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 条搜索结果

犍稚

Ghaṇtā,又作犍槌,犍地,犍迟,犍椎。译曰鐘,磬,打木,声鸣等。可打而作声之物之通称。大小无别。案椎稚二字,共為写梵音者。故无论用何者,皆无妨。而辨其相违,则椎者,集韵曰:「传追切,音追,通作槌,俗作桘。」椎槌通用也。稚者,广韵曰:「直利切,音治。」然玄应谓经论...

《佛学大辞典》 / 816字 / 7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元照

杭州灵芝寺元照,字湛然,初依东藏慧鑑律师专学毘尼。后从神悟禪师讲天台之教观。復从广慈之才法佛受菩萨戒,博究南山之律宗。而意篤净业。每曰生弘律范,死归安养,平生所得,唯二法门而已。住灵芝叁十年,宋徽宗政和六年九月一日寂。寿六十九。謚大智。唐太宗贞观中,终南山。澄...

《佛学大辞典》 / 210字 / 7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六法戒

七眾中,学法女宜受持之戒法也:一、染心相触,以染污心触於男子之身也。二、盗人四钱,盗他人之金钱四钱也。叁、断畜生命,杀畜生之命也。四、小妄语,自称我為圣者而贪供养,為大妄语,其餘不实之言為小妄语。五、非时食,过午而食也。六、饮酒也。行事钞下四之叁曰:「式叉摩那...

《佛学大辞典》 / 243字 / 7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摈出

又曰驱遣,驱摈。比丘七种治罚法之一。為折伏恶比丘摈出本处也。若随顺懺悔而乞解,则许还来。其摈出时僧眾相集,行白四之磨,谓之摈出磨。见行事钞上之二。

《佛学大辞典》 / 66字 / 7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坚固意

梵名地利祖地也舍夜Dṛṣadhṛṣaya,又云坚固深心,胎藏界地藏院九尊之一,即其第八尊也。密号超越金刚,种子字,為灭却戏论之意,以表内证坚固。叁摩耶形為莲华上之磨,尊形肉色,右手持开敷莲华,华中有磨金刚,坐赤莲华。

《佛学大辞典》 / 98字 / 7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毘伽罗

Vyākaraṇa,新译曰毘耶刺諵,又云毘何唎拏。译曰声明记论。关於五明中声明,即语学之俗书总名也。慈恩寺传叁曰:「印度梵书名為记论,其源无始,莫知作者。每於劫初,梵王先说,传授天人。以是梵王所说,故曰梵书。其言极广,有百万颂,即旧译云毘伽罗论者是也。然其音不正。...

《佛学大辞典》 / 1271字 / 7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磨印

无论何尊,结显其尊威仪之印也。

《佛学大辞典》 / 14字 / 6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五智

显教转八识而成就四智,以立為究竟之报身如来。密教於此加第九识所转之法界体性智而為五智,以為金刚界智法身之大日如来:一、法界体性智,是转奄摩罗识所得。法界有差别之义,诸法差别,其数过於尘沙,是為法界。法界体性即六大也。大日住於此六大法界之叁昧,名為法界体性智,主...

《佛学大辞典》 / 570字 / 6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健陀

又作乾陀、乾驮、健达。译曰赤色、黄色等,即袈裟之色也。百一磨九曰:「乾陀色。梵云袈裟野Kaṣāya,译為赤色。」章服仪曰:「木兰一染,此方有之。赤多黑少。若乾陀色。」寄归传一曰:「袈裟乃是蕃言,即是乾陀之色。」(Kanthā或Kanṭaka)。 又(物名)译曰香Gandha,大日经...

《佛学大辞典》 / 472字 / 6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迦兰陀

Karaṇḍa,Karaṇḍaka,又云迦兰駄,迦蓝陀,兰鐸迦,迦兰多迦,迦兰陀夷,兰駄迦,伽邻等。鸟名。译曰好声鸟。玄应音义十九曰:「迦兰陀鸟,或言柯兰陀,或作迦兰駄迦,或云兰鐸迦,皆梵音轻重也。此译云好声鸟也。案外国传云:其形似鹊。但此鸟群集,多栖竹林。」释迦谱五曰...

