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作阿闍貰。王名。旧称阿闍世。新称阿闍多设咄路Ajātaśatru,译曰未生怨。佛在世之顷,摩竭陀国王舍城之治者。父名频婆娑罗,母曰韦提希。韦提希怀胎时,相师占之,谓此儿生必害父,因之名曰未生怨。未生以前结怨之意也。西域记九曰:「阿闍多设咄路王,唐云未生怨,旧云阿闍世,...
《佛学大辞典》 / 504字 / 2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南天竺有铁塔,收藏一切秘部大经,龙猛菩萨(旧译龙树)入其中,值金刚萨埵,传受两部之大经,金刚智叁藏口传,其弟子沙门智藏(不空叁藏之法讳),记之於金刚顶经义诀,是铁塔说之本据也。日本东密台密皆依用之而不疑。安然之教时问答叁曰:「沙门智藏金刚顶义诀云:此经有百千颂...
《佛学大辞典》 / 408字 / 2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巴Naiḥsargika ra-cittiya(Naiḥsargik- rāyaścittika),五篇罪之一。尼萨耆為尽捨,波逸提為堕。此罪聚总关於衣鉢等之财物,故以其所犯之财物,捨於眾中而懺悔之,谓之尽捨。若不懺悔,则结堕狱之罪,故曰堕。总有叁十种,称為叁十捨堕,行事钞中之一曰:「波逸提聚义翻為堕...
《佛学大辞典》 / 248字 / 2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Pratimokṣa,又作婆罗提木叉,鉢喇底木叉。戒律叁名之一。译曰别解脱,又曰处处解脱。七眾所受之戒律,各就解脱身口七支之恶之义而简别為定共戒道共戒,称之曰别解脱戒。又翻曰随顺解脱。以戒律随顺有為无為二种解脱之果故也。行事钞中之一曰:「波罗提木叉此云处处解脱。」戒本疏...
《佛学大辞典》 / 394字 / 2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止观七曰:「懺名陈露先恶,悔名改往修来。」然懺為梵语懺摩Kṣamayati之略,而非汉语,故台宗之子弟不取之。四明之金光明经文句记叁曰:「懺悔二字,乃双举二音。梵语懺摩,华言悔过。」悔过之译,不叶本义。懺摩者请他忍恕之义也。又谓发露已犯罪,则梵语提舍那矣Deśayati或Deśan...
《佛学大辞典》 / 440字 / 2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旧译经论多谓六根曰六情,以根有情识故也。是意之一,為当体之名,以意根為心法故也。他五者生情识,故从所生之果而名為情。金光明经曰:「心处六情,如鸟投网。常处诸根,随逐诸尘。」普贤观经曰:「懺悔六情根。」智度论四十曰:「眼等五情名為内身,色等五尘名為外身。」止观四...
《佛学大辞典》 / 222字 / 2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保持戒律谓之持,侵犯谓之犯。而戒律有止恶作善二门,故持犯各有二。二持者,一止持,保持五戒乃至具足戒等止恶之法,而防止叁业,谓之止持,二作持,保持安居说戒懺悔礼拜等作善之法而策励叁业,谓之作持。二犯者,一作犯,盲动叁业以触止持之法,即由作而為犯者。二止犯,怠慢叁...
《佛学大辞典》 / 148字 / 2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又云无量寿懺法。忍辱杂记上曰:无量寿懺法者,即罪障懺悔,神超净域之胜法也。又慈云懺主遵式法师有往生净土懺愿仪一卷,在明藏中。
《佛学大辞典》 / 57字 / 2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Pratideśaniya,又作波胝提舍尼,鉢喇底提舍那,鉢喇底提舍尼,略曰波罗提舍尼,波罗舍尼,提舍尼等。六聚罪之第四,犯戒律之罪名也。译曰向彼悔。此中有四戒,犯此戒者,必对餘一比丘懺悔,懺悔则其罪消灭,故名向彼悔罪。行事钞中一曰:「波罗提提舍尼,义翻向彼悔。从对治境以...
《佛学大辞典》 / 268字 / 2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授传法灌顶以前所授之作法也。叁昧耶有不违越之义,故於通戒,初上座,次惊觉铃作法,归命,运心懺悔,归依,发心遮难,请师,羯磨及杨枝打,涂香,花鬘,烧香灯明,齿木,金刚线,金刚水是也。诸仪轨诀影一曰:「密教修行,先叁摩耶戒,初门也。今修四度加行终,传法灌顶之时,初...
