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界之第叁禪天也。此天名定生喜乐地,由深妙之禪定生身心之快乐。叁界九地之中以此地為乐受之限,在同此已上之天处,唯有捨受。故此地之乐受,為叁界中最第一。圣教中多引之以為比。悲华经二曰:「身心快乐,无有疲极,譬如比丘入第叁禪。」涅槃经二十一曰:「有佛世界名曰不动,...
《佛学大辞典》 / 139字 / 14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烦恼之异名。覆盖之义。覆行者之心,使善心不开发者。法界次第上之上曰:「盖以覆盖為义。能覆盖行者,清净信心,不得开发。」无量寿经下曰:「离盖清净,无厌怠心。」参照[五盖]条。 又笠盖,比丘所用者。释氏要览中曰:「律云:跋难陀比丘,持大盖行(似今凉伞也)。诸居士遥见...
《佛学大辞典》 / 296字 / 13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不轻比丘又云不轻菩萨。作出家沙门之形相,故云比丘,為大乘菩萨之根性,故云菩萨。具名常不轻。此比丘常修不轻之行,因受常不轻之称,即释迦佛往古之前身也。见[常不轻菩萨]条。
《佛学大辞典》 / 75字 / 13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鬼子母者,是老鬼神王般阇迦妻,有子一万,皆有大力士之力。其最小子,字嫔伽罗,此鬼子母凶妖暴虐,杀人儿子,以自啖食。人民患之,仰告世尊。世尊尔时,即取其子嫔伽罗,盛着钵底。时鬼子母,周遍天下,七日之中,推求不得,愁忧懊恼,传闻他言,云佛世尊,有一切智。即至佛所,...
《杂宝藏经》 / 元魏西域三藏吉迦夜共昙曜译 / 280字 / 13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9日释尊将说法华时,怀增上慢之心者有五千人,言我等已证妙果,何要闻法华,各立座而去。法华经方便品曰:「说此语时,会中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五千人等,即从座立,礼佛而退。」
《佛学大辞典》 / 76字 / 13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Saṁghāṭi,又作僧迦,僧竭支,祇支,竭支。新称僧却崎,僧脚欹迦。译曰覆膊衣,掩腋衣。為长方形之衣片,袈裟之下掛也。袈裟直着於身,易着汗垢,故用下掛,又热时在屏处许於裙上但着之。其着法如掛袈裟,自右方之腋下交搭於左肩之上。西域记二曰:「僧却崎唐言掩腋,旧曰僧祇支讹...
《佛学大辞典》 / 820字 / 13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佛之教法如筏,渡河既了,则筏当捨,到涅槃之岸,则正法尚当捨,因之一切所说之法,名為筏喻之法。示不执着於法也。五大品阿梨吒经曰:「山水甚深,无有船桥,有人欲从此到彼岸,结筏乘之而度,至岸讫,作此念,此筏益我,不可捨此,当担戴去。於意云何?為筏有何益?比丘曰:无益...
《佛学大辞典》 / 232字 / 12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谓佛所说大乘诸经,无因缘、论议、譬喻之叁部,故云九部也。以大乘直说大法,不假因缘;唯谈圆理,故绝论议;独显真常,不待譬喻,是以大乘诸经,唯存方广等九部也。别论虽尔,若通而言之,凡大小乘经,无不具有十二部也。 一、修多罗,梵语修多罗,华言契经。契者,上契诸佛之...
《三藏法数》 / 852字 / 12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复次,虽复持戒,为人天乐,是名破戒。 我昔曾闻,有一沙门与婆罗门于空林中夏坐安居,于时沙门数数往返婆罗门所,与其共事不存亲疏正处其中。所以者何?若与亲昵恐其生憍慢,若与其疏谓为憎恶。即说偈言: 以杖置日中,竖卧俱无影, 执杖倚亚者,其影则修长。 彼人亦...
