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 条搜索结果

害為正法

外道十六之一。义林章一曰:「害為正法,谓諍竞劫起。诸婆罗门,為欲食肉,妄起此计。若為祀祠,咒术為先,害诸生命。能祀,所害,若助伴者,皆得生天。」瑜伽论七曰:「立如是论:若於彼祠中,咒术為先,害诸生命。若能祀者,若所害者,若诸助伴,彼一切皆得生天。」

《佛学大辞典》 / 107字 / 5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小乘十八部

轮论之说,佛灭后百年依大天分上座大眾二部,其第二百年由大眾部出一说部,说出世部,鸡胤部,多闻部,说假部之五部,又於第二百年末出制多山部,西山住部,北山住部之叁部,合有八部之末家,加入本家之大眾部则為九部。又上座部於叁百年之初,分為萨婆多部与雪山部(萨婆多部...

《佛学大辞典》 / 292字 / 5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涅槃

支那十叁之一。依涅槃经而弘布佛性常住之旨之也。自北凉之曇无讖初译此经,宋之慧成,曇无成,僧庄,道汪,静林,慧定,曇斌,超进,法瑶,道登,曇度,道成诸师,製疏作章。弘布甚盛。在隋则净影,智徽,法礪,道绰等,多以涅槃為。至唐朝道宣,法宝各有所弘,而所归在於涅...

《佛学大辞典》 / 150字 / 5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圆顿

天台也。

《佛学大辞典》 / 5字 / 5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念佛

称弥陀名号而愿往生之门也。為唐道绰,善导等诸师所弘通。即净土也。日本谓之净土真。五会法事讚曰:「持戒坐禪名正法,念佛成佛是真。」

《佛学大辞典》 / 62字 / 5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真言

圣位经曰:「真言陀罗尼者,一切如来秘奥之教,自觉圣智修证法门。」依之而称為真言。故本之得名,正為佛说之号也。 四家大乘中,法相依深密经之法相品,叁论依所依之论数,天台依所依之住所,华严依所依之本经,皆是末学人為之立名。真言之名,為约於叁密中语密之名...

《佛学大辞典》 / 1031字 / 5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成实

印度小乘中最后所立之也,即小乘中之空,酷似大乘,以訶梨跋摩所造之成实论為所依,故名成实。於四諦立章,於五聚明义,来支那而居於十叁之一。立南北两。梁朝之叁大法师,皆此之人也。天台嘉祥以前之诸师,有谓之為大乘者,二师勉破之。日本无以之為者,但附属於...

《佛学大辞典》 / 123字 / 5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怀素

京兆人。玄奘之弟子。偏究律部。慨古人义章,未能尽善,撰四分律开记,以大毘婆沙论俱舍论等為,弹纠古疏之十六失,别立一家。后人称為东塔律。与法礪之相部,道宣之南山,鼎立為叁。师又别撰论疏六十餘卷。景龙六年寂,年七十四。见续开元释教录,贞元释教录,宋高僧传...

《佛学大辞典》 / 114字 / 5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净土真

常略云真。日本二十之一。净土所分出。以他力迴向之信心為净土往生之正因,以信后相续之称名為佛恩报谢之行业,且其规许蓄妻噉肉,不别要持戒,伦理纲常,通似世之修斋也。亲鸞為其祖。

《佛学大辞典》 / 82字 / 5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口力外道

外道十一之一。以口譬太虚。谓万物本為由一虚而生者。中论疏叁本曰:「口力外道,计太虚能生四大,四大能生药草,药草能生眾生,此从无生也。」参照[口力论师]项。

《佛学大辞典》 / 70字 / 5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溈仰

五家之一。唐潭州溈山禪师,名灵祐,嗣法於百丈海禪师。江西仰山禪师,名慧寂,嗣法於溈山。师资相承,别為一流,法道甚盛。遂有溈仰之名。见稽古略叁。

《佛学大辞典》 / 63字 / 5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有部

名。说一切有部之略,小乘之一,梵名萨婆多。有為无為之一切法,尽立為实有,故云说一切有部。佛灭后叁百年之初,於上座部中分立。见轮论述记。巴Sabbatthivāda,梵Sarvāstivāda。