《佛学大辞典》 / 164字 / 2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以譬犯罪之比丘。比丘犯四重罪,则既断比丘之生命,与死尸均也。智度论二十二曰:「眾僧大海中,结戒為畔际。若有破戒者,修不在僧眾。譬如大海水,不共死尸宿。」金光明文句叁曰:「此则佛海死尸,华园烂肉,此四重人,应须懺悔除灭业障。」
《佛学大辞典》 / 99字 / 2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一波罗夷罪Pārājika,译曰断头。其罪最重,如断头而不能再生,不復得為比丘也。比丘有四戒,比丘尼有八戒。二僧残罪,梵名僧伽婆尸沙Saṁghāvasesa,僧者,僧伽之略,残為婆尸沙之译,残者,比丘犯此罪,殆濒於死,仅有残餘之命。因此而向於僧眾懺悔此罪,以全残命,故名僧残。比丘...
《佛学大辞典》 / 324字 / 2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谓小乘比丘,犯婬盗杀妄四重禁之随一者。以无懺悔救济之法故也,故称之為断头罪。止观曰:「若犯重者佛法死人,小乘无懺法,若依大乘许其懺悔。」
《佛学大辞典》 / 62字 / 2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僧问云门:杀父杀母,向佛前懺悔。杀佛杀祖,向甚麼处懺悔?门云:露。」露者显露,谓徧法界曾无藏匿者,示自己罪恶向自己懺悔之意也。见会元十五云门章。
《佛学大辞典》 / 66字 / 2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文殊菩萨所说之懺悔法也。佛在耆闍崛山,新学菩萨蔽于狐疑,有如来齐光照燿菩萨,為之请问文殊。文殊為说懺悔,随喜,请法,兴供,迴向,发愿之诸法,彼等皆得无生法忍,佛遥闻而讚嘆之。见文殊悔过经。
《佛学大辞典》 / 81字 / 1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Pravraṇa巴Pavāraṇā,译曰随意自恣。当安居之末日,使他随意於见闻疑叁事,举发安居中自己之过罪,以為忆念懺悔云。旧译云自恣。使他恣举己愆也。寄归传二曰:「凡夏罢岁终之时,此日当名随意,即是随他於叁事之中任意举发说罪除愆之义,旧云自恣者义翻也。(中略)鉢刺婆刺拏译為...
《佛学大辞典》 / 145字 / 1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受持八戒之优婆塞也。新云近住男。又名长养男。凡布萨(旧曰善宿,新曰长养),有在家出家之二法,出家之布萨,每半月之说戒是也,在家之布萨法,受持八戒是也。智度论十叁曰:「今日诚心懺悔身清净,口清净,心清净,受行八戒。是则布萨,秦言善宿。」俱舍论十四曰:「言近住者谓...
《佛学大辞典》 / 161字 / 1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金光明经一曰:「懺悔品。」金光明最胜王经二曰:「梦见金鼓懺悔品。」妙幢菩萨,梦金鼓出大音声而说懺悔之偈颂。次日述之於佛前。
《佛学大辞典》 / 57字 / 1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一卷,梁僧伽婆罗译。舍利弗问懺悔随喜劝请迴向,佛具答之,初明十世界之十佛,使结坛受持,后明过去大光明聚如来时,世尊為竭伽陀天女受持此经即转女身。
《佛学大辞典》 / 65字 / 1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一卷,唐不空译。说受真言菩提心戒之法。先归命,次供养,次懺悔,次叁归,次受菩提心戒,总為五法。各有长行偈颂与咒。
《佛学大辞典》 / 47字 / 1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 《受菩提心戒仪》比丘尼当守之八法也。百夏之比丘尼当礼初受戒之比丘。不得骂比丘。不得说比丘之罪及其过失。当从大德之僧受具足戒。尼,犯僧残当从僧懺悔。每半月宜受僧教诫。宜从比丘叁月安居,夏满宜诣僧中求自恣之人。以上八法谓之比丘尼之八敬法。
《佛学大辞典》 / 99字 / 1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天台大师為修法华叁昧者依弥勒问经占察经普贤观经等之意,说五种之懺悔法,使於昼夜六时修之。名為六时五悔:一、懺悔,发露已往之罪而诫将来也。二、劝请,劝请十方如来以转法轮也。叁、随喜,於自他一切之善根随喜讚嘆也。四、迴向,以一切所修之善根,向於眾生,又向於佛道也。...
