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 条搜索结果

进波罗蜜多品第九之六

复次舍利子。我于然灯如来应供正等正觉所。获得具足法身。生三十三天。号光明天子为烁迦罗主。有大威德具大神通。名称普闻自在无碍。复于彼时。阎浮提洲有八万四千大城。复有众多城邑聚落。彼诸聚落。有百千俱胝那庾多诸有情类。充满其中。又于彼时疾疫劫起。恶业有情病缘成熟。疥...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 /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诏译 / 3823字 / 3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0月24日

进波罗蜜多品第九之五

复次舍利子。尔时净持菩萨摩诃萨。于彼剑林桥道。亦不经行心不随顺。彼诸天魔作大恶声。于菩萨所恐怖娆恼。时净持净住二菩萨摩诃萨。皆悉不听。又诸天子于虚空中赞如是言。彼二菩萨。具足能行如是正行。如是大悲如是勇猛。彼二菩萨于千岁中。唯专想佛。是时胜高如来化行已毕。入般...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 /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诏译 / 3736字 / 3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0月24日

进波罗蜜多品第九之一

复次舍利子。云何名为菩萨摩诃萨进波罗蜜多。佛言舍利子。菩萨摩诃萨修进波罗蜜多相应行时。先令魔事隐没不现。次当发起不退具足勇猛进。不惜身命坚固勇悍志求修习。此菩萨藏正法明文。复能书写受持听闻读诵。解其义趣为人解说。又菩萨摩诃萨于诸契经。亦复教人听闻书写受持...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 /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诏译 / 3303字 / 3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0月24日

叁乘通相五逆

通於叁乘所立之五逆。又曰小乘之五逆。常言之五逆是也:一、杀父,二、杀母,叁、杀阿罗汉,四、由佛身出血,五、破和合僧(由罪之轻重次第)。破和合僧者,多数僧眾,和合而行法事;修佛道,以手段离间之,使之斗乱,使之废法事。五逆之中,此罪最重。阿闍世王问五逆经曰:「有五...

《佛学大辞典》 / 342字 / 3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十卷

又曰十卷疏,日本弘法大师着,秘藏宝钥叁卷,显密二教论二卷,即身成佛义一卷,声字实相义一卷,吽字义一卷,般若心经秘键一卷,共六部九卷,加龙猛菩萨之菩提心论一卷,称為十卷

《佛学大辞典》 / 75字 / 3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进波罗蜜多品第九之二

复次舍利子。时彼有情多起邪见横生计执。说法苾刍亦复减少。为人轻贱不生尊重。亦不恭敬亲近供养。有诸苾刍非法说法。于其正法不乐亲近。设见有人于诸契经。而生恭敬尊重供养。有大力能种种称赞者。共生侮慢。舍利子。时彼苾刍得离欲者。爱乐受持。未离欲者。于诸契经不乐受持。于...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 /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诏译 / 4911字 / 3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0月24日

如来藏第七

圣谛者说甚深义。微细难知。非思量境界。是智者所知。一切世间所不能信。何以故。此说甚深如来之藏。如来藏者。是如来境界。非一切声闻缘觉所知。如来藏处。说圣谛义。如来藏处甚深故。说圣谛亦甚深。微细难知。非思量境界。是智者所知。一切世间所不能信。

《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 / 宋中印度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 105字 / 3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0月26日

又曰勤。小乘七十五法中大善地法之一,大乘百法中善心所之一。勇猛修善法,断恶法之心作用也。唯识论六曰:「勤谓进,於善恶品修断事中勇悍為性,对治懈怠满善為业。」辅行二曰:「於法无染曰,念念趣求曰进。」慈恩上生经疏下曰:「纯无恶杂故,进谓昇进不懈怠故。」华...

《佛学大辞典》 / 192字 / 3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灵光

人人固有之佛性,灵灵照照,而放光明者。百丈禪师上堂曰:「灵光独耀,迴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缘,即如如佛。」见五灯会元叁百丈

《佛学大辞典》 / 68字 / 3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神足行第六

慧清入心如水。破恶从树离种花。度世乐功德聚。凉风可乐无有过自归一心何在在不中止观意如称摄钩牵闻经中止观世间明。叉手持头面从三界皆作礼彼。或时行者居前止便得观。或时行者当得止观居前得止。若行者止意已得应从观得解。若行者观已足当应从止得解。止观相云何。若意在使一因...

