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8 条搜索结果

如来十身

一、菩提身,梵语菩提,华言道。谓如来于菩提树下,降伏外魔,朗然大悟,成等正觉,是名菩提身。 二、愿身,谓如来本愿,遍周法界,誓度一切众生,故从兜率降生人间,说法利生,酬宿因愿,是名愿身。(梵语兜率,华言知足。) 叁、化身,谓如来随类化现,普应群机,若月临众水...

《三藏法数》 / 370字 / 10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法界真言

又曰法界生真言。南謨叁曼多佛陀南。达摩驮都。萨嚩婆缚。句痕。第一句归命如常,第二句达摩驮都為法界之义,第叁句萨嚩婆缚為自性之义,第四句句痕為我之义。法界即是佛身,下句云我者即是法界,此行者虽未能即体真性,但作此印,诵真言,亦即同於体法界也。见大日经密印品,同疏...

《佛学大辞典》 / 219字 / 10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九种大禅

禅,梵语具云禅那,华言静虑。谓菩萨既凭弘誓利益众生,则当进修深广大行。然深广之行,莫若禅定。言禅,则一切皆摄。所谓若诸菩萨成道,转法轮,入涅槃,胜妙功德,思惟修法,利生方便,皆在其中。是故说此九种禅定之相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自性禅,谓于菩萨藏,...

《三藏法数》 / 2473字 / 10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六即佛

六即佛者,约事故明六,约理故明即。即者,其体不二,名之为即。然明此六即者,或显法门高深,或明修行次第。若论六者,位次高下有序,则修行之人,不生上慢。若论即者,理体初后皆是,则修行之人,不生退屈。以理言之,即处常六,六处常即,盖由事理不二故也。 一、理即佛,谓...

《三藏法数》 / 720字 / 10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国清寺

在浙江天台县北天台山中。山有叁寺,在顶曰福林,在腰曰国清,在麓曰修禪。国清具名景德国清寺。隋文帝开皇十八年,勅為顗禪师所创建。初顗梦巖崖万重,侧有沧海,渺无涯际,泓澄在其下。一僧来伸手导顗登山,觉后语门人,皆答以会稽天台山。因而陈大建七年,遂入此山,隋开皇...

《佛学大辞典》 / 228字 / 9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八忍

於欲界与上二界四諦之理忍可印证之也,忍可印证欲界之四諦谓之四法忍:一苦法忍,二集法忍,叁灭法忍,四道法忍也。忍可印证色界无色界之四諦,谓之四类忍,一苦类忍,二集类忍,叁灭类忍,四道类忍也。以此八忍正断叁界之见惑也。既断见惑已,而观照明了,则為八,盖八忍是无...

《佛学大辞典》 / 162字 / 9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不空成就如来

Amoghasiddhi,金刚界五如来之第五,五大月轮中北方月轮之中尊,隋业护牙拳之四金刚,金色,左手作拳印,右手舒五指当胸,為成所作所成,成自利利他之事业,故名不空成就。五部中之羯磨部也。羯磨,译曰成就,与不空成就之义同。以羯磨為叁昧耶形,以字為种子,密号為不动金刚...

《佛学大辞典》 / 190字 / 9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六十二见

经论之诸释不同。多用下叁种: (一)大品般若经佛母品开十四难而為六十二。先计色蕴有常等四句:一、色為常。二、色為无常。叁、色為常无常。四、色為非常非无常。其他受等四蕴亦然,合而有二十句(计色之常无常,即言世间之常无常也。计他四蕴之常无常,即计神之常无常也),此...

《佛学大辞典》 / 2612字 / 9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六根

眼耳鼻舌身意。是为六根。发生六识中间缘。染是识六尘。眼受何尘。色乱其想。耳取何尘。声荡其志。鼻染何尘。香熏其欲。舌受何尘。味长其嗜。身取何尘。着于细滑。意染何尘。流于分别。何以谓之尘。六根所缘合生染着污心有等尘埃之坋物也。六识随尘障无尘。行者观空。得无尘解...

