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 条搜索结果

十境

台宗於观法,立所观之十种。一、阴境,即色受想行识之五阴也。十境以阴為初,有二义。一现前,一依经。现前者,人受一期果报之身,即是五阴。五阴之重担常自现前,是故為初观。依经者,大品般若言之,声闻依四念处而行道。五阴即四念处所观之境也。又经中多列法门,无非以五阴為首...

《佛学大辞典》 / 1090字 / 3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教观

教相与观心也。教相者释迦一代之教法由自己之宗义而分别判断也,观心者观念自宗所立之真理也。如天台宗以五时八教為教相,以一心叁观為观心,乃至如真言宗以显密二教十住心為教相门,以阿字不生為观心。此二门虽通诸宗,而天台一家之发挥,冠於诸宗。止观大意曰:「略述教观门户大...

《佛学大辞典》 / 276字 / 3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当分

台家所立,有当分跨节之目,当分者谓於藏通别圆之四教各有其当分之教行理,跨节者,谓於前叁教上直超说圆意。盖当分之义门,在一代经之当位,跨节之义门,在法华经而见一代经也。千差无量之法门,由施权之方便言之,则尽係当分,自开会之佛意言之,则皆係跨节,以当分而成相待妙,...

《佛学大辞典》 / 242字 / 2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岌法师叁教

岌,武丘人也。谓其以此叁教判如来一代所说之法也。 一、有相教,谓佛设教,于十二年说阿含经已前,见有得道,是名有相教。(见有得道者,谓二乘见一切法是有,不离色、心,因而得道也。) 二、无相教,谓佛设教,于十二年说阿含经已后,齐至法华,见空得道,是名无相教。(齐...

《三藏法数》 / 192字 / 2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性具

又曰体具,理具。谓本觉之性,具菩萨界以下九界之恶法及佛界之善法,总具十界叁千之善恶诸法也。天台始发之,荆溪,四明,盛详述之。他宗虽言性具善,然不言性具恶,台家独谈性具恶也。因之天台分之為别圆二教,以他宗之极说未尽性具,总谓之别教。观音玄义记二曰:「九界望佛皆名...

《佛学大辞典》 / 691字 / 2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叁教

谓儒教佛教道教。翻译名义集曰:吴主问叁教,尚书令闞泽对曰:孔老设教,法天制用,不敢违天。佛之设教,诸天奉行。是叁教之名,起於叁国之时。 又佛家以一代之教判而為叁也。

《佛学大辞典》 / 74字 / 2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常住教

岌法师叁教之一。见[叁教]条。

《佛学大辞典》 / 14字 / 2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叁一二乘

一、叁乘,法华以前说声缘菩叁乘,有证道之别是也。此叁乘中声缘二乘摄愚法之二乘(即小乘)。二、一乘,在法华一切眾生悉可成佛,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会叁乘而归於一佛乘者是也。配於天台之四教,则藏通二教為叁乘,别圆二教為一乘,配於华严之五教,则小始二教為叁乘,终顿...

《佛学大辞典》 / 154字 / 2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天台四教仪

一卷,高丽沙门諦观撰。以灌顶之八教大意為宗,更详名相,且略前叁教之十乘而明圆教之十乘。本书之註述如下:天台四教仪集註十卷(元南天竺沙门蒙润集),科天台四教仪一卷(元南天竺沙门蒙润科),天台四教仪註略二卷(明云间沙门文石註)。

《佛学大辞典》 / 105字 / 2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义真

唐人,乡贯未详。惠果之法孙,受法於义操。开成会昌顷,住长安青龙寺东塔院。有英名,究叁教,通五部,特精胎藏。日本僧圆仁圆行等,多就受密学,后武宗詔废佛教,破坏寺塔,使僧尼还俗,毁章敬青龙安国叁寺,以為内园。师不知所终。

《佛学大辞典》 / 91字 / 2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叁方便

疏云:方是智所诣之偏法,便是善权巧用之能。巧用诸法,随机利物,故云方便。(偏法者,即小乘偏权之法也。) 一、自行方便,谓佛及四十一位,心内所证不思议二谛之理,是名自行方便。(四十一位者,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菩萨及等觉菩萨也。等觉者,望后妙觉犹有一等故也。...

《三藏法数》 / 280字 / 2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别理随缘

又曰但理随缘。理者真如也。谓别教之真如随缘而為一切万法,曰别理随缘。与圆教之真如,性具诸法,而為一切诸法异,纯一之真如,依无明之和合而取随缘之义,谓為但理随缘。此别教随缘之义,四明尊者对於严家盛所唱导。抑真如随缘之义,原為起信论所详说,严家之贤首作起信论之疏,...

