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57 条搜索结果

叁因叁果

一、异熟因异熟果,异世成熟,名为异熟。谓今世所作善恶之因,即感未来世善恶之果,是名异熟因异熟果。 二、福因福果,谓布施持戒忍辱为因,即感现在及未来世所作种种事业皆得自在之果,是名福因福果。 叁、智因智果,谓修习一切智慧为因,能证叁乘及以佛果,是名智因智果。(...

《三藏法数》 / 139字 / 19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04日

一乘

成佛唯一之教也。乘為车乘,以譬佛之教法。教法能载人运於涅槃岸,故谓之乘。 法华经专说此一乘之理。法华经方便品曰:「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叁,除佛方便说。」同品曰:「诸佛如来,以方便力,於一佛乘,分别说叁。」同品曰:「唯此一事实,餘二则非真。」文句四上...

《佛学大辞典》 / 1083字 / 19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04日

御制大乘妙法莲华经序

昔如来于耆阇崛山中,与大阿罗汉阿若憍陈如、摩诃迦叶无量等众,演说大乘真经,名无量义。是时天雨宝华布濩充满,慧光现瑞洞烛幽显,普佛世界六种震动,一切人天得未曾有,咸皆欢喜赞叹,以为是经乃诸佛如来秘密之藏,神妙叵测,广大难名,所以拔滞溺之沈流,拯昏迷之失,功德弘...

《妙法莲华经》 / 592字 / 18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6日

七种

即不迁变之义。此不迁变,是如来之自,故云。(虽有七种之名,不出如来第一义心也。) 一、集,集,即聚也。其,乃是万善聚集之因也,此约圣而论。故经云:即叁世如来第一义心也。 二、,谓由前第一义心所集万善之因,各有自存于内故,...

《三藏法数》 / 437字 / 17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04日

二十五圆通

体周遍曰圆,妙用无碍曰通。乃一切众生本有之心源,诸佛菩萨所证之圣境也。而有二十五种者,谓诸菩萨及大罗汉,于六尘六根六识七大各各悟入不同故也。此由阿难,于楞严会上,虽闻根尘同源,缚脱无二之旨,而未达圆通本根,请佛开示。如来于是问诸弟子,最初发心方便,令其各各...

《三藏法数》 / 3621字 / 17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04日

十四无畏

谓观世音菩萨,以金刚叁昧,无作妙力,与诸十方叁世六道一切众生,同一悲仰,令诸众生,获得十四种无畏功德也。(梵语叁昧,华言正定。无作妙力者,谓不作意之力用也。十方者,四方四维上下也。叁世者,过去、现在、未来也。六道者,天道、人道、修罗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

《三藏法数》 / 1270字 / 17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04日

一字佛顶轮王经

唐菩提流支译,六卷。略曰五佛顶经。佛以金刚密迹主菩萨之请,入大叁摩地,现大转轮王之相,说一字佛顶轮王咒已,时大千震动,魔宫火起,地狱苦息,观世音金刚主二大菩萨,闷绝躄地。佛復说一切佛眼大明母咒,二大菩萨即醒起身。次说白伞盖顶轮王咒,次说光聚顶轮王咒,次说高顶轮...

《佛学大辞典》 / 122字 / 17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04日

菩萨四心

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谓菩萨发此四种心,度诸众生,故天亲颂曰:广大第一常,其心不颠倒。是也。 一、广大心,谓菩萨发心度生,欲令叁界四生之类,普皆济度,无一众生而不度者,所度众生无量无边,是名广大心。(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四生者,卵生、...

《三藏法数》 / 312字 / 16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04日

不动如来

东方阿閦如来也。阿閦,译不动,又译无动。大教王经曰:「结破魔印,右手舒五指以按地,左手五指执持衣角,入东方不动如来叁昧。」略出经曰:「由结阿閦佛触地契故,得心不动。」拔济苦难陀罗尼经有不动如来净除业障咒。

《佛学大辞典》 / 92字 / 16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04日

吉祥天女

旧称功德天。新称吉祥天。本為婆罗门神。而取入於佛教者。父德叉迦,母鬼子母,毘沙门天之妹。功德成就,与大功德於眾生。或云為毘沙门天之后妃。然无确实经轨之说。金光明经二曰:「功德天品。」最胜王经八曰:「大吉祥天女品。」义释四曰:「吉祥天女,旧译云功德天女。」大疏演...