《佛学大辞典》 / 169字 / 6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戒律

五戒十善戒乃至二百五十戒等,防止佛徒邪非之法律也。梵语尸罗,Śila译曰戒,防非止恶之义。梵语优婆罗叉U alakṣa,译曰律(净影),梵语毘尼Vinaya,译曰律(南山),法律之义。汉灵帝建寧叁年,安世高首出义决律二卷。次有比丘诸禁律。魏世天竺叁藏曇摩迦罗到许洛。慨魏境僧无...

《佛学大辞典》 / 585字 / 6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訶梨勒

Haritaki,又作訶利勒、呵利勒、呵梨勒、訶梨怛鸡、呵梨得枳、贺唎怛繫、訶罗勒等,果名,译曰天主将来。五药之一,又曰訶子。毘奈耶杂事一曰:「餘甘子、訶梨勒、毘醯勒、毕鉢梨、胡椒,此之五药,有病无病,时与非时,随意皆食。」善见律十七曰:「訶罗勒,大如枣大,其味酢苦,...

《佛学大辞典》 / 305字 / 6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玄应音义曰:「卜娑,又作补娑,声之转也。谓除粪担死尸等鄙贱种类也。」

《佛学大辞典》 / 33字 / 6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又作随,迦毘。鸟名。译曰好声鸟。玄应音义四曰:「毘或言随,或云迦毘,此皆梵音讹也。此译云:迦毘声。迦毘者好,名為好声鸟也。」见[迦陵频伽]条。

《佛学大辞典》 / 64字 / 6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治罚比丘之七种作法:一訶责,二摈出,叁依止,四不至白家,五不见举,六不懺举,七恶见不捨举也。后叁者谓之叁举,举弃於僧外也。见行事钞上二。巴Kammavācā。

《佛学大辞典》 / 69字 / 6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琰魔

Yama-rāja,又作炎摩、燄摩、阎魔、琰摩、爓魔、阎摩罗、阎摩罗社、琰摩逻闍、阎罗等。译曰缚。缚罪人之义。又曰双世。彼於世中,常受苦乐二报之义。又曰双王。兄妹二人并王之义。又曰平等王。平等治罪之义。地狱之总司也。玄应音义二十一曰:「燄摩或作琰摩,声之转也。旧云阎罗...

《佛学大辞典》 / 520字 / 6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Karma,译曰作业。作授戒懺悔等业事之一种宣告式也。以由此宣告文而其事成就故也。行事钞上一曰:「明了论疏翻為业也,所作是业,亦翻為所作。百论云事也。若约义求,翻為办事。」玄应音义十四曰:「磨此译云作法办事,优婆离问经作剑暮,此梵言之讹也。」慧苑音义上曰:「磨...

《佛学大辞典》 / 938字 / 6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五逆

一、杀父母,谓父母养育,恩同天地,为子者,当竭力孝养奉事,以报其恩,况行杀逆;若行此事,是为逆罪,即堕地狱。四分律云:若杀父母者,不许出家受具足戒也。(具足戒者,即二百五十戒也。) 二、破和合僧,谓比丘集众行布萨时,和合作法,若后来者,当随顺寂默,或当出避。...

《三藏法数》 / 477字 / 6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五部护摩

护摩法总有六种,其中延命之一法入於增益中而為五种以配五部。诸经轨之说不同。又内外八供,通用於一切法。此二者属於五部,是叁十七尊虽各有所成之悉地,然亦通而皆成一切法,故如是通别互说也。今略解秘藏记之说,先息灾段,以佛母為本尊,佛母者佛眼尊也。两部皆以佛眼為佛部之...

