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 条搜索结果

胎藏界

梵语蘗缚俱舍Garbha-kośa(dhātu)。有二义:一隐覆之义。如人在母胎而隐覆其胎也,理体隐於烦恼中而不显现,故云胎藏。二含藏之义。如母胎内含藏子体而覆育之也,理体能具足一切功德而不失之,故名胎藏。而此含藏有执持与出生之二义,其所譬之法有叁:一譬本具之理性。密教以地...

《佛学大辞典》 / 698字 / 7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九十七、大力士旷野群贼缘

尔时佛在王舍城。于王舍城、毗舍离二国中间,有五百群贼。频婆娑罗王,慈仁宽善,以恩法治世,不害物命,即出募言:“谁能往五百群盗,使不作贼,当重爵赏。”时有一力士,来应王募,往彼旷野,绥群贼,即能令其不复作贼。既能调伏,作大城池,而安置之,渐渐聚集,多人依附,遂...

《杂宝藏经》 / 元魏西域三藏吉迦夜共昙曜译 / 1244字 / 7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9日

五略十广

摩訶止观一部之正说,广立十科,谓為十广。其第一大意中,更有五种分科,谓為五略。摩訶止观第一上所谓「今当开章為十:一大意,二释名,叁体相,四摄法,五偏圆,六方便,七正观,八果报,九起教,十旨归。」又所谓「初释大意,囊括始终,冠戴初后,意缓难见,今撮為五,谓发大心...

《佛学大辞典》 / 466字 / 7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十山王

十山皆称王者,谓依海而住,高出一切诸余小山,以喻十地菩萨修行,同入如来智海,高出一切二乘诸行也。(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一、雪山王,谓此山中,具诸药草,能疗众病,取不可尽;以喻欢喜地菩萨,圣智法药,用之无竭,以破无明,超前行位,如雪山王也。 二、香山...

《三藏法数》 / 688字 / 7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法华七喻

一、火宅喻,火譬众生五浊等苦,宅譬叁界。谓叁界众生,为五浊八苦之所煎逼,而不得安隐。犹大宅被火所烧,而不能安居。故以火宅为喻也。(五浊者,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八苦者,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

《三藏法数》 / 804字 / 7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叁应供养

一、如来所应供养,谓如来出现世间,咸欲利乐一切众生,于天人中,最尊最上,不降伏者而降伏之,无救护者而救护之,未度脱者而度脱之,以是因缘,一切天人所应供养。 二、阿罗汉所应供养,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谓阿罗汉生死已尽,梵行已立,而能利益有情,为世福田,以是因缘...

《三藏法数》 / 186字 / 6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善无畏

中天竺国王之子,梵名戍婆揭罗僧訶Śubhākarasiṁha,唐言净师子,义翻曰善无畏。一云输婆迦罗,此云无畏,亦义翻也。十叁嗣位,昆弟嫉之而构乱,因让位於兄,出家至南海滨,遇殊胜招提,得法华叁昧。又诣那兰陀寺,遇龙树弟子达磨掬多(即龙智叁藏),受瑜伽叁密之教,掬多劝无畏行...

《佛学大辞典》 / 186字 / 6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通教十地

通教,即四教中之一也。通前藏教,通后别、圆,故云通也。(四教者,藏教、通教、别教、圆教也。) 一、干慧地,谓叁乘之人,初居外凡位时,未得真空理水所润,故名干慧地。(叁乘者,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也。外凡者,谓心居理外也。) 二、性地,谓叁乘之人,居内凡位时,...

《三藏法数》 / 868字 / 6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月光童子

又曰月光儿。其父德护為摩揭陀国王舍城之长者,不信佛,听六师之言,作火坑欲害佛,其子月光童子諫止之,亦不听。后见佛到,火坑变而為凉池,心大悔责。归佛,得须陀洹果。佛与月光童子以成佛之记。且说佛灭后当作支那国王,兴隆叁宝。德护长者经下曰:「又此童子,我涅槃后,於未...