《法门名义集》 / 138字 / 9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四无碍解

又云四无碍,四无碍辩。是為诸菩萨说法之辩,故约於意业而谓為解,谓為,约於口业而谓為辩。一法无碍,名句文能詮之教法名為法,於教法无滞,名為法无碍。二义无碍,知教法所詮之义理而无滞,名為义无碍。叁辞无碍,又云词无碍。於诸方言辞通达自在,名為辞无碍。四乐说无碍...

《佛学大辞典》 / 307字 / 9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十门释经

唐清凉国师将欲解释华严大经,故先总启十种义门,列于经前,悬谈一经大意,使知教法兴起,有所自来。然圣人言不虚发,说必有由,非大因缘,莫宣斯典,故第一论教起因缘。因缘既兴,有所起教,不出叁藏十二分教,故第二论藏教所摄。然藏教皆通权、实,今拣权取实,唯圆教收,故第...

《三藏法数》 / 2102字 / 9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一藏

藏即含藏之义。谓法界之理,竖穷叁际,横遍十方,无德不备,无法不摄,一一该罗,重重无尽。若世间法,若出世间法,无不含藏,故名一藏。(叁际者,过去、现在、未来也。)

《三藏法数》 / 74字 / 9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无师

谓无师独悟之佛也。法华经譬喻品曰:「一切,佛,自然,无师。」同嘉祥疏六曰:「无师者,前之叁并不从师得,故云无师。」大日经疏一曰:「如是自证之境,说者无言,观者无见。不同手中菴摩勒果可转授他人也。若可以言语授人者,释迦菩萨蒙定光之授决之时,即可成...

《佛学大辞典》 / 136字 / 9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十二种火法

大日如来以梵志说四十四种邪道之火法,分说十二种真道之护磨法十二神。 一、火為最初,名大因陀罗。端严净严相,增益施威力,焰鬘住叁昧,当知圆满。此中最初之火,即是菩提心之慧光也。形方,色黄,即是表金刚座。端严者,是内庄严,言此火,具本尊之形一切之功德故也。增...

《佛学大辞典》 / 1976字 / 9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五种般若

一、实相般若,实相即般若体也。谓明了一切诸法皆空,离一切虚妄之相,故名实相般若。(梵语般若,华言慧。) 二、观照般若,观照即般若之用也。谓因观照明了法无相,悉皆空寂,以显即体之用,故名观照般若。 叁、文字般若,文字是能诠之文,般若是所诠之法。能所合成,以...

《三藏法数》 / 411字 / 8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一真如

一真法界无差别也。起信论所谓真生未分之一心是。

《佛学大辞典》 / 22字 / 8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一月喻叁身

一月喻叁身者,以月体喻法身,月光喻报身,月影喻应身也。盖由法身即是常住之理,理体惟一,不迁不变,而能出生诸法,统摄万事,犹如月体,一轮在天,影含众水。报身即是寂照之无自体,依理而发,明了一切无有差谬,犹如月光,照临万像,无有隐形。应身即是变化之用,用无...

《三藏法数》 / 183字 / 8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大乘叁宝

叁宝者,谓佛法僧,可尊可贵,名之为宝。 一、大乘佛宝,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谓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具足叁身、十身,能现无边相好,是名大乘佛宝。(叁身者,法身、报身、应身也。十身者,菩提身、愿身、化身、力持身、相好庄严身、威势身、意生身、福德身、法身、...

《三藏法数》 / 405字 / 8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叁止叁请

法华经方便品之初,先讚嘆如来之二,以诸法实相為甚深微妙欲说而止,次舍利弗代眾请说之。如此佛与舍利弗交互各叁止叁请,佛遂容第叁请,广说妙法。谓之叁止叁请。

《佛学大辞典》 / 70字 / 8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七大

楞严经所说。七大者地水火风空见识。上五大為该括一切六尘之境者。见者举经中眼根见性之一,使例知其他耳根等之听嗅尝知,即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之作用也。因之又名根大(经叁)。「如一见根见周法界。听嗅尝触觉触。妙德莹然。徧周法界。圆满十虚。寧有方所。循业发现。」识者六根六...