《道地经》 / 天竺须赖拏国三藏僧伽罗刹汉言众护造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 800字 / 3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1月05日

颠倒真实第十二

不思议是灭谛。过一切众生心识所缘。亦非一切阿罗汉辟支佛智慧境界。譬如生盲不见众色七日婴儿不见日轮。苦灭谛者。亦复如是。非一切凡夫心识所缘。亦非二乘智慧境界。凡夫识者二见颠倒。一切阿罗汉辟支佛智者。则是清净。边见者。凡夫于五受阴我见妄想计着生二见。是名边见。所谓...

《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 / 宋中印度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 454字 / 3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0月26日

二教

一显教,二密教。显教之判,有天台真言之别。天台就释迦佛之说法作法而立显密二教。盖以对一会大眾显露说法,使彼此相知者為显露教,此时更密对餘眾说法,使一会之人不能知之者為秘密教。如鹿园之会,八万诸天得闻深法,故在我為显露教者,於彼為秘密教。在彼為秘密教者,在我则显...

《佛学大辞典》 / 2250字 / 3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进相品第十三

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成就大庄严进轮。从初发心离五欲者。能为声闻辟支佛而作福田。亦为一切守护供养。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进有二种。一者世间。二者出世间。世间进复有三种。一者修福进。二者勇猛进施戒禅定。三者缘于有漏及诸众生。依于果报福行住处。是名世间...

《大方广十轮经》 / 失译人名今附北凉录 / 491字 / 3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1月04日

肇论

叁卷,唐肇作。以作者之名為题。物不迁论第一,不真空论第二,般若无知论第叁,涅槃无名论第四,首有宗本义之一,冠於四论。疏註如下:肇论疏叁卷,晋惠达撰,缺下卷。肇论疏叁卷,唐元康撰。肇论疏科一卷,宋遵式排定。夹科肇论序注一卷,宋晓月注。注肇论疏六卷,宋遵式述。肇...

《佛学大辞典》 / 142字 / 3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空义隐覆真实第九

世尊。如来藏智。是如来空智。世尊如来藏者。一切阿罗汉辟支佛大力菩萨。本所不见本所不得。 世尊。有二种如来藏空智。世尊。空如来藏。若离若脱若异。一切烦恼藏。世尊。不空如来藏。过于恒沙不离不脱不异不思议佛法。世尊。此二空智。诸大声闻。能信如来。一切阿罗汉辟支佛。...

《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 / 宋中印度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 164字 / 3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0月26日

佛使比丘迦旃延说法没尽偈

一卷,失译。有百二十,记当来法灭之事。

《佛学大辞典》 / 17字 / 3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梨师达多富那罗

梨师达多,此云仙授,或翻仙施,又云仙餘。谓从仙人边求得子故也。富那罗,又名富兰那,此翻故旧,或云宿旧。是仙授之兄。此兄弟二人,是波斯匿王大臣,於拘萨罗国,钱财巨富,无与等者,而能於佛及四部眾等共受用,不计我所。杂阿含经曰:「富兰罗耑修梵行,离欲清净,不着香华,...

《佛学大辞典》 / 243字 / 3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瞿伽离谤二圣堕地狱

智度论十叁云:舍利弗目连遇雨宿陶家。暗中先有女人,二人不知。女人夜梦失,晨朝水浴。瞿伽离见之谓二人行不净,叁度為佛所呵,不改。遂生疮死,堕於大莲华地狱。杂宝藏经叁。杂阿含经四十八。十诵律叁十七亦见之。涅槃经二十曰:「瞿伽离比丘,生身入地,至阿鼻狱。」

《佛学大辞典》 / 111字 / 3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华严金狮子

一卷,贤首着。為答唐则天武后之问:借庭前之金狮子為喻,以显华严之教观者。初明法界缘起,次论五教,最后说涅槃。

《佛学大辞典》 / 48字 / 3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二諦

一、俗諦,迷情所见世间之事相也。是顺凡俗迷情之法,故云俗。其為凡俗法之道理,决定而不动,故云諦。又此事相,於俗為实,故云諦。二、真諦,圣智所见真实之理性也,是离虚妄,故云真。其理决定而不动,故云諦。又此理性,於圣為实,故云諦。经论所说,其名称不一,涅槃经仁王般...

《佛学大辞典》 / 540字 / 3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同体叁宝

谓佛法僧,名虽有叁,体性是一,故名同体叁宝。 一、佛宝,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谓性体灵觉,照了诸法,非空非有,是名佛宝。 二、法宝,法即轨持之义。谓法性寂灭,而恒沙性德,皆可轨持,是名法宝。 叁、僧宝,僧,梵语具云僧伽,华言和合众。谓恒沙妙德,性相不二,...