《大庄严论经》 / 后秦三藏鸠摩罗什译 / 1133字 / 11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1日闻如是: 一时世尊游于摩竭罗阅祇城东,在于奈树间,梵志丘聚。从是北上,上錍提山中天帝石室。尔时无数比丘,各各驰走匆匆不安,如捕鱼师布网捕鱼,鱼都驰散。 世尊遥见无数比丘,各各驰散扰扰不安。佛问比丘:“何为驰散扰动如斯?若鱼畏网。”比丘对曰:“我遭患所在不安,...
《生经》 /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 409字 / 11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5日又作迷怛罗。西土有咒法,起死尸使去杀人,是名毘陀罗法。十诵律二曰:「有比丘,以二十九日,求全身死人。召鬼咒尸令起,水洗着衣着刀手中,若心念若口说:我為某故作毘陀罗,即诵咒术,是名毘陀罗成。若所欲杀人,或入禪定,或入灭尽定,或入慈心叁昧。若有大力咒师护念救解,若...
《佛学大辞典》 / 315字 / 11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梵语头阤,华言抖擞。谓能抖擞烦恼之尘垢也。盖比丘当离愦闹,不乐饰好,心绝贪求,无诸憍慢,清净自活,以求无上正真之道,故有十二种之行焉。(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一、住阿兰若处,梵语阿兰若,华言寂静处。谓比丘当住于空闲寂静之处,身离愦闹,心离欲尘,永绝攀缘,求...
《三藏法数》 / 1001字 / 11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昔有阿育王,拜为政位,二十八万里尽属之,陆地龙、阅叉等亦奉献臣使,无不伏者。唯有一龙王,北界所止之,池广三百余里,得佛一分舍利昼夜供养,独不降首于阿育王。王即举四种兵到其池上,龙不出应。龙有威神,王亦不能得前。如是三往,不能得龙。“所以威神并者,福胜我故也!吾...
《杂譬喻经(上下卷)》 / 失译人名附后汉录 / 249字 / 11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8日五恶比丘各得石女之报者。止观一曰:「如五扇提罗者,此发地狱心。」同辅行曰:「言扇提罗者。未曾有经下卷云:昔五比丘懒惰懈怠,不修经书。时世穀贵,為人所轻,不供养之。五人议云:夫人生计随其行仪,人命至重,不可守死。各共乞求办具绳床,坐旷野中,扫洒庄严,依次而坐。外...
《佛学大辞典》 / 251字 / 11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昔者舍卫之城,城名拘萨。国中有诸荡逸淫乱之众,专为凶恶,不随径路,一国患之,以为酷苦,伴党相追,共为恶逆,官家求取,驰走叵得。于时国中诸比丘尼,俱共游行,树下精专,思惟正道,不舍心怀。众比丘尼,智慧第一,名曰差摩;神足第一,名莲华鲜,各各有德行,威神巍巍。时天...
《生经》 /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 440字 / 10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5日有部毗奈耶四十六曰:「胜音城有王曰仙道,夫人名月光,太子名顶髻。又花子城有王曰影胜,夫人名胜身,太子名未生怨。影胜王以佛之画像赠仙道王,仙道王拜像生信心,以国让太子。至王舍城,与影胜王共诣佛所為比丘,得圣道。后顶髻信佞臣谗,弒仙道比丘。」
《佛学大辞典》 / 106字 / 10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具名迦沙曳Kaṣāya,译曰不正,坏,浊,染等。又与加沙野之语同。译曰赤色。比丘之法衣有大中小叁件,避青黄赤白黑之五正色,而用他之杂色,故从色而云袈裟。其形為长方形,故从形而云敷具,卧具等。其相割截小片,缀合如田畔,故从相而云割截衣,又云田相衣。其他有道服,法衣,忍...
《佛学大辞典》 / 852字 / 10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原為梵语U avasatha,变於巴利U osatha,失梵语之原形,而為Posadha。具曰布沙他,布洒他,逋沙他,褒沙陀,布萨陀婆,译曰净住,善宿,又曰长养。出家之法,每半月(十五日与廿九日或叁十日),集眾僧说戒经,使比丘住於净戒中。能长养善法,又在家之法,於六斋日持八戒而增长...
