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1 条搜索结果

陀那

Ḍāna,又曰檀,檀那。译曰布施。六波罗蜜之一。 又(杂语)量目名。译曰一銖。见大乘法数二。 又(术语)阿陀那(Ādāna)之略。阿赖耶识之异名。楞严经五曰:「陀那微细识。」

《佛学大辞典》 / 79字 / 6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二乘

一、临门叁车,临门叁车,喻小乘权教也。谓法华经譬喻品中,叁乘之人,于火宅门外,索羊鹿牛叁车,求出火宅,以喻叁乘之人,依四谛、十二因缘、六度等法修行,得出生死,是名临门叁车。(叁乘者,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也。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十二因缘者,一无...

《三藏法数》 / 225字 / 6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婆婆

法苑珠林曰:「比丘白佛言:世尊復何因缘故,名婆婆?告曰:本為人时,以婆詵私衣布施供养,故名婆婆。」

《佛学大辞典》 / 46字 / 6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苏达拏

又作苏陀沙拏,旧作须大拏,须达拏,须提梨拏。译曰善牙,善施等。释迦如来因位时,為叶波国太子,行檀波罗蜜时之名,又名须提梨拏,译曰好爱。太子须大拏经曰:「如来往昔為叶波国太子,好施。应敌国来求而与以国宝白象,父王怒,放之檀特山。太子携一妃二子至山中,后復施与之於...

《佛学大辞典》 / 272字 / 6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十门叙密咒功德深广

一、护持国王,安乐人民门,宝星陀罗尼经云:一切国土中,所有陀罗尼流行之地,令其人王,常得拥护,势力自在;亦能拥护王之政教;一切不祥之事,皆悉断灭。复令财谷丰饶,人民安乐也。(梵语陀罗尼,华言咒,即愿也;亦云捻持,即真言也。) 二、能灭罪障,远离鬼神门,菩提场...

《三藏法数》 / 1158字 / 6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布施

又名叁轮清净偈。叁轮者,能施,所施,施物也,清净者,於此叁轮无念无所得也。心地观经所谓:「能施所施及施物,於叁世中无所得。我今安住最胜心,供养一切十方佛」是也。

《佛学大辞典》 / 70字 / 6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叁十四心断结

谓叁藏教菩萨,扶惑润生,历劫具修六度梵行,饶益有情。最后至于菩提树下,一念相应慧发真无漏之时,以八忍、八智、十六心、九无碍、九解脱、十八心,顿断见、思习气,而成正觉。故云叁十四心断结也。(叁藏教者,即经律论叁藏也。扶惑润生者,谓此教菩萨,虽已离见、思之惑,为...

《三藏法数》 / 832字 / 5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大施会

又曰无遮大会。不择贵贱上下。会一切之人而以物施与之也。约五年行一度。维摩经菩萨品曰:「我昔自於父舍设大施会,供养一切,沙门婆罗门及诸外道贫穷下贱孤独乞人,期满七日。」注曰:「什曰:大施会有二种:一不用礼法但广布施,二用外道经书种种礼法祭祀,兼行大施。生曰:婆罗...

《佛学大辞典》 / 135字 / 5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五品

品者,次序之义。谓于圆教外凡位中而有浅深次序之别,故分五品也。(外凡者,因未登圣位,心居理外也。) 一、随喜品,随喜者,随他修善,喜他得成也。谓佛转法轮,众生得益,我助彼喜,是名随喜品。经云:若闻是经而不毁訾,起随喜心。是也。 二、读诵品,看文曰读,背文曰诵...

《三藏法数》 / 396字 / 5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孤独园

给孤独园之略。祇园精舍所在之处。给孤独者,须达多之译名。此园為须达长者所布施,故曰给孤独园。见[给孤独园]条。又,后世养老院,孤儿院之类。南史梁武帝纪,普通二年春,詔置孤独园以恤孤幼。

《佛学大辞典》 / 80字 / 5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菩萨修十法见涅槃

梵语涅槃,华言灭度。经云:师子吼问佛言:菩萨成就几法,能见如是无相涅槃,至无所有?佛言:成就十法,则明见涅槃无相,至无所有处。(灭度者,谓大患永灭,超度叁界也。无相涅槃者,谓涅槃之法,离一切色相也。) 一、信心具足,谓修菩萨行,须发起圆常正信之心,信一切法皆...

《三藏法数》 / 855字 / 5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七最胜

一切布施等之行,不得悉名為波罗蜜多。必具最胜,方成波罗蜜多也。一、安住最胜,安住於菩萨之种性也。二、依止最胜,依止於大菩提心也。叁、意果最胜,悲愍一切之有情也。四、事业最胜,具行一切之事业不限於一行也。五、巧便最胜,住於无相智了达一切法如幻而离执着也。六、迴向...