《三藏法数》 / 131字 / 2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五十五观第七

行道者当为五十五因缘自观身。是身为譬如沫不能捉。是身为譬如大海不厌不足五乐。是身为譬如大河日愿至死海。是身为譬如大便慧人不欲故。是身为譬如沙城疾坏散去。是身为譬如会坏城多怨家。是身为譬如化城不自有亦不可取。是身为譬如骨关肉血涂。是身为譬如弊坏车筋缠故。是身为譬...

《道地经》 / 天竺须赖拏国三藏僧伽罗刹汉言众护造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 670字 / 2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1月05日

如来真实义功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波斯匿王及末利夫人。信法未久共相谓言。胜鬘夫人是我之女。聪慧利根通敏易悟。若见佛者必速解法心得无疑。宜时遣信发其道意。夫人白言。今正是时。王及夫人与胜鬘书略赞如来。无量功德。即遣内人名旃提罗。使人奉书至阿逾阇国入其宫内敬...

《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 / 宋中印度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 702字 / 2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0月26日

造书天

梵名婆罗贺摩天Brahman,称始造悉曇之人。慧琳音义二十六曰:「造书天,梵云婆罗贺摩天,即造悉曇十二音字母者是也。」

《佛学大辞典》 / 56字 / 2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自性清净第十三

世尊。生死者依如来藏。以如来藏故。说本际不可知。世尊。有如来藏故说生死。是名善说。世尊。生死。生死者。诸受根没。次第不受根起。是名生死。世尊。死生者此二法是如来藏。世间言说故。有死有生。死者谓根坏。生者新诸根起。非如来藏有生有死。如来藏者离有为相。如来藏常住不...

《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 / 宋中印度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 503字 / 2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0月26日

内典

佛之教典為内典,世之教典為外典,佛者之自称也。二教论曰:「救形之教称為外,济神之典号為内。智度有内外两经,仁王辩内外二论,方等明内外两律,百论言内外二道。」南山道宣作大唐内典录。册府元龟引唐会要曰:「开成二年二月,王彦进准宣索内典目录十二卷。」南史何胤传曰:「...

《佛学大辞典》 / 289字 / 2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真子第十四

若我弟子随信增上者。依明信已随顺法智。而得究竟。随顺法智者观察施设根意解境界。观察业报。观察阿罗汉眼。观察心自在乐禅乐。观察阿罗汉辟支佛大力菩萨圣自在通。此五种巧便观成就。于我灭后未来世中。我弟子随信增上依于明信随顺法智。自性清净心。彼为烦恼染污而得究竟。是究...

《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 / 宋中印度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 282字 / 2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0月26日

结愿作法

密宗於结缘作法行补闕啟白也。其文曰:「自开闢之始,至於结愿之今,致随分诚虽勤修,具缚凡夫分段依身故,行法之间难制餘念。然者经叁业亘六根,所犯有误事,仍诵秘密神咒唱诸尊名号,懺所犯充补闕。」次唱真言佛名毕,又云:「依念秘密真言唱诸宝号,成如法如说功德了。」见考...

《佛学大辞典》 / 121字 / 2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进品第二十五

为长养正法 观彼时及方 起勇猛进 而求彼彼果 若离于正法 及时方作用 由无彼进 多增懒堕事 智者多勇捍 乐解脱正法 速趣于天中 如箭顷相似 由彼进力 善营种种事 于彼彼所作 皆悉得成就 若出世正法 及世间义利 皆由彼进 舍此则无有...

《诸法集要经》 /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宣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日称等奉诏译 / 300字 / 2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1月30日

义天目录

本名新编诸宗教藏总录,二卷,海东传华严大教沙门义天着。為目次诸家之疏者。是疏目录之嚆矢。自序曰:「开元中,初有大法师,厥号智昇。刊落讹谬,删简重復,总為一书,曰开元释教录。凡二十卷,最為要。议者以為经法之谱,无出昇之右矣。住持遗教,莫大焉。予掌穷谓(按穷...

《佛学大辞典》 / 223字 / 2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叁昧声

伊等之十二摩多也。见[悉曇]条。

《佛学大辞典》 / 16字 / 2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五种成败第五

已知要得佛。要中竟要作要并得要已竟并要已。更无当要。当礼应无所著。名闻无有量。所语言说譬如明月明为弟子得明知畏脑罪从生能坏干已知五种阴得明成败如有当稽首听。佛言。行道者当知。五阴出入成败。譬如人命欲尽在呼吸欲死。便四百四病中前后次第稍发。便见想生恐畏怖。梦中见...