《佛学大辞典》 / 621字 / 16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04日

伊舍那

Īśāna又作伊邪那,伊赊那。居於欲界第六天之天神名。胎藏界曼陀罗位於外金刚院之上首。十二天供仪轨曰:「伊舍那天,旧云摩醯首罗天,亦言大自在天也。乘黄丰牛,左手持劫波杯盛血,右手持叁戟鎗,浅青肉色,叁目忿怒,二牙上出,髑髏為瓔珞,头冠中有二仰月,二天女持花。印相者...

《佛学大辞典》 / 284字 / 16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04日

叁因叁果

叁种之因与叁种之果也。一、异熟因异熟果,言今世所作善恶之因,於来世生果也。二、福因福果,言以布施持戒忍辱為因,於现在及未来世得自在之果也。叁、智因智果,言以修习一切之智慧為因,故得证叁乘及佛果也。出於瑜伽师地论。

《佛学大辞典》 / 93字 / 15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04日

一字经

菩提道场所说一字顶轮王经之略称。

《佛学大辞典》 / 16字 / 15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04日

天鼓雷音佛

Divyadundubhimeghanirghoṣa胎藏界五佛之一。住於中臺八叶院北方之叶上。结金刚部之定印,主大涅槃之德。金刚界谓之不空成就,即与[释迦]同体。是四法身中之等流身也。大日经真言品称為不动佛,同入秘密曼荼罗位品称為鼓音如来。善无畏叁藏以為不动(梵语阿閦)之名,或為义立,或...

《佛学大辞典》 / 433字 / 15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04日

文殊师利发愿经

身口意清净 除灭诸垢秽 一心恭敬礼 十方三世佛 普贤愿力故 悉睹见诸佛 一一如来所 一切刹尘礼 于一微尘中 见一切诸佛 菩萨众围绕 法界尘亦然 以众妙音声 宣扬诸最胜 无量功德海 不可得穷尽 以普贤行力 无上众供具 供养于十方 三世一切佛...

《文殊师利发愿经》 / 东晋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罗译 / 1320字 / 15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0月13日

一切法高王经

佛说一切法高王经。元魏瞿曇般若流支译。一卷。

《佛学大辞典》 / 20字 / 13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04日 / 《佛说一切法高王经》

相学

者诸法之自体,相為其相貌义理也。又名法相。俱舍成实等明小乘之相,瑜伽唯识等说大乘相,因之学习此等之诸论曰相学。一名法相学。瑜伽释曰:「问答决择诸法相,故名為论。」婆沙论一曰:「阿毘达磨相所显。」

《佛学大辞典》 / 95字 / 13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04日

净法界真言

又曰法界生真言。南謨叁曼多佛陀南。达摩驮都。萨嚩婆缚。句痕。第一句归命如常,第二句达摩驮都為法界之义,第叁句萨嚩婆缚為自之义,第四句句痕為我之义。法界即是佛身,下句云我者即是法界,此行者虽未能即体真,但作此印,诵真言,亦即同於体法界也。见大日经密印品,同疏...

《佛学大辞典》 / 219字 / 13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04日

佛说虚空藏菩萨神咒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佉罗帝耶山仙圣住处。与无数大比丘众俱。大菩萨众数如恒沙无量无边。演说如来功德经已。尔时西方有如意宝珠。自然而现。百千释迦毗楞伽宝珠以为眷属。彼如意宝珠所出光明。皆悉瞙彻。此间人天声闻菩萨所有四大光明色像皆灭无余。唯除如来及如意宝珠。其余皆与无...

《虚空藏菩萨经》 / 8517字 / 13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1月04日

十二种火法

大日如来以梵志说四十四种邪道之火法,分说十二种真道之护磨法十二神。 一、智火為最初,名大因陀罗。端严净严相,增益施威力,焰鬘住叁昧,当知智圆满。此中最初之火,即是菩提心之慧光也。形方,色黄,即是表金刚座。端严者,是内庄严,言此智火,具本尊之形一切之功德故也。增...