《佛学大辞典》 / 144字 / 5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二无我

无,即空也。人法之中,本无有我,但凡夫不了,于无我中计我极盛。所谓我身、我名、我衣物、我田宅、我行、我住坐卧,语言不离于我,乃至我能布施、持戒等。因此颠倒,备起一切烦恼生死行业。声闻之人,修四真谛,即了人法本空,我亦无有,故名二无我。(四真谛者,即苦集灭道也...

《三藏法数》 / 345字 / 5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二足

一、福足,谓佛于因中,修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五度之福,今于果上,成就应身,相好圆满,万德庄严,是为福足。 二、慧足,谓佛于因中,由修般若妙慧,成就法身,圆极真常,满菩提果,众智庄严,是为慧足。(梵语菩提,华言道。)

《三藏法数》 / 101字 / 5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戒禁取见

如确取牛戒狗戒等非理之戒法,而思為生天之因,解脱之道。迷取非理戒禁之邪见也。此中亦含布施取苦行取等。以有迷取非理之布施或非理之苦行而思為清净之因或道者故也。但由印度之外道守邪戒者多,故谓之戒禁取。五见之一。俱舍论十九曰:「於非因道,谓因道见,一切总说,名戒禁取...

《佛学大辞典》 / 208字 / 5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十双贴释观音普门

天台智者大师,通释妙法莲华经一部之外,复以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世多持诵,故别立玄疏,详释此品。品题之中,乃约人法等十双,一一贴释,以观音普门具有此十双之义,该括自行化他,始因终果之法。故历陈之,助显其义,可谓无余蕴矣。(玄即玄义,通释品题。玄谓幽微难见,义则别...

《三藏法数》 / 1460字 / 5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二法身

一、智相法身,谓具足智慧,方能演说诸法,是则说法为智慧之相,由此智相,得至法身住处,故名智相法身。 二、福相法身,谓以大千世界七宝布施,不如受持一四句偈,故金刚经云: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人演说,其福胜彼。由此福相,得至法身住处,故名福相法身。(七宝者...

《三藏法数》 / 136字 / 5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沙弥着香為龙

有阿罗汉常入龙宫食已,以鉢授沙弥使洗,鉢中有残食数粒,沙弥嗅之大香,食之甚美。便作方便入师绳床下,以两手捉绳床脚,其师去时与[绳床]同入龙宫。龙言此未得道,何以将来?师言不觉。沙弥得饭食,又见龙女身体端正,香妙无比,心大染着,即作恶愿。我当作福夺此龙宫殿。龙言后...

《佛学大辞典》 / 199字 / 5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示教利喜

智度论五十四所谓,示者為示人之好丑善不善,应行不应行也。如生死為丑,涅槃為好,分别叁乘,分别六波罗蜜,如是等名示。教者言汝捨恶行善,是教也。利者谓未得善法之味故心则退没,為说法引导而言,汝於因时勿求果,汝今虽勤苦,然报出时得大利益,导之以利,故名為利。喜者谓随...

《佛学大辞典》 / 179字 / 4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布施波罗蜜多品

尔时佛薄伽梵于大众中作师子吼,广说五种发菩提心已。时慈氏菩萨摩诃萨与无量无数百千俱胝诸大菩萨摩诃萨众,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而为上首,皆已成就六种波罗蜜多。复有无量大阿罗汉,诸漏已尽所作已办,舍离重担梵行清净。及无数俱胝百千万亿那庾多天、龙、阿苏罗、乾闼婆、迦噜罗...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 / 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 / 7431字 / 4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30日

五行

五行者,于六度中合定、慧二度,为止观一门,故名五行也。 一、布施布施者,谓内外资财,以清净心悉能施之,而无吝惜也。(内资财,即身命法也。外资财,即世间财物也。) 二、持戒,持戒者,即防非止恶之义。谓奉持如来戒律,则能防止身口所作之恶也。 叁、忍辱,忍辱者,...

《三藏法数》 / 202字 / 4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鬼鞭故尸

经律异相四十六曰:「昔外国有人死。魂还,自鞭其尸。傍人问曰:是人已死,何以復鞭?报曰:此是我故身,為我作恶。见经戒不讚,偷盗欺诈,犯人妇女,不孝父母兄弟,惜财不肯布施。今死令我堕恶道中,勤苦毒痛,不可復言,是故来鞭之耳(出譬喻经)。」

《佛学大辞典》 / 103字 / 4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十波罗蜜

梵语波罗蜜,华言到彼岸。谓菩萨修此十法,化度众生,超生死海,到涅槃岸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檀那波罗蜜,梵语檀那,华言布施。运心普周曰布,辍己惠人名施。经云:菩萨为令众生心满足故,内外悉舍,而无所着,是名檀那波罗...