《佛学大辞典》 / 622字 / 6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曲女城

西域记五,谓:「若鞠若国人长寿时,其旧王城号拘苏磨补罗,王号梵授。福智兼备,威震赡部。具足千子,復有百女,皆仪貌妍雅。时有仙人居殑伽河边,栖神入定。经数万岁,形如枯木。游禽栖集,遗尼拘律果於仙人肩,生芽成大木。经多年所,从定起,欲去其树,恐覆鸟巢,而不敢。时...

《佛学大辞典》 / 284字 / 6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五智印

一鍐,一切如来法界智印。见金刚顶义诀。

《佛学大辞典》 / 17字 / 6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五大尊一坛法

若欲以五大尊同安一坛,则当準於仁王仪轨修之。彼文云:坛之中心,画十二辐轮,东边画五股金刚杵,南边画金刚宝,西边画金刚剑,北边画金刚牙。此上五事,即是五方菩萨手中所执之秘密契也。东南隅画叁股金刚杵,西南隅画宝冠,西北隅画箜篌,东北隅画磨金刚杵,当四角之上置四贤...

《佛学大辞典》 / 245字 / 6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磨印

五股印之称。瑜祇经曰:「决诵一字明,结大磨印。」

《佛学大辞典》 / 23字 / 6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知事

僧院司事务僧之总名。禪院诸役拟朝官,分两班,都寺,监寺,副寺,维那,典座,直岁诸役為东班,称此等僧為知事。僧史略中曰:「案西域知事僧总曰磨陀那,译為知事,亦曰悦眾,谓知其事悦其眾也。稽其佛世,饮光位眾於灵鷲,身子涖事於竹林,及沓婆摩罗年甫十六已证应真。其念身...

《佛学大辞典》 / 122字 / 6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母主

金刚界五部,胎藏界叁部,各立部主与部母,部主如国王,部母如国母。部母一曰母主。对於部主為能生之母也。秘藏记末曰:「五部定母主如何?毘卢遮那佛部主源,故无母。阿閦金刚部主,金刚波罗蜜為母也。宝生宝部主,宝波罗蜜為母也。无量寿莲华部主,法波罗蜜為母也。不空成就磨...

《佛学大辞典》 / 213字 / 6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持地

菩萨名。佛為母说法,上忉利天时,此菩萨為作叁道之宝阶。观佛叁昧海经六曰:「父王白佛:佛母摩耶生忉利天,佛今光相神通具足,云何当往為母说法?佛告大王:如来当如转轮圣王足行之法,从阎浮提上忉利天,问讯檀越為说妙法。尔时会中有菩萨摩訶萨,名曰持地,即从座起入首楞严叁...

《佛学大辞典》 / 344字 / 6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九山八海

谓须弥山等九山与周於各山间之八海也。是盖印度世界建立说所表之山海总数,以须弥山為中心,其周围有游乾陀罗等八大山,成列迴绕,而山与山之间,各有一海水,故总為九山八海。 据起世经一长阿含经十八等,所谓九山者:一、须弥Sumeru,二、佉提罗Khadiraka,叁、伊沙陀罗Iṣādhar...

《佛学大辞典》 / 1204字 / 6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卫世师

又曰鞞世师。新称吠世史迦Vaiśeṣika,译曰胜。古仙所造之论名。成劫末,人寿无量岁时,有外道出世,名嗢露迦,译曰鵂鶹。又号拏僕,译曰食米斋。此人多年修道,成就五通。证六句义為宗,因而造论,名吠世史迦,此译曰胜论。以诸论无匹故也。以彼為胜论之师,故亦称胜论师。其后...

《佛学大辞典》 / 519字 / 6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吠世史迦

Vaisṣka,又作吠世师迦。具云吠世史迦奢萨怛罗。译曰胜论。论中立六句义,称為胜於他,故名胜论。论师名嗢露迦Ulūka,此译鵂鶹。又拏僕。此译食米斋。先於佛出世甚久远。见[优楼迦]条。

《佛学大辞典》 / 82字 / 6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迦絺那

Kaṭhina,又作迦提,絺那。衣名。译曰坚实,功德。比丘九十日安居行终后,人所供养之衣,此衣依安居之功,有五种之德,故名功德衣。五德者,一受此功德衣上不行作法(一云说净作法),畜餘分之衣,亦无罪(寻常以為长衣戒禁之)。二叁衣之中,不携一衣,经一宿亦无罪(寻常以為...

