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条搜索结果

十忍

忍即忍可,亦安忍也。谓通教菩萨观五阴、叁界、因果、二谛等法,成就十忍也。(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二谛者,真谛、俗谛也。) 一、戒忍,谓由观色阴而不犯禁制,即得戒忍;以作无作戒体,皆是色摄故也。(作无作戒者,谓初...

《三藏法数》 / 506字 / 16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1日

梵名曰尸罗Śila,戒者,防禁身心之过者。大乘义章一曰:「言尸罗者,此名清凉,亦名為戒。叁业炎火,焚烧行人。事等如烧,戒能防息,故名清凉。清凉之名,正翻彼也。以能防禁,故名為戒。」瓔珞本业经下曰:「一切眾生,初入叁宝海,以信為本。住在佛家,以戒為本。」玄应音义十四...

《佛学大辞典》 / 402字 / 7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1日

十忍

一音声忍,同於上之音响忍。二顺忍,同於上之柔顺忍。叁无生忍,同於上之无生法忍。四如幻忍,了达诸法皆依因缘而生,犹如幻化之性本来空寂而信忍也。五如焰忍,了达一切境界悉如阳焰之本性空寂而信忍也。六如梦忍,了达一切妄心,犹如梦境之无真实而信忍也。七如响忍,了达一切世...

《佛学大辞典》 / 563字 / 4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1日

戒体

叁昧耶戒金刚界胎藏界之式文称為戒体,容其戒体之箱,称為戒体箱。

《佛学大辞典》 / 29字 / 3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1日

七净华

不染曰净,华乃对果而言,即因中所修之行也。谓二乘修习无漏之业,以七种净行为华,而证道果,故言七净华也。维摩经云:定水湛然,满布以七净华。是也。(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无漏业者,谓修戒定慧之业,不漏落叁界生死也。) 一、戒净华,戒净华者,谓摄律仪等戒,即正...

《三藏法数》 / 535字 / 3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1日

无作戒

又云无教,新译曰无表。戒体有二、一作戒,二无作戒,作戒者,谓受戒时如法动作身口意叁业,可见闻之业体。无作戒者,谓依此时作戒之缘而生於身中不可见闻之业体。此业体初发之缘,虽由身口意动作(即作戒),而一旦生了,则不假身口意之造作,恒常相续,故称為无作。作戒於身口动...

《佛学大辞典》 / 363字 / 3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1日

具足戒

為比丘,比丘尼当受之戒,别解脱戒中之至极也。比丘為二百五十戒,比丘尼為五百戒(实為叁百四十八戒),比丘之二百五十戒,為四波罗夷,十叁僧残,二不定,叁十捨堕,九十波逸提,四提舍尼,百眾学,七灭諍。比丘尼之叁百四十八戒,為八波罗夷,十七僧残,叁十捨堕,一百七十八波...

《佛学大辞典》 / 453字 / 3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1日

叁种律仪

一别解脱律仪,於欲界受戒法而发生之戒体也。二静虑生律仪,入色界诸定自发生之戒体也。叁道生律仪,入无漏定发生之戒体也。前二者属有漏,后一者属无漏。旧作别解脱律仪,禪律仪,无漏律仪。俱舍论十四曰:「律仪差别,略有叁种:一别解脱律仪,谓欲缠戒。二静虑生律仪,谓色缠戒...

《佛学大辞典》 / 126字 / 2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1日

受随

比丘初受戒体,而具於吾身,谓之受。后随其戒体如法修戒行,谓之随。行事钞中一之叁曰:「受是要期思愿,随受称愿修行。譬如筑营宫宅先立院墙周匝,即谓坛场受体也。后便随处营构,尽於一生,谓受后随行。」又曰:「必须受随相资,方有所至。」

《佛学大辞典》 / 100字 / 2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1日

誓水

又曰金刚水。真言行者受叁昧耶戒时,為表誓约所饮之水名。大日经疏五曰:「又於别器调和香水,以鬱金龙脑旃檀等种种妙香,亦以真言加持,授与令饮少许,此名金刚水。以秘密加持故,乃至地狱重障皆悉除灭。内外俱净,堪為法器也。阿闍梨言:此即名為誓水。亦顺世諦犹如盟誓之法,令...

《佛学大辞典》 / 255字 / 2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1日

律仪

律者法律,仪者仪则,所制之法律,以防遏过非,恶律仪以防遏善事。因而立身之仪则也。通於善恶。善律仪者,大乘义章十曰:「言律仪者,制恶之法,说名為律。行依律戒,故号律义。又復内调亦為律,外应真则,目之為仪。」行事钞资持记中一之二曰:「通禁制止名律,造作有相名仪。」...

《佛学大辞典》 / 346字 / 2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1日

无表色

旧云无作色,新云无表色。受戒时,以强盛之身口表业為缘,满身四大製造之一种色体也。此色体有防非止恶之功能,恒防止身口之过非,故以之為戒体,其物体外相不显,故名无表。又為由身内地水火风之四大而生者,故名為色。是非如他色有物质,有障碍,然由四大之色法而生,故摄於色法...

《佛学大辞典》 / 288字 / 2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1日

戒行

依授戒作法一旦发得戒体者,能随顺其戒体而如法动作叁业,谓之戒行。行事钞中曰:「戒行谓方便修成顺本受体。」洛阳伽蓝记曰:「戒行真苦,莫可揄扬。」

《佛学大辞典》 / 66字 / 2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1日

止持

二持之一,止者制止也,持者持戒也,制止身口之恶而行不杀不盗等,是依止而成持戒也。如五篇七聚之戒法是。行事钞中四曰:「戒体光洁,顺本所受,称之曰持,持由止成,号止持戒。」

《佛学大辞典》 / 74字 / 2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1日

道共戒

叁种律仪之一。叁乘圣者,入色界所发之无漏定,则与无漏智共於身中自发得防非止恶之戒体(即无漏之律仪),是名无漏律仪。又名道共戒。此无漏之律仪,与无漏道共生,与无漏道共灭,故名道共戒。

《佛学大辞典》 / 81字 / 2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