《道地经》 / 天竺须赖拏国三藏僧伽罗刹汉言众护造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 4993字 / 2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1月05日

比丘入众五法

(旧名入众五心,出四分僧羯磨) 一、修慈愍物,谓比丘入大众中,应修慈心,怜愍于物,严净律仪,整束身心,勤学道,是为修慈愍物。(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二、谦下自卑,谓比丘入大众中,常用谦和,永绝憍慢,应自卑下,如拭尘巾,是为谦下自卑。 叁、善知坐处,谓比丘入...

《三藏法数》 / 243字 / 2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人空

又名生空、我空,二空之一。观人為五蕴之假和合,又為因缘所生,知中无常一之我体,故云人空。证此人空之理因而断一切烦恼,终得涅槃果,是乃小乘之至极也。又大乘立一切法有真如性,空人我之执者,言人空之显真如也。孔目叁曰:「我执无处所显真如名人空。」唯识述记一本曰:「...

《佛学大辞典》 / 150字 / 2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叁障

障正道害善心者有叁:一、烦恼障,贪欲瞋恚愚痴等之惑。二、业障,五逆十恶之业。叁、报障,地狱饿鬼畜生等之苦报。见涅槃经十一。 又一、皮烦恼障,叁界中之思惑也。贪瞋等之惑,对於外之六应而起。如皮之在身外。二、肉烦恼障,叁界中之见惑也。断见常见等皆属於内心之分别者。...

《佛学大辞典》 / 179字 / 2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悉曇十八

以摩多体文四十七言(又四十九言),為本而生之文字有十八,载於悉曇字记。寄归传四曰:「本有四十九字,共相乘转成一十八。总有一万餘字,合叁百餘颂。」

《佛学大辞典》 / 68字 / 2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托钵

比丘之乞食也。正字通曰:「托同拓,手承物也。」手承鉢而乞食之义也。续传灯录惟正禪师曰:「闻托鉢乞食,未闻安生以享。」又粥饭之时,擎鉢而赴僧堂,曰托鉢。联灯会要雪峰曰:「师在德山作饭头。一日饭迟,师晒饭巾次,见德山托鉢,至法堂前。师云:这老汉,鐘未鸣鼓未响,...

《佛学大辞典》 / 129字 / 2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教起十因

谓如来出现说华严经,必有因缘。故出现品云:非以一缘,非以一事,如来出现,以无量因缘而得成就,令斯教兴。故以因缘二字,各开十义,以显无尽。先彰十因,后显十缘。故云教起因缘也。 一、法应尔,法应尔者,理本当然也。谓如来出现,法应说此华严经故。所以诸佛,皆于无尽世...

《三藏法数》 / 741字 / 2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婆罗贺摩

Brahman,天名。译曰净。即梵天。又译曰造书天。义译也。玄应音义二曰:「婆罗贺摩,此云净天,旧云梵天,讹略也。」慧琳音义二十六曰:「婆罗贺摩天,此云造书天,即造悉曇是。」见[大梵天]条。

《佛学大辞典》 / 83字 / 2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四十二

昔汉孝明皇帝夜梦见神人,身体有金色,项有日光,飞在殿前,意中欣然,甚悦之。明日问群臣:“此为何神也?” 有通人傅毅曰:“臣闻天竺有得道者,号曰佛,轻举能飞,殆将其神也。” 于是上悟,即遣使者张骞、羽林中郎将秦景博士弟子王遵等十二人,至大月支国写取佛经四十二。...

《四十二经》 / 后汉西域沙门迦叶摩腾共法兰译 / 2781字 / 2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2月08日

五庄严法

严饰清净法界之五种庄严法也。苏悉地羯罗经上曰:「应当一心听是胜上微妙法则,苏悉地羯罗五庄严法。何谓為五?一谓进,二谓明王,叁谓除障,四谓成就诸勇猛事,五谓成就一切真言。」是盖提示此经一部之大纲者也。其中进者,远离二边之垢而住於极理為,勤策於清净法界中為进...

《佛学大辞典》 / 359字 / 2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老子化胡

言李老聃死后生於天竺為佛也。后汉书襄楷传曰:「或言:老子入夷狄為浮屠。浮屠不叁宿桑下,不欲久生恩爱,之至也。天神遗以好女,浮屠曰:此但革囊盛血,遂不眄之。其守一如此,乃能成道。」齐书顾欢传云:「欢着论曰:道经云:老子入关,之天竺维卫国。国王夫人,名曰净妙。老...

