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家有叁释:(一)约理释之。谓方者方正,等者平等,中道之理方正而生佛平等也。因此义故,方等為一切大乘经之通名。释籤六曰:「此以理等名方等典。」四教仪集解上曰:「叁諦共谈,理方等也。若理方等,五时之中唯除鹿苑,餘皆有之。以诸大乘经悉谈叁諦,故云大乘方等经典。」阅...
《佛学大辞典》 / 442字 / 8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9日法华经序品曰:「有四乾闥婆王:乐乾闥婆王,乐音乾闥婆王,美乾闥婆王,美音乾闥婆王。各与若干百千眷属俱。」智度论十曰:「犍闥婆王名童笼磨(秦言树)。」(Druma)。
《佛学大辞典》 / 76字 / 8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9日八宗之一。俱舍论之宗旨。印度小乘之区分有十八部,异论纷纷。如来灭后四百年之初,五百阿罗汉,依健駄罗国迦腻色迦王之请,结集大毘婆沙论二百卷,由是十八部中萨婆多部之宗义确立。此论為由六足论之义而解释发智论者。故本宗之大义,集成於此。其后经五百年,世亲菩萨出世,初於...
《佛学大辞典》 / 291字 / 8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9日不异名如,无非曰是。谓十法界,始自地狱,终至佛界,各具十如是因果之法。天台大师依义读文,凡有叁转。一云:是相如,是性如,乃至是报如。如名不异,即空之义也。二云:如是相,如是性,乃至如是报,名字施设,各各不同,即假之义也。叁云:相如是,性如是,乃至报如是,如于...
《三藏法数》 / 558字 / 8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9日一、生老病死苦,八苦之中,开之而為四苦。二、爱别离苦,与所爱者离别之苦也。叁、怨憎会苦,常与憎恶者会合之苦也。四、求不得苦,不得所求之苦也。五、五阴盛苦,五阴為一身之总体,為五阴之身,受炽盛之诸苦也。已上五苦,為八苦之开合不同者。见折玄记,叁藏法数二十四。 又...
《佛学大辞典》 / 181字 / 8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9日玄奘西域记曰:「中印度诸国曰波理夜呾罗,曰秣菟罗(原注亦谓叁波訶),曰萨他尼湿伐罗,曰窣禄勒那,曰秣底补罗,曰瞿毘霜那,曰堊醯掣呾罗,曰毘罗删拏,曰劫比他(原注旧谓僧伽舍),曰羯若鞠闍,曰阿踰陀,曰阿耶穆佉,曰鉢罗耶迦,曰憍赏弥(原注旧谓拘睒弥),曰鞞索迦,曰...
《佛学大辞典》 / 248字 / 8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9日一慢,於劣而谓己胜,於等而谓己等者。是於境虽称而以心高举,故名為慢也。二过慢,於等而谓己胜,於胜而谓己等者。叁慢过慢,於他胜中,而谓己更胜者。四我慢,执有我有我所而使心高举者。五增上慢,未证得圣道而谓己证得者。六卑慢,於他多分胜中而谓己少分劣者。七邪慢,成就恶...
《佛学大辞典》 / 125字 / 8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9日Kumbīra(鳩鞞罗,俱尾罗),一作金毘罗(俱吠罗)译曰蛟。玄应音义五曰:「蛟龙,梵云宫毘罗,有鳞曰蛟龙。」西域记七曰:「有人慢心濯此池者,金毘罗兽多為之害,若深恭敬,汲用无惧。」 又Kubera,北方毘沙门天王之别名。阿育王经六曰:「復语鳩鞞罗(翻不好身)言:汝於北方...
《佛学大辞典》 / 185字 / 8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9日此女爱念其子共没於殑河,死,生於梵天。心地观经叁曰:「昔有女人抱其子,渡於恒河水瀑流。以汎水故力难前,与子俱没无能捨,為是慈念善根力,命终上生於梵天,长受梵天叁昧乐,得遇如来受佛记。」性灵集八曰:「殑河女人,因爱子而生天上,坐海丈夫,发慈悲以成大觉。」
《佛学大辞典》 / 112字 / 8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9日释迦印相之一。大日经密印品曰:「住瑜伽座,持钵相应,以定慧手俱在脐间,是名释迦牟尼大钵印。」同疏曰:「左手执袈裟两角,仰脐前,右手重其上。」
《佛学大辞典》 / 63字 / 8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9日世界之最底為风轮,此风轮依止虚空,其厚為十六亿由旬。其坚固如金刚。风轮之上有水轮,深八亿由旬。水轮之上有金轮,厚叁亿二万由旬。径十二亿叁千四百五十由旬。由轮形之金刚而成,故曰金轮。此金轮之上有九山八海,是為地轮。自水面至金轮,其深八万由旬。可以知地轮之厚矣。见...
《佛学大辞典》 / 320字 / 8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9日Kuvera,天神名。大日经一曰:「日天月天,龙尊等,及俱吠滥。」同疏二曰:「俱吠罗。」案可与宫毘罗為一。见[俱毘罗]条(梵名Kubera者為旧形Kuvera者,新形也)。
《佛学大辞典》 / 78字 / 7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9日俗名潭柘寺,在京城正西七十里,潭柘山前。始创於晋,清康熙叁十一年赐金重脩,宏丽軼旧观。行宫参差,有舍利塔金刚延寿塔俱在寺内。
《佛学大辞典》 / 55字 / 7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9日石上印佛足也。佛将入灭,於摩揭陀国留足迹。西域记八曰:「窣堵波侧,不远精舍,中有大石,如来所履双迹犹存。其长尺有八寸,广餘六寸矣。两迹俱有轮相十指皆带花文,鱼形映起,光明时照。昔者如来将取寂灭,北趣拘尸那城,南顾摩揭陀国蹈此石上,告阿难曰:吾今最后留此足迹,将...