《佛学大辞典》 / 516字 / 5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健南

又作键南、蹇南、健男、南。译曰坚厚、坚固、凝厚。胎内五位之一。人於胎内至第四七日肉团坚厚者。玄应音义二十二曰:「键南,旧云伽訶那,此云坚厚。至第四七日,肉团方坚实。」俱舍光记九曰:「健南,此云坚肉。」大佛顶经七,作「南。」梵Ghana。

《佛学大辞典》 / 102字 / 5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迦那伽牟尼

Kanakamuni,又作诺迦牟尼。佛名。旧称拘那含牟尼。译曰金寂,金仙人。贤劫中之第二佛。过去七佛中之第五。人寿叁万岁时生於清净城。智度论九曰:「迦那伽牟尼,秦言金仙人。」玄应音义二十一曰:「诺迦牟尼,旧言拘那含牟尼,此云金寂也。」慧琳音义十八曰:「诺迦牟尼,唐...

《佛学大辞典》 / 176字 / 5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叁行

(亦名叁种业,出大智度论并王法念处经) 一、福行,谓因修十善等福报,生欲界天上人间及阿修罗,享福受乐,故名福行。(十善者,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欲、不嗔恚、不邪见也。梵语阿修罗,华言无酒。) 二、罪行,谓因作五逆、十恶等罪...

《三藏法数》 / 216字 / 5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九会曼荼罗

是金刚界之现图曼荼罗也。东方為正面,第一会置中央,自东面右旋而置八会,合為九会。第一会乃说大日如来以五相现成等正觉,成佛后,自金刚叁摩地现出叁十七尊乃至外部诸眾摄化眾生之状者,故名成身会。為曼陀罗之根本,故或名為根本会。或就其诸尊之活动作业,名為磨会。是四曼...

《佛学大辞典》 / 509字 / 5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梵语磨,华言作法,谓比丘有罪,各共面对,秉法自首其罪也。 一、治罪磨,谓比丘有犯戒者,大众作法治定其罪,是名治罪磨也。 二、成善磨,谓比丘有犯戒罪,许容对众首露,其罪得灭,成就善根,是名成善磨也。

《三藏法数》 / 97字 / 5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鸟名。与[迦陵频伽]条。

《佛学大辞典》 / 11字 / 5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拄杖

拄身之杖也。毘奈耶杂事六曰:「佛在王舍城鷲峰山顶,有老苾芻登山上下脚跌倒地。佛言:应畜拄杖。闻佛许已,六眾即便以金银等并杂彩物彫饰其杖。俗旅见已,共生嫌贱。苾芻白佛。佛言:苾芻有二种缘应畜拄杖。一谓老瘦无力,二谓病苦婴身。时有苾芻佯作老病而拄其杖,时诸苾芻以缘...

《佛学大辞典》 / 143字 / 5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又作赊罗,释揭罗,释迦囉。梵音Śakra,帝释天名名。帝释之法,谓之赊罗教。宝积经一百二十曰:「此是广博(仙人名)作围陀典,奉持习修赊罗教。」慧琳音义十六曰:「赊罗,上音奢,梵语误也。正梵音烁罗,天帝释之异名也。」同叁十一曰:「释罗梵语,诸天名也。」演...