《三藏法数》 / 826字 / 4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四摄法

此四通言摄者,摄即摄受也。谓菩萨欲化导众生,必须以此四法摄受,使其依附,然后导以大乘正道。故维摩经云: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是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布施摄,谓菩萨以财、法二种布施摄众生也。若众生乐财,即以财施摄之;若众生乐法,即...

《三藏法数》 / 296字 / 4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十七种净土

佛於毘耶离国菴摩罗树园对宝积童子说十七种之净土:一、直心,是菩萨之净土,菩萨成佛时,不諂之眾生,来生其国云云。二、深心,叁、大乘心,四、布施,五、持戒,六、忍辱,七、精进,八、禪定,九、智慧,十、四无量行,十一、四摄法,十二、方便,十叁、叁十七品,十四、迴向心...

《佛学大辞典》 / 127字 / 4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五乘

乘即运载之义。谓人天等各以所修之法为乘,运载至其所至之处,故有五乘也。 一、人乘,人者忍也。于世间违顺情境,悉能安忍故也。谓人以叁归五戒为乘,运出四趣,生于人道,故名人乘。(叁归依,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也。五戒者,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也。四趣...

《三藏法数》 / 481字 / 4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叁福

叁种之福业。一、世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持十善戒。二、戒福,持叁归五戒乃至具足戒。叁、行福,发菩提心,而行佛道。观无量寿经曰:「欲生彼国者,当修叁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叁归具足眾戒,不犯威仪。叁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

《佛学大辞典》 / 168字 / 4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十念

谓于佛等十境,起修十念,摄伏乱心,勿使妄动;则正念现前,佛道可期矣。 一、念佛,谓于如来相好功德,时常专心系想,念念不忘,是名念佛。 二、念法,谓诸佛教法,为修行之轨则,能除爱欲尘劳诸结使缚,时常专心系想,念念不忘,是名念法。(结使者,谓一切惑业缠结,而能驱...

《三藏法数》 / 557字 / 4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如来五种说法

一、言说,言说者,以言音而说法也。谓如来或说过去、未来、现在之法,或说世间、出世间法,悉为化导众生。乃至恒河沙劫,说无穷尽。虽如是说,而不坏法性,亦不着法性也。 二、随宜,随宜者,随顺众生之所宜也。谓如来所说种种诸法,或偏或圆,或顿或渐,皆是随顺众生之机,称...

《三藏法数》 / 368字 / 4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五体

凡礼敬叁宝,必须五体投地,所以折伏憍慢,用表虔诚故也。(叁宝者,佛宝、法宝、僧宝也。) 一、右膝,疏云:愿我右膝着地之时,令诸众生得正觉道也。 二、左膝,疏云:愿我左膝着地之时,令诸众生于外道法不起邪见,悉得安立正觉道中也。 叁、右手,疏云:愿我右手着地之时...

《三藏法数》 / 246字 / 4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竭叉

国名。其国在葱岭之中,寒而不生餘穀。唯熟麦。国中有佛之一齿,為佛齿起塔。有千餘僧徒。尽学小乘。晋法显至此国。遇五年大会(每五年大会)四方沙门皆云集,王及群臣,如法供养一月乃至叁月。供养毕,尽出王马匹,使重臣骑之,具种种珍宝并沙门所须物。与群臣共发愿布施眾僧,布...

《佛学大辞典》 / 124字 / 4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校量布施功德缘品第十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承佛威神,从座而起,胡跪合掌,白佛言:“世尊!我观业道众生,校量布施,有轻有重:有一生受福,有十生受福,有百生千生受大福利者。是事云何?唯愿世尊,为我说之。” 尔时,佛告地藏菩萨:“吾今于忉利天宫,一切众会,说阎浮提布施,校量功德轻重。汝当...

《地藏菩萨本愿经》 /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 / 1075字 / 4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1月07日

四人果报

一、先苦后乐,谓或有人,先生卑贱家,衣食不充,受诸困苦;然心无邪见,自念我于宿世,不行布施,不修福德,恒值贫贱,即便忏悔,改往所作,修于善行;后生人中,多饶财宝,无所缺乏,是名先苦后乐。 二、先乐后苦,谓或有人,先生富贵之家,衣食充足,受诸快乐;然心怀邪见,...

《三藏法数》 / 278字 / 4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金杖

佛以金杖与裂裳,悬记小乘十八部之分派。寄归传一曰:「裂裳金杖之喻,乃表证灭。」俱舍颂疏一曰:「大圣喻折金杖,况以争衣。」同註:「频毘娑罗王,梦见一[(畾/(冗-几+互))毛]裂為十八片,一金杖斩為十八段。怖而问佛。佛言:我灭度后,一百餘年,有阿输迦王,威加赡部,时诸苾...