《佛学大辞典》 / 514字 / 6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五品

品者,次序之义。谓于圆教外凡位中而有浅深次序之别,故分五品也。(外凡者,因未登圣位,心居理外也。) 一、随喜品,随喜者,随他修善,喜他得成也。谓佛转法轮,众生得益,我助彼喜,是名随喜品。经云:若闻是经而不毁訾,起随喜心。是也。 二、读诵品,看文曰读,背文曰诵...

《三藏法数》 / 396字 / 6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地部

Mahiśāsaka,小乘二十部之一。佛灭后叁百年由说一切有部而别立者。此部之主,本是国王,為领有土地之人,故名地部也。宗轮论述记曰:「此部之主,本是国王,王所统领国界地也。地上人庶,故言地。捨国出家,弘宣佛法,从本為名,名地部。真諦法师云:正地部本是王师,匡正...

《佛学大辞典》 / 299字 / 6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十双贴释观音普门

天台智者大师,通释妙法莲华经一部之外,复以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世多持诵,故别立玄疏,详释此品。品题之中,乃约人法等十双,一一贴释,以观音普门具有此十双之义,该括自行他,始因终果之法。故历陈之,助显其义,可谓无余蕴矣。(玄即玄义,通释品题。玄谓幽微难见,义则别...

《三藏法数》 / 1460字 / 6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二十八天

一、欲界六天,一、四天王天,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二、忉利天,梵语忉利,华言叁十叁。往世叁十叁人,同修胜业,同生此天。叁、须夜摩天,梵语须夜摩,华言善时分。谓此天时时唱快乐,故又云受五欲境,知时分故。四、兜率陀天,梵语兜率陀...

《三藏法数》 / 756字 / 6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叁界九地

谓欲界五趣,杂居一地;色界四禅,分为四地;无色界四空,分为四地,共为九也。地有持载之义,众生依之而住。此之九地,从忉利天已下及四趣,皆为地居;夜摩已上,以至非非想天,皆为空居。从所依处得名,故皆言地也。 一、五趣杂居地,五趣者,即欲界六天、人、饿鬼、畜生、地...

《三藏法数》 / 730字 / 5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五部护摩

护摩法总有六种,其中延命之一法入於增益中而為五种以配五部。诸经轨之说不同。又内外八供,通用於一切法。此二者属於五部,是叁十七尊虽各有所成之悉地,然亦通而皆成一切法,故如是通别互说也。今略解秘藏记之说,先息灾段,以佛母為本尊,佛母者佛眼尊也。两部皆以佛眼為佛部之...

《佛学大辞典》 / 622字 / 5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十普门

普,遍也。门,即能通之义。谓菩萨以圆融中道,妙观通入,常住实际理地。故立此十门也。 一、慈悲普,慈能与乐,悲能拔苦。盖菩萨即于一念之中,遍观十界善恶苦乐,而起慈悲与拔之想。普令众生离一切苦,得一切乐,故名慈悲普。(十界者,佛界、菩萨界、缘觉界、声闻界、天界、...

《三藏法数》 / 1131字 / 5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胜意生明

摩醯首罗天之秘咒也。如摩醯首罗天胜妙意生利益事之陀罗尼名。大日经叁曰:「摩醯首罗天有胜意生明。能作叁千大千世界眾生益。一切受用。」

《佛学大辞典》 / 62字 / 5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通教

天台所立法四教之第二。说万法当体即空无生无灭(当体即空无实生实灭)之理,為使二乘及钝根之菩萨得但空之证,使利根之菩萨得不但空即中道之证而施设之叁乘教也。不要断灭万法,说万法当体為因缘生,而当体即為空无生,故空之中自有不空之义而含中道之理,此名不但空,亦名当通...

《佛学大辞典》 / 416字 / 5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天帝

战遮婆罗门女,以木盂覆腹,诣佛所。於大眾中,言是佛子。天帝白鼠,咬断其绳而落木盂,大眾大笑。见[旃遮]条。

《佛学大辞典》 / 46字 / 5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六种性

种性者,种别性分也。种即种子,有发生之义。性即性分,乃自分不改之义。璎珞经对别教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而论,故有六种性。然性通六位种局在因,故前之四位名种;等觉虽在因,然胜前,得称为觉,故不言种也。(局在因者,谓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皆属于因...