《佛学大辞典》 / 421字 / 2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安士全书

周梦顏着。是书凡四种。印光法师曰:「安士先生,姓周,名梦顏,一名思仁。江苏崑山诸生也。博通叁教经书,深信念佛法门。弱冠入泮,遂厌仕进。发菩提心,着书觉民。欲令斯民先立於无过之地,后出乎生死之海。故着戒杀之书,曰万善先资。戒淫之书,曰欲海回狂。良以眾生造业,唯此...

《佛学大辞典》 / 357字 / 2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叁圣

叁种之圣道也。台家指藏别圆叁教之圣道而言。法华玄义一曰:「横破凡夫四执,竪破叁圣之证得。」其他叁位圣人,种种不一。

《佛学大辞典》 / 52字 / 2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叁轮化导

一神变轮,二记心轮,叁教诫轮。神变者佛以身业现种种之神变奇瑞也。记心者佛以意业知眾生之心也。教诫者佛以口业教训眾生也。瑜伽论二十五谓之叁神变。俱舍论二十七谓之叁示导。见[叁轮]条。

《佛学大辞典》 / 82字 / 2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相待妙

法华二妙之一。圆教之外,存藏通别之叁教,以叁教之麤,显圆教之妙,是名相待妙。泯叁教而归圆教,妙之外无麤之形可待,是名绝待妙。即法华已前所说之圆教為相待之妙法,法华所说之圆教為绝待之妙法也。

《佛学大辞典》 / 84字 / 2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十不二门

荆溪尊者释法华玄义所明之本迹十妙,立十种不二门,归结之於一念之心,以示观法大纲,发其深意。今以其本迹十妙与不二门之相摄列之如图。一、色心,有形质碍之法,而无知觉之用者,名為色,无形质而有知觉缘虑之用者,名為心。二、内外,眾生诸佛及依报名為外,唯自己之心法名為内...

《佛学大辞典》 / 607字 / 2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有空中叁时

法相宗分佛一代之教法為有空中之叁教,谓佛,最初為破凡夫外道之我执,说阿含经等,示法有我无之理,次為破彼法执,说般若经等,示诸法皆空之理,终為破有空之二执,说解深密经等,示非空非有中道之理。此為大乘之至诚。依之而言初时之说為有教,第二时為空教,第叁时為中道教。见...

《佛学大辞典》 / 127字 / 2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权实二教

如来以权智初开叁乘之教為权教,后示一乘之理為实教。如此开会之妙用,悉為权智所使然。就四教而判之,则藏通别之叁教為权教,圆教之一為实教。若就华严之五教而判之,则顿教已下皆权教,如法相叁论者,止於天台通教,华严始教之分,故贬之為权教权大乘,以我而称实教实大乘。玄义...

《佛学大辞典》 / 188字 / 2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高士

菩萨之旧译。叁教指归二曰:「菩萨,古维摩经翻高士。」

《佛学大辞典》 / 24字 / 1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赞寧

佛祖歷代通载二十六曰:「沙门赞寧,随钱王归朝(指宋太祖时),姓高氏,其先渤海人。唐天祐中,生於吴兴之德清金鹅别墅,出家杭之祥符,习南山律,着述毘尼,时人谓之律虎。文学日茂,声望日隆。武肃诸王公族咸慕重之,署為两浙僧统,赐号明义宗文。兴国叁年,太宗闻其名,召对滋...

《佛学大辞典》 / 323字 / 1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渐顿教

有二种:一以渐教顿教判一代教也。一华严之清凉以华严经為顿教法华经為渐顿教是也。前之渐顿教者,陈真諦叁藏等以渐顿二教,判一代教。渐悟菩萨,先习小乘,后迴心向大,而学大乘,佛对此机所说之诸经為渐教。鹿园以下之大小乘经是也。此中之小乘為渐教小乘,而大乘為渐教大乘。直...

《佛学大辞典》 / 397字 / 1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意猿

意之狂奔如猿也。叁教旨归下曰:「二六之缘,诱策意猿。」

《佛学大辞典》 / 25字 / 1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叁渐

五时中渐教之叁教也。即鹿苑,方等,般若是。

《佛学大辞典》 / 18字 / 1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公案

禪家应於佛祖所化之机缘,而提起越格之言语动作之垂示也。后人称之,名為公案。又曰因缘。公案者,公府之案牘,即律令也。至严而不可犯者,可以為法。可以断是非。从上佛祖之垂示,是宗门之正令,以判迷悟者类之。故彼拟名公案。所谓千七百则是也。碧巖九十八则评唱曰:「古人事不...

《佛学大辞典》 / 348字 / 1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唯识圆教

南山所立叁教之一。大乘之深教也。见[叁教]条。

《佛学大辞典》 / 21字 / 1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性空教

南山叁教之一。小乘教也。见[叁教]条。

《佛学大辞典》 / 17字 / 1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老猿

佛比难陀之妇以老猿,以度难陀。叁教指归曰:「老猿毒蛇之观。」见[难陀]条。

《佛学大辞典》 / 34字 / 1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南中叁教

南中叁教者,谓自齐朝已后,江南诸师,立此叁教,判如来一代所说之法也。 一、渐教,谓佛说法,始自鹿苑,终至双树,从小至大,是名渐教。 二、顿教,谓佛最初为诸菩萨说华严经,如日初出,先照高山,是名顿教。 叁、不定教,谓别有经,虽非顿、渐所摄,而明佛性常住,即胜鬘...

