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9 条搜索结果

八种异熟

谓现生所作之,而于异世成熟其果也。盖业通世,如前世所作之皆善,则现世受其福报;所作之不善,则现世受其恶报。又如今世所作善恶之不同,后世成熟善恶果报亦异。故此异熟果凡有八种焉。 一、寿量圆满,谓菩萨修行,于诸众生起大慈悯,无杀害心,以此为,异生感...

《三藏法数》 / 600字 / 20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一、异熟异熟果,异世成熟,名为异熟。谓今世所作善恶之,即感未来世善恶之果,是名异熟异熟果。 二、福福果,谓布施持戒忍辱为,即感现在及未来世所作种种事业皆得自在之果,是名福福果。 、智智果,谓修习一切智慧为,能证乘及以佛果,是名智智果。(...

《三藏法数》 / 139字 / 19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二十五圆通

性体周遍曰圆,妙用无碍曰通。乃一切众生本有之心源,诸佛菩萨所证之圣境也。而有二十五种者,谓诸菩萨及大罗汉,于六尘六根六识七大各各悟入不同故也。此由阿难,于楞严会上,虽闻根尘同源,缚脱无二之旨,而未达圆通本根,请佛开示。如来于是问诸弟子,最初发心方便,令其各各...

《三藏法数》 / 3621字 / 17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七种性自性

性即不迁变之义。此不迁变性,是如来之自性,故云性自性。(虽有七种之名,不出如来第一义心也。) 一、集性自性,集,即聚也。其性自性,乃是万善聚集之也,此约圣而论。故经云:即世如来性自性第一义心也。 二、性自性,谓由前第一义心所集万善之,各有自性存于内故,...

《三藏法数》 / 437字 / 17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菩萨八种

一、寿寿果,寿,即寿命。谓不杀物命,无伤害心,是名寿。由不杀故,长寿住世,是名寿果。 二、色色果,色,即色身。谓施灯明供佛,及以净物施人,是名色。由施灯明及净物故,则得颜容光泽,身形端正,是名色果。 、种姓种姓果,种,即种类。姓,即族姓。谓舍离憍...

《三藏法数》 / 446字 / 16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种之种之果也。一、异熟异熟果,言今世所作善恶之,於来世生果也。二、福福果,言以布施持戒忍辱為,於现在及未来世得自在之果也。、智智果,言以修习一切之智慧為,故得证乘及佛果也。出於瑜伽师地论。

《佛学大辞典》 / 93字 / 15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十如

又云十如是。法华之十如,出於方便品。天台大师开演其深旨者,有玄义、文句、止观、别行玄之四书。其中正释十如之相貌者,玄义与止观也,有通解与别解二种。别解分四类:四类者,四越(止观谓為四途)与人天与二乘及菩萨佛也。玄义分五类:别解菩萨与佛也。文句释佛之权实二智,故...

《佛学大辞典》 / 864字 / 13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十二

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诸经说十二缘。其言如此)无明缘行。于缘不了名为无明。以无明故发生于行。无明与行二种是过去二也。行者生死业也。行缘识。以有过去行业。发起现在生识。神初受生之时。...

《法门名义集》 / 542字 / 13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二十诸天

自古列十六天像,各有所主,以其有呵护之功也。后增日月及娑竭龙王、阎摩罗王者,谓日则破闇,月则照夜,龙则秘藏法宝,阎摩则掌于幽冥。故加此四天,通为二十天也。 一、梵天王,梵,梵语具云梵囕摩,华言离欲,又云清净,谓此天王身心妙圆,威仪不缺,清净禁戒,加以明悟,统...

《三藏法数》 / 2561字 / 12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藏教生灭四谛

藏教者,经律论藏之教也。生灭者,此教诠缘生法,有生有灭也。四谛者,谛即审实之义,谓声闻之人,用析空观,谛审苦集灭道之法一一不虚,是名藏教生灭四谛。(缘生法者,六根为,六尘为缘。根尘相对所起之心,名为生法。析空者,析即分析,谓分析五阴等法皆空也。) 一...

《三藏法数》 / 322字 / 12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十门释经

唐清凉国师将欲解释华严大经,故先总启十种义门,列于经前,悬谈一经大意,使知教法兴起,有所自来。然圣人言不虚发,说必有由,非大缘,莫宣斯典,故第一论教起缘。缘既兴,有所起教,不出藏十二分教,故第二论藏教所摄。然藏教皆通权、实,今拣权取实,唯圆教收,故第...

《三藏法数》 / 2102字 / 11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随说(诸法名想言说。是名随说)。以有(以有事故有所作。是名以有。以有手故有所作。以有足故有游行。以有饥渴故求饮食。如此之类名)。种殖(种诸种子。名种殖)摄(水土润泽。是名摄)生(种子于芽。是名生)长(芽茎相续乃至成熟。名长也)自种(种种种子各各...

《法门名义集》 / 187字 / 11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十境

十境一一皆前十乘观法所观之境若论十境生起由观阴入发下九境能所相扶次第出生故成于十若论下之九境互发不定则无复次第当知阴境常自现前若发不发恒得为观下之九境发则皆用十乘观法观之不发不观也(阴入者谓五阴十二入也能所相扶者如初阴境能生烦恼阴为能生烦恼为所生余境展转相生...

《三藏法数》 / 1655字 / 11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八忍

於欲界与上二界四諦之理忍可印证之智也,忍可印证欲界之四諦谓之四法忍:一苦法忍,二集法忍,灭法忍,四道法忍也。忍可印证色界无色界之四諦,谓之四类忍,一苦类忍,二集类忍,灭类忍,四道类忍也。以此八忍正断界之见惑也。既断见惑已,而观照明了,则為八智,盖八忍是无...

《佛学大辞典》 / 162字 / 11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法佛。报佛。应佛。是佛也。法佛者。佛之法身也。名为法佛。凡圣俱有。隐显则异。惑障未除。佛者性常隐。烦恼既尽。法身乃现。但由了出。不从生。有。报佛者。佛之报身。名为报佛。修得果。名之为报。应佛者。佛之应身。名之为应佛。随惑应现。名之为应。始习闻思修。习能...

《法门名义集》 / 127字 / 10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