《三藏法数》 / 513字 / 5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红教

Shamār,喇嘛旧教之僧,用红色之衣冠,故有此名。教主蓄妻,血脉相承,行於西藏之南部。西藏新志中曰:「喇嘛教始名红教,西歷七百四十七年巴特玛繖巴斡者,被聘至西藏。此人住克什米尔之境,為印度之有名学者。於是巴师以其卓越天稟之能力,热心布教,亲自周行全国。其奇蹟甚多。...

《佛学大辞典》 / 431字 / 5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十地寄报

十地寄报者,谓十地菩萨,寄生诸天王等报也。昔金刚藏菩萨为众说十地菩萨修行法门,自行他,成大功德,感报多作诸天王等,威力自在,导众生,令修善法也。 一、阎浮提王,梵语阎浮提,华言胜金洲。谓欢喜地菩萨,修行初地法门,成大功德,多作阎浮提王,掌护正法,诸所作业...

《三藏法数》 / 1029字 / 5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五转

密教之说,凡自因至果所得之功德,有五位,五位次第转生,故名五转。第一者发心,初发菩提心而求佛果之心也,第二者修行,修叁密之行而趣向佛道也。第叁者菩提,由行因而证果德也。第四者涅槃,果德既满而入於涅槃也。第五者方便究竟,圆满上四德而利他之方便究竟也。此五转,即五...

《佛学大辞典》 / 904字 / 5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大品经十喻之一。神仙之通力,天龙之业力,或以禁咒禪定等变现出种种之物名為,此物,空而无实也,以譬一切诸法之实无性。智度论六曰:「是变復有四种:欲界药草宝物幻术能变诸物(是一),诸神通人力故能变诸物(是二),天龙鬼神等得生报力,故能变诸物(是叁...

《佛学大辞典》 / 188字 / 5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四种意趣

一、平等意趣,意即心意,趣即趣向。谓菩萨于往昔因中,修平等行,而成正觉;今于现世,诸众生,与昔无异,是名平等意趣。(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二、别时意趣,谓众生现世修习净业,求生极乐世界者,命终皆即往生,得不退转,盖现种是因,则在他时成熟,...

《三藏法数》 / 240字 / 5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卫世师

又曰鞞世师。新称吠世史迦Vaiśeṣika,译曰胜。古仙所造之论名。成劫末,人寿无量岁时,有外道出世,名嗢露迦,译曰鵂鶹。又号羯拏僕,译曰食米斋。此人多年修道,成就五通。证六句义為宗,因而造论,名吠世史迦,此译曰胜论。以诸论无匹故也。以彼為胜论之师,故亦称胜论师。其后...

《佛学大辞典》 / 519字 / 5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二亲

二亲者,父母也。末罗王经云:人受父母遗体乳哺养育之恩,或从地积珍宝,上至二十八天,悉以施人,不如供养父母也。(二十八天,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乐天、他自在天、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无云天、...

《三藏法数》 / 227字 / 5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十受生藏

受生,即生如来家也。藏即含藏之义,含藏所修所证之理也。谓善财童子于华严会上第叁十九参,妙德夜神,问言:云何修菩萨行?生如来家?答言:善男子,菩萨有十种受生藏,若能修习圆满,即入毗卢遮那如来无量受生藏海。愿一切菩萨示现受生,我皆亲近,是名受生藏也。(菩萨,梵语...

《三藏法数》 / 776字 / 4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五种眷属

五种眷属者,谓如来说法,必假彼缘,缘即受道之人也。人受道已,因法为亲,即成眷属。譬如父母遗体,揽以成身,得为天性,天性亲爱,更相敬顺,故名眷属也。 一、理性眷属,谓诸佛众生,理性平等,自然相关。法华经云:我于众圣中尊,世间之父,一切众生,皆是吾子。是则未曾受...

《三藏法数》 / 352字 / 4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

欲天五淫

一、地居二天,形交成淫,谓四天王天居须弥山腹,忉利天居须弥山顶,故名地居。此之二天,男女和合,与世无异也。(四天王者,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也。梵语须弥,华言妙高。梵语忉利,华言叁十叁。) 二、夜摩天勾抱成淫,梵语夜摩,华言善...

《三藏法数》 / 228字 / 4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