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即能观之观,处即所观之境也。谓诸众生于色受想行识五阴起四颠倒,于色多起净倒,于受多起乐倒,于想、行多起我倒,于心多起常倒,为令众生修此四观,以除四倒,故名四念处也。 一、观身不净,身有内外,己身名内身,他人之身名外身。此内外身,皆揽父母遗体而成;从头至足,...
《三藏法数》 / 445字 / 8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5日(亦名凡夫四倒,出涅槃经并宗镜录) 四荣者,佛于拘尸那城娑罗双树间入灭,东西南北各有双树,每面双树,一荣一枯,故名四荣四枯。以表凡夫、二乘、常、无常等八倒也。此四荣正表凡夫四倒。而言荣者,以凡夫由此四倒,增长惑业,有荣茂之义,故名四荣也。(梵语拘尸那,华言角城...
《三藏法数》 / 393字 / 6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5日凡即凡夫,小即小乘。倒即颠倒。谓凡夫着有,妄于无常法中计常,苦中计乐,无我计我,不净计净;及小乘之人,但着于空,常计无常,乐计非乐,我计无我,净计不净。故有凡小八倒之名焉。(小乘,即声闻乘、缘觉乘也。) 一、非常计常,非常计常者,谓世间一切有为之事,皆悉无常...
《三藏法数》 / 633字 / 5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5日(亦名二乘四倒,出涅槃经并宗镜录) 四枯者,表二乘四倒也。所言枯者,以二乘观无常苦空无我等,则烦恼有朽灭不生之义,故名为四枯也。(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一、常计无常,常者,即法身常住之义;无常者,即变异也。谓声闻、缘觉为无明之惑所覆,于如来常住法身中,...
《三藏法数》 / 320字 / 5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5日凡夫二乘各有四倒,合為八倒。大疏钞一曰:「倒有八种:外道谓世间為常乐我净為四颠倒。二乘计永寂為涅槃,即无常乐我净為四颠倒。若谓世间无常乐我净,涅槃乃有常乐我净,则名八行,皆非颠倒。」
《佛学大辞典》 / 83字 / 3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5日佛复告迦叶:“所谓颠倒,苦有乐想,如来无常灭尽泥洹,如薪尽火灭则为大苦,而作是想,如来无常,是为颠倒,乐有苦想。于如来长存作众生见,是为颠倒。于三有苦而作乐想,是亦颠倒,是为第一颠倒。无常常想颠倒,常无常想颠倒。常无常想者,如来泥洹修极空想,是为颠倒;修极空已...
《佛说大般泥洹经》 / 东晋平阳沙门法显译 / 298字 / 3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0月29日四种颠倒之妄见也。此有二种:一於生死之无常无乐无我无净,而执常乐我净,為凡夫四倒。一於涅槃之常乐我净,而执无常无乐无我无净,為二乘四倒。初云有為之四倒,后云无為之四倒。断有為之四倒為二乘,断有无為之八倒為菩萨。见大乘义章五末。
《佛学大辞典》 / 102字 / 2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