《佛学大辞典》 / 157字 / 2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面授

师资当面传授也。辅行一曰:「面授口诀之言。」禪源诸詮下曰:「所修禪行似局一门,所传心宗实贯叁学,况覆寻其始,亲稟释迦。代代相承,一一面授。叁十七世,至于吾师也。」永平正法眼藏有面授之一

《佛学大辞典》 / 84字 / 2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二字

一、半字,悉曇為生字之根本,而文字不具足者。二、满字,餘之文字语法具足者。 又(杂语)僧之实名,以二字為古实,故僧名谓之二字。师弟之契,书实名奉师,谓之呈二字。又称他人之实名。敬其人,则分二字曰上某字下某字而呼之。后拾遗往生传曰:「须以今生结缘之力,必為当...

《佛学大辞典》 / 126字 / 2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殿鐘

禪宗佛殿之鐘也。勅修清规法器曰:「殿鐘,住持朝暮行香时鸣七下,凡集眾上殿,必与僧堂鐘相应接击之,知殿主之。」

《佛学大辞典》 / 50字 / 2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孔目

具名华严孔目。内题华严经内门杂孔目。四卷,智儼着。解经内之名数法相者,有一百四十一

《佛学大辞典》 / 40字 / 2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日莲

日僧名。日莲宗之开祖也。十六岁薙髮出家。阅览叁藏,深达台宗玄旨。游歷诸处,诸家法门。尝登山岭对旭日高唱经题十徧,大会緇素,建格言曰:念佛无间,禪天魔,真言亡国,律国贼。后着立正安国论,诽谤诸宗,祸几不测。年六十一寂。弟子结集遗文。一百四十八,谓之录内。后集者...

《佛学大辞典》 / 121字 / 2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修证

修行证理也。像法决疑经曰:「一切眾生本是佛,今亦修证还成佛。」传灯录(南岳)曰:「修证即不无,染污亦不得。」禪源都序上曰:「闻谈因果修证,便推属经论之家。」

《佛学大辞典》 / 73字 / 2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百八鐘

晨昏大鐘,打之一百八下也。勅修清规法器曰:「引杵宜缓,扬声欲长。凡叁通,各叁十六下,总一百八下。起止叁下稍紧。」其百八之数,支那之世典以為合所谓十二月,二十四气,七十二候而成百八者。群谈采餘曰:「鐘声晨昏叩一百八声者,一岁之义也。盖年有十二月,有二十四气,又...

《佛学大辞典》 / 136字 / 2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诸度无极品第六

尔时喜王菩萨。燕坐七日无他异念。七日已后试自思惟。从燕坐起往诣高座。稽首礼佛及谒一切。现诸化佛并众菩萨。则往佛前叉手礼座。于时世尊寂然庠序。从三昧起普观众会。已观众会默然而住稽首自归。时喜王菩萨前白佛言。道法玄妙不可攀逮。无上正真不可譬喻。一切菩萨比丘圣众诸尊...

《贤劫经》 /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 2107字 / 2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1月13日

有情之心识也。微曰。不测曰神。无量寿经下曰:「神苦痛。」

《佛学大辞典》 / 28字 / 2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随义转用

又作随宜转用。止观私记七曰:「随义转用。」补忘记中曰:「随宜转用。」义宜相通。言一法门随义之宜而转用於他也。如诗之断取义。

《佛学大辞典》 / 57字 / 2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鉤纽

又作勾纽,[革玄]纽。悬袈裟而结合两片者。作轮形,谓之[巾句],垂絛帛為纽,即叁分袈裟之幅於前后处置[巾句]与纽也。然依律则纽之前后相反。毘奈耶杂事七曰:「佛言:為护衣,应安纽[巾句],可於肩上安[巾句],胸前缀纽,纽有叁种:一如蘡薁子,二如葵子,叁如棠梨子。应於缘后四...

《佛学大辞典》 / 574字 / 2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别相叁宝

别相者,谓叁宝中名相各各不同,故云别相叁宝也。 一、佛宝,谓佛具十身名相,差别不同,故名佛别相也。(十身者,菩提身、愿身、化身、力持身、相好庄严身、威势身、意生身、福德身、法身、智身也。) 二、法宝,谓佛说一大藏典,具教法、理法、行法、果法,名相不同,故名法...

《三藏法数》 / 202字 / 2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六事成就

论云:菩萨为成就六度,故决定应行六事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六度者,一布施、二持戒、叁忍辱、四进、五禅定、六智慧也。) 一、供养,供养者,谓因成就檀度,故兴供养。若不长时供养叁宝,则檀度不得圆满也。(梵语檀,华言施。叁宝者,佛宝、法宝、僧...