《三藏法数》 / 130字 / 1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天台叁教

一顿教,二渐教,叁不定教,是於化仪四教中除秘密教一者,此称為大纲之叁教。此叁教惟摄法华已前之诸经。法华玄义十曰:「大纲叁种:一顿二渐叁不定,此叁名同,旧义异也。」 又一渐教,二顿教,叁圆教。圆教即法华经。此叁教摄一代。日本智证之唐决曰:「经云唯此一事实,餘二则...

《佛学大辞典》 / 198字 / 1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第叁时教

法相宗所立叁教之第叁也。见[叁教]条。

《佛学大辞典》 / 18字 / 1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叁种教相

谓南叁诸家所通用之顿渐不定叁教也。玄义十曰:「出异解者為十意,所谓南叁北七,南地通用叁种教相:一顿二渐叁不定。」

《佛学大辞典》 / 53字 / 1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南山叁教

一、性空教,分析小乘教诸法之性分,唯观其自性之空无,尚许因缘生之假相者。二、相空教,观大乘浅教诸法之自性為本末如幻即空,不许其假相者。叁、唯识圆教,见大乘深教万法唯识之圆理者。见行事钞中四。

《佛学大辞典》 / 83字 / 1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慧次

冀州人。姓尹氏。幼出家,就法迁受学,博通经论。智藏,僧旻,法云等,皆出其门。承道场慧观之说,立叁教五时之教判,称為江南叁家之一。齐永明八年寂。年五十九。见梁高僧传八等。

《佛学大辞典》 / 70字 / 1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初时教

法相宗所立叁教之第一。见[叁教]条。

《佛学大辞典》 / 17字 / 1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光统叁教

后魏光统所立。一、渐教,為未熟者先说无常后说常,先说空,后说不空,如是次第者。二、顿教,為已熟者於一法门顿说常无常空者。叁、圆教,為上达者说究意之果海圆极自在之法门,即华严经是也。见五教章上,华严玄谈四。

《佛学大辞典》 / 87字 / 1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二人俱犯

台宗用语。藏通别叁教之人為麤人,圆教之人為细人,在法华以前,以圆教之人与前叁教之人俱住,皆為有过之人。以譬彼之圆教不若法华之圆也。释籤一曰:「总结前四味不立妙名,為何所以?以兼等故。判部属麤,如麤人细人二俱犯过,从过边说,俱名麤人。」

《佛学大辞典》 / 105字 / 1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德士

僧之异名。释门正统四曰:「唐宣和元年,詔革释氏為金仙,菩萨為大士,僧為德士。」宋费袞梁谿漫志曰:宣和庚子,改僧為德士。饶德操已為僧,因作改德士颂。末二首云:衲子纷纷恼不禁,倚松传与法安心。缾盘釵釧形虽异,还我从来一色金。小年曾着书生帽,老大当簪德士冠。此身无我...

《佛学大辞典》 / 126字 / 1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显顿

叁教之渐教,而显一乘之顿教也。

《佛学大辞典》 / 15字 / 1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南中叁教

一顿教,二渐教,叁不定教也。齐朝已后江南诸师立此叁教,用以判释佛一代所说之法者也。顿教指华严经,渐教指阿含经至涅槃经等诱引之经,不定教谓不能配於顿渐二教之胜鬘经金光明经等。

《佛学大辞典》 / 79字 / 1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内外叁教

一儒教,二道教,叁佛教。是我国之叁教也。一神教,二儒教,叁佛教。是日本之叁教也。

《佛学大辞典》 / 33字 / 1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触象

同於[摸象]条。

《佛学大辞典》 / 8字 / 1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后叁一乘

华严宗五教中后之终教,顿教,圆教叁教為一乘教。

《佛学大辞典》 / 21字 / 1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记心轮

谓识别他心佛之意业之用也。叁轮之一。义林章六末(叁轮章)曰:「叁轮别名者,杂集第一说,一神变轮,二记心轮,叁教诫轮。(中略)心谓他心种类差别,记谓别识,识别彼心,名曰记心。」

《佛学大辞典》 / 77字 / 1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显露秘密二教

天台宗所言。与真言宗之显教密二教不同。彼就教法而料之者,此於说法之仪式上言之也。天台所立化仪四教中有秘密教,对此而他之化仪叁教,顿渐不定,谓為显露教。如来以不思议力隐密教化其机类,不使自餘之人知之者,為秘密教,公开而使自他一般知之者,為显露教。例如鹿苑时之说法...

《佛学大辞典》 / 207字 / 1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