《佛学大辞典》 / 420字 / 4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叁种定业轮

定即禅定,业即行业,轮有运转摧碾之义。谓如来以禅定诵习之法轮,摧碾一切烦恼惑业,而成无上菩提;亦令众生如说修行,而证道果。故说此叁种定业轮也。(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建立修定业轮,谓令众生修行正观,观察无明烦恼起灭之相,及观察世间如幻如化;以安那般那数息...

《三藏法数》 / 268字 / 4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五事生人中

谓诸众生能行此五事,则得于人中受生也。 一、布施,谓人常行仁慈,不吝财宝,赈济贫穷,是名布施。 二、持戒,谓人心常念戒,忆持无忘,不作诸恶,是名持戒。 叁、忍辱,谓人若遇非理相干,能以情恕,安忍不动,是名忍辱。 四、精进,谓人直心向道,勤行众善,无有懈怠,是...

《三藏法数》 / 147字 / 4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说法五福德

一、长寿,谓前世说法时,上中下语一一皆善。若好杀者,以闻法故,而能止杀,是故今世得长寿福德。(上中下语,即经之序分、正宗分、流通分也。) 二、多财,谓前世说法时,上中下语教人布施。若盗窃者,闻法不盗,便能行施,是故今世得多财福德。 叁、端正无比,谓前世说法时...

《三藏法数》 / 252字 / 4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六度

一、檀那,梵语檀那,华言布施。施有二种:一者财施,谓以饮食、衣服、田宅、珍宝及一切资身之具,悉能施之。二者法施,谓从诸佛及善知识,闻说世间、出世间善法,以清净心转为他说也。 二、尸罗,梵语尸罗,华言性善。谓好行善道,不自放逸,此据义而译也。正翻止得,谓止恶得...

《三藏法数》 / 378字 / 4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四种性行

一、自性行,经云:若诸菩萨本性已来,贤良质直,顺父母教,信敬沙门,及婆罗门;善知家内尊卑亲疏,恭敬承事无失,具足十善,复更广行其余善业,是名菩萨自性行。(梵语沙门,华言勤息。梵语婆罗门,华言净行。十善者,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

《三藏法数》 / 324字 / 4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二门

唐道绰所判。一、圣道门,此土由凡至圣修道之教门也。除净土叁经,其餘之诸经是。二、净土门,往生弥陀净土而证圣果之教门也。叁部经之所说是。安乐集上曰:「一谓圣道,二谓往生净土。」选择集本曰:「道绰禪师,立圣道净土二门,而捨圣道正归净土。」教行信证六本曰:「凡就一代...

《佛学大辞典》 / 2032字 / 4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布施十种利益

布施乃破悭贪之前阵,入正道之初门。菩萨能行此者,则获十种利益也。 一、降伏悭吝,谓修菩萨行者,若能布施,则悭鄙吝惜之心,自然降伏,不复萌动矣。 二、舍心相续,谓修菩萨行者,行于布施,财虽匮乏,而喜舍之心,无有间断也。 叁、同其资产,谓修菩萨行者,施心无量,观...

《三藏法数》 / 437字 / 4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叁性

一、善性,谓第六识所起一切善法之性也。善有世间、出世间不同。世间善者,即五常、十戒等是也;出世间善者,即四弘、六度等是也。此众善法,皆由意根所缘,生成法则,故名善性。(五常者,仁义礼智信也。十戒,即十善,谓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

《三藏法数》 / 315字 / 4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五品

法华经分别功德品就如来灭后之弟子,说五品之功德。得此五品功德之位,圆教之八位,為第一之五品弟子位。同圆教之六即位,為观行即之位。天台大师,现登此位云:一、随喜品,闻实相之法而信解随喜者。经曰:「若闻是经而不毁訾,起随喜心,当知已為深心解相。」二、读诵品,更读诵...

《佛学大辞典》 / 269字 / 4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十种方便

一、布施方便,谓修菩萨行者,心无悭吝,于身命财,悉皆喜舍,但欲利益众生,不求人之恩报,是为布施方便也。 二、持戒方便,谓修菩萨行者,坚持禁戒,行头陀行,威仪具足;不轻他人,于诸尘境,心无染着,是为持戒方便也。(梵语头陀,华言抖擞。) 叁、忍辱方便,谓修菩萨行...

《三藏法数》 / 537字 / 4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信士

U āsaka,梵称优婆塞,译云信男,又云信士。在家之信者,受叁归五戒或八斋戒者。通俗编曰:今人出财布施曰信士。汉曹全碑阴义士某千,义某五百,义士即出资助刊者。宋太宗朝,避御名,凡义士皆改為信。今之信士,即汉碑所称义士也。

《佛学大辞典》 / 98字 / 4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