《佛学大辞典》 / 88字 / 5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内外道四执

又云四。叁论所诽斥之内外四执也:一一切外道,不达二空而存人法者。二毘曇,即萨婆多,虽已得人无我,而执法之有性者。叁成实,虽具辨二空,而明空犹不了者。四大执,大乘中一切有所得之见也。叁论玄义曰:「但邪谬纷论,难可备序。叁论所斥,略辩四:一摧外道,二析毘曇...

《佛学大辞典》 / 206字 / 5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耆闍法师所立六之第五。见[]条。

《佛学大辞典》 / 17字 / 5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净影所立之四。见[]条。又,因明之法有四种,谓之四:一徧所许,如言眼见色,彼此两皆共许者。二先承稟,如佛弟子向佛弟子立诸法皆空,鵂鶹弟子相对立有实我。叁傍凭义,如立声為无常,欲傍凭显无我之义者。四不顾论,除前叁,随立者所乐,所欲建立,更无所顾...

《佛学大辞典》 / 304字 / 5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四分

南山之四分律也。见[律]条。

《佛学大辞典》 / 15字 / 5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无门

谓禪也。无门乃佛心之异名。镜录五十七曰:「楞伽经云:一切诸度门,佛心為第一。又云:佛语心為,无门為法门。所言者,谓心实处。」

《佛学大辞典》 / 59字 / 5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卫世师

又曰鞞世师。新称吠世史迦Vaiśeṣika,译曰胜。古仙所造之论名。成劫末,人寿无量岁时,有外道出世,名嗢露迦,译曰鵂鶹。又号羯拏僕,译曰食米斋。此人多年修道,成就五通。证六句义為,因而造论,名吠世史迦,此译曰胜论。以诸论无匹故也。以彼為胜论之师,故亦称胜论师。其后...

《佛学大辞典》 / 519字 / 5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唯识中道

又云唯识。同於[法相]。

《佛学大辞典》 / 13字 / 4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日本弘传之有八:一俱舍、二成实、叁律、四法相、五叁论、六华严、七天台、八真言也。此中前六,起於奈良朝,后二起於平安朝,古来通称為八。八纲要奥书曰:「日本所传自昔已来,共许所翫唯此八。」

《佛学大辞典》 / 94字 / 4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因缘

大衍所立四之第一。见[]条附录四项下。

《佛学大辞典》 / 21字 / 4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万福寺

在福州福清县黄檗山。黄檗之本山也。参照[黄檗山]条。

《佛学大辞典》 / 25字 / 4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叁十叁过

因明论理上,自因喻叁支立量时,由种种配列次第生过误。陈那数廿九过,天主(商羯罗主)更加四过,為所谓叁十叁过。即九过,因十四过,喻十过也。 (甲)之九过:一、现量相违,谓於现证之事实立相违之也。例如言声非所闻,虽不述因喻,然已明為误谬也。二、比量相违,谓...

《佛学大辞典》 / 1993字 / 4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古来实有

外道十六之一。谓过去及未来為实有而非假。胜论,时计之二外道也。义林章一曰:「去来实有,谓胜论外道及时计外道等,亦作此计。有去来世,犹如现在,实有非假,虽通小乘,今取外道。」

《佛学大辞典》 / 77字 / 4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二门

唐道绰所判。一、圣道门,此土由凡至圣修道之教门也。除净土叁经,其餘之诸经是。二、净土门,往生弥陀净土而证圣果之教门也。叁部经之所说是。安乐集上曰:「一谓圣道,二谓往生净土。」选择集本曰:「道绰禪师,立圣道净土二门,而捨圣道正归净土。」教行信证六本曰:「凡就一代...