《佛学大辞典》 / 502字 / 7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9日Āṭavika,鬼神名。又作遏吒薄。阿吒薄俱。慧琳音义十二曰:「阿吒薄迦,旷野鬼神大将名也。或名遏吒薄,皆声转也。俗名元帅大将非也,十六药叉将之一将也。」
《佛学大辞典》 / 68字 / 7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9日Krakucchanda,又作俱留孙佛,鳩楼孙佛,拘留秦,迦罗鳩餐陀,迦罗鳩村駄,羯洛迦孙駄,羯罗迦寸地,羯句忖那等。译曰所应断已断,灭累,成就美妙等。当於过去七佛之第四佛,现在贤劫一千佛之最首者也。於贤劫中第九减劫人寿六万岁时出世。慧苑音义上曰:「迦罗鳩村駄,此云所应断...
《佛学大辞典》 / 275字 / 7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9日一者空叁昧。二者无相叁昧。叁者无愿叁昧。叁空之称生于惑计。惑计虽众。大统唯叁。对惑辩空。空亦叁矣。叁惑者。一滞有故遣以空。二者有状故祛以无相。叁存情愿故荡以无愿。空叁昧生阴靡实。俱以为空。垢止此空。名空叁昧。无相叁昧空绝有状。以为无相。凝虑无相。名无相叁昧。无...
《法门名义集》 / 140字 / 6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9日藏教者,即小乘经律论叁藏教也。阶者,阶级次第也。谓藏教菩萨修行之次第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四弘誓愿,弘者,大也。誓者,要制其心也。愿者,志求满足也。谓菩萨从初发心,观四谛境,发四弘誓,一、未度者令度,即众生无边誓愿度,此观苦谛境。...
《三藏法数》 / 1095字 / 6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9日有二种之四倒:一,凡夫之四倒。二,二乘之四倒。凡夫之四倒:一,常颠倒,於世门无常之法而起常见者。二,乐颠倒,於世间之诸苦而起乐见者。叁,净颠倒,於世间之不净法而起净见者。四,我颠倒,於世间之无我法而起我见者。心受身法之四念处,如其次第,為破此四倒之观法也。见俱...
《佛学大辞典》 / 221字 / 6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9日以水火二河,喻眾生之贪瞋。以中间之白道,喻清净愿往生心。观经散善义曰:「譬如有人欲向西行百千里,忽然中路见有二河,一是火河在南,二是水河在北,二河各阔百步,各深无底,南北无边,正水火中间有一白道,可阔四五寸许,此道从东岸至西岸,云云。」智度论叁十七曰:「河譬如...
《佛学大辞典》 / 133字 / 6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9日画叁光之像以明星為菩萨形,置於中央,以日月為天人形,置於左右,学海餘滴四曰:「在佛工家造叁光像,大明星為菩萨形,日月二天作天人形。若叁光俱依其本,即宜為菩萨形。若约其迹,则宜并為天人形。今一是从本,二是就迹,本迹互显也。若约日月星辰阶位,则宜於日月后列明星。今...
《佛学大辞典》 / 233字 / 6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9日兔马象也。叁兽渡河,兔足在水上,以譬声闻之悟道最浅。马足在水中,以譬缘觉之悟道稍深。象足到水底,以譬菩萨之悟道最深。见思之烦恼有正体与习气,声闻但断正体,缘觉兼侵习气,菩萨正习俱尽。法性之空理,或譬生死為河水,譬叁乘為叁兽。叁乘之人,虽证同一之法性,渡同一生死...
《佛学大辞典》 / 420字 / 6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9日俱舍宗以叁时业為四业,四业復各开為二业,立為八业,故称為八业家。即顺现业,顺生业,顺后业叁者,各开為时报俱定业,时定报不定业二种,顺不定业开為报定时不定业,时报俱不定业二业,故合成八业也。
《佛学大辞典》 / 83字 / 6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9日一空者,谓一切诸法皆无自性。若色若心,若依若正,乃至圣凡因果之法,虽种种不同,求其体性,毕竟皆空。经云:如瓦器中空,宝器中空,俱同一空,无二无别。是也。(依者,依报,即国土也;正者,正报,即众生身也。)
《三藏法数》 / 94字 / 6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9日玄者,妙也。门即能通之义。谓玄妙之门,能通莲华藏海故也。盖此十门,乃晋云华尊者依华严大经一乘圆顿妙义而立也。 一、同时具足相应门,谓举一法时,顿具一切诸法。一法既具,法法亦然,交互同时,皆得相应,具足圆满。经云:一切法门无尽海,同会一法道场中。是也。 二、广...
《三藏法数》 / 1015字 / 6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9日亦名解行地。叁贤位之内凡之上品。一救护一切众生相回向。菩萨摄无为众生不合住空。摄有为众生不令着俗。皆回邪倒而向正道故。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二者不坏回向。有则有为所不碍。回无为而向有为。则无为所不俱。有无俱通。则行成莫毁故。曰不坏回向。叁等一切佛回向。若行...
《法门名义集》 / 452字 / 6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