《佛学大辞典》 / 291字 / 1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思益经四忍法品谓「菩萨有四法,出毁禁之罪:一得无生忍,一切诸法自性空寂本来不生也,菩萨证忍此法,则能出毁犯禁戒之罪。二得无灭法忍,一切诸法本為无生,故今亦无灭,菩萨证忍此法,则能出毁犯禁戒之罪。叁得因缘忍,一切诸法皆依因缘之和合而生,无有自性,菩萨证忍此法,则...
《佛学大辞典》 / 174字 / 1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一,受戒犍度,说受戒之法,故名。二,说戒犍度,说每月说戒懺悔之法,故名。叁,安居犍度,说每年自五月(旧律),六月(新律)。安居之法,故名。四,自恣犍度,说夏安居竟日,使比丘随意举他所犯之罪而懺悔之之法,故名。五,皮革犍度,就比丘着皮革说其法非法,故名。六,衣犍...
《佛学大辞典》 / 410字 / 1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梵名室利毱多,又曰尸利崛多Srigu ta,那连提黎耶舍译曰德护。玄奘译曰胜密。王舍城之长者也。受外道之劝,造火坑於门内,置毒药於食中,请佛欲害之。佛知而至其家,现大神力。长者见神力,惭愧懺悔。佛即授长者月光等以大菩提之记。见佛说德护长者经,西域记九。
《佛学大辞典》 / 112字 / 1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以上叁懺中取作法与取相為事懺,无生為理懺。涅槃经十七明闍王懺悔之相,耆婆所教者為事懺,如来所说者為理懺。止观二曰:「理事不出叁种懺法,理谓无生妙懺,事谓取相作法。」
《佛学大辞典》 / 75字 / 1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密宗所立,出於尊胜轨。是於佛地之五位发五愿也:一、眾生无边誓愿度,以度一切眾生為愿,是愿求东方阿閦如来内证之菩提心也。二、福智无边誓愿集,以集成无边功德為愿,是愿求南方宝生如来内证之福德者,福智圆满之位也。叁、法门无边誓愿学,以学显密大小教法為愿,是愿求西方阿...
《佛学大辞典》 / 336字 / 1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九种之方便也。原出於大日经第七增益守护清净行品,即胎藏次第修法中所诵九种之颂及其印契真言也。由此九种印明之方便力而成真实,或所修之法前后方便,故称為九方便一作礼方便,二出罪方便,叁归依方便,四施身方便,五发菩提心方便,六随喜方便,七劝请方便,八奉请法身方便,九...
《佛学大辞典》 / 861字 / 1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佛说观普贤菩萨行法经之略名。一卷,刘宋曇摩蜜多译。说观念普贤菩萨而懺悔六根之罪之法。是与法华经之普贤劝发品相表里。故定之為法华之结经。且天台修法华之懺法,全宗此经。疏註如下:观普贤菩萨行法经义疏科一卷,失名。观普贤菩萨行法经义疏二卷,宋本如述,处咸续解。观普贤...
《佛学大辞典》 / 129字 / 1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南山之四分律宗所言。四分律之本位,虽為小乘,然与其餘之萨婆多律等异,有一分通於大乘者。求其义於本律,凡有五处。以此五处之义知分通大乘,谓之五义分通:一、沓婆厌无学,四分律叁明十叁僧残之无根谤戒,其中有阿罗汉,名沓婆摩罗子。在静处思惟,此身无常,生灭而不坚固,我...
《佛学大辞典》 / 564字 / 1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十卷,唐义净译。揭受戒说戒懺悔等诸种所关之一一羯磨法者。其事数多,故曰百。就其事為一一之羯磨别,故曰一。梵EkaśataKarman。
《佛学大辞典》 / 60字 / 1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懺悔罪為天台所立五悔之一,洗除已造之罪之唯一要法也。心地观经一曰:「若覆罪者,罪即增长,发露懺悔罪即消除。」业报差别经曰:「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责懺悔更不造,能拔根本罪。」四分律毘尼增一法曰:「佛告比丘言:汝自懺悔,於我法中能至诚如法懺悔者,便得增长。汝懺悔应...
《佛学大辞典》 / 138字 / 1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占察善恶业报经之略名,二卷,隋菩提灯译。地藏菩萨说投木牌占吉凶善恶之法,兼示懺悔之法,次示一实境界二道之观道事理具备。明智旭,着有占察经疏叁卷,占察行法一卷。
《佛学大辞典》 / 71字 / 1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