《佛学大辞典》 / 2032字 / 4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法眼

五家之一。源出六祖弟子行思。五传而至雪峰。雪峰传玄沙。玄沙传罗汉。罗汉传文益禪师。住金陵清凉院。尝举华严初地中六相义。并说叁界唯心,万法唯识。世谓之法眼

《佛学大辞典》 / 70字 / 4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日本佛教

日本慧若所着释迦传曰:「佛教之入日本也,始於钦明天皇十叁年,百济供佛像及经论之役。其后佛教殷兴,计分十数派:若俱舍,成实,律,法相,叁论,华严,南都之六,则上古之派也。天台真言之二种,则中古之派也。日本之天台,与中国之天台异。相承圆密禪戒四者之法门,以...

《佛学大辞典》 / 496字 / 4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黄檗

名取於福清之黄檗山。唐贞元五年,正干禪师传六祖之法,开创此山,断际禪师住此,大振法道,名遂着。希运寂后,临济义玄之门裔,大為繁兴,尔后黄檗之道场,与临济之风,一其盛衰,隆於宋,废於元,至明代復兴。崇禎九年,隐元住此山,尤能中兴黄檗之古道,清顺治十一年,应日...

《佛学大辞典》 / 135字 / 4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去来实有

外道十六之一。计过去未来亦如现在实有之外道一派也。法苑义林章第一所谓:「去来实有者,有去来世,犹如现在,实有非假」是也。為胜论及时计外道之所计者。又小乘佛教中,如说一切有部亦為此说。

《佛学大辞典》 / 86字 / 4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新义派

日本真言之一派。

《佛学大辞典》 / 9字 / 4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相应

梵语瑜伽Yoga,译曰相应。真言之异名。彼以叁密相应之旨為本,故曰瑜伽,又云相应

《佛学大辞典》 / 40字 / 4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收教

唐贤首法藏国师为计不同,乃开十,判五教,收释一代圣教,理无不尽。故前六收小乘教,第七收始教,第八收顿教,第九收终教,第十收圆教。故云十收教也。 一、我法俱有,谓此执着有我,及计有无等法悉皆是有,是为我、法俱有。 二、法有我无,谓此计...

《三藏法数》 / 651字 / 4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长水

宋秀州长水子璿,字仲微,号长水。以华严為。初依本州洪敏法师,学楞严经。后参瑯琊山慧觉禪师,豁然大悟,欲嗣其法,瑯琊谓曰:汝不振久矣,宜励志扶持,以报佛之恩德,勿以殊為介。乃再拜奉教。后住长水。以贤首之製楞严经等疏,总行於世。见五灯会元十二。

《佛学大辞典》 / 107字 / 4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圆教

以名大乘穷极之实教。后魏光统律师立叁教,第叁為圆教。圆教之名,自此始。其后由晋华严经五十五:「尔时如来,知眾生应受化者,而為演说圆满因缘修多罗。」又「显现自在力,演说圆满经。」之经文而立名。天台判四教,第四為圆教,华严復立五教,第五為圆教。今依台之说释之...

《佛学大辞典》 / 466字 / 4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不二之法

独一无二之法门。六祖坛经曰:「惠能曰:指授即无,惟论见性,不论禪定解脱。曰:何不论禪定解脱?惠能曰:為是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之法。又问如何是佛法不二之法?惠能曰:法师讲涅槃经,明佛性是佛法不二之法。如高贵德王菩萨白佛言:犯四重禁,作五逆罪,及一阐提等...

《佛学大辞典》 / 205字 / 4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胜鬘经

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之略名。此经旨趣以一乘為。与[妙法莲华经]同。妙法莲华广说。此经略说。法华有叁会及种种权实。此则有二死五住之言。广略虽异。理可互明。本经之註述如下:胜鬘经宝窟六卷,隋吉藏撰。胜鬘经义记上卷,缺下卷,隋慧远撰。胜鬘经述记二卷,唐沙门基说...