《三藏法数》 / 313字 / 2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宗论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之略名。 又(术语)宗释二论之一。就一经总括宗旨建立法义為宗论,一一解其文义曰释论。净土源流曰:「就一类经,总摄宗旨,建立法义,名為宗论。别解文句,名為释论。」

《佛学大辞典》 / 81字 / 2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我空真如

谓无我之真理。真如者以名常住之真理,今此真理為离我执之无我真体,故云我空真如。二乘证悟之真理,止此一也。原人论曰:「便悟此身但是眾缘和合相,元无我人。為谁贪瞋?為我杀盗施戒,遂不滞心於叁界有漏善恶,但修无我观智,以断贪等。止息诸业,证得我空真如。」孔目叁曰:...

《佛学大辞典》 / 131字 / 2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二戒

二种之戒也。各随其所出而异其名目,如性戒、遮戒、(孔目)、道共戒、定共戒(毘婆沙论)、威仪戒、从戒戒(涅槃经)、随相戒、离相戒(华严经疏)、止持戒、作持戒(华严经疏)、性重戒、息世讥嫌戒(涅槃经)、邪戒、正戒(四教仪集註)等。四教仪集註亦以十戒具足戒称二戒,...

《佛学大辞典》 / 144字 / 2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四戒

一解脱戒,自戒师以如法之作法而受戒,於身中发得戒体,解脱身口之恶业者,就此而生沙弥比丘等之差。二定共戒,入色界四禪定则身自生戒体,而有防非止恶之功能者。叁道共戒,於见道以上证得无漏道,则与无漏道共生防非止恶之戒体者。四断戒,断贪瞋痴等而成道果,故名断戒。见华严...

《佛学大辞典》 / 120字 / 2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半满教

涅槃经以梵书之悉曇阿阿(引)等半体字譬小乘经,毘伽罗论之成字譬大乘之经典。曇无讖叁藏依之判一代教立半满之二教。谓小乘為半字教,大乘為满字教也。大乘义一曰:「此二亦名大乘小乘半满教也。声闻藏法狭劣名小,未穷名半。菩萨藏法宽广名大,圆极名满。」华严玄谈四曰:「...

《佛学大辞典》 / 218字 / 2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十大

天台之摩訶止观以十大统收之:第一大意,豫示九之大意,此有五略:一、发大心,大菩提也。二、修大行,止观之行也。叁、感大果,近者初住,远者妙觉也。四、裂大网,裂所化之疑网也。五、归大处,平等之一理也。第二释名,止观之名也。叁体相,止观之体相也。四摄法,摄诸法也...

《佛学大辞典》 / 282字 / 1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晨昏鐘

山内晨昏打鐘者,支那之寺规也。勅修清规法器曰:「大鐘丛林号令资始也。晓击即破长夜,警睡眠。暮击则觉昏衢,疏冥昧。」

《佛学大辞典》 / 52字 / 1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詮事物之理义為句。唯识论二曰:「名詮自性,句詮差别。」俱舍论五曰:「句者谓,詮义究竟,如说诸行无常等。」瑜伽论伦记五上曰:「詮法自性名名,詮法差别名句。」

《佛学大辞典》 / 72字 / 1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祖师西来意

初祖达磨自西天来此土传禪法,究竟意思如何?究此意思者,即究佛祖之心印也。五灯会元(赵州)曰:「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州云:庭前柏树子。」碧巖十七则曰:「僧问香林:如何是祖师西来意?林云:坐久成劳。」同二十则曰:「龙牙问翠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微云:与我过禪...

《佛学大辞典》 / 155字 / 1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悉曇五十字门

见[悉曇]条。

《佛学大辞典》 / 8字 / 1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佛说道神足无极变化经卷第四

复次目连。于是三千大千刹土东南方。去是刹八万四千四天下国土。名三幔陀质(晋言遍等)。其佛名质多拘冲怛萨阿竭阿罗诃三耶三佛(晋言幻华如来无所著等正觉)。现在说法。彼四天下世界尽甚好。东西南北十八街巷珍宝满地。柔软譬如天衣。地生柔软之草高四寸。其地所有各各异种众色。如...