《佛学大辞典》 / 165字 / 5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宝生如来磨印

见[磨印]条附录。

《佛学大辞典》 / 10字 / 5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坚固惠

胎藏界地藏院上第八位。密号曰超越金刚。主内证坚固不坏,又名坚固深心。菩萨形肉色,右手持莲上有磨杵,左手立大指,轻屈头指,握餘指,仰置膝上,坐赤莲。

《佛学大辞典》 / 64字 / 5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毘首磨化人造佛像

止观辅行一曰:「如阿含云:佛昇忉利以神足力制诸弟子不令知处,二王(优填王与波斯匿王)忆佛,因成大患。大臣白王,造像供养,优填王以栴檀香作,匿王以紫磨金作,悉高五尺。初召工匠,与重宝偿,无能造者。毘首磨化為人,来為王造像。下斧之声,上至忉利,闻者解脱。」(二王...

《佛学大辞典》 / 139字 / 5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钵嚕洒

八种浆之第六。百一磨五曰:「鉢嚕沙浆,其果状如蘡薁子。」见[更药]条附录八种更药项。

《佛学大辞典》 / 40字 / 5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飢-几+夌]伽国

见[陵伽]条附录。

《佛学大辞典》 / 10字 / 5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七遮罪

(亦名七逆罪,出梵网经) 遮谓遮障圣道,逆谓不顺于理。行此七罪,不复成就善根。经云:法师不得与七逆人现身受戒。是也。 一、出佛身血,佛是一切众生慈父,能令众生悟明自心,出离苦趣,众生当历劫供养,以报其恩,况复出其身血。如兴起行经云:提婆达兜举石掷佛,迸石小片伤...

《三藏法数》 / 592字 / 5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毘湿波

Viśva,又云毘湿婆。风名。译曰不巧。玄应音义二十二曰:「毘湿婆风,又云毘湿波风,此译云不巧风也。」瑜伽伦记七上曰:「毘湿婆风者,此云种种巧庄严风,如说毘湿摩天等名巧天。」

《佛学大辞典》 / 79字 / 5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九会曼陀罗由来

九会曼陀罗為合集本经别会别品之说者,本经於九会次第无所说。金刚顶经总有十万颂十入会(支那无全本之译,不空译金刚大教王经叁卷出初会四品中前一品,赵宋施护译大教王经叁十卷出初会之四品,惟由不空译之十八会指归一卷略知十八会之纲领而已)。初会中有四品:一金刚界品,二降...

《佛学大辞典》 / 320字 / 5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白四

Jña ticaturthaṁ,僧中行事务,如授戒之重法,向僧眾先告白其事,曰白。次叁问其可否而决其事曰叁磨Tṛtīya karmavācanā,合一度之白与叁度之磨曰白四磨。是最重之作法也。磨疏一上白:「若情事殷重,和举转难。如受懺大仪,治摈重罚。故须一白牒陈,叁磨量可,方能成...

《佛学大辞典》 / 210字 / 5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叁病难治

一、谤大乘,大乘即佛菩萨所乘之法也。谓人宿无善种,不能信受如来之法,而于大乘经典,妄生谤毁;既无修种之因,当受地狱之报。如世重病,实难治也。 二、五逆罪,逆者违悖天理也。谓人于父母,当竭力孝养,以报其恩,而反害之。僧之和合,得成道业,利益于人,反离间而破散之...