《佛学大辞典》 / 141字 / 4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合九十五种外道为十一

即派也。谓外道教文传习西域,不出十一;而九十五种外道,无不尽摄也。 一、数论师,计冥谛生,从数起论,名为数论。又论能生数,名为数论。其造数论及学数论者,皆名数论师。计冥谛生者,百论云:从冥生觉,乃至神我,共成二十五谛;以前二十四谛从神我而生,依神我为主,...

《三藏法数》 / 1050字 / 4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法相与法性也。此為大乘之别,华严之所判。一、法相,略曰相。以万法之生起归於阿赖耶识,以阿赖耶识為一切染净因果之根本,就其所生之法,广分别名义,故名法相。如深密经唯识论之所明是也。华严之大乘始教,天台之通教,八中之法相当之。二、法性,略曰性...

《佛学大辞典》 / 217字 / 4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五教

华严之教判也。有二种: (一)始於杜顺,成於贤首,是唯就出世间之一教判定之。一小乘教,二大乘始教,叁大乘终教,四顿教,五圆教也。五教章冠註上一曰:「至相智儼大师,亲承於杜顺和尚,显扬旨,弘传一乘。搜玄、十玄、孔目、问答、章疏非一,约就五教广立清范。(中略)...

《佛学大辞典》 / 729字 / 4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玄朗

唐婺州乌伤悬(浙江义乌县治)人。一作东阳(浙江东阳县治),傅大士六代孙也。字慧明,号左溪。九岁出家,如意元年,蒙勅度,配住东阳清泰寺。因就光州岸律师,受具足戒,寻学律仪。又博究经论,精通涅槃,常恨古人章疏之判断有不允当者。往会稽妙喜寺,与印禪师共商榷禪要,然...

《佛学大辞典》 / 356字 / 4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鼠搂栗

搂者揽取也。[序-予+(袌-〦)]取也。凡鼠食栗,必取其实,全其皮壳,穿内而不损外,以喻或师以不空假名,谓诸法之性实,虽為空无,而假之諦非為全无也。不空假名者,对於空假名而立假名之世諦不空也。大乘玄论一曰:「不空假名者,但无性实有。假世諦不可全全,如鼠嘍栗。」...

《佛学大辞典》 / 220字 / 4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七大

楞严经叁就地水火风空见识之七法,明周徧法界之义,周徧法界者大之义也,此七法,性真圆融,皆如来藏,故种种法法无不周徧,无不含容,此為大之实义。大小乘中虽说四大五大六大,然是各持自相,地大不能徧於水大风大,水大不能容火大,岂成大之义哉,欲显此义,故经中先就五阴,六...

《佛学大辞典》 / 300字 / 4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共比量

用立敌共许之法之比量也。又略名共比。叁比量之一。即因喻,或唯,用立敌共许之法之论法也。此亦有共自他叁者之别。共者,為因喻共用立敌共许之法之比量,即共不定也。自者,之前陈后陈,虽為共许,而因喻唯用自许之法。他者,亦之前陈后陈,虽為共许,而因喻用他许之法...

《佛学大辞典》 / 228字 / 4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私婆吒

梵志名。略曰婆吒,译曰最胜。為邪见外道,执涅槃之无常,且计草木有命。涅槃经叁十九曰:「復有梵志姓婆私吒,復作是言:瞿曇!所说涅槃常耶?」(已下广与佛对论涅槃之常无常)。慧琳音义二十六曰:「婆私吒,此云最胜,或云无上,亦同闍提,邪见也。」楞严经十曰:「是人则堕...

《佛学大辞典》 / 204字 / 3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佛门之派也(一)华严有五教十之说。即我法俱有,法有我无,法无去来,现通假实。俗妄真实,诸法但名,一切皆空,真德不空,相想俱绝,圆明具德,是也。(二)律一名南山,俱舍一名有,成实,叁论,一名性空,天台一名法华,贤首一...

《佛学大辞典》 / 148字 / 3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