《佛说道神足无极变化经》 / 西晋安息三藏安法钦译 / 5640字 / 1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2月17日

住持叁宝

一、泥龛塑像为佛宝,泥龛塑像者,佛灭度后,以泥木雕塑为像,住世不绝,是为佛宝也。 二、黄卷赤轴为法宝,黄卷赤轴者,即今大藏经卷是也。以其住世不灭,是为法宝也。 叁、剃发染衣为僧宝,剃发染衣者,谓剃除须发,着染色衣,即世间之僧,以能流通佛法,是为僧宝也。

《三藏法数》 / 125字 / 1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无极宝三昧经卷上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竹园中。与千二百五十比丘俱。菩萨九十亿人。皆如文殊师利等。是时竹园四面周匝。地自然生文陀般华。种种妙色非世所有。华华各有百万之叶。华上各各有佛坐之。佛上各有交露宝盖。盖间各有伎乐之声。一佛之前各有菩萨。皆如文殊而坐问事。竹园之地如三弥佛刹...

无极宝三昧经》 /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 8285字 / 1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1月10日

佛说道神足无极变化经卷第三

于是月星天子语月天子言。如是菩萨学名为学菩萨。复问何所是菩萨学。报言天子。菩萨学于菩萨。于是无身无身行。无口无口行。无意无意行。是为菩萨学菩萨。于身无所学亦无所获。亦无所失亦无所亡。如是天子。菩萨学。复言天子。如是学为如来所授决耶。月天子语月星天子言。不作是学...

《佛说道神足无极变化经》 / 西晋安息三藏安法钦译 / 6457字 / 1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2月17日

悉地罗窣都

Siddhirastu,悉曇之题名也。寄归传四曰:「创学悉谈,亦名悉地罗窣覩,斯乃小学标之称,但以成就吉祥為目。」

《佛学大辞典》 / 55字 / 1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眾生之真心,识知明,谓為识。圆觉经曰:「汝今者识元明能生诸缘。」

《佛学大辞典》 / 32字 / 1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道具

凡叁衣什物,资助一切学道身之具,名曰道具。华严经入法界品宝髻长者曰:「修无分别功德道具。」同观自在曰:「善知识者至一切智助道之具。」释氏要览中曰:「道具。中阿含经云:所蓄之物,可资身进道者,即是增长善法之具。菩萨戒经云:资生顺道之具。」天台别传曰:「衣鉢道...

《佛学大辞典》 / 127字 / 1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住持

安住於世而保持法也。圆觉经曰:「一切如来,光严住持。」毘婆沙论曰:「佛力住持即入大乘正定之聚。」净土论曰:「正觉阿弥陀,法王善住持。」 又(杂名)一寺之主僧名住持,此由禪门起。勅修清规住持曰:「佛教入中国四百餘年而达磨至,又八传而至百丈,唯以道相授受,或巖居...

《佛学大辞典》 / 252字 / 1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托鉢

比丘之乞食也。正字通曰:「托同拓,手承物也。」手承鉢而乞食之义也。续传灯录惟正禪师曰:「闻托鉢乞食,未闻安生以享。」又粥饭之时,擎鉢而赴僧堂,曰托鉢。联灯会要雪峰曰:「师在德山作饭头。一日饭迟,师晒饭巾次,见德山托鉢,至法堂前。师云:这老汉,鐘未鸣鼓未响,...

《佛学大辞典》 / 129字 / 1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楞严经通议

十卷,明释德清述。其自序曰:「歷览诸说,有所未愜者,独理观未见会通。故言句虽明,而大旨未畅。(中略)至万歷甲寅,以投老南岳,寓灵湖之万圣兰若。结夏时,粤门人超逸侍予最久,甘苦疾病患难,靡不同之。予感其诚,因入室请益悬镜,触发先心,遂直笔成帙。较悬镜虽多,无非...

《佛学大辞典》 / 205字 / 1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佛说道神足无极变化经卷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游于忉利天上。在巴质树下绀琉璃石。佛坐其上为母说法尽夏三月。与大比丘僧众俱。比丘八千皆得罗汉。诸垢已尽神足备具能在所作。为菩萨七万二千人。神通已达皆得陀邻尼。悉知一切人心之所行所欲。自在遍至诸无央数佛刹。时佛与无央数之众眷属围绕而为说法。尔时诸天...

《佛说道神足无极变化经》 / 西晋安息三藏安法钦译 / 6659字 / 1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2月17日

提婆

Deva,译曰天。如摩訶提婆之译為大天。提婆达多之译為天授是也。 又(人名)又作提波,菩萨名,译作天,后以一目施神,故曰迦那提婆Kāṇadeva,伽那者片目之义。或以一目授女子。本执师子国人,龙树之弟子,付法藏第十四祖也。提婆菩萨传曰:「提婆菩萨,南天竺人,婆罗门种,博识...