《三藏法数》 / 314字 / 5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七治

磨之治罚法,谓之七治。行事钞上二曰:「此七治法,实為良药,持於正法謫罚恶人,佛法再兴福流长世。」见[七磨]条。

《佛学大辞典》 / 52字 / 5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力波罗蜜菩萨

胎藏界曼陀罗虚空藏院二十八尊之一。梵云:波罗尼波罗蜜多,密号為勇力金刚,主如来之十力。肉色,着磨衣,右手捧荷叶,上有狮子,左手為拳,坐於赤莲。

《佛学大辞典》 / 63字 / 5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宝生如来磨印

左拳置於脐,右手為施愿印。见图印集四。

《佛学大辞典》 / 17字 / 5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五髻

表金刚界之五智。儿文殊,矜罗童子等之头上為五髻。五髻者,前后左右中。

《佛学大辞典》 / 31字 / 5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观自在六字大明咒

大乘庄严宝王经四曰:「是时观自菩萨摩訶萨,与莲华上如来应正等觉,说是六字大明陀罗尼。曰:為磨部,此四部之全体即佛部也。

《佛学大辞典》 / 56字 / 5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金刚萨埵磨印

左手作金刚拳,置於左胯,右手為掷金刚杵势。见图印集二。

《佛学大辞典》 / 24字 / 5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四种佛

一、叁藏佛,坐於摩陀国菩提树下以生草為座,於叁十四心断见思之惑,而成正觉。身长丈六,对叁乘之根机说生灭之四諦,為八十之老比丘,灰身灭尽於双树下,唯有此佛為十方之佛,叁世之佛,悉是他佛也。二、通佛,既於因位断叁惑之正使,於摩陀国七宝菩提树下以天衣為座,以一念...

《佛学大辞典》 / 695字 / 5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毘首

毘首磨之略。见[毘首磨]项。

《佛学大辞典》 / 15字 / 5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香芻

香草。自恣之比丘以為座。祖庭事苑六曰:「根本百一磨云:受随意比丘,应以生茅与僧伽為座,诸比丘并於草上坐。(中略)随意即自恣也。」

《佛学大辞典》 / 60字 / 5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五大部

南山律依凭之註疏,有五种之大部也。俱係道宣律师之撰述:一、四分律删繁补闕行事钞叁卷(分十二卷),二、四分律含註戒本疏四卷(分八卷),叁、四分律删补随机磨疏四卷(分八卷),四、四分律拾毘尼义钞叁卷(分六卷,后二卷今缺),五、四分比丘尼钞叁卷(分六卷)也。其中前...

《佛学大辞典》 / 369字 / 5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十字金刚

磨金刚之异名。磨金刚之叁鈷杵,横竪交叉,作十字形,故谓之十字金刚。大日经疏十九曰:「十字金刚,即磨金刚也。」

《佛学大辞典》 / 51字 / 5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穿耳僧

印度之僧,多繫耳环,谓之穿耳僧。风穴眾吼集指达磨為穿耳客。西域记七曰:「阿避陀刺拏僧伽蓝,唐言不穿耳。(中略)昔大雪山北覩货罗国有乐学沙门,二叁同志礼诵餘闲,每相谓曰:妙理幽玄,非言谈所究。圣迹明着,可足趾相寻。(中略)既至印度,寓诸伽蓝,轻其边鄙,莫之见舍...

《佛学大辞典》 / 266字 / 5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五智如来

金刚界五智所成之五如来也。一大日如来,法界体性智所成。二阿閦如来,大圆镜智所成。叁宝生如来,平等性智所成。四无量寿如来,妙观察智所成。五不空成就如来,成所作智所成。见[五智]条。菩提心论曰:「东方阿閦佛因成大圆镜智,亦名金刚智也。南方宝生佛由成平等性智,亦名灌顶...

《佛学大辞典》 / 175字 / 5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搯珠法

摄真实经谓佛部,右手拇指与头指。金刚部,右手拇指与中指。宝部,右手拇指与无名指。莲华部,右手拇指与小指。磨部,右手拇指与四指。苏悉地经谓胎藏界之叁部,佛部,右手大指与无名指之头相合,中指与小指直立,头指少屈附於中指中节以搯之。莲华部,合大指与中指之头,餘指皆...

《佛学大辞典》 / 136字 / 5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金翅鸟

又曰妙翅鸟。梵语迦楼罗,蘗嚕拏,路荼Garuḍa等。八部眾之一。翅翮金色,故名金翅鸟。两翅广叁百六万里,住於须弥山下层,常取龙為食。见[迦楼罗]条。

《佛学大辞典》 / 65字 / 5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供养会

金刚界九会曼荼罗之一。示诸尊以宝冠华鬘等供养本师大日如来之相。四曼中磨曼荼罗也。有五佛,四波罗蜜,十六大菩萨,八供四摄,贤劫十六尊,外金刚部二十天之七十叁尊。见[九会曼荼罗]条。

《佛学大辞典》 / 81字 / 5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七聚

聚即类聚。谓聚众律以成其类,随犯而制之,故名七聚也。 一、波罗夷,梵语波罗夷,华言极恶。有叁义:一者,退没,由犯此罪,道果无分,没溺恶道。二者,不共住,谓非但失道而已,不得于说戒磨僧中共住。叁者,堕落,舍此身已,堕在阿鼻地狱也。(梵语磨,华言作法。梵语阿...