《佛学大辞典》 / 1976字 / 13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04日

一字文殊法

合叱洛呬燄之四字成一字之真言,而念诵之也。此為求子而修之。曼殊室利菩萨咒藏中一字咒王经曰:「此之一字悉能成就一切事业,悉能圆满所有善法。」本经除上经一卷(唐义净译)外,有大方广菩萨藏经中文殊师利根本一字陀罗尼法,一卷,唐宝思惟译。与上经同本异译。大陀罗尼末法中...

《佛学大辞典》 / 141字 / 12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04日

大乘七种大义

一、缘大,谓菩萨修行大乘之法,由无量修多罗,广大法义,而以为缘,故名缘大。(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行情。梵语修多罗,华言契经。) 二、行大,谓菩萨修行大乘,既能自利,复能利他。自利利他,妙行具足,故名行大。 叁、智大,谓菩萨修行大乘,常以智慧观察,了...

《三藏法数》 / 339字 / 12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04日

天真佛

法身佛之异名。谓眾生本具之理,天真独朗者。证道歌曰:「法身觉了无一物,本源自天真佛。」宗镜录十六曰:「祖佛同指此心而成於佛,亦名天真佛、法身佛、佛、如如佛。」同叁十一曰:「寒山诗云:寒山居一窟,窟中无一物。净洁空堂堂,皎皎明如日。糲食资微躯,布裘遮幻质。...

《佛学大辞典》 / 126字 / 12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04日

五药

代表一切药之五种药也。药之效用為除病而表消灾之义,灌顶时二十种物之一,入於五瓶中。慧琳音义叁十六曰:「五药,依金刚顶经瑜伽说五药梵名:婆贺拶囉一,婆贺禰缚二,建吒迦哩叁,碍哩羯囉拏四,勿哩答贺定五,并西国药,此国无。即以此土所出灵药替之:伏苓一,朱砂二,雄黄叁...

《佛学大辞典》 / 148字 / 12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04日

伊师迦

Īṣīka用以作矢之坚芦也。又為王舍城之高山名。以譬我见我慢之高者。瑜伽略纂叁曰:「伊师迦者,西方二释:一近王舍城,有高大山,坚硬常住,我等亦尔。或復有草,名伊师迦,体坚实,故喻我等。」玄应音义二十叁曰:「伊师迦山名也,言此山高耸,喻我慢也。」

《佛学大辞典》 / 109字 / 12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04日

十无尽藏

藏者,含摄也。此之十藏,乃功德林菩萨于华严会上,为诸菩萨演说,欲令其普入一切佛法之门,成就无上菩提,饶益一切众生。以其各能含摄无尽法海,故皆名为无尽藏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信藏,谓菩萨净信坚固,解诸法空,心不退转...

《三藏法数》 / 879字 / 12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04日

二十诸天

自古列十六天像,各有所主,以其有呵护之功也。后增日月及娑竭龙王、阎摩罗王者,谓日则破闇,月则照夜,龙则秘藏法宝,阎摩则掌于幽冥。故加此四天,通为二十天也。 一、梵天王,梵,梵语具云梵囕摩,华言离欲,又云清净,谓此天王身心妙圆,威仪不缺,清净禁戒,加以明悟,统...

《三藏法数》 / 2561字 / 12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04日

四谛

苦谛。集谛。灭谛。道谛。是为四谛。四谛有二。一者小乘有作四谛。二者大乘无作四谛。生死果为苦。烦恼为集谛。寂灭圣是名灭圣谛。以无二法得道。是名道圣谛。大乘无作四谛。观苦圣谛。知集无和合。是集圣谛。知灭无灭。是灭圣谛。以无二法得道。是名道圣谛。

《法门名义集》 / 99字 / 12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04日

圣观自在菩萨心真言瑜伽观行仪轨

一卷,唐不空译。说圣观音之本尊及真言念诵法。

《佛学大辞典》 / 20字 / 12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04日 / 《圣观自在菩萨心真言瑜伽观行仪轨》

大般涅槃经

常略称為涅槃经。有大乘小乘之二经。小乘之大般涅槃经叁卷,晋法显译。是与白法祖译之佛般泥洹经二卷及失译方等泥洹经二卷,皆与长阿含游行经同本。大乘之大般涅槃经。有二本,一四十卷,北凉曇无懺译称為北本涅槃。分十叁品。二叁十六卷,刘宋慧观与谢灵运共再治北本。称為南本涅...

《佛学大辞典》 / 128字 / 12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0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