《佛学大辞典》 / 711字 / 10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梵语沙弥,华言息慈。初受十戒,名为沙弥;后受具足戒,名为比丘也。(具足戒者,即二百五十戒也。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一、不杀戒,谓常念有情,皆惜身命,应当怜愍,慎勿伤害,是名不杀戒。 二、不盗戒,谓物各有主,虽一针一草,亦不当攘窃,是名不盗戒。 叁、不淫戒,...
《三藏法数》 / 350字 / 10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Kausika,又曰憍支迦。帝释之姓。杂阿含经四十曰:「比丘復白佛言:世尊何因何缘,释提桓因復名憍尸迦?佛告比丘:彼释提桓因,本為人时,為憍尸族姓。以是因缘故,彼释提桓因,復名憍尸迦。」智度论五十六曰:「昔摩訶陀国中,有婆罗门,名摩訶,姓憍尸迦,有福德大智慧。知友叁...
《佛学大辞典》 / 221字 / 10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尊者阿难有大疾病。佛自知已即诣彼所。敷座而坐告阿难曰。汝今谛听我有六字大明陀罗尼。能消灾患增益寿命。汝若受持非但自身。复令四众苾刍苾刍尼优婆塞优婆夷。长夜安隐远离众苦。 复次阿难此六字大明陀罗尼。七十七俱胝佛。并六大...
《圣六字增寿大明陀罗尼经》 /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法大师臣施护奉诏译 / 680字 / 10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5日闻如是: 一时佛游舍卫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千二百五十人俱。时一比丘,疾病困笃独自一身,无有等类,无有视者,亦无医药衣被饭食,不能起居,恶露自出。身卧其上,四向顾视,无来救济者,便自叹息:“今日吾身,无救无护!” 时阿难见,往白佛:“唯然大圣!吾身今日,得未...
《生经》 /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 957字 / 10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5日闻如是: 一时佛游於越祇音声丛树,与尊比丘俱——一切圣贤,诸通已达,皆悉耆年——其名曰贤者舍利弗、贤者大目连、贤者迦叶、贤者阿那律、贤者离越、贤者邠耨文陀弗、贤者须菩提、贤者迦旃延、贤者优波离、贤者离垢、贤者名闻、贤者牛呞、贤者罗云、贤者阿难,如是之比,大比丘众...
《生经》 /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 2567字 / 9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5日部即部类。谓佛所说经,有大乘小乘不同,故分十二部及九部之别也。小乘诸经,于十二部中,无方广、授记、无问自说之叁部,故云九部。法华经云:我此九部法,随顺众生说。是也。别论虽尔,若通而言之,凡大小乘经,无不具有十二部也。(无方广部者,方广乃大乘常住之理,以小乘惟...
《三藏法数》 / 919字 / 9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尔时,诸比丘白佛言:“希有世尊!云何舍利弗有五百波离婆阇迦删阇耶弟子,已堕邪见旷野险道,行颠倒行,其舍利弗乃能教化将诣佛所,佛见彼已,教舍邪见旷野险难,于诸苦中而得解脱?”作是语已,佛告诸比丘:“汝诸比丘!是舍利弗,非但今日将五百删阇耶弟子波离婆阇迦,堕大邪见旷...
《佛本行集经》 /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译 / 5144字 / 9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9日阿弥陀佛往昔為法藏比丘时,立四十八愿,以期成佛,自成就而為阿弥陀佛,至今已经十劫。无量寿经上曰:「阿难又问:其佛成道已来。為经几时?佛言:成佛已来凡歷十劫。」然言十劫者,不过举其為眾生济度而成就四十八愿之时而止,其实為久远之古佛。故弥陀為法华经化城喻品所说十六...
《佛学大辞典》 / 354字 / 9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