《三藏法数》 / 345字 / 5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拘夷那

又作俱夷那竭,拘尸那。世尊入灭之国名。在中印度之东北方。玄应音义二十一曰:「拘尸那,旧经中或作拘夷那竭,又作究施城。那者,以梵语那迦罗,此云城也。译言上茅者,多有好茅故也。」又為拘尸城Kuśinagara之转讹。

《佛学大辞典》 / 94字 / 5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四智印

一切印契一切法要以四智印摄尽之:一大智印,梵名摩河岐若勿他罗Mahā-jñāna-mudrā五相成身之佛也。二叁昧耶印,梵名叁昧耶岐若勿他罗Samaya-jñānā-mudrā诸尊所持叁昧耶形五鈷刀莲华之类也。又结於诸尊手之印契也,又结於行者手之印契也。叁法智印,梵名陀罗摩岐若勿他罗Dharma...

《佛学大辞典》 / 362字 / 5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末栗者

摩哩者Marīca,译言胡椒。见百一磨八。

《佛学大辞典》 / 20字 / 5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絺那

译曰功德衣。见[迦絺那]条。

《佛学大辞典》 / 13字 / 5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五藏叁摩地观

是叁种秘密仪轨所说,观吾五藏為五大即五如来,而即身成佛之叁摩地也。仪轨曰:「阿字(地大)者,金刚部,主肝;鍐字(水大)者,莲华部,主肺;览字(火大)者,宝部,主心;唅字(风大)者,磨部,主胃;欠字(空大)者,虚空部(虚空者佛之异名)主脾。(中略)阿字者东方阿...

《佛学大辞典》 / 216字 / 5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波崙

又作波伦,萨陀波崙之略。菩萨名,译曰常啼,為求般若七日七夜啼哭之菩萨也。玄应音义叁曰:「波崙又作波伦,此云常啼。明度经云普慈,皆一义也。」慈恩寺传八曰:「闻道必犹波崙之归无。」见[常啼菩萨]条。

《佛学大辞典》 / 88字 / 5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一、永摈磨,梵语磨,华言作法。谓佛在世时,若比丘犯罪,不自见过,其性刚强,永无改悔。即作法白众,随即摈黜。尽此一身,不复再同僧事;是名永摈磨。 二、调伏磨,谓比丘犯法,未曾忏悔,凡饮食坐起语言一切僧事,皆不得与众共。而使其心调停折伏,自能知过改悔,求...

《三藏法数》 / 131字 / 5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磨阿闍梨

Karmaācārya,授戒叁师之一。授戒时读磨文之人。受者请其人而定之。行事钞上叁请磨阿闍梨之文曰:「今请大德為磨阿闍梨,愿大德為我作磨阿闍梨,我依大德故得受具足戒。」

《佛学大辞典》 / 83字 / 5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梵语舍罗Śalākā,算人数之器,以竹木作之。於投票等用之。行事钞说戒正仪篇曰:「十诵云:行筹者為檀越问僧不知数,行筹数之。若人施布萨物,沙弥亦得。虽不住布萨磨处,由受筹故。(中略)五分筹极短并五指,极长拳一肘,极麤不过小指,极细不得减箸。(中略)四分云:听行舍罗...

《佛学大辞典》 / 192字 / 5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军荼利明王磨印

先舒左手五指,以智押慧之甲,方愿力之叁指如叁鈷之形。右手同作此印,以右押左而交臂。见图印集叁。

《佛学大辞典》 / 42字 / 5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