《佛学大辞典》 / 271字 / 8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一相

谓一真法界之相,从本以来,离虚妄相,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一切诸法之相,故名一相。

《三藏法数》 / 43字 / 7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归宗寺

在江西卢山。西晋咸康六年,右将军王义之捨其故宅為西天达摩多罗所建。唐元和中,常住此而復兴,白乐天,李渤等,时来访道。尔后為禪院,经第二世澹权,第叁世怀惲,第四世弘章,而策贞慧超又居之。宋太平兴国九年,道詮住之為第十二世,义柔嗣之。淳化四年,柔寂而慧诚补第十四...

《佛学大辞典》 / 163字 / 7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自然

不借功用,自然而生之佛之一切种也。法华经譬喻品曰:「自然,无师。」同义疏六曰:「自然者,无功用也。」大日经疏五曰:「自然者,是如来自觉自证之。昔所未闻未知之法,现前无所罣碍,故以為名。」同六曰:「若法依师得,从於眾因缘而生,即是戏论生灭之相,非...

《佛学大辞典》 / 142字 / 7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勤行

勤行善法也。六波罗蜜中之精进波罗蜜也。法界次第下之上曰:「毘梨耶,秦言精进。欲乐勤行善法,不自放逸,谓之精进。」 又僧家定时於佛前读经礼拜,称為勤行。定勤行之时,总有一切时,六时,四时,叁时,二时等之别。一切时者,不择行住坐卧,是菩萨之精进波罗蜜也。六时者,昼...

《佛学大辞典》 / 278字 / 7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海印叁昧有十义

海印是喻。梵语叁昧,华言正定。从喻立称,故名海印叁昧。谓大海澄渟,湛然不动,万象皆现,如印印物。如来海,清净湛然,一切众生心念根欲,悉在如来叁昧中,犹海现像也。 一、无心能现,谓如来叁昧法性平等,离诸名相,不加功用,而能显现一切诸相,是名无心能现。 二、...

《三藏法数》 / 440字 / 7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一切光明仙人慈心因缘不食肉经

佛说一切光明仙人慈心因缘不食肉经。失译。一卷。

《佛学大辞典》 / 22字 / 7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 《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缘不食肉经》

叁满多跋捺囉

又作叁曼陀颰陀,叁曼陀颰陀罗。叁曼跋陀Samantabhadra,译曰普贤。菩萨名。仁王经仪轨曰:「叁满多者,此云普,亦云徧,亦云等也。跋捺囉,此云贤也。」慧琳音义二十八曰:「叁曼陀颰陀,唐云普贤是也。」度论九曰:「徧吉」法华经八曰:「普贤」探玄记二曰:「德周法界曰普,...

《佛学大辞典》 / 155字 / 7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金刚界血脉

谓金刚界法师资相承之血脉也。据日本密家之说,其所传不一準。华严寺海云阿闍梨之所传者,其次第為大日,金刚萨埵,龙猛,龙,金刚,不空,惠果,义操,海云。慈恩寺造玄阿闍梨之所传者,其次第為大日,普贤金刚萨埵,曼殊室利,龙猛,龙,金刚,不空,惠果,义操,法全。...

《佛学大辞典》 / 200字 / 7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四无碍

(亦名四无碍辩,出法界次第) 谓菩萨于此四法,慧明了,通达无滞,故名四无碍。以其辩说融通,亦名四无碍辩。 一、义无碍,谓菩萨了知一切诸法义理,通达无滞,故名义无碍。 二、法无碍,谓菩萨通达一切诸法名字分别无滞,故名法无碍。 叁、辞无碍,谓菩萨于诸...

《三藏法数》 / 190字 / 7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

十度各叁行

度者,超度也。谓此十度各有叁种殊胜行门,菩萨修行此法,则能自利利他,度诸众生;离生死此岸,越烦恼中流,到涅槃彼岸,同证无上菩提。(梵语涅槃,华言灭度。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施度叁行,此施度有叁种:一、财施,谓以己所有财物,施与他人,令其安乐;二、法施,谓...

《三藏法数》 / 877字 / 7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