《佛学大辞典》 / 704字 / 1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华严经内门等杂孔目

四卷,唐智儼集。略云华严孔目。又单曰孔目。就旧华严经随难别解者。

《佛学大辞典》 / 30字 / 1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老臊胡

老臊之夷人也。斥达磨。联灯二十德山曰:「这裡佛也无,祖也无,达磨老臊胡,十地菩萨是担屎汉。」虚堂告香普说曰:「达磨元是老臊胡,释迦老子乾屎橛。」

《佛学大辞典》 / 66字 / 1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悉曇四十二字门

见[悉曇]条。

《佛学大辞典》 / 8字 / 1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悉曇

Siddham,又作悉谈。译曰成就。玄应音义二曰:「悉曇,此云成就。」梵语本係梵天所製,故名悉曇。见[悉曇]项。

《佛学大辞典》 / 50字 / 1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法苑义林

具名大乘法苑义林。法相宗慈恩撰,说大乘门之法相名数。七卷。因之而有七卷之别号(日本续藏经作十四卷)。关於本书之着述如下:大乘法苑义林补闕卷四卷七卷八,唐慧沼撰。大乘法苑义林决择记四卷,唐智周撰。

《佛学大辞典》 / 93字 / 1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道殿

字法藏。俗姓杜氏。云中人。唐末时人也。住五臺山金河寺。着显密圆通成佛心要,一卷。其门人序之云:博学则侔罗什之多闻。持明则具佛图之灵异(指人言)。又云:其文则儁简约。其义则渊奥该弘。穷显密之根源。尽修行之岐路。一十二分教之蓍龟。八万四千行之鈐键云云(指显密圆通...

《佛学大辞典》 / 119字 / 1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无极宝三昧经卷下

须菩提白佛言。若有念苦乐者。则不离于苦乐。是则为二法。菩萨者不中离。不上离。不脱离。不中无所离。于所作远无作。是为作所起如幻以幻脱幻。幻中无幻幻中无名。如是亦不从法得度。亦不离法得度。于脱中复脱。是为无有主但有名耳。于字无知名者。是为法轮断。舍利弗言。法轮本清...

无极宝三昧经》 /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 7187字 / 1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1月10日

释门

释教之门户也。门者通入之义,差别之义。有缘之眾生通入之,故云门,差别於他教,故云门。俱舍论七曰:「不越释门因缘正理。」服仪曰:「释门常务无时不经。」释氏往来曰:「释门之栋梁,法衣之领袖。」

《佛学大辞典》 / 85字 / 1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半字

梵语悉曇之生字根本,為半字,摩多十二字,体文叁十五字是也。餘之文字义理皆具足,為满字。毘伽罗论是也,以半字譬小乘。满字譬大乘。涅槃经五曰:「譬如长者,唯有一子。心常忆念,怜爱无已。将诣师所,欲令受学。惧不速成,寻便将还。以爱念故,昼夜慇懃,教其半字,而不教...

《佛学大辞典》 / 314字 / 1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依草附木

又曰依草附叶。谓灵之依附草木者。对人之灵而云。无门关曰:「祖关不透,心路不绝,尽是依草附木灵。」临济录曰:「十年五岁并无一人,皆是依草附叶,竹木灵,野狐魅。」

《佛学大辞典》 / 75字 / 1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佛说道神足无极变化经卷第二

于是月天子白佛言。世尊。甚可怪如来深微乃如是。是佛世尊无上正真。甚可怪。菩萨所施行。如是名为眼见诸法行。不起自好益身败道之行。从久远已断离身想之行。于无央数劫行。而不堕声闻辟支佛地。而不堕落究竟于道。满足佛法有几法行。世尊。菩萨于深法行。不于亿百千万佛而作证。...

《佛说道神足无极变化经》 / 西晋安息三藏安法钦译 / 5366字 / 1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2月17日

摩多

Mātṛ(N.sg.f.mātā),又作莽多。译曰母。见梵语杂名。悉曇四十七字,母韵之十二字為摩多,子韵之叁十五字為体文。摩多者,母之义,以彼发体文之韵故也。悉曇叁密钞一曰:「摩多此云点画,或云韵。」是义译也。但梵字之相承有四种。其中梵王相承(又曰南天相承)者,摩多為十二...

《佛学大辞典》 / 152字 / 1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

字缘

悉曇之阿等十二摩多或十六摩多,是助成字义者,故谓之字缘。迦等叁十五字或叁十六字是字之根本,则谓之字界。探玄记十曰:「悉曇中初哑阿等十二音,或加唎离等為十四音,即字缘也。及迦佉等叁十六,字界也。以音加字转成一切诸名句文等。」(字缘加於字界而成语。探玄记解释以母...

《佛学大辞典》 / 132字 / 1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